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警惕」“超級細菌”開始橫行,我們必將為無知付出代價!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喲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生產和使用國,同時也是抗生素濫用和細菌耐藥性的重災區。抗生素濫用,特別是畜牧業領域尤其嚴重。

目前畜牧業養殖戶普遍將飼用抗生素添加到飼料中,

當做保健品來促生長。而這導致的“超級細菌”風險、環境污染加重等問題,正在挑戰國人健康底線。

“藥當飯吃”,

抗生素成動物保健品

資料顯示,全國2013年使用的16.2萬噸抗生素中,獸用52%,人用48%,一年超過5萬噸抗生素排放進水土環境中。

2014年以來,抗生素使用量仍在上升,其中絕大部分是作為飼料添加劑而不是治療疾病使用。我國已經連續多次在各種食用肉製品、乳製品甚至動物源生化藥品中檢出抗生素殘留。

獸用抗生素分為藥用和飼用(飼料添加)兩種。“很多養殖戶將飼用抗生素添加到飼料中,當做保健品來促生長。要警惕這類‘把藥當飯吃’的行為。”湖南省畜牧水產局品質安全與獸藥管理處調研員 楊建武說。

一名龜鱉養殖戶告訴記者,原本龜鱉的自然生長週期是3到5年,一些養殖戶通過使用飼用抗生素,可以將時間縮短到1年。

一名區縣獸藥經營者也表示,前幾年,還沒實行處方制時,獸用抗生素基本上“想買多少就買多少”,僅一種叫枝原淨的抗生素,一年就能賣出100多公斤。

西部某省一個養殖戶說,他養了近百頭豬,一些豬仔出現痢疾、瘦弱、咳嗽等病症,就給它們打針、灌藥,

藥量小了根本不起作用,就使勁灌藥,經常打針。

“目前農業部已將硫酸粘桿菌素等4種飼料用抗生素列為禁用目錄,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抗生素被禁用。但由於我國畜禽養殖業遠未達到規模化程度,濫用情況改善還需要時間。”楊建武說。

警惕“超級細菌”頻生,

無抗生素可用

抗生素濫用已成為世界範圍內公共衛生領域的重大問題。除污染環境、威脅人體健康外,因產生耐藥性而出現的“超級細菌”,是目前最令人擔心的問題。

記者瞭解到,開發一個新藥一般需要10年左右時間,而一代耐藥菌的產生往往只需要兩年。抗生素濫用情況加重,最終會導致“超級細菌”橫行。“按照目前耐藥情況的發展趨勢,我國很有可能成為最先陷入‘超級細菌’頻生、最終無抗生素可用境地的國家之一。

”北京市保健食品化妝品檢驗中心主管醫師 李瑉說。

“因為細菌變異速度太快,一些國家不得不通過政府出資來推動解決這一問題。”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控制中心教授 吳安華表示。

中科院廣州地化研究所研究員 應光國說,儘管地表水中抗生素的濃度比醫用劑量低得多,但長期不間斷地排放,會污染地下水和土壤,進而污染食物。人和動物置身其中,很可能感染耐藥菌。

有關資料顯示,截至2007年,我國7歲以下兒童因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聾的數量多達30萬人,占耳聾兒童總數的30%~40%,而一些發達國家卻只占0.9%。

雲南中醫學院校長 熊磊說,農村是抗生素濫用的重災區,不論是養殖業,還是醫療用藥,都普遍存在盲目使用抗生素的問題。濫用抗生素會損傷肝腎,產生不良反應,導致人體菌群失調,免疫力下降。

養殖戶虧不起,動物就死不起

與10年前相比,我國對抗生素使用的監管取得了顯著進步,但仍面臨監測成本高、基層人手不足等問題。

“一個樣品的監測成本就要千元以上。”湖南省畜牧水產局品質安全與獸藥管理處副處長 吳微波介紹,目前對抗生素的抽檢基本上都是由農業部或省裡“下任務、派指標”。“比如專門針對肉蛋類的‘監抗’專項行動,全國一年的抽樣任務是1.3萬個,湖南260個。”吳微波說,“批次太少,起不到震懾作用,且反映不出真實情況。”

