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歌手》首輪排名爆了!結石姐奪冠我服,可汪峰GAI憑啥輸張天?

“歲月都沒磨平我的棱角,但是被洪濤老師磨平了。”周延GAI剛上《歌手》,就成功為這款善於挖掘歌手綜藝感的老牌綜藝貢獻出新的段子。

這個段子也很快完成了1月12日晚的朋友圈刷屏,而根據即時收視率資料工具,《歌手》第二季繼續領先其他對手,佔據當晚收視第一,而收視峰值則又一次出現在了公佈排名的時候。

結局有些出人意料:JessieJ,也是線民口中的結石姐斬獲本季首個周冠軍;一張專輯都沒發過的張天名列第二;周延GAI憑藉《滄海一聲笑》躋身前三;汪峰僅拿到第四。

而同樣表現出色的張韶涵、李聖傑、李曉東則再次遭遇了洪濤的套路,他們將在提心吊膽一周後,

在下期競演中獲知本期的排名,然後兩期成績相加,一旦第一位踢館歌手——來自另一檔音樂綜藝的天籟冠軍蘇詩丁踢館成功,其中一位就將被淘汰出局。

一切都令人想起去年的第一季歌手,迪瑪希在首期節目中一炮而紅,佔據第二天熱搜榜第一位,而這一次,本季黑馬張天沒有拿到同樣的熱度。

正如許多樂評人說的,極強的節奏感和煙嗓加上混血的顏值足以讓她脫穎而出,

但她在被包裝為鄧紫棋第二的同時,在新鮮感上也落了下風,這令她難以複製迪瑪希、鄧紫棋式樣的成功,更糟糕的是,與迪瑪希海豚音飆出的眾望所歸不同,本期的第二,也引發了線民最多的質疑:表現穩定的張韶涵生死未蔔,你憑什麼第二?

但爭議一直是《歌手》成功的一部分,正如在開場時刻忍不住流淚的洪濤說的,《歌手》越來越難。但在越來越明顯的資源枯竭中,《歌手》依然是最高音樂品質的音樂綜藝,這一點,沒有疑問。

真正的疑問是:在同類音樂綜藝不斷抬高的觀眾的嗨點、節目模式不斷老化和一年弱過一年的首發陣容爭議中,為什麼《歌手》依然這樣紅?

排名之疑:結石姐王者入了青銅局?汪峰第四低了還是高了?張韶涵“生死未蔔”?

1月12日的彈幕上,很多線民對於結石姐的表現用了一句相同的比喻:王者進了青銅局。

這的確是一場碾壓式的表演,與她是不是國外歌手無關,而是因為她的唱功、控場和舞臺表現,的確配的上本場第一。

她的曲目《domino》本就是自己駕輕就熟的霸榜金曲,當然也做出了一些變化,比如開篇的交響弦樂,但這其實只是編曲上的不同,結石姐不過是以一種演唱會式的自然表現,就依然展示出讓觀眾耳目一新的東西——國際範。

她的唱法介乎流行樂與R&B之間,幾乎就在不動聲色之間,就演繹出了極強的戲劇感,而她的颱風也是完全駕馭全場式的,這甚至是觀眾少有地感到,《歌手》的舞臺還不夠大,還不夠裝得下結石姐的表演。在因為嗓子問題久休兩年複出後,她的唱功尤在,無論是處理歌曲的流暢度還是音樂層次感,都幾近毫無瑕疵。

這樣的音樂表現,奪冠有疑問嗎?

但汪峰的排名卻是有疑問的。本場汪峰的表現出人意料地——穩。

如果這就是你想聽的話——是的,這場汪峰全程沒有走音,你所等待的車禍,沒有到來。

他唱的是《無處安放》,如果說觀眾對汪峰的記憶依然在搖滾的嘶吼,那麼本場汪峰終於找回了嗓音中久違的歲月感,唱法隨著音樂娓娓道來,無需摧枯拉朽,也能擊中人心。在經歷了憤怒的咆哮或煽情的傾瀉之後,汪峰終於回到了音樂本身,這樣的汪峰多少令人有些意外,也令他更配得上本場觀眾的掌聲,那是獻給一個歌者的掌聲。

