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老炮兒》整部電影伴隨著父子情、兄弟情及老炮兒和話匣子的愛情

《老炮兒》是由管虎導演,馮小剛、張涵予、李易峰、吳亦凡等主演的動作電影。

管虎導演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把“京味兒”發揮到了極致,全片充滿北京地道方言的臺詞(甚至很多臺詞需要加括弧翻譯)、四合院、小巷,還有那首《花房姑娘》,以至於看到散場,我都還情不自禁哼唱著這首歌走出電影院,笑中帶淚看完整部電影,深感這張電影票沒白買,再讓我看五遍我都願意。幾個月來看電影前期宣傳,擔心“言過其實”,看完電影不得不說一句管虎導演牛逼,
整部電影所描述的北京,如此細緻入微、引人入勝。滿嘴的北京土話並不僅僅是拍給北京人看的電影,它適合於中國每一座城市高速發展下新老一代的社會文化碰撞。是青春、是回憶、是致敬……太多的情緒浮上心頭。電影充分表達了對老秩序的致敬與挽歌,這是個講述在沒有江湖的新時代,規矩道義被錢權碾壓,活在過去的人想掙回點尊嚴的悲壯故事。
就賀歲檔而言,或許並不合時宜,就像那只鴕鳥在不屬於自己的世界裡奔跑,可是,很高興看到你,老夥計。

我們這個時代缺乏的就是老炮兒們的那種“情”、“義”和“愛”。

“情”;整部電影伴隨著濃濃的父子情、兄弟情以及老炮兒和話匣子的愛情。父子情,

關於父子情的故事和描述出現在在很多電影裡,但是像老炮兒和曉波這樣的父子情卻很少見,他們心裡互相愛著,卻總是有各種隔閡,曉波是不幸的,父親犯事兒入獄,母親含辛茹苦養育他,卻在一個冬天的夜晚出了意外去世,老炮兒說他二十幾歲還沒個人樣兒,他指責這一切的源頭都是因為老炮兒。父子倆在餐館的那場對手戲很震撼人心,只想說真的很精彩,父子剛剛坐下時,
曉波眼神閃躲,語氣不情不願;老炮兒端著架子,話裡話外夾槍帶棒。酒精下肚,紅著眼一句趕著一句,調門步步拔高,終於把所有矛盾徹底爆發出來。釋放之後,兩父子終於可以平心靜氣的聊聊心裡話,互相就著臺階,你來我往,終於和解。在這一段馮小剛和李易峰兩人的碰撞,火花四濺,精彩紛呈。李易峰的演技居然在我意料之外地出彩。老炮兒在贖罪,在彌補他對曉波的虧欠,
他甚至要下跪喊曉波“爹”,這其中的無奈和酸楚有誰能懂?為了曉波,四處奔走籌錢,放下老臉去找熟人朋友,心臟病已經嚴重到隨處可能有生命危險,還是要如約應戰,為了兒子,也為了自己和兄弟們的“江湖”尊嚴,他舉著尖刀永遠倒在了冰湖上。老炮兒這個人,是多少中國舊式家長的縮影。溫情遮遮掩掩,不敢袒露,但是願意為了兒女去奔波、去低頭、忍一切不能忍、做一切不願做,一個老人,那風霜那皺紋都飽含滄桑,觀之不忍。電影沒有演出老炮兒的兄弟們怎麼和小飛的人打,也沒有演出老炮兒怎麼死,曉波怎麼康復,只留下曉波喂八哥的畫面,曉波整部電影都沒喊過一聲“爸”,都是叫老炮兒張學軍,但是最後,他一直教那只八哥“爸”、“爸”、“爸”,他從心裡釋懷了對父親的怨恨,從心裡敬佩這樣的好父親,並且踐行對父親的承諾,在小胡同開了一個酒吧,安逸地過屬於自己的日子。

