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海珠|社區養老服務、微改造……關於這些,南華西街坊有話說!

街坊看兩會

現在是廣州“兩會”時間。

為了讓兩會的政策、聲音及時傳達到基層,讓街坊第一時間瞭解到“兩會”最新動態,今年“兩會”期間,資訊時報與旗下全媒體品牌“微社區e家通”聯手,

搭建互動平臺,您的聲音會通過我們「資訊時報」和「微社區e家通」傳遞到代表和委員們的手中。

請鎖定每日出版的「資訊時報」及「微社區e家通」系列公眾號每日推送。

1月11日上午,廣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白雲國際會議中心世紀大會堂隆重開幕。市長溫國輝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提出將制定實施老舊社區改造行動計畫,完成200個老舊社區改造,加快“三線”整治,

推進舊樓宇加裝電梯,建設城市慢行系統,推動老城區廢舊空間改造利用。繼續推進13條舊村全面改造、3條舊村綜合整治。推行垃圾分類處理,落實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加大執法力度,健全激勵懲戒機制,創建300個生活垃圾分類樣板居住社區(社區)。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體系。

此外,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養老機構,優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完善“中心城區10-15分鐘、週邊城區20-25分鐘”的養老助餐配餐服務網路,推動醫療、護理、心理等服務融入配餐網路。兜住民生底線,試行商業保險補充長期護理保險,推行社會救助精准服務,推進受助人員安置中心建設,創建慈善之城,雪中送炭、紓難解困,讓廣州更加溫暖、更有人情味。完善“市中心城區10-15分鐘、週邊城區20-25分鐘”服務網路,助餐配餐服務知曉率達到95%;拓展助餐配餐服務內涵,
提升助餐配餐服務高質化、個性化、多樣化水準。

10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

南華西街是人口老齡化典型的街區,以街道龍武裡社區為例,該社區擁有常住人口2750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超800人。近幾年,街道一直治理完善社區養老服務,打造10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

龍武裡社區居委會主任徐柳梅告訴e家君:目前在社區中的街坊會所一樓設有長者飯堂,引入了廣州酒家作為配餐服務企業,

由廣州酒家通過一定的讓利,為老年人提供配餐,每日定時配送至社區配餐服務平臺,再由平臺工作人員進行分餐、送餐,解決了老人用餐問題。此外,社區中也已經建立起健康小屋,居民憑身份證便可享受免費體檢。居委會積極引導居民參與家庭醫生簽約,家庭醫生逐漸成為居民“健康守門人”,和每個居民的關係已經越來越緊密。“目前,已經能夠實現配餐、醫療、護理等10-15分鐘服務網路的覆蓋。

街坊會所中設有長者飯堂。

微改造,改出大幸福

春節臨近,龍武裡社區陳先生一家忙著打掃新家而不亦樂乎。原來,今年在街道的幫助下,包括陳先生在內的6戶困難家庭的房屋老舊問題被列入由海珠區財政出資、海珠區更新局牽頭推動的龍武裡社區微改造項目,經過半年的改造,下周這6戶居民便可以搬入新家。

陳先生告訴e家君,“改造後的屋子採光充足,每戶都有窗戶和廚房,居住環境一下子改善很多。”

據悉,今年龍武裡社區堅持建設更乾淨、更整潔、更平安、更有序的城市環境,幫助居住環境差的困難家庭得到財政支持,除了在社區中搭建雨棚,接下來也將推進“三線改造”,希望借此為居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優美的社區環境。

改造後的房屋煥然一新。

在龍武裡社區,每家每戶門口都搭建起雨棚。

【圖文記者 蔡曉素】

【編輯 方米妮】

經過半年的改造,下周這6戶居民便可以搬入新家。

陳先生告訴e家君,“改造後的屋子採光充足,每戶都有窗戶和廚房,居住環境一下子改善很多。”

據悉,今年龍武裡社區堅持建設更乾淨、更整潔、更平安、更有序的城市環境,幫助居住環境差的困難家庭得到財政支持,除了在社區中搭建雨棚,接下來也將推進“三線改造”,希望借此為居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優美的社區環境。

改造後的房屋煥然一新。

在龍武裡社區,每家每戶門口都搭建起雨棚。

【圖文記者 蔡曉素】

【編輯 方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