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11工程”大學就是重點大學?99%高考家長都誤會了!

師姐想對很多家長來說,“211工程”大學就是重點大學,這已經是共識。師姐也曾經這樣認為,其實真相並不是這樣,一起來看看下面這個案例你就知道了。

考生小郭,被一所地處偏僻的“211工程”大學錄取後,開學沒幾個月便自動退學回家了。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聽聽他的一段自述: 我當初之所以報考這所學校,主要是覺得它屬於“211工程”。

沒想到,入學後才發現,它是由好幾所學校合併而成的,而我所學的建築專業恰恰又是原來很一般的學校,

不論是校園環境,還是學生管理,都與我想像中的大學不一樣,而且住宿也在外面,離學校還有三四裡路,像走讀生似的,根本就感受不到重點大學的一點氛圍。國慶日放假回家,與在其他一般院校上學的同學聊天,才知道人家學校電子設計課是人手一台電腦,而我的學校則是倆人共用一台;人家的建築專業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畢業生很受用人單位歡迎,
而我的學校10年前還沒有這個專業,說出去別人根本就不知道。我心裡覺得特不平衡,高考時我可是比他們高出40多分啊!於是國慶長假後一返校,我便向學校申請退了學。

案例點評

凡是對大學稍有瞭解的考生和家長,可能都聽說過“211工程”這個專用名詞,印象中大概就是全國重點大學吧。 那麼,究竟什麼是“211工程”大學呢?教育部的“紅頭文件”是這樣描述的:“‘211工程’院校是我國為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迎接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而決定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其根本目的就是要為中國21世紀的發展培養、積聚各行各業所需的高素質骨幹人才和解決經濟建設及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科技問題,並使中國高等教育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使若干所高等學校和部分重點學科進入世界先進水準的行列。”

如果把這段描述中的關鍵字提煉出來,可以概括表述為:“211工程”就是面向21世紀,

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點。 對於考生和家長來說,凡是在全國各地招生時都列入“一本批次”的大學就是全國重點大學;只在本地招生時列入“一本批次”的大學就是地方重點大學。

提醒

“既成事實”的全國重點大學 雖然國家並沒有明確“重點大學”的含義,但是長期以來,以下這些高校在全國各地招生時,都被當地列入“重點本科”錄取批次,

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是事實上的“全國重點大學”。

北京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北京郵電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北京化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語言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體育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北京工業大學、首都醫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院。 天津市: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

上海市: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華東政法大學。

重慶市:重慶大學、西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

河北省:河北工業大學、燕山大學、石家莊鐵道大學。

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大學。

遼寧省: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大連海事大學、遼寧大學、瀋陽農業大學、中國醫科大學、東北財經大學。

吉林省: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延邊大學、長春理工大學。

黑龍江省: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林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東北石油大學。

江蘇省: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徐州)、河海大學、江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太大學、蘇州大學、江蘇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資訊工程大學。

浙江省:浙江大學。 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

福建省:廈門大學、福州大學。

江西省:南昌大學、江西財經大學。 山東省: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河南省:鄭州大學。 湖北省: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湖南省:湖南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湘潭大學。

廣東省: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暨南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

廣西壯族自治區:廣西大學。 四川省: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成都理工大學。 貴州省:貴州大學。

雲南省:雲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

陝西省:西安交通大學、長安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陝西科技大學。

甘肅省:蘭州大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大學。

考生對“211工程”的三大誤解 國家有關“211工程”的“紅頭文件”是1995年發佈的,至今已過去10多年。這期間,我國高校格局又有較大變化(每年都有一些學校改名、遷址、升格、合併及主管單位更換等),申請入選和已經入選“211工程”的院校陸續增加,致使許多人對它的誤解也越來越多。為了使同學們能認清“211工程”的真面目,我把各種誤解歸納為以下三種:

誤解一:名牌大學=“211工程” 什麼是“名牌”?