因此最後的排名多少有些令人失望,一個更加注重音樂審美的汪峰,卻沒有取得理想的層次,那麼答案就很有可能只能是回到搖滾了。

至於張韶涵則多半輸在沒有新鮮感上,很多歌迷都說,“和多年前一模一樣!以為自己穿越了。”但對於歌迷來說,這還是不夠的,他們需要聽到一個更加出人意料的張韶涵,也就是說,在唱功線上的情況下,張韶涵勝負的關鍵,在於選歌。

另外兩位一開始就被認為可能幾輪游的歌手:李聖傑和李曉東,表現都出乎意料地好。

前者第一個登場,將《You andI》的爵式風演繹地怡然自得,唱功依然能做到揮灑自如,是不怯場的表現。而後者則格外令人驚喜,一首《後來》唱出了強烈的故事感,前段娓娓道來絲絲入扣,後半段洶湧澎湃排山倒海,如黃河奔流到海,愛不復還,是遺珠級別的表現了,可惜颱風拉低了一些分數,畢竟是多少年沒有唱歌的民謠老將,在如何撩觀眾上,他還需要重新學習,但《歌手》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當然,正如前面說的,他的排名走向,大眾早就心領神會,但唱得怎麼樣,大眾同樣有耳朵聽。

黑馬爭議:張天憑什麼第二?就因為黑馬定律也成為了《歌手》套路?

兩個人當然有很多共同點:他們此前都籍籍無名,沒有“群眾基礎”,都是混血,都擁有獨特的音樂風格,選擇了用國際化的唱法。

但兩個人有有所不同,迪瑪希說過最蘇的一句話就是放話自己參加過太多比賽,從來沒得過第二!而他的演唱則印證了自己的霸氣,一首《一個悲傷者的求救》,音樂難度達到全場最高,對音樂的處理也足夠高級。

而張天在開場前就聲勢浩大的黑馬話題行銷之後,撐住了黑馬的帽子嗎?或者這樣說,她的表現,真的足夠勝過汪峰、張韶涵,甚至是靜水深流的李曉東而沒有任何質疑嗎?當然不可能。

張天的表現,當然不差。開場老煙嗓的《舞娘》solo不僅帶出氣氛,更令觀眾醍醐灌頂,完成了個人風格的鋪排,接下來《LadyMarmalade》的進入,揉雜靈魂、爵士等各種唱法並且切換自如,再表現出自己的過人功底,整場發揮可以說是新人級別的高水準演繹了,注意,是新人級別的。

從技術上看,張天是少有瑕疵的,整體表現異常飽滿,幾乎沒有留白,時刻想要震碎你的耳膜,顏值更不用說,但她的音樂,缺乏的是那種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

對靈魂的穿透力,或者說,更高級的音樂審美。

如果這場炫技式的表演出現在《歌手》的鄧紫棋、《好聲音》的吳莫愁之前,當然可以製造更大的驚喜。

但現在看來,她並沒有為華語音樂綜藝貢獻出迪瑪希那樣前所未見的類型,簡單說,她不夠獨特。而之前層層墊高的大眾期望值,又將她頂到了一個必須獨特的位置。

那麼當她接下來幾場無法達到這樣的驚喜會怎樣?當然是加倍的失望。

這幾季的《歌手》,黑馬已經成為了一種定律,正像節目中說的,當傳統音樂公司失去了製造新人的能力,如果《歌手》不去做,還有誰?

但任何品牌都是有生命力的,如果新一代黑馬不足以達到《歌手》黑馬品牌的實力,而被硬頂到一個原本不屬於她的位置,它最終損耗的,將是《歌手》的品牌美譽度,接下來的問題是:張天能一黑到底嗎?

《歌手》的遊戲:會唱歌的GAI、流淚的洪濤與取悅大眾的《歌手》

本場真正的驚喜,大概來自“真的會唱的”GAI。

當在《中國有嘻哈》中與它平分冠軍的皮幾萬深陷李小璐夜宿門風波,這個因為低調而備受路人觀眾喜愛的raper,用一首《滄海一聲笑》證實了自己為什麼能收穫和皮幾萬成名後不同的命運。

