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行者奕宏:都說要聚焦,可為什麼成功聚焦的人那麼少?

“聚焦這個詞,絕大多數人都不陌生。

小時候我們都玩過這個遊戲,

拿一個放大鏡聚焦在紙片,當太陽光被聚焦在一個點上,紙片瞬間被點燃了。

小遊戲,大道理。

只有聚焦,才能集中所有的資源,才能成就一件事情。

蘋果這個神一樣的公司,約伯斯這個神一般的創始人,當他二次回歸蘋果,做得第一件事就是砍掉絕大多數的產品線,聚焦在當時的mac上,結果才有了蘋果的新生。後來的故事我就不多說,大家都知道了,可是如果沒有約伯斯後來的極簡主義和聚焦,

就沒有全球市值第一的傳奇。

近兩年,餐飲業也開始流行一個詞,做減法,本質就是聚焦。

無論從改店名,還是減菜單,都是聚焦的具體表現。可是,我們在觀察中卻發現,真正成功聚焦的人卻特別少。

帶著這個疑問,我採訪了近年來中國餐飲業風雲人物,阿五黃河大鯉魚品牌創始人樊勝武先生。

阿五黃河大鯉魚是近年來餐飲業聚焦開創新品類的典型代表,2015年的更名事件,在河南,乃至全國餐飲業都引起激烈的爭議。

從阿五美食到阿五黃河大鯉魚,看上去只是換個招牌,但背後的原因卻鮮為人知。

樊總是一位既有深厚的豫菜情節,又胸懷天下的河南人。

從愛上廚藝的技校學生到五星級酒店的行政總廚,

從一家“五星級小飯館”到名揚全國的餐飲名店,最終聚焦黃河大鯉魚,重塑阿五品牌。這一路不斷折騰,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聚焦做減法的過程。

4.1日愚人節,我踏上”愚人“之旅,專程去鄭州拜訪了他,尋找他聚焦黃河大鯉魚背後的成功密碼。

樊總在席間跟我們分享了聚焦的三個重點:

一、競爭時代必須聚焦

阿五美食,聽上去簡單大氣,但隨著競爭加劇,‘’美食‘’這個詞顯然太大了,

就像飯館、酒店(樓),只是傳遞了你是一家餐廳,但你是賣什麼的,什麼最拿手,招牌是什麼,消費者一無所知。

因此,阿五代表美食嗎?肯定不能代表。

那麼阿五代表豫菜嗎?豫菜被譽為中國菜系之母,可是河南在歷史變遷中政治經濟地位上轉移,豫菜既不在八大菜系之列,消費者更缺乏對豫菜的具體認知。什麼是豫菜的真正代表作,哪個是招牌菜呢?

黃河鯉魚,是一道歷史悠久的河南名菜,家家戶戶的豫菜菜館都在賣,也是阿五創辦以來最暢銷、最拿手的菜品,只是過去沒人把它當成招牌菜來塑造,作為開國第一宴上唯一的河南菜,可謂是埋在沙礫裡的鑽石。

當樊勝武找到黃河鯉魚的那一瞬間,豫菜就有了一個清晰的焦點、公認的招牌。而阿五是第一個聚焦和搶佔黃河大鯉魚這個認知的餐飲品牌,剩下來的就是如何運用各種戰略戰術讓黃河鯉魚=豫菜,最終實現品牌逆:黃河大鯉魚=阿五。

黃河大鯉魚作為豫菜的頭牌,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超級ip,所以誰先搶佔這個超級ip,誰就等於先發現這個金礦。這才是聚焦開創餐飲新品類的最高價值。

二、勇於聚焦

既然聚焦這麼有價值,搶佔超級ip這麼有價值,那麼為什麼現實中真正做的人那麼少呢?尤其對於一些傳統餐飲品牌,這件事為什麼這麼難呢?

以阿五黃河大鯉魚為例:

樊總說當初他想明白這件事之後,決心很大,沒有採用先立後破的方式,而是一口氣、一夜之間把所有的店鋪門頭都換了,這與樊總一貫的做事風格有關,看明白了就破釜沉舟,不留後路;另一方面,也與他看明白更名背後價值巨大。(就是把餐飲當作生意還是事業的區別。)

更名後無論從內到外都是一片譁然,內部員工和部分管理人員思想沒跟上,一時不理解;外部顧客不愛吃魚的人都不來了,以為換老闆了,同行都認為阿五瘋了,把一個價值數億的品牌說換就換了,甚至有人等著看笑話。

