華文網

談判《二十一條》,不簽巴黎和約的外交家,去當了神父,身葬異鄉

【一圖讀懂陸征祥】談判21條,不簽巴黎和約的外交家,去當了神父,身葬異鄉

陸征祥(1871年6月12日-1949年1月15日),上海人,中華民國外交家。關鍵字:《二十一條》、巴黎和會、五四運動、比利時神父、“弱國無外交”。

【大清駐俄公使】

1871年6月12日,陸征祥出生,原籍江蘇太倉。就讀於上海廣方言館,後入北京同文館習外文,尤精俄文。

1893年,擔任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翻譯官。陸征祥結識比利時外交官的女兒培德女士,他不顧使館反對,於1899年結婚。

【袁世凱的外交總長】

武昌起義後,陸征祥聯合一些駐外使臣,電請清帝遜位。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應總統袁世凱電命,回國出任外交總長,推動了中國現代外交機構改革。6月,國務總理唐紹儀辭職,陸征祥任國務總理,9月因不容于臨時參議院而辭職。

(合影中前排右一為陸征祥,中間為徐世昌)

【談判《二十一條》】

1915年,複任外交部長,與外交次長曹汝霖,與日本談判《二十一條》。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對德宣戰,出兵佔領了德國在中國的勢力範圍——山東半島。袁世凱政府向日本提出撤軍要求。1915年2月2日,日本秘密向袁世凱提出了五號共計二十一個條款(簡稱《二十一條》)的要求。

5月7日,日本向袁世凱政府發出最後通牒,並擺出大戰姿態。5月9日23時,袁世凱政府對外宣佈接受《二十一條》中一至四號的部分要求,總稱《中日民四條約》。

【弱國外交的勝利】

消息傳出,舉國震怒。簽約當天,湖南學生彭超留下血書,

憤然投江自殺。北京二十萬人到今中山公園集會。當時17歲的周恩來上街演講,號召誓雪國恥。袁世凱下令要求全國學校以每年5月9日為國恥紀念日,稱為“五九國恥”。

二十一條共分為5號,其中第五號,要求中國政府聘用日本人擔任軍事和財政顧問;中國員警聘用日本顧問;中國軍隊武器從向日本採購等等。最後簽訂的是《中日民四條約》只接受了一至四號的部分要求。

與《二十一條》原案比較,中國損失已盡可能減小到最低程度。

胡適稱《二十一條》的談判是弱國外交的勝利。在此次交涉後,日本方面,外相加藤高明下野以示負責。

【沒有簽字的巴黎和約】

1919年,任外交總長,率領中華民國代表團參加巴黎和會。日本堅持繼承德國在中國的權益,戰勝列強不顧中國反對,接受日本要求,中國爆發五四運動。中華民國代表團最終未能簽署和約,成為戰勝國中唯一未簽字者。

【照料比利時妻子的神父】

巴黎和會後,陸征祥辭去職務,留在比利時,照料病妻。培德女士1926年病逝後,陸征祥參加天主教本篤會,成為修士,專心教會事務,1935年6月25日晉為神父。

圖為:康有為給培德夫人寫的對聯

【弱國無外交】

1945年,曾有中國記者採訪陸征祥,陸征祥一方面對於“二十一條”向國人表示懺悔,另一方面對中國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異常興奮,感慨終於“在有生之年得見祖國一雪前恥”。同時,陸征祥對未來國情提出簡短而著名的警語:“弱國無外交”。

1949年,陸征祥病逝於比利時,葬于比利時布魯日聖安德肋修院。

戰勝列強不顧中國反對,接受日本要求,中國爆發五四運動。中華民國代表團最終未能簽署和約,成為戰勝國中唯一未簽字者。

【照料比利時妻子的神父】

巴黎和會後,陸征祥辭去職務,留在比利時,照料病妻。培德女士1926年病逝後,陸征祥參加天主教本篤會,成為修士,專心教會事務,1935年6月25日晉為神父。

圖為:康有為給培德夫人寫的對聯

【弱國無外交】

1945年,曾有中國記者採訪陸征祥,陸征祥一方面對於“二十一條”向國人表示懺悔,另一方面對中國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異常興奮,感慨終於“在有生之年得見祖國一雪前恥”。同時,陸征祥對未來國情提出簡短而著名的警語:“弱國無外交”。

1949年,陸征祥病逝於比利時,葬于比利時布魯日聖安德肋修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