用老百姓的話說,出名的牌子就是名牌。就像名牌家電、名牌服裝一樣,名牌大學在廣大考生當中是眾人皆知的;在用人單位中是有口皆碑的。它在全國同類別大學中,應該是建校時間較長、師資力量雄厚、教學品質過硬、學習氛圍濃厚的大學。儘管大部分名牌大學都是“211工程”,但國家考慮到院校歸屬、區域分佈、行業重疊甚至占地面積、辦學規模等因素,也有個別名牌大學未能進入。目前,名牌大學不是“211工程”的主要有以下幾所: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首都醫科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東北財經大學、中國音樂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北京舞蹈學院等。這些院校在全國所屬行業中都是大佬級的院校,可謂如雷貫耳,赫赫有名。

誤解二:全國重點大學=“211工程”

首先說明,國家從來就沒有明確過什麼是“全國重點大學”,而只是在不同時期把某些學校列入“重點建設”。(這些重點建設的院校1954年時有6所;1959年有11所;60年代又追加為48所;1978年有88所;80年代又增至98所;90年代又叫“211工程”,開始是80多所,後來又是100多所;不久又出現“985工程”,先是10多所,現在是40所左右。像這樣不斷“與時俱進”、變化無窮的所謂重點大學,恐怕連專家也解釋不清。)

曾經在一些年代“重點建設”過,而現在又不在“211工程”的院校有:湘潭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陝西科技大學、燕山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等。 另外,同學們也不要把“211工程”都理解成是全國重點院校,事實上有近1/5的“211工程”都是地方所屬的重點院校,如上海大學、鄭州大學、內蒙古大學、新疆大學、廣西大學、雲南大學、福州大學、遼寧大學、延邊大學、貴州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湖南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等等,這些院校每年招生時絕大部分招的是本地考生,各種指標如學生就業、知名度認可等也都是局限於當地省份。

誤解三:本科第一批=“211工程”

目前,全國各省市招生都採用“分批次錄取法”,大部分省市本科招生分為四個批次:提前批是軍事、政治類院校;第一批是全國重點和省重點院校;第二批是一般本科院校;第三批是近年來新建的國有民辦性質的“獨立學院”和民辦學院。 因為第一批次是重點類院校,有人就誤以為都是“211工程”。其實,每個省都有若干所第一批次院校不在“211工程”之列。這些院校多是本省的綜合類院校和師範大學。如河南大學、寧波大學、青島大學、廣州大學、汕頭大學、黑龍江大學、首都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西北師範大學、山東師範大學、浙江師範大學、南京資訊工程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等。

特別要提醒的是,有一部分“211工程”高校是國家考慮到各方面平衡才評上的,所以,每年在外省招生時,只能降一批次才能勉強錄滿。像最後一批晉升為“211工程”的青海大學、寧夏大學、海南大學、西藏大學、石河子大學,等等,在直轄市和經濟發達省份招生時,即使在二本裡恐怕也難以招夠。

英雄不問出處。“211工程”有劣勢專業和薄弱院校,非“211工程”也有強勢專業和名牌院校。考生不要一味把目光盯在院校的頭銜上,有句話說得好,“適合自己的大學就是最好的大學”,這是許多在校大學生的肺腑之言。

學魁榜專注於高考提分方法的研究,希望能對諸位家長和學弟學妹有所幫助!

天津市: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

上海市: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華東政法大學。

重慶市:重慶大學、西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

河北省:河北工業大學、燕山大學、石家莊鐵道大學。

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大學。

遼寧省: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大連海事大學、遼寧大學、瀋陽農業大學、中國醫科大學、東北財經大學。

吉林省: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延邊大學、長春理工大學。

黑龍江省: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林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東北石油大學。

江蘇省: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徐州)、河海大學、江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太大學、蘇州大學、江蘇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資訊工程大學。

浙江省:浙江大學。 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

福建省:廈門大學、福州大學。

江西省:南昌大學、江西財經大學。 山東省: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河南省:鄭州大學。 湖北省: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湖南省:湖南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湘潭大學。

廣東省: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暨南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

