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又來寧夏黃河邊“造訪”

央廣網銀川1月16日消息1月14日下午,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濕地辦工作人員在黃河岸邊投放食物時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在黃河邊捕食的情景。這是近年來寧夏又一次發現它來“造訪”的痕跡。

同時,工作人員還觀測到了白鷺、蒼鷺、普通秋沙鴨、斑嘴鴨、綠頭鴨、紅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藍翡翠、文須雀等珍稀鳥類。

正在捕食赤麻鴨的白尾海雕(央廣網發 資料圖)

白尾海雕(學名:Haliaeetus albicilla)是大型猛禽。成鳥多為暗褐色;頭、頸羽色較淡,

沙褐色或淡黃褐色;嘴、腳黃色,尾羽呈楔形,為純白。白天活動,常單獨或成對在大的湖面和海面上空飛翔,主要以魚為食,在中國主要分佈於內蒙古、黑龍江、甘肅等地。它在黑龍江、內蒙古為夏候鳥,甘肅為留鳥,遼寧、河北、北京、山西以及寧夏屬於旅鳥,在長江以南、上海、浙江、臺灣為冬候鳥。冬季於10月~11月遷到越冬地,春季最晚於3月~4月離開越冬地。

其他鳥類與白尾海雕體型相差懸殊(央廣網發 資料圖)

近年來,銀川加大開展了濕地候鳥棲息島修復、蘆葦密生區鳥類棲息地保護,濕地保護及生態建設成效顯著,吸引了包括白尾海雕、黑鸛在內的各類珍稀候鳥“駐足”。銀川濕地辦副主任王筱平興奮地說:“藍翡翠藍色的羽毛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好漂亮!在欣賞冰淩時,忽然又發現了一隻鳥,用望遠鏡觀察時,哇!是白尾海雕,而且是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看到。真是太興奮了!”

白尾海雕(央廣網發 資料圖)

冬季是鳥類食物短缺的季節。銀川濕地辦近期還將1萬多斤飼料發放給到銀川118處濕地投食點,

為這些濕地“精靈”的造訪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