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產劇尺度和腦洞都敢這麼大了?

距離當初那部全網爆款的網路劇《屌絲男士》已經過去了近5年。

雖然當年導演兼編劇兼主演的大鵬早已轉向進軍電影領域,但《屌絲男士》中的一些經典的情節和段子相信很多人至今依舊印象深刻。

大保健

大鵬在片中飾演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男性,足夠幽默也足夠接地氣。

作為一檔搜狐視頻自製的網路劇,《屌絲男士》第3季更是創下了14億的驚人點擊量。

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現在,這都是一個難以逾越的新高度,也足以證明了這部網劇的過人之處。

而時隔5年,又一部超強話題性的搜狐自製劇上線了。

同樣是一人分飾多角,短小精悍,這次卻更加高級,更加幽默,也更加黑色。

說的就是這部被網友譽為中國版《黑鏡》(雖然二者還是有一定差距),具有現實意義的腦洞佳作——

《我叫黃國盛》

目前已經有三千多人看過,豆瓣保持在8.4分。

作為一部網劇,這已經是難得一見的高分了。

再看看與它相關的劇集,哪一部不是高口碑冷門佳作?

《我叫黃國盛》一共6集,每集掐頭去尾也就剩下十來分鐘。

可導演兼編劇的賈小熊就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用腦洞大開的設定,荒誕卻又現實的故事,強烈的風格快速抓住你的眼球。

不僅節奏快,尺度大,信息量大,掃射範圍廣,

每集的內容、形式和風格也都毫不相關、各不相同,而男主角黃國盛的身份也在隨之不斷變化。

用無厘頭、搞笑的方式,在每一集以不同身份去面對的不同社會問題和熱點事件,從而反映出導演想表達的思考和價值觀念。

幫主、軍官、企業家、哲學家......每個看似離我們很遙遠的人物,又其實典型的仿佛我們身邊之人。

像是第一集中黃國盛作為丐幫新任幫主,為了跟上時代,拓寬業務,就為丐幫的兄弟姐妹們開發了一款乞討專用app——可憐可憐我。

丐幫成員們可以通過直播向觀眾要錢,而他們的直播形式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啊。

有注重真情實感體驗乞討的“汙衣派”。

他們有的在馬路邊直播喊麥、Rap、請老鐵們按兩下666;

有的在垃圾堆裡直播吃叫花雞;

還有的直接靠用板磚“自拍”這種獵奇向直播博得眼球的。

除了汙衣派,當然還有強調角色模仿,走人設套路的“淨衣派”。

像是高貴冷豔的喪魂十三妹,什麼話都不用說,光是坐著不動就能靠顏值吸粉。

而且這軟體的介面做的別提多逼真了,還能給主播送愛心、刷禮物。

估計導演平時也沒少關注各種直播平臺。

就連觀眾發的彈幕也真實得不行,再加上耳熟能詳的鄉村殺馬特BGM,真是做到了把每個能顧及到的細節都優化到極致。

有些暗藏玄機的梗也是埋得很深很認真,稍不仔細就會錯過。

比如對各類影視劇、影人的致敬。

對於馮小剛電影《甲方乙方》《大腕》《老炮》的模仿。

對於著名演員文興宇標誌性的聲音的致敬。

以及對大量經典影視劇配樂的致敬。

《2001太空漫遊》《盜夢空間》《權力的遊戲》都在其中。

比如對於一些電視欄目的效仿。

模仿農業頻道明星欄目片頭。

高仿版的BBC紀錄片,還戲多的全程英文配音並“自帶字幕組字幕”。

再比如一些讓人會心一笑的小互動。

這個被大家津津樂道的“彩蛋二維碼”,曾短暫的出現在某一集的螢幕下方。

二維碼不僅能被掃出來,還會顯示和劇情相關的內容。

“欄目已經停播了”

從而繼續跳轉到黃國盛的微信添加好友介面。

至於他會不會加好友......你可以試試。

這種打破“第四面牆”的設計,使得黃國盛這個人物從螢幕裡走到了螢幕外,以更加活生生的方式出現在我們面前。

也為劇中腦洞大開的誇張故事,增添了幾分真實感。

除了荒誕,“大膽”也是《我叫黃國盛》的關鍵字。

懟天懟地懟空氣,全方位地圖炮根本不帶怕的。

就連對強國間政治上的嘲諷也絲毫不手軟。

合作開發綠色出行工具的俄、美兩國,最後竟因給發明起的名字“太gay”、“不夠政治正確”而分道揚鑣,還險些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培訓學校、各類“專家”、宅男迷妹、甚至跨國遊客通通被他們黑了個遍。

但更可貴的是,《我叫黃國盛》並不只是為黑而黑。

它把這些社會亂象用荒誕戲謔的情節展示出來,但並不對此加以評判。

第三集《整容法案》中,某市為了嚴懲大肆氾濫的整容情況出臺了相關的法案,但情況卻愈發失控,走向了連長得好看或點個痦子都會被判刑的極端情況(天生麗質的小萬不禁捏了一把冷汗)。