專業監管人員太少。據記者瞭解,由於人手太少,目前的“監抗”實際上難成體系。許多省一級監管處室只有兩三人,搞專項行動的時候都是臨時抽調,不少還是身兼數職的聘用人員。此外,農業部要求採用獸用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制度,但目前湖南省的持證獸醫師是2000多人,全國總共才11萬人左右。

保險補貼政策滯後加劇獸用抗生素濫用。太平洋保險湖南益陽中心支公司副總經理 朱立軍指出,目前針對水產家禽等特色養殖的保險體系還不健全,有的險種需要養殖戶承擔60%以上的保費,有的險種沒有省級財政支持,市縣一級便無法開展。

“養殖戶虧不起,動物就死不起,得了病使勁治,沒病也要預防性吃藥,用藥量自然就大了。”一位養殖戶這樣總結。

“因為無知,所以濫用”

通過“替抗”“低抗”手段遏制濫用,已是未來農牧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國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曾建國介紹,2017年10月,科技部將“中獸藥現代化與綠色養殖技術研究”列為“‘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畫”,目的就是要從中藥和植物提取物中找出替代飼用抗生素的最好路徑。“我認為在未來3~5年,將會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他說。

實際上,抗生素都是“因為無知,所以濫用”。國家應儘快啟動有關養殖業禁止健康時用藥的立法,將此作為一條不可觸碰的底線牢固樹立起來。從歐洲實踐來看,控制抗生素濫用並不會導致養殖產量大規模下降。對養殖從業人員進行科學規範的用藥指引和培訓也十分必要,讓他們明白“營養平衡的飼料就是最好的獸藥”。

雲南省農業廳畜牧處有關負責人表示,

需以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大縣為重點,嚴格落實獸藥安全使用規定,加強養殖者品質安全主體責任監督,嚴格核查用藥記錄,嚴肅查處使用原料藥、假劣獸藥、超範圍超劑量使用獸藥等行為。

應光國介紹,目前至少有2000家企業在生產市面上流通的各種抗生素類藥物。國家應提高抗生素生產門檻,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污染範圍,也更有利於監管。

國家還應該對自來水和地表水中的抗生素進行長期監測,將抗生素納入國家水質標準監控之中。同時,全社會“慎用抗生素”的理念亟須建立。

新聞連結

濫用抗生素的四大危害

第一重:毒副作用

“是藥三分毒”,應嚴格遵照醫囑服藥,切不可盼複心切,擅自加大抗菌藥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 成的抗菌藥,如氟呱酸)的藥量,否則很可能損傷神經系統、腎臟、血液系統。尤其是對肝腎功能出現異常的患者,更要慎重。需要強調的是,一般來說,輕度上呼 吸道感染選用口服抗生素即可,但很多人卻選擇了靜脈輸液,這無形中也增加了出現副作用的風險。

第二重:過敏反應

多發生在具有特異性體質的人身上,其表現以過敏性休克最為嚴重。青黴素、鏈黴素都可能引發,其中青黴素最常見也更為嚴重。過敏反應嚴重時可能致命。

第三重:二重感染

當用抗菌藥物抑制或殺死敏感的細菌後,有些不敏感的細菌或黴菌卻繼續生長繁殖,造成新的感染,這就是“二重感染”。這在長期濫用抗菌藥物的病人中很多見。因此治療困難,病死率高。