廣西壯族自治區:廣西大學。 四川省: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成都理工大學。 貴州省:貴州大學。

雲南省:雲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

陝西省:西安交通大學、長安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陝西科技大學。

甘肅省:蘭州大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大學。

考生對“211工程”的三大誤解 國家有關“211工程”的“紅頭文件”是1995年發佈的,至今已過去10多年。這期間,我國高校格局又有較大變化(每年都有一些學校改名、遷址、升格、合併及主管單位更換等),申請入選和已經入選“211工程”的院校陸續增加,致使許多人對它的誤解也越來越多。為了使同學們能認清“211工程”的真面目,我把各種誤解歸納為以下三種:

誤解一:名牌大學=“211工程” 什麼是“名牌”?

用老百姓的話說,出名的牌子就是名牌。就像名牌家電、名牌服裝一樣,名牌大學在廣大考生當中是眾人皆知的;在用人單位中是有口皆碑的。它在全國同類別大學中,應該是建校時間較長、師資力量雄厚、教學品質過硬、學習氛圍濃厚的大學。儘管大部分名牌大學都是“211工程”,但國家考慮到院校歸屬、區域分佈、行業重疊甚至占地面積、辦學規模等因素,也有個別名牌大學未能進入。目前,名牌大學不是“211工程”的主要有以下幾所: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首都醫科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東北財經大學、中國音樂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北京舞蹈學院等。這些院校在全國所屬行業中都是大佬級的院校,可謂如雷貫耳,赫赫有名。

誤解二:全國重點大學=“211工程”

首先說明,國家從來就沒有明確過什麼是“全國重點大學”,而只是在不同時期把某些學校列入“重點建設”。(這些重點建設的院校1954年時有6所;1959年有11所;60年代又追加為48所;1978年有88所;80年代又增至98所;90年代又叫“211工程”,開始是80多所,後來又是100多所;不久又出現“985工程”,先是10多所,現在是40所左右。像這樣不斷“與時俱進”、變化無窮的所謂重點大學,恐怕連專家也解釋不清。)

曾經在一些年代“重點建設”過,而現在又不在“211工程”的院校有:湘潭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陝西科技大學、燕山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等。 另外,同學們也不要把“211工程”都理解成是全國重點院校,事實上有近1/5的“211工程”都是地方所屬的重點院校,如上海大學、鄭州大學、內蒙古大學、新疆大學、廣西大學、雲南大學、福州大學、遼寧大學、延邊大學、貴州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湖南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等等,這些院校每年招生時絕大部分招的是本地考生,各種指標如學生就業、知名度認可等也都是局限於當地省份。

誤解三:本科第一批=“211工程”

目前,全國各省市招生都採用“分批次錄取法”,大部分省市本科招生分為四個批次:提前批是軍事、政治類院校;第一批是全國重點和省重點院校;第二批是一般本科院校;第三批是近年來新建的國有民辦性質的“獨立學院”和民辦學院。 因為第一批次是重點類院校,有人就誤以為都是“211工程”。其實,每個省都有若干所第一批次院校不在“211工程”之列。這些院校多是本省的綜合類院校和師範大學。如河南大學、寧波大學、青島大學、廣州大學、汕頭大學、黑龍江大學、首都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西北師範大學、山東師範大學、浙江師範大學、南京資訊工程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等。

特別要提醒的是,有一部分“211工程”高校是國家考慮到各方面平衡才評上的,所以,每年在外省招生時,只能降一批次才能勉強錄滿。像最後一批晉升為“211工程”的青海大學、寧夏大學、海南大學、西藏大學、石河子大學,等等,在直轄市和經濟發達省份招生時,即使在二本裡恐怕也難以招夠。

英雄不問出處。“211工程”有劣勢專業和薄弱院校,非“211工程”也有強勢專業和名牌院校。考生不要一味把目光盯在院校的頭銜上,有句話說得好,“適合自己的大學就是最好的大學”,這是許多在校大學生的肺腑之言。

學魁榜專注於高考提分方法的研究,希望能對諸位家長和學弟學妹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