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貧困戶變身“股東”喜分紅

貧困戶領到分紅。 渠縣政協供圖

2017年11月15日下午,廣祿村黨群服務中心廣場上,

127戶貧困戶早早排起了長隊,等候領取扶貧產業的入股分紅,每個人臉上都喜氣洋洋。李宋軒就是其中一位。

“真沒有想到,我沒有承擔任何風險,入股才一年,就領到了2016年的分紅款。”當李宋軒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780元現金時,十分激動。

66歲的李宋軒一家6口,他與妻子、兒子因患病需常年服藥,孫子、孫女都還在上學。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了在外務工的兒媳肩上,

她除了承擔一家老小的開支外,還要照顧患病的公婆和丈夫。“全家近5畝田地,一年下來的收入幾乎全部花在了苦藥水水上……”說起過去的日子,李宋軒搖頭歎息。

2016年4月,在渠縣政協的大力支持下,廣祿村建立了村級生豬專業養殖場,探索扶貧新模式——訂單養殖、按股份紅。縣政協機關工作人員和村社幹部走家入戶宣講相關政策,李宋軒聽得有些心動,便以產業扶貧周轉金申請加入,

成了一名“股東”。

“現場分紅,這是貧困戶得到的實實在在的實惠,這在我縣還是第一次。希望村裡進一步優化措施,在縣政協的強力幫扶下,加大發展力度,力爭把廣祿村建設成全縣脫貧致富示範基地,成為脫貧‘標兵’。”分紅現場,渠縣縣委副書記、縣長王飛虎說。

廣祿村共有村民528戶212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27戶447人。全村耕地面積2120畝,人均耕地面積1畝,村民主要收入來源以種植、養殖和勞務輸出為主。

“渠縣政協通過多方協調資金,改善村裡的基礎設施。目前已硬化拓寬村道近7公里,新建山坪塘1口、蓄水池2口,維修水渠1.2公里,整治山坪塘8口,實施危舊房改造45戶、易地扶貧搬遷11戶。”渠縣政協機關幹部、廣祿村駐村第一書記代平民告訴記者。

為加快脫貧攻堅步伐,渠縣政協積極發動致富帶頭人,整合貧困戶產業扶貧周轉金發展生豬養殖,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

該專案共覆蓋127戶貧困戶,確保其有穩定收益,能長效增收。

“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縣政協領導多次帶隊到村上考察,最終確定了‘公司+支部+致富帶頭人+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推進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該村村委會主任雷友全告訴記者,依託當地生豬養殖龍頭企業,動員5名致富帶頭人出資60萬元,於2016年2月建立了廣祿村富華和東升兩個標準化生豬養殖場,吸引貧困戶45萬元產業扶貧周轉金入股,

渠縣政協及廣大委員捐贈的10萬元作為集體經濟入股。

“截至2017年1月,兩個生豬養殖場毛收入171203元,經營性支出72380元,實現淨利潤98823元。這次共為127戶貧困戶分紅4萬餘元,過年前還要為貧困戶進行第二次分紅,估計紅利屆時將會翻番。”村黨支部書記黃昊天激動地說。

在生豬養殖產業扶貧取得成功的基礎上,渠縣政協充分發揮支鄉聯誼會的作用,幫助廣祿村引進渠縣特色水果龍頭企業,成功流轉土地1000畝打造特色水果產業園,每年可為村民提供50余萬元的土地流轉費、務工收入等,同時還將推廣“公司+基地+貧困戶”產業扶貧模式,讓更多貧困戶早日脫貧。

□許光勝 何倔舟 本報記者 張聰

來 源丨《四川政協報》2018年01月06日第02版

圖文編排丨董 彥

責任編輯丨李 維 葦、胡 萍

終 審丨餘 泳 忠

成功流轉土地1000畝打造特色水果產業園,每年可為村民提供50余萬元的土地流轉費、務工收入等,同時還將推廣“公司+基地+貧困戶”產業扶貧模式,讓更多貧困戶早日脫貧。

□許光勝 何倔舟 本報記者 張聰

來 源丨《四川政協報》2018年01月06日第02版

圖文編排丨董 彥

責任編輯丨李 維 葦、胡 萍

終 審丨餘 泳 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