第四重:耐藥

大量使用抗生素無疑是對致病菌抗藥能力的“鍛煉”,在絕大多數普通細菌被殺滅的同時,原先並不占優 勢的具有抗藥性的致病菌卻存留了下來,並大量繁衍。而且由於藥物長期刺激,使一部分致病菌產生變異、成為耐藥菌株。這種耐藥性既會被其他細菌所獲得,也會 遺傳給下一代。“超級細菌”很大程度上就是抗菌藥物濫用催生出來的。如果這種情況繼續惡化下去,很可能使人類面臨感染時無藥可用的境地。

耐藥性嚴重性不容低估

抗生素的出現奇跡般地幫人類解決了無數問題,使人類在與眾多疾病的戰鬥中能夠占主導地位。然而,中國醫學科學院教授孫靜表示,近幾年,抗生素的錯誤及過度使用讓以前無法抵禦抗生素的病菌獲得了耐藥性,並對醫療體系造成嚴重威脅。

與會專家介紹說,原來的抗菌藥現在被統稱為抗微生物藥物。此類藥物包含抗生素,但比抗生素更為廣譜。

在臨床上有不少這樣的情況,即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可導致疾病病程延長。此外,對同樣的病狀進行治療時,相較於二三十年前,要數倍於以前的抗生素劑量才管用。

與會專家表示,解決抗微生物藥耐藥性問題迫在眉睫。在世界範圍內,它被認為是針對公共健康和食品安全最重要的新興威脅之一。

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召開此次研討會,正是想探討如何提高全社會對抗微生物藥耐藥性的認知,做好抗生素過度使用危害的宣傳教育,降低過量和錯誤使用抗微生物藥物帶來的威脅。

濫用抗生素需謹慎!

科學幸福你我他,

抵制邪教靠大家!

進而污染食物。人和動物置身其中,很可能感染耐藥菌。

有關資料顯示,截至2007年,我國7歲以下兒童因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聾的數量多達30萬人,占耳聾兒童總數的30%~40%,而一些發達國家卻只占0.9%。

雲南中醫學院校長 熊磊說,農村是抗生素濫用的重災區,不論是養殖業,還是醫療用藥,都普遍存在盲目使用抗生素的問題。濫用抗生素會損傷肝腎,產生不良反應,導致人體菌群失調,免疫力下降。

養殖戶虧不起,動物就死不起

與10年前相比,我國對抗生素使用的監管取得了顯著進步,但仍面臨監測成本高、基層人手不足等問題。

“一個樣品的監測成本就要千元以上。”湖南省畜牧水產局品質安全與獸藥管理處副處長 吳微波介紹,目前對抗生素的抽檢基本上都是由農業部或省裡“下任務、派指標”。“比如專門針對肉蛋類的‘監抗’專項行動,全國一年的抽樣任務是1.3萬個,湖南260個。”吳微波說,“批次太少,起不到震懾作用,且反映不出真實情況。”

專業監管人員太少。據記者瞭解,由於人手太少,目前的“監抗”實際上難成體系。許多省一級監管處室只有兩三人,搞專項行動的時候都是臨時抽調,不少還是身兼數職的聘用人員。此外,農業部要求採用獸用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制度,但目前湖南省的持證獸醫師是2000多人,全國總共才11萬人左右。

保險補貼政策滯後加劇獸用抗生素濫用。太平洋保險湖南益陽中心支公司副總經理 朱立軍指出,目前針對水產家禽等特色養殖的保險體系還不健全,有的險種需要養殖戶承擔60%以上的保費,有的險種沒有省級財政支持,市縣一級便無法開展。

“養殖戶虧不起,動物就死不起,得了病使勁治,沒病也要預防性吃藥,用藥量自然就大了。”一位養殖戶這樣總結。

“因為無知,所以濫用”

通過“替抗”“低抗”手段遏制濫用,已是未來農牧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國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曾建國介紹,2017年10月,科技部將“中獸藥現代化與綠色養殖技術研究”列為“‘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畫”,目的就是要從中藥和植物提取物中找出替代飼用抗生素的最好路徑。“我認為在未來3~5年,將會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他說。

