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沒有“自帶成長說明書”

《這樣愛你剛剛好》

主編:朱永新、孫雲曉、劉秀英

“孩子是上天賜予父母的禮物,

但他沒有自帶成長說明書。”幾乎每一位家長,都曾遭遇過這樣的苦惱:愛得過多會淪為溺愛;管得太嚴,孩子又會抵觸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如何愛你的孩子?《這樣愛你剛剛好》全面涵蓋了孩子從孕育到大學各個年齡段成長經歷的一些變化、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特別是,該書針對新生代父母的難點和疑點,解疑釋惑,建言獻策,為中國新生代父母成長提供科學的指導。

教育的意義本就在於,尊重人性規律並因勢利導。在本書看來,許多家長之所以陷入迷茫,問題往往在於過於看重自己的經驗,以為抱著為了孩子好、讓孩子少走彎路的美好願望,就一定能夠讓孩子更加優秀。然而結果卻是種瓜得豆,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不說,慢慢還會在家長與孩子間築起一道日益厚實的心牆。

書中提出的許多解決方案,並不是指導家長如何去教孩子,

而是如何改變家長。有人說過,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如果你想讓孩子比你自己更加優秀,那麼你最應該做的,不是讓孩子如何聽你的話,而是讓孩子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哪怕是那些咿呀學語的幼童。許多看似嚴厲的教育,最終不是激發孩子的創造性思維,而是掐滅了他們勇於探索的星星之火。

幾乎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令許多家長頭疼不已。

其實,叛逆並不完全是壞事,有時叛逆代表的是對陳規舊序的突破,同時可看成競爭意識的啟蒙。為此,本書提供的解決方案,不是讓家長如何去說服孩子,而是當好孩子的聽眾,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思維,共同探討一些他們所關心的話題。某種意義上,孩子的叛逆期也是孩子眼中家長身份悄然變化的時期。現實生活中,那些與孩子溝通順暢的家長,正是能夠積極適應這一變化,
進而與孩子推心置腹,從而建立另一種人生關係——朋友關係的家長。要知道,孩子們心裡想什麼不一定會告訴家長,但很可能對朋友說。

面對孩子的異想天開和奇思怪想,有的家長覺得這些想法與學習無關,因此要麼不太耐煩,要麼生硬地呵斥。而本書提供的解決方案恰恰相反,認為耐心傾聽並循循善誘非常重要。我們常說,想像有多遠就能走多遠。

如果一個孩子沒有想像,那他離變成一台學習機器也為期不遠。縱使他能夠在短期內考個高分,但從長遠角度看,將來適應社會尤其是適應變化的能力堪憂。

揠苗助長和越俎代庖的現象是當代家庭教育中的弊病之一。這兩種現象有相當的關聯性,前者巴不得孩子什麼都學,所以常常報了許多興趣班。殊不知,重壓之下,縱使孩子真有興趣也難以應付。後者常常表現為,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大包大攬,看似對孩子關懷備至,實際上抹殺了從日常生活細節方面鍛煉孩子的機會。

由於現今許多孩子是缺乏同齡朋友的獨生子,所以他們每天最盼望的是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不是說教。前不久與一位朋友聊起孩子的作業問題,這位家長感歎,孩子不太聽話,作業又多,每次做作業太慢。後來他試著改變了方法,即為了讓孩子做作業,他同孩子一起做,一起讀書背書。雖然他感到有些累,但孩子做作業的積極性明顯高了。是的,你不能期望孩子瞬間就能改頭換面,改變本來就是潤物細無聲。

這套叢書主基調定位於“愛”,實際上是就家長對孩子“錯愛、溺愛”等現象的逐一厘清。這套書提供的解決方案對於各個年齡段的孩子頗有借鑒意義,但也應注意的是,不宜過於機械套用這些做法,畢竟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關鍵在於,家長站在孩子角度看問題,也只有抱著與孩子一同成長的心態,才可能化解代溝之間的結實心牆。

來 源丨《四川政協報》2018年01月09日第04版

圖文編排丨董 彥

責任編輯丨李 維 葦、胡 萍

終 審丨餘 泳 忠

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大包大攬,看似對孩子關懷備至,實際上抹殺了從日常生活細節方面鍛煉孩子的機會。

由於現今許多孩子是缺乏同齡朋友的獨生子,所以他們每天最盼望的是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不是說教。前不久與一位朋友聊起孩子的作業問題,這位家長感歎,孩子不太聽話,作業又多,每次做作業太慢。後來他試著改變了方法,即為了讓孩子做作業,他同孩子一起做,一起讀書背書。雖然他感到有些累,但孩子做作業的積極性明顯高了。是的,你不能期望孩子瞬間就能改頭換面,改變本來就是潤物細無聲。

這套叢書主基調定位於“愛”,實際上是就家長對孩子“錯愛、溺愛”等現象的逐一厘清。這套書提供的解決方案對於各個年齡段的孩子頗有借鑒意義,但也應注意的是,不宜過於機械套用這些做法,畢竟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關鍵在於,家長站在孩子角度看問題,也只有抱著與孩子一同成長的心態,才可能化解代溝之間的結實心牆。

來 源丨《四川政協報》2018年01月09日第04版

圖文編排丨董 彥

責任編輯丨李 維 葦、胡 萍

終 審丨餘 泳 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