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戰時中國人口遠超日本,為何日本軍隊有七百萬而中國只有四百萬

據史料記載,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軍軍隊總量達700多萬,而當時的中國卻只有400余萬軍隊,這和當時中國的國民總量是不成正比的,為什麼擁有那麼多人的中國,軍隊人數卻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

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今天我們將和大家一起思考這個問題。

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但並未引領中國走上一條康莊大道。列強長期的侵略與剝奪使得中國以變的千瘡百孔。在這種社會狀態之下,想要快速建立起自己的軍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供養軍隊需要大量的經濟投入,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訓練設施,更或者是軍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需要大量的金錢來維持,

因而當時的中國確實沒辦法供養太多的軍隊,這是造成中國軍隊數量少的一個主要因素。

除此之外,中國落後的工業水準也嚴重影響了軍隊的發展。在當時中國軍隊的前進全靠軍人兩條腿走,

無論是多麼遠的距離都只能步行過去,這嚴重影響了作戰計畫。要知道當時日軍擁有大量的軍用汽車,兵力傳送速度快中國軍隊不止一星半點。過慢的行軍速度往往使中國軍隊貽誤戰機。

另外,兵役制度也是中國兵力過少的原因。當時的中國剛剛脫離落後的封建制度,

站在近代化的門前,各個方面都還剛剛起步,兵役制度也還有待完善。而當時的日本,除了常備部隊以外,還建立了完全的後備部隊制度,共分為預備役、後備役和兩級補充兵。可謂是兵力充足制度完善。

說到日本的兵役制度,就不得不提到這個制度的不足之處。隨著戰爭進入白熱化,戰場上犧牲的軍人越來越多,兵力下降急需補充。這時日本統治者只能回國重新徵募士兵,

由於青壯年早已加入部隊,國內只剩下年幼的少年和年老的老年人,迫不得已之下,日軍招募了大量少年軍人,組成了一隻娃娃軍。軍人年紀過小也大大影響了日軍的戰鬥力,在大國的打壓之下,日軍最終只能選擇投降。

由此可見,沒有大量的人口做後盾,軍隊建設很難有太大的上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