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解讀 | 《馬拉松運動產業發展規劃》 聽起來好像和我們沒什麼關係

上週五,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發佈了一項通知,通知的主體內容為馬拉松運動產業發展規劃。然後從週五開始至今天,大部分的馬拉松組委會的微信公眾號都全文刊發了這篇通知。

那我們是怎麼看《馬拉松運動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發展規劃,我們給你提煉了一些要點。

發文為組委會點了引路燈

發展規劃的發文主體是國家體育總局、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安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衛生計生委、旅遊局。

而接受通知的則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畫單列市體育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局)、工業和資訊化廳(委)、公安廳、財政廳(局),國土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衛生計生委、旅遊局(委)們。

這一連串的國家部門和地區單位,基本上涵蓋了一場馬拉松比賽或者說一場跑步活動舉辦所要涉及到的政府單位。這也給那些新組建或者正準備辦馬拉松比賽的組委會點了引路燈。

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給政府單位提醒這些部門需要支援馬拉松產業的發展。

時間緊急但卻是個不錯的機會

既然是發展規劃,那就必須要有時間和目標。

這點發展規劃也是有明確的定義。發展規劃的實施時限是2018年到2020年。

3年時間。目標主要有四點,一是實現產業規模要達到1200億元;二是有實力和有影響力的賽事運營公司和產業技術服務裝備商要各有10家;三是全國馬拉松賽事場次達到1900場,田協認證賽事達到350場,賽事參賽人數超過1000萬人次。四是賽事組織、選手服務、安全保障、環境保護、資訊發佈、賽事補給形成較為完備的標準規範。

以2017年和2018年年初的幾場大型馬拉松(北馬、上馬、廈馬)來看,

想要在3年內實現發展規劃的目標,我覺得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對於規模偏小的馬拉松比賽而言,我持保留意見。

不過從以上幾點目標我們還是可以得出一點結論。不管是賽事組委會還是賽事當地政府,要逐漸靠馬拉松賽事實現經濟效益,現在政府補貼辦賽的模式可能會逐漸收緊。賽事運營公司和與馬拉松相關的技術服務商將迎來大發展機會。未來可參加的比賽會越來越多,

涵蓋的人群也會更加廣泛。比賽服務會有質的提升。

馬拉松賽事有了新要求

這一兩年中國馬拉松的整體水準其實提升了很多,國內的幾場大型馬拉松在賽事服務上有了很明顯的改善。不過對於中小型賽事而言,整體的提升還有較長的路要走。不過發展規劃也為馬拉松賽事支了招。

最為重要的一點,進一步加大馬拉松運動的“放管服”改革力度,繼續為馬拉松運動產業發展營造寬鬆環境。

根據規劃在2020年之前要樹立其中國頂級的辦賽標準,這基本上就看國內北馬、上馬以及廈門的努力了。另外中國馬拉松大獎賽和大滿貫賽事要吸引更多國際跑者參與,可是目前大滿貫賽事的獎金是只分給中國籍選手的,所以在這之後可能會迎來大滿貫賽事的改革。

對於中小型賽事,發展規劃裡提到有建立中國馬拉松賽事聯盟。好處是通過聯盟形成利益共同體,實現聯盟會員的資源分享和優勢互補。但不足之處在於各個馬拉松賽事組委會是否能形成統一的利益集團,這兩年的組委會撕x也沒少見。

除此之外,對於賽事資訊資源要做到共用,整合。以便於各個馬拉松賽事共用參賽者註冊資訊、賽事資訊、賽事評價。聽起來是很好,但對於參賽者而言這可能不是一個很好的消息。

未來,馬拉松不僅僅是馬拉松,馬拉松將和產業合作形成馬拉松+科技、馬拉松+旅遊、馬拉松+健康、馬拉松+休閒等產業發展新形態。簡單來說就是,你來跑馬拉松,最好順便讓當地的旅遊和休閒等等產業賺一點錢。

賽事組委會有了新起點

賽事組委會是一場馬拉松比賽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發展規劃裡面對賽事運營公司定了較高的基礎。

另外,要求制定馬拉松賽事醫療急救和保障的行業標準,確定各種規模的醫療點、維穩人員配置數量規模等,鼓勵保險機構推出馬拉松專項險(含猝死險)。

除此之外,對於比賽要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減少污染,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設計賽事路線時,要避開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並且要及時規範地進行比賽場地的清理和廢棄物回收。

更為具體的來說,賽事組委會在未來主打品牌特色馬拉松比賽對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比如鄉村馬拉松、草原馬拉松、女子馬拉松、情侶馬拉松、家庭親子馬拉松、社區跑、花園跑、校園跑等等。

那麼和我們跑者有哪些關係

跑者是一場馬拉松比賽中最基礎的組成部分,發展規劃裡花了很大部分的篇幅來解釋對跑者要求。

值得期待的是跑團的發展會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並且要建立跑團認證體系,要在國內建設100個示範跑團,並且對跑團負責人進行常態化培訓。同時還要建立跑者積分體系,之前北馬上採用的馬拉松護照未來會有更多的作用體現。