GAI唱出的,正是同為新人的張天缺乏的東西——音樂的本質,而不只是技巧。

《滄海一聲笑》最需要的是什麼?俠氣。

出人意料地,GAI並沒有過度改編這首黃沾經典名曲,有嘻哈的穿插,但穿插地非常巧妙,也沒有過度炫技,雖然開場喊過一嗓子,但喊地非常巧,也帶勁兒,最令人驚喜的,是GAI唱出了豪氣之外的一股溫柔,那是一種武俠式的溫柔。市井raper的江湖魂,很動人。

這個第三,實至名歸。

這令人感受到洪濤開場留的眼淚又是值得的,這依然是一款值得做六年的音樂綜藝,比起《新歌聲》的嘉賓撐場疲態盡顯,歌聲、音樂,依然是《歌手》賴以為生的東西,這件事讓人感動。

就像GAI一樣,曾經入不敷出,不被主流認可,遭遇誤解與反對,即使憑藉《中國有嘻哈》一夜大紅,依然是圈子裡的王者,他需要一個舞臺,讓大眾看到不是為diss而diss,滿嘴毒☆禁☆品女性還被粉絲捧上天的嘻哈歌手是怎麼唱歌的,《歌手》給了他一個舞臺,他的表現也配得上這個舞臺。

這個節目就是值得的。他值得一個使用了無數套路讓節目保持熱度的男人,在節目開場時的淚水。

但洪濤不可能放棄套路,縱使《歌手》遭遇了那麼多變數,依舊是“不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而這熟悉的味道,正是套路的味道。

要一檔娛樂節目來拯救大眾審美,結果只能讓人失望,但如果一味遷就大眾審美,結果同樣只會讓製作方失望。

這些年來,洪濤漸漸摸索出一套專屬於《歌手》的審美技法。在音樂審美上,它不斷跳出安全線,讓歌手們把他們的多面性發揮出來,讓民謠、嘻哈、國際歌手輪番登場,從而讓節目呈現出一些別樣的色彩,但從來不會跨越大眾審美的安全區。

《歌手》一次次豪賭般的製造新人,然而,洪濤的賭絕非匹夫之勇,而是一種聰明的機會主義。

洪濤對音樂理想的態度是尊重,但絕不沉迷。這種務實的態度讓《歌手》成為行業的長壽者,熬走了一茬又一茬的競爭者,依然站在高峰,即使離巔峰已經一步步滑落

不過洪濤從來也不是一個戰士,這個時代也沒有炮聲隆隆的音樂戰場的市場空間。無論《歌手》如何小心翼翼去突破大眾審美邊界,最後依然要與大眾審美握手言歡。

如果製造歌手對決的懸念,如果不再玩黑馬出位這些噱頭,《歌手》面對一個娛樂江湖,在魔幻主義的流量大戰下,還有什麼優勢?這就像如果曠世金曲《滄海一聲笑》不是GAI來唱,又有多少00後不嫌它老土?

這真是一件很無奈的事,但你必須迎合這個時代的審美。

每一個綜藝都有它的終點,在時間的賽道上,《歌手》終會被後來者幹掉,但至少現在來看,這個後來者還沒出現。

《歌手》長青的原因究竟何在?答案在於洪濤在一場牢牢把控的遊戲中,保持了對音樂的真誠。

其他的音樂綜藝或者只會跪拜流量,不願意冒險去嘗試新類型、製造新人,或者缺乏足夠成熟的遊戲套路。而在《歌手》中,洪濤同時兼顧了一款音樂綜藝的創新與套路,音樂審美與綜藝審美,才能夠保證《歌手》火到了第六季。

由此我們才更能理解張天為什麼能擊敗汪峰、張韶涵、GAI奪下本場第二?一場遊戲而已,所有的名次,都是遊戲的一部分。

當然也做出了一些變化,比如開篇的交響弦樂,但這其實只是編曲上的不同,結石姐不過是以一種演唱會式的自然表現,就依然展示出讓觀眾耳目一新的東西——國際範。

她的唱法介乎流行樂與R&B之間,幾乎就在不動聲色之間,就演繹出了極強的戲劇感,而她的颱風也是完全駕馭全場式的,這甚至是觀眾少有地感到,《歌手》的舞臺還不夠大,還不夠裝得下結石姐的表演。在因為嗓子問題久休兩年複出後,她的唱功尤在,無論是處理歌曲的流暢度還是音樂層次感,都幾近毫無瑕疵。

這樣的音樂表現,奪冠有疑問嗎?

