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手足口病高發,你為孩子準備好了嗎?

點擊「麼麼親子網」 科學育兒走近你!

進入4月,氣溫逐漸升高,一年一度的手足口病高峰期也緊隨而至。最近好多父母在後臺留言諮詢手足口病相關的資訊,今天我們就好好說說這個“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個啥?

what it is?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觸傳播。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病,但以夏秋季節患病最多,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尤其是5歲以下的孩子。

病毒寄生在患兒的咽部、唾液、皰疹和糞便中,不僅可通過唾液、噴嚏、咳嗽,

說話時的飛沫傳染給別的孩子,還可通過手、生活用品及餐具等間接傳染。被傳染上的孩子會在手、足皮膚或口腔粘膜上出現類似水痘樣的小皰疹,因而被稱為手足口病。

一般是感冒發燒的症狀,個別重症患兒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

手足口病特徵

體征表現

手足口病的潛伏期為2~5天,寶寶可能有低熱(38℃左右)、困倦、頭痛、咳嗽、流鼻涕、食欲不佳等類似於感冒的症狀。

發病期1~2周時,症狀最明顯,如果發現下面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症狀,要儘快帶寶寶去醫院檢查。

➤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米粒大小,皰疹破了,寶寶會感到很疼,抗拒吃飯、吃奶。

➤手掌或腳掌出現米粒大小皰疹,不疼不癢。

➤臀部或膝蓋偶爾出現米粒大小皰疹,

不疼不癢。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

➤手足口上的皰疹在同一個寶寶身上不一定全部出現,水皰及皮疹通常會在一周後消退。

60s快速鑒別手足口病

區分彼病

1手足口病與皰疹

區別點1、皰疹位置不一樣

手足口病的孩子大多數先是嗓子裡有皰疹,

後發展到手心、腳心,少數會發展到手背、腳背。

皰疹性咽峽炎的皰疹僅僅出現在口腔內。

區別點2、疹子特徵不同

手足口病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有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不痛、不癢、不結痂。

皰疹性咽峽炎皰疹的初期是灰白色的小丘疹,

周圍紅暈,以後變成發亮的皰疹,破潰以後變成小潰瘍。多數可見丘疹、皰疹和潰瘍同時存在。

2手足口病與水痘

手足口病多是由腸道病中的柯薩奇16病毒引發,而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

區別點1、長“痘痘”的位置不同

手足口病的“痘痘”主要出現在口腔黏膜、手和腳部,同時伴隨口咽或口腔潰瘍症狀。

水痘屬於全身症狀,一般“痘痘”遍佈全身,以前後胸、腹背部最多,此外,頭皮上、腳底下、手指、手掌都可能出現“痘痘”。

區別點2、疹子不太一樣

手足口病的疹子個小且顏色更紅些,癢感不明顯。在低熱的同時,還有流涕、厭食、咽痛、腹痛等全身症狀。口腔黏膜上的皰疹,大約1-3mm大小,皰破後即變成淺淺的糜爛、潰瘍,灼痛感很明顯;手心、足趾背面等易摩擦部位,出現的一般是紅色斑丘疹或水皰,從幾個至幾十個不等。一般為7-10天。

水痘在發熱的同時或是第二天,即可出現米粒大小的紅色痘疹,在幾小時後,痘疹就變成明亮如水珠的皰疹,個頭稍大且皮薄,有癢感。一般病情會持續1—2周。

區別點3、伴隨症狀不同

手足口病患兒一般有咽喉腫痛、因咽痛導致拒食的現象。

水痘患兒沒有這種現象。

3手足口病與丘疹性麻疹

丘疹性麻疹是過敏性皮膚病,大部分是因為昆蟲叮咬後出現水皰、丘疹等皮疹症狀。

區別點1、水皰特徵不太一樣

手足口病多為大米性狀的橢圓形白色水皰,周圍有紅暈,看起來比較乾癟,不癢,多見於指腹、手掌心、腳掌心、口腔等部位。

丘疹性蕁麻疹的水皰呈皮膚色或淡紅色或淡褐色,大小不等,摸起來較硬,周圍無紅暈,患兒多會劇烈瘙癢,可群集或散佈,多見於胸背和四肢。

區別點2、伴隨症狀不同

手足口病多不發癢,一般不會過度影響寶寶睡眠。

丘疹性蕁麻疹往往伴隨劇癢,以夜間尤為明顯,嚴重影響寶寶睡眠。

4手足口病與一般的口腔潰瘍

一般的口腔潰瘍是皰疹病毒引起,以潰瘍為主。而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所致,以皰疹為主。

區別點、發病症狀不同

手足口病的症狀是手心、腳心、口腔、臀部都有小紅疹,而且伴有發熱現象。

口腔潰瘍的症就是口腔、喉嚨、軟硬鄂、上下唇內側等處有小紅疹,大多不發熱。

有疑似症狀去不去醫院?

一定要去

如果寶寶出現可疑症狀,就不要去幼稚園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要避免與其他寶寶接觸或玩耍,儘快去醫院確診。

➤及時去醫院檢查,對於預防併發症非常重要,就算寶寶沒事,醫生也會告知你注意事項,有益無害。

➤特別提醒媽媽,去醫院的路上,最好乘計程車或者私家車,儘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以免傳染給其他寶寶。

➤大部分醫院都有手足口病篩查,如果確認是手足口病,會讓寶寶去隔離門診診治。

高峰季節如何預防

治得好不如防得好

病人皮膚接觸、體液、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的飛沫)及被污染的毛巾、玩具等都是感染源,具體生活中我們怎樣預防呢?