實際上,抗生素都是“因為無知,所以濫用”。國家應儘快啟動有關養殖業禁止健康時用藥的立法,將此作為一條不可觸碰的底線牢固樹立起來。從歐洲實踐來看,控制抗生素濫用並不會導致養殖產量大規模下降。對養殖從業人員進行科學規範的用藥指引和培訓也十分必要,讓他們明白“營養平衡的飼料就是最好的獸藥”。

雲南省農業廳畜牧處有關負責人表示,

需以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大縣為重點,嚴格落實獸藥安全使用規定,加強養殖者品質安全主體責任監督,嚴格核查用藥記錄,嚴肅查處使用原料藥、假劣獸藥、超範圍超劑量使用獸藥等行為。

應光國介紹,目前至少有2000家企業在生產市面上流通的各種抗生素類藥物。國家應提高抗生素生產門檻,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污染範圍,也更有利於監管。

國家還應該對自來水和地表水中的抗生素進行長期監測,將抗生素納入國家水質標準監控之中。同時,全社會“慎用抗生素”的理念亟須建立。

新聞連結

濫用抗生素的四大危害

第一重:毒副作用

“是藥三分毒”,應嚴格遵照醫囑服藥,切不可盼複心切,擅自加大抗菌藥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 成的抗菌藥,如氟呱酸)的藥量,否則很可能損傷神經系統、腎臟、血液系統。尤其是對肝腎功能出現異常的患者,更要慎重。需要強調的是,一般來說,輕度上呼 吸道感染選用口服抗生素即可,但很多人卻選擇了靜脈輸液,這無形中也增加了出現副作用的風險。

第二重:過敏反應

多發生在具有特異性體質的人身上,其表現以過敏性休克最為嚴重。青黴素、鏈黴素都可能引發,其中青黴素最常見也更為嚴重。過敏反應嚴重時可能致命。

第三重:二重感染

當用抗菌藥物抑制或殺死敏感的細菌後,有些不敏感的細菌或黴菌卻繼續生長繁殖,造成新的感染,這就是“二重感染”。這在長期濫用抗菌藥物的病人中很多見。因此治療困難,病死率高。

第四重:耐藥

大量使用抗生素無疑是對致病菌抗藥能力的“鍛煉”,在絕大多數普通細菌被殺滅的同時,原先並不占優 勢的具有抗藥性的致病菌卻存留了下來,並大量繁衍。而且由於藥物長期刺激,使一部分致病菌產生變異、成為耐藥菌株。這種耐藥性既會被其他細菌所獲得,也會 遺傳給下一代。“超級細菌”很大程度上就是抗菌藥物濫用催生出來的。如果這種情況繼續惡化下去,很可能使人類面臨感染時無藥可用的境地。

耐藥性嚴重性不容低估

抗生素的出現奇跡般地幫人類解決了無數問題,使人類在與眾多疾病的戰鬥中能夠占主導地位。然而,中國醫學科學院教授孫靜表示,近幾年,抗生素的錯誤及過度使用讓以前無法抵禦抗生素的病菌獲得了耐藥性,並對醫療體系造成嚴重威脅。

與會專家介紹說,原來的抗菌藥現在被統稱為抗微生物藥物。此類藥物包含抗生素,但比抗生素更為廣譜。

在臨床上有不少這樣的情況,即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可導致疾病病程延長。此外,對同樣的病狀進行治療時,相較於二三十年前,要數倍於以前的抗生素劑量才管用。

與會專家表示,解決抗微生物藥耐藥性問題迫在眉睫。在世界範圍內,它被認為是針對公共健康和食品安全最重要的新興威脅之一。

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召開此次研討會,正是想探討如何提高全社會對抗微生物藥耐藥性的認知,做好抗生素過度使用危害的宣傳教育,降低過量和錯誤使用抗微生物藥物帶來的威脅。

濫用抗生素需謹慎!

科學幸福你我他,

抵制邪教靠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