但汪峰的排名卻是有疑問的。本場汪峰的表現出人意料地——穩。

如果這就是你想聽的話——是的,這場汪峰全程沒有走音,你所等待的車禍,沒有到來。

他唱的是《無處安放》,如果說觀眾對汪峰的記憶依然在搖滾的嘶吼,那麼本場汪峰終於找回了嗓音中久違的歲月感,唱法隨著音樂娓娓道來,無需摧枯拉朽,也能擊中人心。在經歷了憤怒的咆哮或煽情的傾瀉之後,汪峰終於回到了音樂本身,這樣的汪峰多少令人有些意外,也令他更配得上本場觀眾的掌聲,那是獻給一個歌者的掌聲。

因此最後的排名多少有些令人失望,一個更加注重音樂審美的汪峰,卻沒有取得理想的層次,那麼答案就很有可能只能是回到搖滾了。

至於張韶涵則多半輸在沒有新鮮感上,很多歌迷都說,“和多年前一模一樣!以為自己穿越了。”但對於歌迷來說,這還是不夠的,他們需要聽到一個更加出人意料的張韶涵,也就是說,在唱功線上的情況下,張韶涵勝負的關鍵,在於選歌。

另外兩位一開始就被認為可能幾輪游的歌手:李聖傑和李曉東,表現都出乎意料地好。

前者第一個登場,將《You andI》的爵式風演繹地怡然自得,唱功依然能做到揮灑自如,是不怯場的表現。而後者則格外令人驚喜,一首《後來》唱出了強烈的故事感,前段娓娓道來絲絲入扣,後半段洶湧澎湃排山倒海,如黃河奔流到海,愛不復還,是遺珠級別的表現了,可惜颱風拉低了一些分數,畢竟是多少年沒有唱歌的民謠老將,在如何撩觀眾上,他還需要重新學習,但《歌手》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當然,正如前面說的,他的排名走向,大眾早就心領神會,但唱得怎麼樣,大眾同樣有耳朵聽。

黑馬爭議:張天憑什麼第二?就因為黑馬定律也成為了《歌手》套路?

兩個人當然有很多共同點:他們此前都籍籍無名,沒有“群眾基礎”,都是混血,都擁有獨特的音樂風格,選擇了用國際化的唱法。

但兩個人有有所不同,迪瑪希說過最蘇的一句話就是放話自己參加過太多比賽,從來沒得過第二!而他的演唱則印證了自己的霸氣,一首《一個悲傷者的求救》,音樂難度達到全場最高,對音樂的處理也足夠高級。

而張天在開場前就聲勢浩大的黑馬話題行銷之後,撐住了黑馬的帽子嗎?或者這樣說,她的表現,真的足夠勝過汪峰、張韶涵,甚至是靜水深流的李曉東而沒有任何質疑嗎?當然不可能。

張天的表現,當然不差。開場老煙嗓的《舞娘》solo不僅帶出氣氛,更令觀眾醍醐灌頂,完成了個人風格的鋪排,接下來《LadyMarmalade》的進入,揉雜靈魂、爵士等各種唱法並且切換自如,再表現出自己的過人功底,整場發揮可以說是新人級別的高水準演繹了,注意,是新人級別的。

從技術上看,張天是少有瑕疵的,整體表現異常飽滿,幾乎沒有留白,時刻想要震碎你的耳膜,顏值更不用說,但她的音樂,缺乏的是那種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

對靈魂的穿透力,或者說,更高級的音樂審美。

如果這場炫技式的表演出現在《歌手》的鄧紫棋、《好聲音》的吳莫愁之前,當然可以製造更大的驚喜。

但現在看來,她並沒有為華語音樂綜藝貢獻出迪瑪希那樣前所未見的類型,簡單說,她不夠獨特。而之前層層墊高的大眾期望值,又將她頂到了一個必須獨特的位置。

那麼當她接下來幾場無法達到這樣的驚喜會怎樣?當然是加倍的失望。

這幾季的《歌手》,黑馬已經成為了一種定律,正像節目中說的,當傳統音樂公司失去了製造新人的能力,如果《歌手》不去做,還有誰?

但任何品牌都是有生命力的,如果新一代黑馬不足以達到《歌手》黑馬品牌的實力,而被硬頂到一個原本不屬於她的位置,它最終損耗的,將是《歌手》的品牌美譽度,接下來的問題是:張天能一黑到底嗎?