兄弟情。老炮兒和他的哥兒們,從十幾歲開始就在北京胡同裡混,他們年輕時打過架鬥過毆,進過號子(監獄),出生入死,如今都是奔六的人了,有各自的生活和家庭,老炮兒是他們的核心,每個人都尊稱他“六哥”。老炮兒那句話很經典,在曉波嘲諷他和那幫叔伯是打架鬥毆的混混時,老炮兒說“打架鬥毆也是江湖”。的確,“老炮兒們”在很多人眼中是爛泥糊不上牆的混混,但他們講理,不主動欺負人,他們有自己的秩序。悶三兒因為打人被拘留,老炮兒四處籌錢為保釋出悶三兒,當然,這個兄弟沒白交,曉波出了事,悶三兒毫不猶豫站出來,他沖到修理廠脫了外衣,露出肌肉,拔出尖刀的那一刻,大義凜然的氣勢讓人心生敬佩,他身上的刀疤刻畫著這些年出生入死的記憶,老炮兒被小飛的朋友打了一巴掌,悶三兒帶著一幫小弟打雜修理廠出氣,被老炮兒喝止,悶三兒第一次流淚,他說“咱兄弟什麼時候受過這種氣啊”。他們頭靠頭,老炮兒說“三兒,你這兄弟我沒白交”,兄弟之情令人動容。燈罩兒因為無證經營煎餅攤兒被員警沒收了車,他一怒之下打壞了警車的尾燈還被員警打了一巴掌,老炮兒就事論事,有理說理,賠了員警修燈的錢,教訓了無證經營的燈罩兒,但也不忘為兄弟被打的事兒教訓員警一番。為曉波籌10萬塊錢,對老炮兒來說是不小的數目,他唯一的財產就是房子,沒什麼收入,過著清貧的生活,他已經跟不上時代變化的步伐,為了兒子,他四處奔走,找很久沒聯繫的哥們兒借錢,大多數哥兒們變著法兒地不願意借錢,經濟條件好的洋火兒還沒等老炮兒開口就先拿出幾萬塊,這讓老炮兒覺得很生氣,他大可以拿著那幾萬塊走人,但他沒有,他覺得洋火兒不尊重他,在轟他走,在他看來,兄弟情分這事兒比錢重要多了,他寧願不要那錢,也要維護兄弟情的尊嚴。第一次為了集結兄弟們一起救曉波,兄弟們推三阻四不願意出面,而第二次,老炮兒孤身一人應戰小飛他爸爸那幫人,兄弟們因為聽說老炮兒得了癌症晚期集體出現在冰湖,他們說“約架就約架唄還說什麼癌啊,哎呀這不是欺負我們六哥嘛,哥兒幾個給我上”,他們和老炮兒的兄弟情在這一刻集體迸發,感人至深,我眼眶濕潤,眼淚止不住流下來。老炮兒倒在了冰面上,而兄弟們一個個往前沖,電影沒有演出來他們怎麼打架,只是在最後一刻演出他們集體從監獄大門走出來的畫面,每個人都笑著往前走,或許他們又想起了年輕時一起出生入死的經歷,這也是極度催淚的一幕。

愛情。老炮兒與話匣子的愛情或許是所有電影裡關於愛情的故事挺特別的一個,老炮兒妻子早故,與兒子的關係又十分緊張,話匣子成了父子情的重要牽線者。許晴飾演的話匣子可謂入木三分,許晴是位好演員,這個角色或許沒人比她更適合出演,她演出了話匣子濃濃的女人味兒和對老炮兒父子深深的親情。話匣子一生未婚,從十六歲開始就看著老炮兒和弟兄們在胡同裡混,打架,她說其實那時候就很崇拜老炮兒,這或許也是她一生未婚的原因,守著一個理髮店,過著平凡的生活。影片裡雖然沒有描述,但可以看出,在曉波失去母親的日子裡,話匣子一直在照顧著曉波,否則曉波也不會和她這麼交心,在和父親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去話匣子家留宿。話匣子在老炮兒籌錢要保釋悶三兒的時候一直說自己沒錢,但是為了救曉波,毫不猶豫拿出了八萬塊。許晴和馮小剛唯一的親熱戲就是在理髮店那場激情戲,看他倆演激情戲還真是挺好笑,整個影院也都是笑聲。老炮兒因為向她借了八萬塊,把房產證給了她,在孤身應戰之前,把戶口本丟進了話匣子的店鋪,兩個相愛至深的人才可以有這樣的信任。有一場戲特別出彩,老炮兒拉著曉波逃出醫院,不想做心臟手術,在計程車上,曉波問老炮兒“你老是這樣對霞姨,就真的不怕傷害到她”,老炮兒戴上墨鏡,說了一個字“怕”,看著旁邊路過的貨車上的一面鏡子,老炮兒的眼淚隔著墨鏡流下來,其實他真的很愛話匣子,他和話匣子之間超越愛情甚過親情的信任和在乎,令人動容。

