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朱元璋祖訓“此國永不攻打”,其子孫不孝,打得日本怕了三百年

導語: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是對大明王朝最高的評價。儘管滿清抹黑了大明300年,但明朝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依舊遠超滿清百倍。

明朝時期,日寇多次騷擾我國東南沿海一帶,朱元璋後來把日本列為“永不攻打的十五個國家”,並且立下祖訓;不僅自己不能打,自己的子孫後代也不能打,誰攻打這十五個國家就是違背祖訓,會遭受朱元璋在天的懲戒。

明朝中後期出現了一位非常令人詫異的皇帝,這位皇帝30年不上朝,很多朝中大臣都不知道皇帝長什麼樣。但不上朝就不代表不關心國事。這位萬曆皇帝朱翊鈞有勤勉明君之風範,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其中萬曆三大征中的一征就是萬曆朝鮮戰爭。

這戰爭也是好戰的日本挑起的,當時日本太閣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後,率20萬人渡海至朝鮮作戰。當時的朝鮮是我國的附屬國,大明有對他進行庇護的責任。面對強大的日軍,朝鮮立即請求大明出軍支援。

萬曆皇帝冒著“違背祖訓”視為不孝駡名,果斷出軍朝鮮。這一戰,捍衛了大明的威嚴以及保護了附屬國,從長遠來看,萬曆朝鮮之役實際上起到了重新整合東亞各國政治軍事力量的作用,打得日本到滿清甲午戰爭之前,整整300年不敢出門染指中華。

如果說,朱元璋真有在天之靈的話也肯定會支持萬曆這麼做,畢竟天下局勢瞬息萬變,不能以當時的局勢看待後世問題。萬曆雖對歷史做了非常的貢獻,但大明在他之後也逐漸開始走下坡路。

萬曆:我國家仁恩浩蕩,恭順者無困不援;義武奮揚,跳樑者雖強必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