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拒絕把尿,你知道給寶寶把尿帶來的這些危害嗎?

中國傳統的育兒經驗就是孩子要經常把尿,不然會養成孩子躺著尿床的習慣,

所以忍不住把尿。但寶寶剛出生沒多久就把尿,對孩子的成長發育是有很大影響的,無論在心理還是生理方面。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老一輩的觀點認為,孩子越早把尿越好,可以從小培養成定時排尿的習慣,小時候不把尿,長大了老尿床。但是從醫學角度來講,人之所以可以自主排尿,是因為膀胱寄存的尿液滿了,就會發出需要排尿的信號,信號到達,

括約肌放鬆,完成一次排尿。

嬰兒的膀胱括約肌,肛門括約肌要在3歲左右才能完全發育成熟,而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礎之一,所以,在此之前,孩子是沒有能力控制排尿排便的。1歲前,與其說把尿是訓練孩子,還不如說是訓練家長找到孩子比較容易排尿的時間,

比如吃奶後5--15分鐘,寶寶睡醒後。

對寶寶的脊椎不好

新生兒的脊柱是直的,到三個月會抬頭時,頸椎前凸,形成了第一個彎曲;六個月會坐時,胸椎後凸,脊柱形成第二個彎曲;一歲會走路時,腰椎前凸—脊柱形成了第三個彎曲,這樣才形成了人脊柱的自然彎曲。

如果把尿姿勢的不正確,會增加骨骼發育不良的風險,發生脊柱側彎、駝背等情況,影響孩子一生的健康。

會導致成年痔瘡

對1歲以下的孩子進行把尿訓練,加上自身控制肛門括約肌的韌帶相對鬆弛,非常容易造成直腸黏膜經肛門突出的現象,俗稱就是脫肛。脫肛又會造成嬰兒排便時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費力程度,這又容易引發肛裂。中國人痔瘡發病率高,與嬰兒期把尿把便有一定的關係。

反而容易尿頻

此外,如果家長頻繁地給孩子把尿,會讓孩子對大人的指令產生條件反射尿尿,

非膀胱充盈容量小,憋不住尿,反而容易尿頻。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寶寶在1歲半以前,最好是給寶寶使用尿布或紙尿褲。如果家長想給寶寶把尿,可在6個月後,寶寶睡醒後或吃奶後10-15分鐘嘗試把尿。最好能找到寶寶想要排尿的規律,再提前把尿。比如打尿顫、睡夢中突然扭動身體、玩時突然發呆等。

圖片:百度圖片;文:准媽媽育兒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