再說說老炮兒們的“義”。義氣是老炮兒和他的一幫兄弟們身上最值得稱道的品質,都是十幾歲就玩在一起出生入死的哥兒們,誰遇到事情大夥兒都會站出來,這一點從我們的父母那輩身上也可以看出來,而80後、90後、00後身上就比較缺乏“義”,我個人認為這和計劃生育也有一定關係,自從家家戶戶都是獨生子女之後,變得更加自私,社會也就發展得越來越畸形。老炮兒去找曉波的時候,張一山飾演的曉波朋友出口成章,被老炮兒狠狠教訓了一頓,老炮兒說你們這些年輕人對我這個年紀的人應該表現出的不是這樣沒禮貌,禮貌或許真的是現在年輕一輩缺乏的。曉波出了事,朋友還躲在家裡玩遊戲,也不通知曉波的家人,老炮兒很心寒地質問“你不是曉波的朋友嗎?他出了事你還在這兒玩遊戲當沒事人一樣?”小飛有錢開豪車的時候身邊圍著一大幫所謂的兄弟,小飛被他爸爸的部下軟禁起來的時候,朋友全跑光了。這就是“不義”,老炮兒總說“這群不知深淺的生瓜蛋子,平時稱兄道弟,兄弟出事一個影兒都沒了”。而悶三兒出了事,燈罩兒出了事,老炮兒都到處奔走,曉波出了事,悶三兒、燈罩兒、話匣子也一併幫忙。老炮兒帶著好不容易湊齊的十萬塊錢去修理廠找小飛贖人,悶三兒一早在路口等著一起去,就在大家都以為燈罩兒貪生怕死不會去的時候,他其實早就在修理廠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居然用他認為最高檔的漆來補小飛的法拉利恩佐。老炮兒因為一直盯著小飛的朋友看,被打了一巴掌,老炮兒沒有還手,他要用自己的規矩解決,他說,小飛那幫人就仗著有錢,只需自己欺負別人,不許別人欺負他們。這也是社會現實的寫照,現在社會,太多富二代官二代到處欺負人,在他們眼中沒有法律和道德,錢就是一切標準。老炮兒在獲得小飛他爸爸貪污受賄的證據的時候,毫不猶豫寫信給中紀委,小老百姓也有“義”。

最後說說“愛”。這個社會變化太快,變得冰冷,人與人之前不像以前那樣有愛。老炮兒們代表著50後、60後,也就是我們父母那個年紀的一代,他們身上很多品德真的是現在社會年輕人需要學習的,也是這個社會最缺失的。老炮兒在尋找曉波的途中遇到一個乞討的女學生,老炮兒在手頭拮据的情況下給了女學生200塊,他說“不管你是不是騙子吧,就算你是騙子六叔也認了”,臨走時,女學生讓他留下地址。後來,老炮兒收到山東寄來的一封信,他當然沒想到會是這個學生給她還來的錢以及一封充滿感謝的信。在路上,老炮兒看見有人跳樓,樓下圍觀的人不僅不勸跳樓者趕緊進去,反而起哄讓他趕緊跳啊,老炮兒義憤填膺地罵道“他媽還是人嗎,你怎麼不上去跳啊,你上去跳下來試試”,人群裡有人嘲諷他裝好人、多管閒事,老炮兒心臟支援不住倒在地上,有人還說他是想碰瓷。這幾個小故事都是導演運用寫實主義真實反映我們當今社會的現象,以前那個年代,看到乞討者,大家都會給點錢,覺得獻愛心幫助人,現在再看到乞討者,總會懷疑是不是騙子,寧願視而不見也不捐錢。以前那個年代,看見有人輕生,大夥兒都毫不猶豫上前勸阻,而現在的人寧願冷眼旁觀也不肯說句好話。以前那個年代,看見有人倒地不起,大夥兒都會忙著救助,而現在社會,有人突然倒地,大家第一反應是不是要碰瓷。這個社會充滿太多爾虞我詐,以至於人都變得越來越冷漠。老炮兒他們那個年代的人,知感恩,知愛心,而現在社會太缺少“愛”了,一個簡單的字,如今卻那麼難做到。