減少接觸感染的機會

➤飯前便後、尤其是外出歸來要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洗手,不揉眼睛、挖鼻孔,尤其是喜歡吃手的小朋友更要注意手的衛生。

➤個人用品專用,攜帶外出後的玩具和用品注意清潔,公用的玩具要用消毒水擦拭消毒。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

環境隔離與保護

➤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洗衣勤曬被。

➤儘量不要帶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到公共場所逗留,如遊樂場、電影院、商場等。

➤觀察身邊有無患病兒童,要避免接觸患病兒童,減少被感染機會。

保護孩子的抵抗力

➤傳染病流行季節,保護好孩子抵抗力可以大大降低被感染的風險。注意孩子的營養和休息,避免日光暴曬,防止過度疲勞而引起孩子機體抵抗力下降。

早期發現

➤流行期間家長每天晨起或晚歸時檢查孩子的手心腳心、肛門周圍處皮膚有無紅疹,口腔有無皰疹,注意孩子的體溫、精神狀態的變化。

重視成年人攜帶病毒感染孩子

➤成人也會感染病毒,一般不會發病,也無任何症狀,但感染後會傳播病毒,因此成人外出歸來和照護孩子時也要注意手的衛生,避免攜帶病毒傳染給孩子。

交流育兒經驗,解決育兒難題!

此外,頭皮上、腳底下、手指、手掌都可能出現“痘痘”。

區別點2、疹子不太一樣

手足口病的疹子個小且顏色更紅些,癢感不明顯。在低熱的同時,還有流涕、厭食、咽痛、腹痛等全身症狀。口腔黏膜上的皰疹,大約1-3mm大小,皰破後即變成淺淺的糜爛、潰瘍,灼痛感很明顯;手心、足趾背面等易摩擦部位,出現的一般是紅色斑丘疹或水皰,從幾個至幾十個不等。一般為7-10天。

水痘在發熱的同時或是第二天,即可出現米粒大小的紅色痘疹,在幾小時後,痘疹就變成明亮如水珠的皰疹,個頭稍大且皮薄,有癢感。一般病情會持續1—2周。

區別點3、伴隨症狀不同

手足口病患兒一般有咽喉腫痛、因咽痛導致拒食的現象。

水痘患兒沒有這種現象。

3手足口病與丘疹性麻疹

丘疹性麻疹是過敏性皮膚病,大部分是因為昆蟲叮咬後出現水皰、丘疹等皮疹症狀。

區別點1、水皰特徵不太一樣

手足口病多為大米性狀的橢圓形白色水皰,周圍有紅暈,看起來比較乾癟,不癢,多見於指腹、手掌心、腳掌心、口腔等部位。

丘疹性蕁麻疹的水皰呈皮膚色或淡紅色或淡褐色,大小不等,摸起來較硬,周圍無紅暈,患兒多會劇烈瘙癢,可群集或散佈,多見於胸背和四肢。

區別點2、伴隨症狀不同

手足口病多不發癢,一般不會過度影響寶寶睡眠。

丘疹性蕁麻疹往往伴隨劇癢,以夜間尤為明顯,嚴重影響寶寶睡眠。

4手足口病與一般的口腔潰瘍

一般的口腔潰瘍是皰疹病毒引起,以潰瘍為主。而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所致,以皰疹為主。

區別點、發病症狀不同

手足口病的症狀是手心、腳心、口腔、臀部都有小紅疹,而且伴有發熱現象。

口腔潰瘍的症就是口腔、喉嚨、軟硬鄂、上下唇內側等處有小紅疹,大多不發熱。

有疑似症狀去不去醫院?

一定要去

如果寶寶出現可疑症狀,就不要去幼稚園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要避免與其他寶寶接觸或玩耍,儘快去醫院確診。

➤及時去醫院檢查,對於預防併發症非常重要,就算寶寶沒事,醫生也會告知你注意事項,有益無害。

➤特別提醒媽媽,去醫院的路上,最好乘計程車或者私家車,儘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以免傳染給其他寶寶。

➤大部分醫院都有手足口病篩查,如果確認是手足口病,會讓寶寶去隔離門診診治。

高峰季節如何預防

治得好不如防得好

病人皮膚接觸、體液、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的飛沫)及被污染的毛巾、玩具等都是感染源,具體生活中我們怎樣預防呢?

減少接觸感染的機會

➤飯前便後、尤其是外出歸來要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洗手,不揉眼睛、挖鼻孔,尤其是喜歡吃手的小朋友更要注意手的衛生。

➤個人用品專用,攜帶外出後的玩具和用品注意清潔,公用的玩具要用消毒水擦拭消毒。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

環境隔離與保護

➤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洗衣勤曬被。

➤儘量不要帶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到公共場所逗留,如遊樂場、電影院、商場等。

➤觀察身邊有無患病兒童,要避免接觸患病兒童,減少被感染機會。

保護孩子的抵抗力

➤傳染病流行季節,保護好孩子抵抗力可以大大降低被感染的風險。注意孩子的營養和休息,避免日光暴曬,防止過度疲勞而引起孩子機體抵抗力下降。

早期發現

➤流行期間家長每天晨起或晚歸時檢查孩子的手心腳心、肛門周圍處皮膚有無紅疹,口腔有無皰疹,注意孩子的體溫、精神狀態的變化。

重視成年人攜帶病毒感染孩子

➤成人也會感染病毒,一般不會發病,也無任何症狀,但感染後會傳播病毒,因此成人外出歸來和照護孩子時也要注意手的衛生,避免攜帶病毒傳染給孩子。

交流育兒經驗,解決育兒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