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同安:111個村(居)全面啟動農村集體產權清產核資工作

同安: 111個村全面啟動清產核資,有16個行政村基本完成清產核資工作,並形成清產核資報告初稿,已有20個村形成了成員身份認定初稿。同安區農林局相關負責人認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穩步推進,

是同安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一步,將成為激發全區發展新動能的重要引擎。

清產核資進行帳單核對工作

【】資源變資產 村民變股東

西源村依山傍水,交通便利,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鄉野之中,村落邊緣,湯裡溫泉氤氳暖人。

走進西源村村部,只見宣傳欄上粘貼著顯眼的“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宣傳海報,不時有村民駐足流覽。

村民陳布智說:“以前覺得村集體經濟‘很空’,現在咱農民變成了‘股東’,還能分紅,我們都覺得開心、踏實。”

“一聽說集體財產要分配到人,農民人人都是股東,每年年終還有分紅,村裡人的積極性都非常高,很配合我們的工作。”西源村委會主任陳土牆說。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首先要把家底摸清。

為此,在同安區的統一部署下,目前律師已經進入西源村瞭解“三資”已全面啟動清產核資,有16個行政村基本完成清產核資工作, 20個村形成了成員身份認定初稿。

為何要進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同安區農村集體產權改革辦負責人陳育才說:“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明晰農村集體資產的歸屬,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更多的權能,

有利於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啟動農村各類生產要素潛能,優化農村資源要素的配置,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實力,不斷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

為此,同安區第一時間制定了《關於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方案》,成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並在全區做好動員部署、開展宣傳培訓,印製了《關於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致全區農戶的一封信》11萬份分發到村民手中,

張貼宣傳海報450多張,鎮、村懸掛宣傳標語橫幅,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下階段,同安區將進一步確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將集體經營性資產確權到戶,發展新型集體經濟,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的發展路徑和經營方式,通過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農村服務業、觀光旅遊等,加快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不斷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讓廣大農民群眾在改革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