鴕鳥這個設置在影片裡尤其有意思,老炮兒與那只鴕鳥的惺惺相惜狀態和《山河故人》中梁子對著籠子裡的老虎的隱喻非常類似。還有一個讓我感動的場景是老炮兒養的鴕鳥在馬路上奔跑的畫面,老炮兒可勁兒腳踩著自行車說“快跑啊,別被他們抓住了”,鴕鳥實際是一種“逃避現實”的映射,老炮兒希望它既然不被現實所接受,就提著腿趕緊跑吧。這世道上一板一眼維護“規矩”,講求“理據”的人不多了,你窩藏的“老”當益壯也別藏了,掏出來,大家耿直一場,無阻順行。追鴕鳥和最後的冰湖特別打動人,他到死都在追尋自己信念的道路上奔跑,悲愴又令人敬佩。

馮小剛演技是我需要重點討論的點。馮小剛是個非科班出身的導演,但卻一次次造就中國電影的神話,大家對他的導演作品如數家珍,其實他出演的電影也很多,只是大部分是客串,即使是客串,都讓人難以忘懷,《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的胡老師、《功夫》裡的鱷魚幫老大、《讓子彈飛》裡的師爺老湯、《建國大業》裡的杜月笙等,《老炮兒》是馮小剛第一次主演電影,而且就拿到了金馬影帝,很多人在沒看老炮兒之前覺得費馮小剛得影帝還存在質疑,但是看了老炮兒,就真的佩服得五體投地了。我在出電影院的時候還在和身邊的人討論,老炮兒這個角色,除了馮小剛,沒人能演。那種老炮兒時代遺留的俠義、被時代逼迫的困頓、老來寂寥的落寞,竟如此貼切。小館子裡被兒子質問時,幾乎衝垮一切的羞愧悔恨,那一刻只有六爺,沒有馮導。還有被觸及底線,眼神以及微皺的眉頭傳達的狠戾和決絕,不用大開大合,已經完全把人物的內心毫無遺漏的刻畫出來,馮小剛真的渾身都是戲啊。

老炮兒們還是老了。時代在走,年輪在添,宿命的事誰說了都不算。這在電影開始不久就有了預示。話匣兒與老炮兒的秒完激情戲,就是身體機能上的舉白旗。年輕時也曾花攀紅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憑可到如今,歲月催人老,繳了槍炮,軟了香蕉。又何止是身體,老了心也軟得不行。忍不住對曉波再多些關懷,藏不住鑲嵌在遲暮眼紋上的愛意燃燒。沒有東西能與和孩子的親近相比。在餐館的時候,老炮兒流著淚對曉波說“我呀,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你能好好娶個媳婦兒”。

正如馮小剛導演所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每個時代都有它的病灶,這個時代也不例外。物質高速發展和文化落後斷層所帶來的社會病症,是壓在年輕人身上的重擔。父輩的文化資本和社會經驗是他們的參考書,他們總要跌跌撞撞地成長,世界終還是得由他們自己來。老炮兒們,這個時代需要你們!你們的身體老了,但你們的“情”、“義”、“愛”永遠不老!

