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扶持政策“哪家”強,武漢“三鄉工程”150億元“紅包”,激勵農民創業就業大手筆!

扎實推進“三鄉工程”,加快實現鄉村振興

1月10日,武漢市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市長萬勇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重塑城鄉關係,加快城鄉融合,推動實現“三個率先”,努力讓農村與城市發展同步、農民與市民機會均等。

去年“三鄉工程”吸引社會資金投入160億元,帶動農民人均增收864元,成為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引擎。今年,武漢開始實施“三鄉工程”拓面提質三年行動計畫,通過推動市民下鄉,支持市民租用農村空閒農房和農地資源,

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推動能人回鄉,出臺支持政策,激勵能人返鄉創業,帶動農民就業;推動企業興鄉引導工商企業到農村投資興業,開展整村股份合作開發。新城區啟動創建都市田園綜合體,建設一批特色村鎮,共用農莊。

市長萬勇作政府工作報告

“三鄉工程”三年(2018-2020年)行動方案

提出今年完成30%的行政村和規劃保留中心壪開展“三鄉”工程建設,全市吸納社會投資達到150億元,增加農民收入25億元,其中促進271個貧困村農民增收達到3億元以上。到2020年,吸納社會投資達到200億元,增加農民收入30億元,其中促進271個貧困村農民增收達到4億元以上。

一、目標任務

武漢六個新城區現有的1902個行政村、規劃保留的近4000個中心壪,結合自然資源稟賦、基礎設施條件、閒置資源狀況等因素,

用三年時間推進全市“三鄉”工程拓面提質,實現行政村、中心壪全覆蓋。

(一)工作目標

2018年完成30%的行政村和規劃保留中心壪開展 “三鄉”工程建設,全市吸納社會投資達到150億元,增加農民收入25億元,其中促進271個貧困村農民增收達到3億元以上。

2019年完成30%的行政村和規劃保留中心壪開展 “三鄉”工程建設,全市吸納社會投資達到150億元,增加農民收入28億元,

其中促進271個貧困村農民增收達到3.5億元以上。

2020年完成40%的行政村和規劃保留中心壪開展 “三鄉”工程建設,全市吸納社會投資達到200億元,增加農民收入30億元,其中促進271個貧困村農民增收達到4億元以上。

(二)工作任務

制定全市推進“三鄉”工程產業佈局的指導性意見,制定拓面提質工作方案,明確時間要求,迅速組織開展“三鄉”工程建設,三年的主要工作任務是:

1.市民下鄉工程。

完成70%以上的行政村和規劃保留中心壪開展市民下鄉工程建設,其中60%以上貧困村開展市民下鄉工程建設。

2018年完成21%以上的行政村和規劃保留中心壪開展市民下鄉工程建設,其中18%以上貧困村開展 市民下鄉工程建設;2019年完成21%以上的行政村和規劃保留中心壪開展市民下鄉工程建設,其中18%以上貧困村開展市民下鄉工程建設;2020年完成28%以上的行政村和規劃保留中心壪開展市民下鄉工程建設,其中24%以上貧困村開展市民下鄉工程建設。

2.能人回鄉工程。完成15%以上的行政村和規劃保留中心壪開展能人回鄉工程建設,其中20%以上貧困村開展能人回鄉工程建設。

2018年完成4.5%以上的行政村和規劃保留中心壪開展能人回鄉工程建設,其中6%以上貧困村開展能人回鄉工程建設;2019年完成4.5%以上的行政村和規劃保留中心壪開展能人回鄉工程建設,其中6%以上貧困村開展能人回鄉工程建設;2020年完成6%以上的行政村和規劃保留中心壪開展能人回鄉工程建設,其中8%以上貧困村開展能人回鄉工程建設。

3.企業興鄉工程。完成15%以上的行政村和規劃保留中心壪開展企業興鄉工程建設,其中20%以上貧困村開展企業興鄉工程建設。

2018年完成4.5%以上的行政村和規劃保留中心壪開展企業興鄉工程建設,其中6%以上貧困村開展企業興鄉工程建設;2019年完成4.5%以上的行政村和規劃保留中心壪開展企業興鄉工程建設,其中6%以上貧困村開展企業興鄉工程建設;2020年完成6%以上的行政村和規劃保留中心壪開展企業興鄉工程建設,其中8%以上貧困村開展企業興鄉工程建設。

二、工作措施

為確保三年行動方案的順利實施,必須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明確工作任務、搭建運行平臺、健全保障機制、加強監督考核、實行示範引領。

(一)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各區(開發區、功能區)、街(鎮場)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明確工作重點、強化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實行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工作專班強力推進。市直相關部門要加強業務指導,積極營造推進“三鄉”工程的良好環境,探索有利於推進“三鄉” 工程的新舉措、新方法。

(二)進一步明確工作任務。結合“三鄉”工程拓面提質三年目標,對各區(開發區、功能區)、街(鎮場)層層分解下達年度工作任務,系統規劃村、中心壪產業發展定位,實現產業佈局區域發展、產業類型豐富多樣,形成各具特色、差異化的“三鄉”工程產業類別。同時,加大對貧困村產業佈局的精准力度,助力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三)進一步搭建運行平臺。市農業集團、市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要探索建立市、各新城區、街(鎮場)以農村空閒農房為主體的閒置資源市場運作平臺,實現供求資訊發佈、租賃雙方洽談、諮詢服務的市場化;為實施“三鄉”工程的新型經營主體提供金融服務。同時,利用農民空閒農房、村集體閒置資源,組建村級農宅合作社,搭建“三鄉”工程市場化運行平臺

