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客家諺語」上屋搬下屋,少了三籮穀

搬遷對於客家人來說是喜事,只是,在過去的搬遷歲月中,客家人對於遷徙更多的是一種無奈以及破釜沉舟的勇氣,俗話常說:“上屋搬下屋,少了三籮穀。”

意思是,即使不出大門,穀子從上屋搬到下屋也會少掉(三籮只表示一定數量)。用來提醒人們儘量別搬家,搬家時難免毀壞,丟失東西,再小心也會有些損失。

諺語背後的故事

·········

話說,在過去,一位飽讀詩書的官員,在一起朝廷鬥爭中失敗,迫于對手的不斷威脅,無奈只好舉家重遷。

由於當官的年月不少,且有好書這一口,所以,當家老爺也經常去謀得一些難見的好書。

在搬家的時候,愛書的當家老爺特地讓下人在自己的指揮下把常年攢起來的書本。特別是一些孤本一箱一箱地裝好,封好,然後一箱箱小心翼翼地抬上了馬車。

一路上,顛沛流離,但是當家老爺時不時讓下人顧著自己心愛的書籍,好不容易來到了一嶺南的落腳地,當家老爺又將書籍一本一本拭去塵土,放在新家的書架上。

花了好幾天時間,他終於將書本擺好,剩下一些未開封的孤本。他想著自己走的時候是放好了孤本,如今數著也是一箱也不少,應該沒多大問題了,這樣想著,他的心也開始安定下來。

一個多月過去了,當家老爺與當地有名望的人時有往來,還和幾個好書之人結識,彼此之間惺惺相惜。

一日,當家老爺看著好友們拿著孤本炫耀著,他突然想著自己的幾箱孤本還未整理,想著要整理出來,讓好友們也見識一下自己收藏的孤本。

於是,他打定主意,回家後,開始拆封自己的孤本,箱子一個不少,完好無損,一整理書,發現少了,而且是少了幾本頗為珍貴的孤本,這讓愛書的當家老爺非常惱火。

只是,這書怎麼會少的呢?當家老爺細細想了很久,卻想著自己從搬家收拾書籍,到途中護書,都沒出過什麼意外的事情,

感覺書丟得莫名其妙。問下人,下人也不知道。

剛巧,其夫人從那裡經過,看著當家老爺吹鬍子瞪眼睛的,便進去問老爺發生了什麼事情。瞭解了事情之後,夫人很是感歎的說:“老爺,莫說書,我現在仔細想想,搬家的時候似乎放下去了很多東西。可是這一個月,我在用的時候不是發現首飾少了,就是傢俱少了,怎麼用怎麼不順手,後來隔壁張夫人說起搬家的事情我才知道搬家只會少東西,不會多東西。”

老爺不明地看著夫人,夫人說:“就說隔壁張夫人家,她家也只是從對面搬到我家旁邊來,也就那麼一眨眼的功夫,穀子從這邊糧倉出來,再放進另一邊的糧倉。明明張夫人自己帶人搬遷,卻硬是少了穀子,張夫人還為此歎口氣說,“上屋搬下屋,少了三籮穀”。

此時,當家老爺若有所思,繼而恍然大悟,再也不想孤本丟失的事情。

結語:

客家人在歷史上有五次大的遷移,飽受搬家之苦,因此從實際生活中,領悟到“一動不如一靜”的妙處。每次搬家,就要丟掉一些原本可用的東西,實在心疼,然而客家人在歷史上的輾轉移徙,實在有不得已的苦衷:不是避亂就是想尋找更宜於生存的空間。

“上屋搬下屋,少了三籮穀”固然可以反映客家人害怕搬家的心態,另方面卻足以表現客族在五次大遷移中的堅毅果敢,如此一想,就會更加領悟這個諺語的意思。

客家諺語,凝煉有力,比喻生動,言簡意賅,既是當地客家人生存智慧的結晶,又是他們生產生活方式的體現,更是他們人生觀,價值觀的寫照。

所謂“十裡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諺語的說法可能會因地區差異有些不同,但表達的意思大致相同。例如:

上屋搬下屋,消耗一籮穀;上屋搬下屋,唔見一籮穀;上屋搬下屋,“去撇”(用掉)一籮穀......

我在用的時候不是發現首飾少了,就是傢俱少了,怎麼用怎麼不順手,後來隔壁張夫人說起搬家的事情我才知道搬家只會少東西,不會多東西。”

老爺不明地看著夫人,夫人說:“就說隔壁張夫人家,她家也只是從對面搬到我家旁邊來,也就那麼一眨眼的功夫,穀子從這邊糧倉出來,再放進另一邊的糧倉。明明張夫人自己帶人搬遷,卻硬是少了穀子,張夫人還為此歎口氣說,“上屋搬下屋,少了三籮穀”。

此時,當家老爺若有所思,繼而恍然大悟,再也不想孤本丟失的事情。

結語:

客家人在歷史上有五次大的遷移,飽受搬家之苦,因此從實際生活中,領悟到“一動不如一靜”的妙處。每次搬家,就要丟掉一些原本可用的東西,實在心疼,然而客家人在歷史上的輾轉移徙,實在有不得已的苦衷:不是避亂就是想尋找更宜於生存的空間。

“上屋搬下屋,少了三籮穀”固然可以反映客家人害怕搬家的心態,另方面卻足以表現客族在五次大遷移中的堅毅果敢,如此一想,就會更加領悟這個諺語的意思。

客家諺語,凝煉有力,比喻生動,言簡意賅,既是當地客家人生存智慧的結晶,又是他們生產生活方式的體現,更是他們人生觀,價值觀的寫照。

所謂“十裡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諺語的說法可能會因地區差異有些不同,但表達的意思大致相同。例如:

上屋搬下屋,消耗一籮穀;上屋搬下屋,唔見一籮穀;上屋搬下屋,“去撇”(用掉)一籮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