歷來成大事者都是有獨立思考能力,不盲目、不跟風、不動搖。所以儘管面臨重重阻力,阿五黃河大鯉魚還是在2015年橫空出世了。

奕宏在給企業做諮詢的過程中,深深地體會到我們只是給對方一個建議,而對方卻要面臨的是不確定的風險以及各方面的阻力和壓力。

聚焦是一個捨棄的過程,捨得捨得,不捨不得。可是知易行難,甚至知道都很難,因為僅僅是知道這個現象,而不知道背後的原理的人太多了。

聚焦也是一個反人性的過程,人性就是追求安全、穩定,因此勸一個人做加法很容易,勸他做減法很難。樊總即便在後來更名大獲成功之後,現身說法熱心地勸告身邊好友聚焦,但也應者寥寥。

我跟樊總開玩笑說,那是因為他們沒有付你高昂的諮詢費,一個人是主動要,還是被動給,結果會有天壤之別。

選擇靠智慧,而放下靠勇氣。

三、堅持聚焦

聚焦不是萬能的,但不聚焦是萬萬不能的。

表像上我們僅僅是看到阿五美食換成阿五黃河大鯉魚的招牌,但背後持續付出的聚焦動作才是難點:

1、短期要面對客戶流失陣痛

尤其是像阿五這樣的品牌,做了這麼大動作,一定會有老顧客流失,阿五更名之後,由於採用休克療法,客流極速下降,幾個月損失了十多萬客流,營業額損失更是數以千萬計。

對於這樣的陣痛,樊總有過預料,但是因為他看到黃河大鯉魚這個超級ip背後的價值,以及對自我團隊應變能力和實力的信心,雖然付出巨大代價,但這是聚焦必由之路,就像鯉魚躍過龍門必須先經歷火燒魚鱗那一劫。

2、對外是更名,對內是組織再造

很多模仿跟風者,看到阿五更名成功後,也跟風把店名改為xx黃河鯉魚,這對做大這個品類有益處,樊總也歡迎更多人來做黃河大鯉魚,因為黃河鯉魚不是某個人或某一家的,是屬於河南的招牌菜,希望更多人加入。

但是如果僅僅是表像的更名那麼簡單易複製,那麼就太小看聚焦做減法這件事了。

阿五黃河大鯉魚除了更名之外,停止加盟,收回現有加盟店,取消所有的優惠活動,同時內部的組織結構都要做相應調整。從前端的產品精品化、體驗化、明星化,到服務升級、產品升級,後端供應鏈的優化升級,聚焦表面是做減法,但核心是在焦點做加法。

而減法帶來的是對外認知更精准,客群更清晰,對內運營更高效,產能和效能得道極大地釋放。

3、持續反覆運算精進

聚焦不是一個一勞永逸的事,無論是打造爆款(招牌菜),還是優化體驗,抑或是升級食材供應鏈,餐飲是一個幾乎是可以無限反覆運算、持續精進的事業。這個行業由於沒有行業准入門檻,因此競爭將持續存在,並且競爭對手也在不斷進步,因此來不得半點鬆懈。

阿五黃河大鯉魚也才是剛剛開始,從找到自己的核心爆品,塑造色香味器形的全方位體驗,從重新梳理產品結構,到打造爆品矩陣,聚焦始終是圍繞著產品而來,阿五黃河大鯉魚也在不斷持續反覆運算中。

我看到太多的餐飲企業,僅僅是照貓畫虎,弄了一個招牌菜,減了一下菜品數量,就認為自己聚焦了,既缺乏持續聚焦,不斷精進的精神,也缺乏科學資料的系統支援,這樣的聚焦,也許短期會取得一點點成效,但從長遠來看,依然適應不了殘酷的競爭,更別說形成品類品牌。

聚焦不是短跑,不是速成,而是一種企業精神和態度;這種精神和態度,一旦持續注入整個團隊,就會形成企業的文化,成為企業的行動指南。

而那些把聚焦當成靈丹妙藥,速效救心丸的人,我勸大家還是要慎重思考,認真對待。

作者:行者奕宏

而阿五是第一個聚焦和搶佔黃河大鯉魚這個認知的餐飲品牌,剩下來的就是如何運用各種戰略戰術讓黃河鯉魚=豫菜,最終實現品牌逆:黃河大鯉魚=阿五。

黃河大鯉魚作為豫菜的頭牌,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超級ip,所以誰先搶佔這個超級ip,誰就等於先發現這個金礦。這才是聚焦開創餐飲新品類的最高價值。

二、勇於聚焦

既然聚焦這麼有價值,搶佔超級ip這麼有價值,那麼為什麼現實中真正做的人那麼少呢?尤其對於一些傳統餐飲品牌,這件事為什麼這麼難呢?