原文自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檔

一個老人,那風霜那皺紋都飽含滄桑,觀之不忍。電影沒有演出老炮兒的兄弟們怎麼和小飛的人打,也沒有演出老炮兒怎麼死,曉波怎麼康復,只留下曉波喂八哥的畫面,曉波整部電影都沒喊過一聲“爸”,都是叫老炮兒張學軍,但是最後,他一直教那只八哥“爸”、“爸”、“爸”,他從心裡釋懷了對父親的怨恨,從心裡敬佩這樣的好父親,並且踐行對父親的承諾,在小胡同開了一個酒吧,安逸地過屬於自己的日子。

兄弟情。老炮兒和他的哥兒們,從十幾歲開始就在北京胡同裡混,他們年輕時打過架鬥過毆,進過號子(監獄),出生入死,如今都是奔六的人了,有各自的生活和家庭,老炮兒是他們的核心,每個人都尊稱他“六哥”。老炮兒那句話很經典,在曉波嘲諷他和那幫叔伯是打架鬥毆的混混時,老炮兒說“打架鬥毆也是江湖”。的確,“老炮兒們”在很多人眼中是爛泥糊不上牆的混混,但他們講理,不主動欺負人,他們有自己的秩序。悶三兒因為打人被拘留,老炮兒四處籌錢為保釋出悶三兒,當然,這個兄弟沒白交,曉波出了事,悶三兒毫不猶豫站出來,他沖到修理廠脫了外衣,露出肌肉,拔出尖刀的那一刻,大義凜然的氣勢讓人心生敬佩,他身上的刀疤刻畫著這些年出生入死的記憶,老炮兒被小飛的朋友打了一巴掌,悶三兒帶著一幫小弟打雜修理廠出氣,被老炮兒喝止,悶三兒第一次流淚,他說“咱兄弟什麼時候受過這種氣啊”。他們頭靠頭,老炮兒說“三兒,你這兄弟我沒白交”,兄弟之情令人動容。燈罩兒因為無證經營煎餅攤兒被員警沒收了車,他一怒之下打壞了警車的尾燈還被員警打了一巴掌,老炮兒就事論事,有理說理,賠了員警修燈的錢,教訓了無證經營的燈罩兒,但也不忘為兄弟被打的事兒教訓員警一番。為曉波籌10萬塊錢,對老炮兒來說是不小的數目,他唯一的財產就是房子,沒什麼收入,過著清貧的生活,他已經跟不上時代變化的步伐,為了兒子,他四處奔走,找很久沒聯繫的哥們兒借錢,大多數哥兒們變著法兒地不願意借錢,經濟條件好的洋火兒還沒等老炮兒開口就先拿出幾萬塊,這讓老炮兒覺得很生氣,他大可以拿著那幾萬塊走人,但他沒有,他覺得洋火兒不尊重他,在轟他走,在他看來,兄弟情分這事兒比錢重要多了,他寧願不要那錢,也要維護兄弟情的尊嚴。第一次為了集結兄弟們一起救曉波,兄弟們推三阻四不願意出面,而第二次,老炮兒孤身一人應戰小飛他爸爸那幫人,兄弟們因為聽說老炮兒得了癌症晚期集體出現在冰湖,他們說“約架就約架唄還說什麼癌啊,哎呀這不是欺負我們六哥嘛,哥兒幾個給我上”,他們和老炮兒的兄弟情在這一刻集體迸發,感人至深,我眼眶濕潤,眼淚止不住流下來。老炮兒倒在了冰面上,而兄弟們一個個往前沖,電影沒有演出來他們怎麼打架,只是在最後一刻演出他們集體從監獄大門走出來的畫面,每個人都笑著往前走,或許他們又想起了年輕時一起出生入死的經歷,這也是極度催淚的一幕。