《歌手》的遊戲:會唱歌的GAI、流淚的洪濤與取悅大眾的《歌手》

本場真正的驚喜,大概來自“真的會唱的”GAI。

當在《中國有嘻哈》中與它平分冠軍的皮幾萬深陷李小璐夜宿門風波,這個因為低調而備受路人觀眾喜愛的raper,用一首《滄海一聲笑》證實了自己為什麼能收穫和皮幾萬成名後不同的命運。

GAI唱出的,正是同為新人的張天缺乏的東西——音樂的本質,而不只是技巧。

《滄海一聲笑》最需要的是什麼?俠氣。

出人意料地,GAI並沒有過度改編這首黃沾經典名曲,有嘻哈的穿插,但穿插地非常巧妙,也沒有過度炫技,雖然開場喊過一嗓子,但喊地非常巧,也帶勁兒,最令人驚喜的,是GAI唱出了豪氣之外的一股溫柔,那是一種武俠式的溫柔。市井raper的江湖魂,很動人。

這個第三,實至名歸。

這令人感受到洪濤開場留的眼淚又是值得的,這依然是一款值得做六年的音樂綜藝,比起《新歌聲》的嘉賓撐場疲態盡顯,歌聲、音樂,依然是《歌手》賴以為生的東西,這件事讓人感動。

就像GAI一樣,曾經入不敷出,不被主流認可,遭遇誤解與反對,即使憑藉《中國有嘻哈》一夜大紅,依然是圈子裡的王者,他需要一個舞臺,讓大眾看到不是為diss而diss,滿嘴毒☆禁☆品女性還被粉絲捧上天的嘻哈歌手是怎麼唱歌的,《歌手》給了他一個舞臺,他的表現也配得上這個舞臺。

這個節目就是值得的。他值得一個使用了無數套路讓節目保持熱度的男人,在節目開場時的淚水。

但洪濤不可能放棄套路,縱使《歌手》遭遇了那麼多變數,依舊是“不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而這熟悉的味道,正是套路的味道。

要一檔娛樂節目來拯救大眾審美,結果只能讓人失望,但如果一味遷就大眾審美,結果同樣只會讓製作方失望。

這些年來,洪濤漸漸摸索出一套專屬於《歌手》的審美技法。在音樂審美上,它不斷跳出安全線,讓歌手們把他們的多面性發揮出來,讓民謠、嘻哈、國際歌手輪番登場,從而讓節目呈現出一些別樣的色彩,但從來不會跨越大眾審美的安全區。

《歌手》一次次豪賭般的製造新人,然而,洪濤的賭絕非匹夫之勇,而是一種聰明的機會主義。

洪濤對音樂理想的態度是尊重,但絕不沉迷。這種務實的態度讓《歌手》成為行業的長壽者,熬走了一茬又一茬的競爭者,依然站在高峰,即使離巔峰已經一步步滑落

不過洪濤從來也不是一個戰士,這個時代也沒有炮聲隆隆的音樂戰場的市場空間。無論《歌手》如何小心翼翼去突破大眾審美邊界,最後依然要與大眾審美握手言歡。

如果製造歌手對決的懸念,如果不再玩黑馬出位這些噱頭,《歌手》面對一個娛樂江湖,在魔幻主義的流量大戰下,還有什麼優勢?這就像如果曠世金曲《滄海一聲笑》不是GAI來唱,又有多少00後不嫌它老土?

這真是一件很無奈的事,但你必須迎合這個時代的審美。

每一個綜藝都有它的終點,在時間的賽道上,《歌手》終會被後來者幹掉,但至少現在來看,這個後來者還沒出現。

《歌手》長青的原因究竟何在?答案在於洪濤在一場牢牢把控的遊戲中,保持了對音樂的真誠。

其他的音樂綜藝或者只會跪拜流量,不願意冒險去嘗試新類型、製造新人,或者缺乏足夠成熟的遊戲套路。而在《歌手》中,洪濤同時兼顧了一款音樂綜藝的創新與套路,音樂審美與綜藝審美,才能夠保證《歌手》火到了第六季。

由此我們才更能理解張天為什麼能擊敗汪峰、張韶涵、GAI奪下本場第二?一場遊戲而已,所有的名次,都是遊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