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啥知識類直播問答要“撒幣百萬”?他們圖得啥?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現在的線上生活是豐富多彩,各種活動是一個接著一個來。而現在很火的一個活動,就是知識類直播問答,以知識問答來賺取獎金。現在做此類知識類直播問答比較出名的有三家,

百萬英雄,芝士超人,以及沖頂大會。

毫不誇張的說,這三家加起來每天會撒出上百萬的金錢來做活動。許多人覺得:原來知識真的能換取金錢。每天花費如此多的現金,他們究竟圖得啥?

高活躍、低獲客

在如今的需要流量的時代,需要粉絲的時代,該怎麼低成本獲得用戶青睞呢?一直都是產品運營頭疼的問題。因為現在獲得一個新用戶的成本是越來越高,比如金融用戶的成本都達到了100元一位了,像朋友圈的獲得一個用戶的成本都維持在6元左右。

什麼叫獲客呢?簡單來說,某公司有APP需要使用者註冊,假如該公司做了100萬的廣告,獲得了20萬的人註冊這類APP,相當於該公司花了5元就拉了一個用戶。除了要拉使用者註冊,還需要維持APP日常活躍,就這時候產品運營又開始頭疼了,比如現在的APP都有各類簽到贏積分、金幣之類的,

然後換取APP內的獎品。

有人會說了,只是簽個到而已。吉普想說的是,人有了習慣,真的是一個可怕的事情。

我們回到知識類直播問答上來看,簡單粗暴拋出金錢利益,然後告訴大家遊戲規則,需要利用知識來獲得最終獎金,前提則是需要使用者註冊才能參加這類知識問答。

好了,其實你參加了也並不代表你能獲得最終獎金,需要你靠知識去獲得,在數百萬的用戶參加中,通過的只有幾十萬用戶甚至更少,這樣百萬獎金就被勇奪最後的用戶平分掉。毫不誇張的說,在有競爭、有金錢的趨勢下,很多人的好勝心理被激發了:假如這次不行了,我下次再來,沒錯!我下一波再來。只要APP持續這類模式,APP的活躍度就完全足夠了。

除此之外,

知識類直播問答還準備另一個病毒式的傳播方式:當答錯題了,你可以拉一個新用戶註冊號,然後你就可以獲得一個復活的機會。雖然看似只有一個機會,但沒准很多人就差這個復活啟動,所以在拉新上都靠參加者去完成了。

不反對此類活動,相反很支持

最後,我說我一個觀點吧:不反對此類活動,相反很支持。不是因為金錢的利潤,而是知識的增長,毫無疑問在競技的過程中,通過題目去學習新的知識,為了提高勝率去學習新的知識。儘管有「萬惡金錢」的誘惑,但學到的東西難道不是自己的嗎?

君不見人民日報也和某知識類直播問答APP合作了,當然也希望別出現一個錯誤知識,比如把「香港」列入了國家。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動動手指「關注」我的號,就是對我最大鼓舞!

相反很支持

最後,我說我一個觀點吧:不反對此類活動,相反很支持。不是因為金錢的利潤,而是知識的增長,毫無疑問在競技的過程中,通過題目去學習新的知識,為了提高勝率去學習新的知識。儘管有「萬惡金錢」的誘惑,但學到的東西難道不是自己的嗎?

君不見人民日報也和某知識類直播問答APP合作了,當然也希望別出現一個錯誤知識,比如把「香港」列入了國家。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動動手指「關注」我的號,就是對我最大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