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明太祖朱元璋誅殺功臣的順序

明太祖朱元璋在歷史的記載中是一個非常殘暴的君主,只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研究朱元璋誅殺功臣的順序,也非常有意思。朱元璋第一次誅殺功臣,是從廖永忠開始的。之後一路殺下去,

基本上就是按照私人關係的遠近了,關係越遠,被殺得越早。

朱元璋反元起義的一場戰役非常關鍵,那就是渡江之戰:朱元璋為擺脫元軍的包圍,想東渡長江,義軍當時缺船,而廖永忠的帶領他的部隊——一支精銳水師前來投奔朱元璋,有了他們的加入,

朱元璋帶領部隊,順利渡江。

這一戰,在朱元璋的心裡分量非常重。在他當上皇帝之後,明朝的官場派系,以這一戰為分界線,分成了涇渭分明的三大派系:第一是之前一直跟隨朱元璋的濠州紅巾軍舊部,這是和朱元璋私人關係最親密的第一圈層,戰功赫赫的常遇春,就屬於這個梯隊。身處這個梯隊中的人,不管是戰功赫赫,還是戰功平庸,都是朱元璋封侯的首要考慮人選。

第二是渡江之前前來投奔的廖永忠的巢湖水軍,這個圈層之內的人雖然也在封侯時有一席之地,可要是跟他們所立的戰功比起來,實際上是受到了壓制。我們看廖永忠,雖然戰功遠遠超過濠州舊部,但是在封侯的時候,卻排在眾多戰功平庸的濠州舊將的後面。

第三就是渡江之後,在朱元璋當皇帝已經毫無懸念形勢下前來歸降的各路降將,這個圈層的人在封侯中有份兒的,要麼依靠戰功,要麼依靠率領大隊人馬歸降,整體和朱元璋的私人關係比較單薄。

後來論功行賞時,就是按這些人和他建立主從關係的早晚。

越早,朱元璋成事的趨勢越不明顯,在朱元璋地位穩固之後的封賞就越大;投奔朱元璋的時間越晚,他成事的趨勢越明顯,之後得到的封賞就越低。

朱元璋誅殺功臣的順序,基本上就是按照私人關係的遠近了,關係越遠,被殺得越早。在這個過程中,朱元璋的濠州舊部,還繼續擴大著優勢地位。直到朱元璋這一朝終了,功臣都被殺得差不多了,

這個格局基本上也沒怎麼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