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主題誦讀|瀲江書院:一座不同尋常的書院「總第70期」

每晚9點 | 誦讀經典 | 不忘初心 | 牢記使命

作品:瀲江書院:一座不同尋常的書院 | 朗誦:雷雅雯

選送:全南縣委組織部

在中國各地,形形色色的書院非常多。可是,在興國縣,卻有一座不同尋常的書院。這個書院和毛澤東這位偉人緊緊相連在一起。這,就是瀲江書院。

瀲江書院位於興國縣城橫街小井頭,是清代古建築,坐北朝南,磚木結構,朱門丹窗,占地面積4903.8平方米,依山造型,五重遞進,由門廳、講堂、拜廳、魁星閣、文昌宮和崇聖祠組成。

瀲江書院當時是興國縣革命委員會的辦公駐地。

1929年4月,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從閩西回師贛南,第一次來到興國,組織上從安全角度考慮,就安排他住在瀲江書院文昌宮左廂房。

當時的興國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在死亡線上掙扎。一聽說紅軍打土豪分田地,當地群眾革命的熱情一下子就因為紅軍的到來迅猛地點燃起來。毛澤東就利用在瀲江書院生活的那段時間,經常帶著警衛員走村串戶宣傳革命道理;經常深入農村,

瞭解群眾疾苦,調查中國農村實際情況;經常參加春耕勞動,和當地農民下到田裡車水、插秧;經常接待勞動群眾,聽取群眾反映的情況和問題,真正將革命理論與勞動人民的生活生產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一時間,瀲江書院不僅成為毛澤東辦公生活的地方,而且成為毛澤東當年接待來訪群眾以及召開幹部會議的地方。

在這裡,

毛澤東指導制定了《興國縣革命委員會政綱》,指導縣委籌備並成立了興國縣第一個紅色政權——革命委員會;在這裡,毛澤東曾向興國縣委幹部和全縣黨團活動分子傳達了党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精神,闡述了黨在紅色區域鞏固和發展根據地、發展紅軍,建立紅色政權的主要任務,提出了進一步借勢擴大和鞏固贛南閩西紅色政權建設的戰略構想;在這裡,毛澤東還起草和主持制定了《興國縣土地法》,
這一土地革命的綱領性檔,是繼《井岡山土地法》之後出現的我黨的第二個土地法,對贛南初期土地鬥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後來推廣到整個中央革命根據地,從此,土地革命的風暴迅猛地席捲了贛西南。

為了從理論上武裝廣大幹部,毛澤東還在位於文昌宮左側的崇聖祠主持舉辦了興國土地革命幹部培訓班,為組織上培養了一批土地革命的骨幹力量。

為了辦好培訓班,毛澤東親自編寫講義。在訓練班上,毛澤東首先強調學員必須牢記重要的一條就是“群眾觀念”,然後重點講解了《興國縣土地法》和當前開闢新區、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重要任務。

瀲江書院,是一座不同尋常的書院,不僅具有歷史文化價值,而且具有現代革命意義。它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一座永恆的豐碑,給後人留下了不朽的紅色記憶。

編輯:謝忠英

編輯:謝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