雙胞胎?不可能,一定是同一個醫生整的。

自拍P圖?抓起來,你這就是精神上嚮往整容。

雖然創作者在片頭處給出了自己對於整容的看法,但到底誰對誰錯,誰好誰壞,劇中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結論。

生活並不是非黑即白的。

《我叫黃國盛》將這些灰色的,富有爭議的話題赤裸裸的擺在了檯面上,再加以藝術加工後用短短的十分鐘呈現給觀眾,並附上自己的思考與理解。

這份客觀與理智在如今的國產電視劇中已經實屬難得。

脫離那些廉價、庸俗、膚淺,把觀眾當傻子哄的尷尬笑點,也不將“流量”、“話題性”、“看起來很貴”當做創作的最終目的;

這部把對人性和當下社會的思考揉進虛構的荒誕世界裡,讓在人們笑過之後,不僅能品出弦外之音,甚至還會細思極恐的“偽喜劇”,或許才是最高級的喜劇。

雖然劇集並不是處處完美、毫無破綻;

但小萬覺得若順著這個有內涵,拼深度的路子繼續“黑”下去,拍出個中國版《黑鏡》《九號秘事》《世界奇妙物語》也真的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事情。

有注重真情實感體驗乞討的“汙衣派”。

他們有的在馬路邊直播喊麥、Rap、請老鐵們按兩下666;

有的在垃圾堆裡直播吃叫花雞;

還有的直接靠用板磚“自拍”這種獵奇向直播博得眼球的。

除了汙衣派,當然還有強調角色模仿,走人設套路的“淨衣派”。

像是高貴冷豔的喪魂十三妹,什麼話都不用說,光是坐著不動就能靠顏值吸粉。

而且這軟體的介面做的別提多逼真了,還能給主播送愛心、刷禮物。

估計導演平時也沒少關注各種直播平臺。

就連觀眾發的彈幕也真實得不行,再加上耳熟能詳的鄉村殺馬特BGM,真是做到了把每個能顧及到的細節都優化到極致。

有些暗藏玄機的梗也是埋得很深很認真,稍不仔細就會錯過。

比如對各類影視劇、影人的致敬。

對於馮小剛電影《甲方乙方》《大腕》《老炮》的模仿。

對於著名演員文興宇標誌性的聲音的致敬。

以及對大量經典影視劇配樂的致敬。

《2001太空漫遊》《盜夢空間》《權力的遊戲》都在其中。

比如對於一些電視欄目的效仿。

模仿農業頻道明星欄目片頭。

高仿版的BBC紀錄片,還戲多的全程英文配音並“自帶字幕組字幕”。

再比如一些讓人會心一笑的小互動。

這個被大家津津樂道的“彩蛋二維碼”,曾短暫的出現在某一集的螢幕下方。

二維碼不僅能被掃出來,還會顯示和劇情相關的內容。

“欄目已經停播了”

從而繼續跳轉到黃國盛的微信添加好友介面。

至於他會不會加好友......你可以試試。

這種打破“第四面牆”的設計,使得黃國盛這個人物從螢幕裡走到了螢幕外,以更加活生生的方式出現在我們面前。

也為劇中腦洞大開的誇張故事,增添了幾分真實感。

除了荒誕,“大膽”也是《我叫黃國盛》的關鍵字。

懟天懟地懟空氣,全方位地圖炮根本不帶怕的。

就連對強國間政治上的嘲諷也絲毫不手軟。

合作開發綠色出行工具的俄、美兩國,最後竟因給發明起的名字“太gay”、“不夠政治正確”而分道揚鑣,還險些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培訓學校、各類“專家”、宅男迷妹、甚至跨國遊客通通被他們黑了個遍。

但更可貴的是,《我叫黃國盛》並不只是為黑而黑。

它把這些社會亂象用荒誕戲謔的情節展示出來,但並不對此加以評判。

第三集《整容法案》中,某市為了嚴懲大肆氾濫的整容情況出臺了相關的法案,但情況卻愈發失控,走向了連長得好看或點個痦子都會被判刑的極端情況(天生麗質的小萬不禁捏了一把冷汗)。

雙胞胎?不可能,一定是同一個醫生整的。

自拍P圖?抓起來,你這就是精神上嚮往整容。

雖然創作者在片頭處給出了自己對於整容的看法,但到底誰對誰錯,誰好誰壞,劇中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結論。

生活並不是非黑即白的。

《我叫黃國盛》將這些灰色的,富有爭議的話題赤裸裸的擺在了檯面上,再加以藝術加工後用短短的十分鐘呈現給觀眾,並附上自己的思考與理解。

這份客觀與理智在如今的國產電視劇中已經實屬難得。

脫離那些廉價、庸俗、膚淺,把觀眾當傻子哄的尷尬笑點,也不將“流量”、“話題性”、“看起來很貴”當做創作的最終目的;

這部把對人性和當下社會的思考揉進虛構的荒誕世界裡,讓在人們笑過之後,不僅能品出弦外之音,甚至還會細思極恐的“偽喜劇”,或許才是最高級的喜劇。

雖然劇集並不是處處完美、毫無破綻;

但小萬覺得若順著這個有內涵,拼深度的路子繼續“黑”下去,拍出個中國版《黑鏡》《九號秘事》《世界奇妙物語》也真的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