(四)進一步健全保障機制。加強對現有涉農強農政策資金的整合,全面落實現有支持措施實施範圍和補貼標準,充分發揮財政投入的激勵、引領作用。建立財政資金使用的改革辦法,運用財政資金引導農村空閒農房運行平臺、農宅合作社運用市場化方式推進“三鄉”工程建設。把實施“三鄉” 工程與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特別是宅基地制度改革有機結合,探索出臺“宅基地所有權、農民房屋財產權、房屋使用權”三權分置的指導性意見。

(五)進一步強化監督考核。要層層傳導壓力、制定考核標準、強化督查考核、壓實職能責任。市、區(開發區、功能區)、街(鎮場)要對照考核標準每月進行通報排名,對連續兩次位於後兩名的黨政分管負責人要進行約談,納入部門年度考核。尤其是對“三鄉”工程促脫貧工作,要納入各單位、各部門脫貧工作年度考核目標。

方案明確,由市農業集團、市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探索建立以農村空閒農房為主體的閒置資源市場運作平臺,實現供求資訊發佈、租賃雙方洽談、諮詢服務的市場化,為實施“三鄉”工程的新型經營主體提供金融服務。同時,利用農民空閒農房、村集體閒置資源,組建村級農宅合作社,搭建“三鄉”工程市場化運行平臺。

-END-

其中24%以上貧困村開展市民下鄉工程建設。

2.能人回鄉工程。完成15%以上的行政村和規劃保留中心壪開展能人回鄉工程建設,其中20%以上貧困村開展能人回鄉工程建設。

2018年完成4.5%以上的行政村和規劃保留中心壪開展能人回鄉工程建設,其中6%以上貧困村開展能人回鄉工程建設;2019年完成4.5%以上的行政村和規劃保留中心壪開展能人回鄉工程建設,其中6%以上貧困村開展能人回鄉工程建設;2020年完成6%以上的行政村和規劃保留中心壪開展能人回鄉工程建設,其中8%以上貧困村開展能人回鄉工程建設。

3.企業興鄉工程。完成15%以上的行政村和規劃保留中心壪開展企業興鄉工程建設,其中20%以上貧困村開展企業興鄉工程建設。

2018年完成4.5%以上的行政村和規劃保留中心壪開展企業興鄉工程建設,其中6%以上貧困村開展企業興鄉工程建設;2019年完成4.5%以上的行政村和規劃保留中心壪開展企業興鄉工程建設,其中6%以上貧困村開展企業興鄉工程建設;2020年完成6%以上的行政村和規劃保留中心壪開展企業興鄉工程建設,其中8%以上貧困村開展企業興鄉工程建設。

二、工作措施

為確保三年行動方案的順利實施,必須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明確工作任務、搭建運行平臺、健全保障機制、加強監督考核、實行示範引領。

(一)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各區(開發區、功能區)、街(鎮場)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明確工作重點、強化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實行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工作專班強力推進。市直相關部門要加強業務指導,積極營造推進“三鄉”工程的良好環境,探索有利於推進“三鄉” 工程的新舉措、新方法。

(二)進一步明確工作任務。結合“三鄉”工程拓面提質三年目標,對各區(開發區、功能區)、街(鎮場)層層分解下達年度工作任務,系統規劃村、中心壪產業發展定位,實現產業佈局區域發展、產業類型豐富多樣,形成各具特色、差異化的“三鄉”工程產業類別。同時,加大對貧困村產業佈局的精准力度,助力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三)進一步搭建運行平臺。市農業集團、市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要探索建立市、各新城區、街(鎮場)以農村空閒農房為主體的閒置資源市場運作平臺,實現供求資訊發佈、租賃雙方洽談、諮詢服務的市場化;為實施“三鄉”工程的新型經營主體提供金融服務。同時,利用農民空閒農房、村集體閒置資源,組建村級農宅合作社,搭建“三鄉”工程市場化運行平臺

(四)進一步健全保障機制。加強對現有涉農強農政策資金的整合,全面落實現有支持措施實施範圍和補貼標準,充分發揮財政投入的激勵、引領作用。建立財政資金使用的改革辦法,運用財政資金引導農村空閒農房運行平臺、農宅合作社運用市場化方式推進“三鄉”工程建設。把實施“三鄉” 工程與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特別是宅基地制度改革有機結合,探索出臺“宅基地所有權、農民房屋財產權、房屋使用權”三權分置的指導性意見。

(五)進一步強化監督考核。要層層傳導壓力、制定考核標準、強化督查考核、壓實職能責任。市、區(開發區、功能區)、街(鎮場)要對照考核標準每月進行通報排名,對連續兩次位於後兩名的黨政分管負責人要進行約談,納入部門年度考核。尤其是對“三鄉”工程促脫貧工作,要納入各單位、各部門脫貧工作年度考核目標。

方案明確,由市農業集團、市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探索建立以農村空閒農房為主體的閒置資源市場運作平臺,實現供求資訊發佈、租賃雙方洽談、諮詢服務的市場化,為實施“三鄉”工程的新型經營主體提供金融服務。同時,利用農民空閒農房、村集體閒置資源,組建村級農宅合作社,搭建“三鄉”工程市場化運行平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