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熱點|被起訴擅自獲取用戶許可權,百度回應:不可能!我沒有!

互聯網時代,我們對科技又愛又怕,愛它的便利迅速,又它的危險神秘,這不我們最擔心的資訊安全又雙叒叕出事了。

這一次的主角還是我們熟悉的百度,據江蘇省消保委於1月5日向社會通報的消息:去年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就現在市場上用戶較多的幾款手機app進行了調查,發現這些app普遍存在侵害使用者個人資訊安全的情況,經過約談,大多數app提交了整改方案,刪除了一些涉及用戶隱私的不必要許可權。但手機百度和百度流覽器兩款app卻我行我素,

遲遲沒有做出整改。於是江蘇省消保委於2017年12月11日對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違法獲取消費者個人資訊及相關問題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2018年1月2日,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立案。

這次江蘇省消保委主張手機百度和百度流覽器在未告知用戶、未獲取使用者同意的情況下,

獲取諸如“監聽電話、定位、讀取短彩信、讀取連絡人、修改系統設置”等許可權。上述許可權並非提供正常服務所必需,已超出合理範圍。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網路安全法》《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相關規定,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資訊,應明示收集、使用資訊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消費者同意;經營者收集消費者個人資訊應當符合正當、合法、必要原則,
不應超出上述原則獲取許可權,更不得違法收集消費者個人資訊。對此百度很快做出回應:百度沒有監聽電話,也沒有那個技術能力監聽電話,各項許可權獲取都是為了向用戶提供對應功能,且都是經過用戶同意的,不存在侵權行為。

而百度則宣稱,小米所說屬實,但是監聽通話狀態並不是監聽通話內容,獲取使用者通話狀態是為了識別和攔截推銷、廣告等騷擾電話。雖然這個解釋看起來有些道理,但是用戶們似乎都不怎麼買帳,

評論裡基本沒有支持的聲音。

有人質疑,既然百度信誓旦旦地說自己沒有竊取用戶隱私,那麼為什麼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在網上搜了痔瘡,就有肛腸醫院給你打電話;在網上搜了化妝品,就有微商來加你微信。對此百度解釋:這是由於用戶流覽的網頁被人植入了抓取資訊的代碼,使用者只要打開網頁,手機型號、電話號碼等資訊就會被對方抓取。而這是網頁提供者的行為,與百度無關。

而關於個人資訊安全的事情我們也關注了很久,從360的水滴直播到支付寶年度帳單強制開通芝麻信用,再到這次百度app涉嫌監聽使用者電話,甚至之前還有人質疑馬化騰是不是可以偷看我們的微信,當然這些事情真真假假,各執一詞,但是可以說明的是,公眾對資訊安全確實充滿了焦慮。這次背鍋的雖然是百度,但是其實在我們飆網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出賣”我們的隱私,比如輸入法、運營商、甚至是流量劫持,個人資訊的倒賣是一個複雜而成熟的網路運作,百度確實是有點冤了。

提高警惕意識是好事,但真正保護我們資訊安全需要的還是技術廠商和監管部門的共同努力。app提供服務時是否真的需要使用者的這些許可權,不開通許可權是否也不能使用軟體的其他功能,許可權開通後用戶安全如何得到保障,這都是未來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使用者只要打開網頁,手機型號、電話號碼等資訊就會被對方抓取。而這是網頁提供者的行為,與百度無關。

而關於個人資訊安全的事情我們也關注了很久,從360的水滴直播到支付寶年度帳單強制開通芝麻信用,再到這次百度app涉嫌監聽使用者電話,甚至之前還有人質疑馬化騰是不是可以偷看我們的微信,當然這些事情真真假假,各執一詞,但是可以說明的是,公眾對資訊安全確實充滿了焦慮。這次背鍋的雖然是百度,但是其實在我們飆網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出賣”我們的隱私,比如輸入法、運營商、甚至是流量劫持,個人資訊的倒賣是一個複雜而成熟的網路運作,百度確實是有點冤了。

提高警惕意識是好事,但真正保護我們資訊安全需要的還是技術廠商和監管部門的共同努力。app提供服務時是否真的需要使用者的這些許可權,不開通許可權是否也不能使用軟體的其他功能,許可權開通後用戶安全如何得到保障,這都是未來我們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