愛情。老炮兒與話匣子的愛情或許是所有電影裡關於愛情的故事挺特別的一個,老炮兒妻子早故,與兒子的關係又十分緊張,話匣子成了父子情的重要牽線者。許晴飾演的話匣子可謂入木三分,許晴是位好演員,這個角色或許沒人比她更適合出演,她演出了話匣子濃濃的女人味兒和對老炮兒父子深深的親情。話匣子一生未婚,從十六歲開始就看著老炮兒和弟兄們在胡同裡混,打架,她說其實那時候就很崇拜老炮兒,這或許也是她一生未婚的原因,守著一個理髮店,過著平凡的生活。影片裡雖然沒有描述,但可以看出,在曉波失去母親的日子裡,話匣子一直在照顧著曉波,否則曉波也不會和她這麼交心,在和父親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去話匣子家留宿。話匣子在老炮兒籌錢要保釋悶三兒的時候一直說自己沒錢,但是為了救曉波,毫不猶豫拿出了八萬塊。許晴和馮小剛唯一的親熱戲就是在理髮店那場激情戲,看他倆演激情戲還真是挺好笑,整個影院也都是笑聲。老炮兒因為向她借了八萬塊,把房產證給了她,在孤身應戰之前,把戶口本丟進了話匣子的店鋪,兩個相愛至深的人才可以有這樣的信任。有一場戲特別出彩,老炮兒拉著曉波逃出醫院,不想做心臟手術,在計程車上,曉波問老炮兒“你老是這樣對霞姨,就真的不怕傷害到她”,老炮兒戴上墨鏡,說了一個字“怕”,看著旁邊路過的貨車上的一面鏡子,老炮兒的眼淚隔著墨鏡流下來,其實他真的很愛話匣子,他和話匣子之間超越愛情甚過親情的信任和在乎,令人動容。

再說說老炮兒們的“義”。義氣是老炮兒和他的一幫兄弟們身上最值得稱道的品質,都是十幾歲就玩在一起出生入死的哥兒們,誰遇到事情大夥兒都會站出來,這一點從我們的父母那輩身上也可以看出來,而80後、90後、00後身上就比較缺乏“義”,我個人認為這和計劃生育也有一定關係,自從家家戶戶都是獨生子女之後,變得更加自私,社會也就發展得越來越畸形。老炮兒去找曉波的時候,張一山飾演的曉波朋友出口成章,被老炮兒狠狠教訓了一頓,老炮兒說你們這些年輕人對我這個年紀的人應該表現出的不是這樣沒禮貌,禮貌或許真的是現在年輕一輩缺乏的。曉波出了事,朋友還躲在家裡玩遊戲,也不通知曉波的家人,老炮兒很心寒地質問“你不是曉波的朋友嗎?他出了事你還在這兒玩遊戲當沒事人一樣?”小飛有錢開豪車的時候身邊圍著一大幫所謂的兄弟,小飛被他爸爸的部下軟禁起來的時候,朋友全跑光了。這就是“不義”,老炮兒總說“這群不知深淺的生瓜蛋子,平時稱兄道弟,兄弟出事一個影兒都沒了”。而悶三兒出了事,燈罩兒出了事,老炮兒都到處奔走,曉波出了事,悶三兒、燈罩兒、話匣子也一併幫忙。老炮兒帶著好不容易湊齊的十萬塊錢去修理廠找小飛贖人,悶三兒一早在路口等著一起去,就在大家都以為燈罩兒貪生怕死不會去的時候,他其實早就在修理廠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居然用他認為最高檔的漆來補小飛的法拉利恩佐。老炮兒因為一直盯著小飛的朋友看,被打了一巴掌,老炮兒沒有還手,他要用自己的規矩解決,他說,小飛那幫人就仗著有錢,只需自己欺負別人,不許別人欺負他們。這也是社會現實的寫照,現在社會,太多富二代官二代到處欺負人,在他們眼中沒有法律和道德,錢就是一切標準。老炮兒在獲得小飛他爸爸貪污受賄的證據的時候,毫不猶豫寫信給中紀委,小老百姓也有“義”。

