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若不知大昌河計畫 你或許會錯過中國車的一場大戲

千禧年入世以後,中國汽車進入一個與全球接軌的階段。最近幾年,在汽車四化大潮下,優勢資源再次分配,中國汽車又跨越到一個新的階段。

上汽、吉利、長安、長城、廣汽、奇瑞紛紛展開自己的下一步規劃,北汽的發力同樣明顯,決定加強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使用,並會進一步加大傳統燃油車產業的結構轉型。

2017年12月9日,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提出,到2020年,北汽集團將率先在北京市全面停止自主品牌傳統燃油乘用車的銷售,

到2025年在中國境內全面停止生產和銷售自主品牌傳統燃油乘用車。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北汽威旺與北汽昌河進行整合重組,威旺成為新能源汽車品牌,而昌河則是傳統動力汽車品牌,將江西打造為北汽集團經濟型車戰略總部基地。

北汽集團副總經理蔣自力任昌河汽車董事長,原來負責威旺品牌的北汽股份總裁助理兼威旺事業部總經理出任昌河汽車總經理。

張朝翔告訴汽場APP,他們希望到2022年躋身經濟型車第一陣營,逐漸由虧損轉向盈利。

2017年9月,在北汽集團2017戰略研討會上,官方正式發佈了“集團化2.0”戰略,提出實現由求量到求質的發展思路,將做大做強全新北汽昌河品牌。

北汽紳寶主攻中高端市場,北汽昌河主攻經濟型車市場,完成自主經濟型車市場的全面佈局。

當時,徐和誼在第七屆中國企業500強峰會上表示,“到2020年,北汽昌河‘百萬千億’目標沒有變!北汽昌河宏偉的發展藍圖不會變!”

那麼,北汽有何信心?

還記得那個滿大街跑的“北斗星”嗎?在工業製造領域,昌河擁有近50年工業製造史,不但生產汽車,還具備飛機生產的本領。昌河的飛機在國際上都很有名氣,它具備研製和批量生產多品種、多系列、多型號直升機和航空零部件生產的能力。

擁有近50年工業製造史和傳承航空軍工品控體系的昌河汽車,

是國內最早一批成立合資品牌的汽車企業。前幾年,北汽集團全面整合昌河汽車後,昌河汽車便有了更多可施展的自由與空間。

現在,北汽威旺與北汽昌河兩大品牌整合重組,能夠從集團戰略高度統籌整合資源,構建起集團經濟型車業務平臺,使之具備全價值鏈且低成本運營能力。

也就是說,新昌河能夠實現扁平化/高效率/低成本/突出兩端且快速回應的全價值鏈業務運營組織,

涵蓋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全過程。

管道規劃方面,北汽威望、北汽昌河雙管道將整合銷售,由此管道實力獲得質變。

汽場新媒體瞭解到,新昌河還將進一步實現管道下沉,逐步建立起具備承載20萬輛銷量的管道體系。

工廠規劃方面,新昌河將景德鎮洪源基地打造成經濟型車的中心工廠,充分發揮規模化優勢。

洪源基地是昌河A6和Q7這兩款新車的生產工廠,完全對標的是國內一流合資汽車製造企業,昌河A6的自動化率更是高達75%。

就品牌規劃而言,新昌河實行能源結構區分雙品牌運營策略,傳統動力與新能源品牌兩手抓——傳統動力產品使用昌河品牌,新能源產品採用威旺品牌。

在重中之重的產品規劃方面,新昌河將鞏固發展傳統動力(以SUV、轎車、高端MPV為主),大力發展新能源,做實出口。

近年來,北汽昌河連續推出瞄準80、90後消費群體的SUV產品Q25、Q35,開啟了乘用車走年輕化發展的道路。

而全新轎車--北汽昌河A6和全新A+級SUV—北汽昌河Q7的亮相,則標誌著北汽昌河向高端乘用化轉型邁進。這些車在科技智慧配置運用上,更是抓住年輕消費者追求的“數碼科技、智慧互聯”特點,讓資訊時代,引領智慧出行的理念展現得淋漓盡致。

新能源領域,結合國內新能源多樣化需求,充分利用北汽集團純電動車的技術優勢,積極開展與其它公司的合作,已進行全面推廣的新能源產品北斗星E、北斗星X5E分別推出了乘用版和物流版,主打不同的細分市場。

從2016年的再次啟程,到2017年的新昌河計畫, 變革已經開始。它是否會騰飛,只等時間的考驗。

完全對標的是國內一流合資汽車製造企業,昌河A6的自動化率更是高達75%。

就品牌規劃而言,新昌河實行能源結構區分雙品牌運營策略,傳統動力與新能源品牌兩手抓——傳統動力產品使用昌河品牌,新能源產品採用威旺品牌。

在重中之重的產品規劃方面,新昌河將鞏固發展傳統動力(以SUV、轎車、高端MPV為主),大力發展新能源,做實出口。

近年來,北汽昌河連續推出瞄準80、90後消費群體的SUV產品Q25、Q35,開啟了乘用車走年輕化發展的道路。

而全新轎車--北汽昌河A6和全新A+級SUV—北汽昌河Q7的亮相,則標誌著北汽昌河向高端乘用化轉型邁進。這些車在科技智慧配置運用上,更是抓住年輕消費者追求的“數碼科技、智慧互聯”特點,讓資訊時代,引領智慧出行的理念展現得淋漓盡致。

新能源領域,結合國內新能源多樣化需求,充分利用北汽集團純電動車的技術優勢,積極開展與其它公司的合作,已進行全面推廣的新能源產品北斗星E、北斗星X5E分別推出了乘用版和物流版,主打不同的細分市場。

從2016年的再次啟程,到2017年的新昌河計畫, 變革已經開始。它是否會騰飛,只等時間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