以阿五黃河大鯉魚為例:

樊總說當初他想明白這件事之後,決心很大,沒有採用先立後破的方式,而是一口氣、一夜之間把所有的店鋪門頭都換了,這與樊總一貫的做事風格有關,看明白了就破釜沉舟,不留後路;另一方面,也與他看明白更名背後價值巨大。(就是把餐飲當作生意還是事業的區別。)

更名後無論從內到外都是一片譁然,內部員工和部分管理人員思想沒跟上,一時不理解;外部顧客不愛吃魚的人都不來了,以為換老闆了,同行都認為阿五瘋了,把一個價值數億的品牌說換就換了,甚至有人等著看笑話。

歷來成大事者都是有獨立思考能力,不盲目、不跟風、不動搖。所以儘管面臨重重阻力,阿五黃河大鯉魚還是在2015年橫空出世了。

奕宏在給企業做諮詢的過程中,深深地體會到我們只是給對方一個建議,而對方卻要面臨的是不確定的風險以及各方面的阻力和壓力。

聚焦是一個捨棄的過程,捨得捨得,不捨不得。可是知易行難,甚至知道都很難,因為僅僅是知道這個現象,而不知道背後的原理的人太多了。

聚焦也是一個反人性的過程,人性就是追求安全、穩定,因此勸一個人做加法很容易,勸他做減法很難。樊總即便在後來更名大獲成功之後,現身說法熱心地勸告身邊好友聚焦,但也應者寥寥。

我跟樊總開玩笑說,那是因為他們沒有付你高昂的諮詢費,一個人是主動要,還是被動給,結果會有天壤之別。

選擇靠智慧,而放下靠勇氣。

三、堅持聚焦

聚焦不是萬能的,但不聚焦是萬萬不能的。

表像上我們僅僅是看到阿五美食換成阿五黃河大鯉魚的招牌,但背後持續付出的聚焦動作才是難點:

1、短期要面對客戶流失陣痛

尤其是像阿五這樣的品牌,做了這麼大動作,一定會有老顧客流失,阿五更名之後,由於採用休克療法,客流極速下降,幾個月損失了十多萬客流,營業額損失更是數以千萬計。

對於這樣的陣痛,樊總有過預料,但是因為他看到黃河大鯉魚這個超級ip背後的價值,以及對自我團隊應變能力和實力的信心,雖然付出巨大代價,但這是聚焦必由之路,就像鯉魚躍過龍門必須先經歷火燒魚鱗那一劫。

2、對外是更名,對內是組織再造

很多模仿跟風者,看到阿五更名成功後,也跟風把店名改為xx黃河鯉魚,這對做大這個品類有益處,樊總也歡迎更多人來做黃河大鯉魚,因為黃河鯉魚不是某個人或某一家的,是屬於河南的招牌菜,希望更多人加入。

但是如果僅僅是表像的更名那麼簡單易複製,那麼就太小看聚焦做減法這件事了。

阿五黃河大鯉魚除了更名之外,停止加盟,收回現有加盟店,取消所有的優惠活動,同時內部的組織結構都要做相應調整。從前端的產品精品化、體驗化、明星化,到服務升級、產品升級,後端供應鏈的優化升級,聚焦表面是做減法,但核心是在焦點做加法。

而減法帶來的是對外認知更精准,客群更清晰,對內運營更高效,產能和效能得道極大地釋放。

3、持續反覆運算精進

聚焦不是一個一勞永逸的事,無論是打造爆款(招牌菜),還是優化體驗,抑或是升級食材供應鏈,餐飲是一個幾乎是可以無限反覆運算、持續精進的事業。這個行業由於沒有行業准入門檻,因此競爭將持續存在,並且競爭對手也在不斷進步,因此來不得半點鬆懈。

阿五黃河大鯉魚也才是剛剛開始,從找到自己的核心爆品,塑造色香味器形的全方位體驗,從重新梳理產品結構,到打造爆品矩陣,聚焦始終是圍繞著產品而來,阿五黃河大鯉魚也在不斷持續反覆運算中。

我看到太多的餐飲企業,僅僅是照貓畫虎,弄了一個招牌菜,減了一下菜品數量,就認為自己聚焦了,既缺乏持續聚焦,不斷精進的精神,也缺乏科學資料的系統支援,這樣的聚焦,也許短期會取得一點點成效,但從長遠來看,依然適應不了殘酷的競爭,更別說形成品類品牌。

聚焦不是短跑,不是速成,而是一種企業精神和態度;這種精神和態度,一旦持續注入整個團隊,就會形成企業的文化,成為企業的行動指南。

而那些把聚焦當成靈丹妙藥,速效救心丸的人,我勸大家還是要慎重思考,認真對待。

作者:行者奕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