在發展規劃裡還提及了十分具體的跑者示範效應,比如宣傳1000個核心跑者,分享跑者心得;發掘1000名路跑主播,加大直播互動平臺;宣傳10000名榮譽跑者,成績擇優選擇的萬名榮譽跑者組成“我要跑奧運”萬人跑團;吸引10000名境外大眾參賽者參與中國境內馬拉松賽事。

對於青少年,其實目前的馬拉松比賽由於年齡限制,他們大多是無法參加的。所以在發展規劃裡提到提升馬拉松運動在青少年群體中的普及,舉辦“馬拉松親子跑”、“少年跑”、青少年馬拉松(10K)和半程馬拉松(5K)路跑訓練營的方式作為青少年的熱身賽。

如果要說的更好的理解一點,就是未來在我們的身邊會出現更多有故事和有意義的跑者,也會有更多服務更好的馬拉松比賽,當然在報名、參賽體驗上也會有較大的提升。當然這一切都要看政府以及賽事組委會的執行力。

未來三年將是馬拉松年

根據規劃的目標,可以肯定是的未來三年中國馬拉松將迎來新一輪的大爆發。不論是賽事規模還是賽事場次都會出現巨大的增加。

但是跑馬的人從哪裡來呢?這或許是我們應該去思考的問題。

不過發展規劃也為馬拉松賽事支了招。

最為重要的一點,進一步加大馬拉松運動的“放管服”改革力度,繼續為馬拉松運動產業發展營造寬鬆環境。

根據規劃在2020年之前要樹立其中國頂級的辦賽標準,這基本上就看國內北馬、上馬以及廈門的努力了。另外中國馬拉松大獎賽和大滿貫賽事要吸引更多國際跑者參與,可是目前大滿貫賽事的獎金是只分給中國籍選手的,所以在這之後可能會迎來大滿貫賽事的改革。

對於中小型賽事,發展規劃裡提到有建立中國馬拉松賽事聯盟。好處是通過聯盟形成利益共同體,實現聯盟會員的資源分享和優勢互補。但不足之處在於各個馬拉松賽事組委會是否能形成統一的利益集團,這兩年的組委會撕x也沒少見。

除此之外,對於賽事資訊資源要做到共用,整合。以便於各個馬拉松賽事共用參賽者註冊資訊、賽事資訊、賽事評價。聽起來是很好,但對於參賽者而言這可能不是一個很好的消息。

未來,馬拉松不僅僅是馬拉松,馬拉松將和產業合作形成馬拉松+科技、馬拉松+旅遊、馬拉松+健康、馬拉松+休閒等產業發展新形態。簡單來說就是,你來跑馬拉松,最好順便讓當地的旅遊和休閒等等產業賺一點錢。

賽事組委會有了新起點

賽事組委會是一場馬拉松比賽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發展規劃裡面對賽事運營公司定了較高的基礎。

另外,要求制定馬拉松賽事醫療急救和保障的行業標準,確定各種規模的醫療點、維穩人員配置數量規模等,鼓勵保險機構推出馬拉松專項險(含猝死險)。

除此之外,對於比賽要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減少污染,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設計賽事路線時,要避開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並且要及時規範地進行比賽場地的清理和廢棄物回收。

更為具體的來說,賽事組委會在未來主打品牌特色馬拉松比賽對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比如鄉村馬拉松、草原馬拉松、女子馬拉松、情侶馬拉松、家庭親子馬拉松、社區跑、花園跑、校園跑等等。

那麼和我們跑者有哪些關係

跑者是一場馬拉松比賽中最基礎的組成部分,發展規劃裡花了很大部分的篇幅來解釋對跑者要求。

值得期待的是跑團的發展會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並且要建立跑團認證體系,要在國內建設100個示範跑團,並且對跑團負責人進行常態化培訓。同時還要建立跑者積分體系,之前北馬上採用的馬拉松護照未來會有更多的作用體現。

在發展規劃裡還提及了十分具體的跑者示範效應,比如宣傳1000個核心跑者,分享跑者心得;發掘1000名路跑主播,加大直播互動平臺;宣傳10000名榮譽跑者,成績擇優選擇的萬名榮譽跑者組成“我要跑奧運”萬人跑團;吸引10000名境外大眾參賽者參與中國境內馬拉松賽事。

對於青少年,其實目前的馬拉松比賽由於年齡限制,他們大多是無法參加的。所以在發展規劃裡提到提升馬拉松運動在青少年群體中的普及,舉辦“馬拉松親子跑”、“少年跑”、青少年馬拉松(10K)和半程馬拉松(5K)路跑訓練營的方式作為青少年的熱身賽。

如果要說的更好的理解一點,就是未來在我們的身邊會出現更多有故事和有意義的跑者,也會有更多服務更好的馬拉松比賽,當然在報名、參賽體驗上也會有較大的提升。當然這一切都要看政府以及賽事組委會的執行力。

未來三年將是馬拉松年

根據規劃的目標,可以肯定是的未來三年中國馬拉松將迎來新一輪的大爆發。不論是賽事規模還是賽事場次都會出現巨大的增加。

但是跑馬的人從哪裡來呢?這或許是我們應該去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