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績效考核轉型迫在眉睫,OKR時代的到來,KPI即將淘汰?

(點擊右上角“+關注”【易職場】頭條號,有職場攻略、管理策略、乾貨、詳解)

OKR自傳入中國後,主要是在IT、互聯網、高新技術企業中推行,現在逐步開始流行起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和HR對OKR的接觸增多,

大家的疑問和顧慮也就越來越多,其中最多的就是:OKR是要取代KPI嗎?OKR就真的比KPI更先進嗎?

對於這樣的疑問,讓我們通過OKR與KPI的對比來逐一分析。

首先,我們來看OKR和KPI的目的:

從目的上看,二者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OKR要抓住主要矛盾,企業內的主要矛盾就是戰略目標的實現與現狀之間的差距,

也就是KPI所要挖掘的戰略目標實現的驅動力。

其次,我們來看OKR與KPI的設計

OKR與KPI一樣,是要進行三級劃分的。首先確定公司級的OKR,確定的依據是公司的願景以及戰略目標。公司級的OKR要分解到團隊級,分解時並不是公司OKR的簡單拆分,而是要從團隊層面重新思考,這個思考就是來源於團隊能做些什麼以支撐公司級OKR的達成。而接下來要分解到個人OKR,

同樣是基於個人的職責範圍和分工,明確自己該做什麼,到個人OKR就是最具體的操作層面。從公司級OKR、團隊級OKR到個人級OKR,這與KPI自上而下的分解原理是完全一致的。

從上面的分解過程來看,公司裡的每個人都應該有OKR,以便充分調動起每個人的力量來推動公司的發展。

只不過在引進初期,為了實施簡單,國內很多公司都只做了公司OKR,也就是一部分人來承擔公司的OKR,然後等用好了再逐漸全員推廣。KPI的推廣過程其實也是類似的,很多企業在最初引進KPI時,通常也只是做到團隊級,然後從逐漸推廣至全員。

OKR的數量是有要求的,最多有5個O,每個O最多4個KR。KPI也是一樣,一般為5-8個。

OKR和KPI在設計上的區別主要是在指標上。OKR其實是O與KR。O是目標,

指我們必然要做成的事情是什麼,O可以不是定量的指標,而是一個定性的描述,如提高產品的運行穩定性、有效銷售線索增加200%等。KR是關鍵結果,是我們判斷事情做得怎麼樣的具體標誌,因此KR必須是可量化的,如400電話諮詢接入量提高300%。而且OKR通常以季度為週期,制定的往往是這一個季度重點要做的事情,所以並不一定是企業經營最終的結果指標,這與KPI是有區別的。KPI,尤其是公司級KPI,
往往都是企業經營所追求的最終結果,如銷售收入、利潤、市場佔有率等等,而且KPI在制定時強調要遵循SMART原則,首先強調的就是量化、可衡量。

再次,我們來看OKR與KPI的實施

OKR一般是以季度為週期的,也有較少以年為週期的。KPI一般是公司級KPI以年為週期,團隊級KPI以季度或月度為週期,個人級KPI以月度為週期。這個方面還是有些區別的。

實施過程則基本相同,先建立OKR,然後公示,執行的過程中要跟進、檢查,必要時調整,期末對結果進行評價。只是在OKR的實施中,特別強調的是OKR會議,公司級的會議參加的人以團隊負責人為主。這個會議是針對應該建立哪些OKR而展開的充分討論,人數多的話可以分組討論出本組意見,然後分別闡述後再進行集中討論,確定出最終的OKR。OKR制定好以後,必須與全員進行OKR的溝通,這個溝通不能是簡單的通知,而是要就:1、為什麼定了這些目標?2、實現這些目標對公司的意義?3、一起完成這些目標需要大家分別做什麼?等問題做詳細的溝通,確保大家大家對目標的理解一致。

另外,OKR實施時,還有一個複盤過程,主要內容就是OKR的每個負責人闡述回顧整個過程,包括“目標是什麼,為什麼定這個目標,做了什麼,遇到了什麼問題,怎麼解決的,最終的結果是什麼,有什麼經驗和教訓,下一步建議,給自己打分”。

