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戎裝常委”,新時代有新作為

新年伊始,隨著地方黨委政府班子的逐步調整,“戎裝常委”再度引發人們的熱議與關注。

“戎裝常委”,又稱軍事常委或武常委。按慣例,省軍區系統主要領導擔任同級地方黨委常委。

這是堅持党管武裝的制度安排,體現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有利於加強軍地之間的溝通協調。按規定,軍事常委要參與地方的重大事項決策,負責協調軍地關係,協助地方經濟社會建設。

“我們的軍隊是人民軍隊,我們的國防是全民國防。”省軍區系統是應急應戰的指揮部、地方黨委的軍事部、後備力量的建設部、同級政府的兵役部、軍民融合的協調部,軍事常委作為軍事機關委派到同級地方黨委的“軍代表”,

處於聯結軍地、協調各方的第一線,地位作用特殊,使命任務特殊,履職環境特殊。無論是徵集兵員、雙擁共建、軍轉安置,還是救災救援、處突維穩、參建參治,都肩負著振興一方武裝、強化一地國防、維護軍人權益的重要責任。

“戎裝常委”不是組織給的榮譽待遇,而是責任擔當。戎裝在身,使命在肩;強國強軍,時不我待。隨著軍地調整改革的逐步深化,

“戎裝常委”也陸續任命到位。既然掛帥,就要出征。肩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架起軍地之間溝通的橋樑,促進党管武裝工作落地落實,必須胸懷國防大局,強化角色意識,切實擔起興武責任,扛起強軍使命,以優異成績贏得尊重,以興武作為贏得地位。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國防和軍隊建設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有新氣象,也有新考驗、新挑戰。

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軍轉民”在換擋提速,“民參軍”正熱火朝天,如何讓軍事和經濟需求更加明晰、引導更加明朗、對接更加精准?軍隊改革是國家大事、軍方要務,軍隊“瘦身”任務艱巨,地方“消化”擔子也不輕,如何凝聚軍地服務合力,搭設暖軍心、勵戰陣的穩固“大後方”?新軍事變革風起雲湧,軍隊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對高精尖人才如此渴求,如何創新方法、拓寬管道、優化環境,
徵集輸送更多高素質兵員?等等。拉直這些問號,需要每一名軍事常委鏗鏘作答,潛志篤行。

新時代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奮進新時代時不我待,開啟新征程只爭朝夕。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面對強國強軍的時代要求,面對使命任務的深刻變化,如果沒有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真摯無私的為民情懷、強軍興武的熱切渴望,沒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只爭朝夕的精氣神、舍我其誰的責任感,

就難以適應新崗位,取得新成績。惟有保持一股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憑著一股滴水穿石、繩鋸木斷的韌勁,激發敢幹事、能辦事、幹成事的積極性,激勵甩膀子、邁步子、蹚路子的主動性,激起涉險灘、闖難關、搏激流的創造性,方能無愧一身戎裝,不負官兵重托。

“長安何處在,只在馬蹄下。”奮進新時代,邁步新征程,披掛上陣的“戎裝常委”意氣風發、信心滿懷,不畏風浪、直面挑戰,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擼起袖子加油幹,撲下身子拼命幹,奮力前行、勇開新局,“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

不畏風浪、直面挑戰,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擼起袖子加油幹,撲下身子拼命幹,奮力前行、勇開新局,“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