最後說說“愛”。這個社會變化太快,變得冰冷,人與人之前不像以前那樣有愛。老炮兒們代表著50後、60後,也就是我們父母那個年紀的一代,他們身上很多品德真的是現在社會年輕人需要學習的,也是這個社會最缺失的。老炮兒在尋找曉波的途中遇到一個乞討的女學生,老炮兒在手頭拮据的情況下給了女學生200塊,他說“不管你是不是騙子吧,就算你是騙子六叔也認了”,臨走時,女學生讓他留下地址。後來,老炮兒收到山東寄來的一封信,他當然沒想到會是這個學生給她還來的錢以及一封充滿感謝的信。在路上,老炮兒看見有人跳樓,樓下圍觀的人不僅不勸跳樓者趕緊進去,反而起哄讓他趕緊跳啊,老炮兒義憤填膺地罵道“他媽還是人嗎,你怎麼不上去跳啊,你上去跳下來試試”,人群裡有人嘲諷他裝好人、多管閒事,老炮兒心臟支援不住倒在地上,有人還說他是想碰瓷。這幾個小故事都是導演運用寫實主義真實反映我們當今社會的現象,以前那個年代,看到乞討者,大家都會給點錢,覺得獻愛心幫助人,現在再看到乞討者,總會懷疑是不是騙子,寧願視而不見也不捐錢。以前那個年代,看見有人輕生,大夥兒都毫不猶豫上前勸阻,而現在的人寧願冷眼旁觀也不肯說句好話。以前那個年代,看見有人倒地不起,大夥兒都會忙著救助,而現在社會,有人突然倒地,大家第一反應是不是要碰瓷。這個社會充滿太多爾虞我詐,以至於人都變得越來越冷漠。老炮兒他們那個年代的人,知感恩,知愛心,而現在社會太缺少“愛”了,一個簡單的字,如今卻那麼難做到。

鴕鳥這個設置在影片裡尤其有意思,老炮兒與那只鴕鳥的惺惺相惜狀態和《山河故人》中梁子對著籠子裡的老虎的隱喻非常類似。還有一個讓我感動的場景是老炮兒養的鴕鳥在馬路上奔跑的畫面,老炮兒可勁兒腳踩著自行車說“快跑啊,別被他們抓住了”,鴕鳥實際是一種“逃避現實”的映射,老炮兒希望它既然不被現實所接受,就提著腿趕緊跑吧。這世道上一板一眼維護“規矩”,講求“理據”的人不多了,你窩藏的“老”當益壯也別藏了,掏出來,大家耿直一場,無阻順行。追鴕鳥和最後的冰湖特別打動人,他到死都在追尋自己信念的道路上奔跑,悲愴又令人敬佩。

馮小剛演技是我需要重點討論的點。馮小剛是個非科班出身的導演,但卻一次次造就中國電影的神話,大家對他的導演作品如數家珍,其實他出演的電影也很多,只是大部分是客串,即使是客串,都讓人難以忘懷,《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的胡老師、《功夫》裡的鱷魚幫老大、《讓子彈飛》裡的師爺老湯、《建國大業》裡的杜月笙等,《老炮兒》是馮小剛第一次主演電影,而且就拿到了金馬影帝,很多人在沒看老炮兒之前覺得費馮小剛得影帝還存在質疑,但是看了老炮兒,就真的佩服得五體投地了。我在出電影院的時候還在和身邊的人討論,老炮兒這個角色,除了馮小剛,沒人能演。那種老炮兒時代遺留的俠義、被時代逼迫的困頓、老來寂寥的落寞,竟如此貼切。小館子裡被兒子質問時,幾乎衝垮一切的羞愧悔恨,那一刻只有六爺,沒有馮導。還有被觸及底線,眼神以及微皺的眉頭傳達的狠戾和決絕,不用大開大合,已經完全把人物的內心毫無遺漏的刻畫出來,馮小剛真的渾身都是戲啊。

老炮兒們還是老了。時代在走,年輪在添,宿命的事誰說了都不算。這在電影開始不久就有了預示。話匣兒與老炮兒的秒完激情戲,就是身體機能上的舉白旗。年輕時也曾花攀紅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憑可到如今,歲月催人老,繳了槍炮,軟了香蕉。又何止是身體,老了心也軟得不行。忍不住對曉波再多些關懷,藏不住鑲嵌在遲暮眼紋上的愛意燃燒。沒有東西能與和孩子的親近相比。在餐館的時候,老炮兒流著淚對曉波說“我呀,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你能好好娶個媳婦兒”。

正如馮小剛導演所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每個時代都有它的病灶,這個時代也不例外。物質高速發展和文化落後斷層所帶來的社會病症,是壓在年輕人身上的重擔。父輩的文化資本和社會經驗是他們的參考書,他們總要跌跌撞撞地成長,世界終還是得由他們自己來。老炮兒們,這個時代需要你們!你們的身體老了,但你們的“情”、“義”、“愛”永遠不老!

原文自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