KPI在實施過程中,其實也有績效會議,KPI的制定也應該是經過充分討論的,也要對KPI的達成與否進行回顧與分析,只不過並沒有特別強調會議召開的具體形式。

最後,我們來看OKR與KPI的評分及結果應用

OKR和KPI都是要評分的,只不過OKR的評分完全是為了客觀、真實的反映關鍵成果,反映目標是否達成,不是為了直接反映任職人的績效表現的,因此評分結果不與個人的激勵關聯。在OKR的理念下,認為管理者永遠對所有的結果負最終的責任,沒有任何理由和必要給KR負責人額外的壓力,評分和複盤的環節應該聚焦在執行過程和失敗原因上,而不是對人的評價。因為評分結果一旦與個人激勵關聯,就很難避免任職人為了個人短期利益而採取非常手段。與OKR相反,KPI的評分結果通常是企業用於衡量任職人績效表現的最主要依據。在實施過程中,也確實存在著任職人的短視行為,甚至是作弊行為,這也是KPI在實施過程中特別強調協力廠商資料系統的原因。

綜合上述四個方面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看出,OKR與KPI只是不同的管理工具而已,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不過因其實施細節的差異,而使得OKR更像是企業戰略落地的工具,而KPI被絕大多數的企業操作成了績效考核的工具。企業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是OKR還是KPI,通常我們認為員工自我驅動力強的企業可以考慮OKR,自我驅動力弱的企業可以選擇KPI,僅供參考。

大家有好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給我留言

作者/編輯:合易諮詢(nj_heyeehrm)

相關內容推薦:讀三國學管理,《隆中對》引發的慘案,戰略是用來執行的嗎?

個人級KPI以月度為週期。這個方面還是有些區別的。

實施過程則基本相同,先建立OKR,然後公示,執行的過程中要跟進、檢查,必要時調整,期末對結果進行評價。只是在OKR的實施中,特別強調的是OKR會議,公司級的會議參加的人以團隊負責人為主。這個會議是針對應該建立哪些OKR而展開的充分討論,人數多的話可以分組討論出本組意見,然後分別闡述後再進行集中討論,確定出最終的OKR。OKR制定好以後,必須與全員進行OKR的溝通,這個溝通不能是簡單的通知,而是要就:1、為什麼定了這些目標?2、實現這些目標對公司的意義?3、一起完成這些目標需要大家分別做什麼?等問題做詳細的溝通,確保大家大家對目標的理解一致。

另外,OKR實施時,還有一個複盤過程,主要內容就是OKR的每個負責人闡述回顧整個過程,包括“目標是什麼,為什麼定這個目標,做了什麼,遇到了什麼問題,怎麼解決的,最終的結果是什麼,有什麼經驗和教訓,下一步建議,給自己打分”。

KPI在實施過程中,其實也有績效會議,KPI的制定也應該是經過充分討論的,也要對KPI的達成與否進行回顧與分析,只不過並沒有特別強調會議召開的具體形式。

最後,我們來看OKR與KPI的評分及結果應用

OKR和KPI都是要評分的,只不過OKR的評分完全是為了客觀、真實的反映關鍵成果,反映目標是否達成,不是為了直接反映任職人的績效表現的,因此評分結果不與個人的激勵關聯。在OKR的理念下,認為管理者永遠對所有的結果負最終的責任,沒有任何理由和必要給KR負責人額外的壓力,評分和複盤的環節應該聚焦在執行過程和失敗原因上,而不是對人的評價。因為評分結果一旦與個人激勵關聯,就很難避免任職人為了個人短期利益而採取非常手段。與OKR相反,KPI的評分結果通常是企業用於衡量任職人績效表現的最主要依據。在實施過程中,也確實存在著任職人的短視行為,甚至是作弊行為,這也是KPI在實施過程中特別強調協力廠商資料系統的原因。

綜合上述四個方面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看出,OKR與KPI只是不同的管理工具而已,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不過因其實施細節的差異,而使得OKR更像是企業戰略落地的工具,而KPI被絕大多數的企業操作成了績效考核的工具。企業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是OKR還是KPI,通常我們認為員工自我驅動力強的企業可以考慮OKR,自我驅動力弱的企業可以選擇KPI,僅供參考。

大家有好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給我留言

作者/編輯:合易諮詢(nj_heyeehrm)

相關內容推薦:讀三國學管理,《隆中對》引發的慘案,戰略是用來執行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