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馬烽和《撲不滅的火焰》背後的故事

對於汾陽人來說,六月六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每年的這一天,大人們都要到鄰村的唐興莊趕會,去紀念抗日英雄蔣三。

蔣三生於1913年1月26日,日本人侵佔汾陽以後,蔣三便參加了抗日遊擊隊,

他帶領遊擊隊員們神出鬼沒,時常活動在日本人嚴密控制的唐興莊一帶,撬鐵道,剪電線,伏擊小股敵人,剷除大漢奸,大鬧“六合園”,擊斃反共自衛團團長王林甫,配合主力軍反掃蕩,搞得日偽軍坐臥不安,當地老百姓親切地稱他為“一裡王”。

1942年7月18日,蔣三在敵人的追捕下,終因寡不敵眾而身負重傷,用最後一顆子彈射死了自己……蔣三犧牲的那一天,正好是農曆的六月初六。

抗日人民政府為蔣三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十裡八鄉的鄉親們也紛紛前來,一起祭奠烈士的英靈。

崔銀鳳,是抗日英雄的母親,英雄的父親叫蔣玉田,蔣三的大哥當兵走後,一直杳無音訊,二哥蔣二不成器學會了賭博、抽大煙,甚至還冒充八路軍偵察員,

到處訛詐錢財。

上世紀50年代中期,一部由馬烽、西戎編寫的電影《撲不滅的火焰》在汾陽開拍,影片在全國公映後,一石激起千層浪,抗日英雄蔣三的故事,經過電影的傳播,一下子傳遍了祖國大江南北。而經過藝術加工,蔣二更成了讓人憎恨的漢奸走狗,成了老百姓心目中典型的反面人物。

其實在《撲不滅的火焰》背後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那一年,唐興莊村來了一個人,

其實他只是路過,他要去東大王村的姥姥家,但老天竟然下起了雨,沒辦法,他只好到一戶人家門口避雨,避雨間,出於文化人的習慣,竟然與他人進行了短暫的交談。也算是緣分吧!從此他知道了:這個村子叫唐興莊,村子裡有一文一武,文的叫王文達,武的叫蔣三。也就是這次邂逅,這次巧遇,讓他這個部隊上的文化人,開始對蔣三進行了深入細緻地調查研究。這個人的名字叫馬烽,
是個作家!從此以後,在唐興莊,作家馬烽開始了他與蔣三一家人的故事!

在電影《撲不滅的火焰》中,蔣三的妻子叫劉玉梅。可在現實生活中,這個跟著蔣三受盡苦難的女人,一直只能以“蔣三相好的”,成為村裡人茶餘飯後的話題,並一直留存在人們的閒言碎語中,

成為永遠的稱謂!她是一位堅強的女人,只不過她不叫劉玉梅,這個曾經為蔣三相好的女人叫魏麗惠。真正的劉玉梅,其實是魏麗惠的兒媳婦,因為在電影的拍攝過程中,被人誤會並讓人張冠李戴了。

唐興莊82歲的王錄成老人回憶說:那一天,在電影《撲不滅的火焰》拍攝現場,有人問蔣三的媳婦子是誰?咱們汾陽人理會錯了,以為是問蔣三的兒媳婦,馬上有人說是劉玉梅,於是工作人員就將蔣三的媳婦定名劉玉梅。等到電影公映時,劉玉梅也就陰差陽錯成了蔣三的媳婦。這一下,劉玉梅不高興了,找到上級有關部門要求更換電影中人名,但更換電影中人物的名字談何容易,沒辦法,領導們只好做劉玉梅的工作,讓她息事寧人,後來劉玉梅在蔣媽媽崔銀鳳的勸解下,改名劉玉香。

魏麗惠的男人過世早,孤兒寡婦一起勉強度日,是蔣三對她們的關心和幫助,燃起了她對生活的希望,他們的結合是不被世人認可的結合,“蔣三相好的”幾乎成了她後半生說不清道不明的稱謂。但她一直默默無聞坦然面對現實,蔣三活著時,她為蔣三擔驚受怕受盡日偽軍折磨;蔣三犧牲後,她和蔣三的母親一直生活在一起,一邊撫養女兒代蔣三盡為父母的責任,一邊贍養蔣三的母親代蔣三盡兒女的孝道,也可算得上是一位名符其實的“英雄妻子”。

81歲的劉玉香老人回憶說:就因為俺婆和蔣三的關係,我們家總是搬來搬去、居無定所,傢俱殘缺不全總是遷就著用,沒辦法,只要日偽軍來唐興莊,就一定會來我們家搜查,我們家總不得安然。有一次日偽軍將我婆抓了起來,要她交待蔣三的行蹤,俺婆死活不說,被吊在一棵大樹上,用繩子一下一下往地上蹾,直蹾得俺婆鼻青臉腫的,但她咬緊牙關不漏半點兒口風,要不是有村裡人王萬貴拼死擔保,那一次她就沒命了。

被作家馬烽稱為“蔣媽媽”的崔銀鳳,也是唐興莊人的“好媽媽”,作為英雄的母親、烈士的遺屬,唐興莊人一直在替蔣三盡孝道,每年的六月六,蔣媽媽都要為小學生們專門講蔣三的故事,一直到她老人家逝世。

那一年,馬烽因為電影《撲不滅的火焰》接受審查。

對於這段歷史,村裡人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為劉玉梅的事,蔣三的兒媳婦劉玉梅要求更換電影中蔣三妻子劉玉梅的姓名;另一種說法是因為反面人物蔣二的塑造,電影劇本存在捏造事實的嫌疑。事實上蔣二根本就沒有當過什麼日偽軍,更不是什麼仁岩據點裡的偽軍頭頭,他是一個賭徒,也是一個小偷,學會抽料子後,成了一個臭名昭著的洋煙鬼,因為偷盜財主王毓堂家裡的東西,而被人偷偷處死的。蔣媽媽聽說這件事後,主動找到山西省作協,向作協黨組織說明她的二兒子確實是個不成器孩子,馬烽對蔣二的反面人物塑造是創作的需要,是經過她的同意才進行的。在蔣媽媽的多方奔走下,馬烽的審查總算提早結束。

蔣媽媽深明大義,主動將影片中反面人物蔣二的形象,全部移植在自己二兒子的身上,才使得馬烽避免了一場政治迫害。為了保護馬烽,她還要求家裡人都這麼講,只要有人問起這件事,都是這個答案,從而使得現代不少人都以為:現實生活中的蔣二,就是電影《撲不滅的火焰》中的反面人物蔣二。

蔣媽媽逝世後,作家馬烽再一次來到唐興莊,恭恭敬敬地守在蔣媽媽的靈堂前為老人送行,回去後,他懷著沉痛的心情,寫下了《悼念蔣媽媽》一文,並發表於1981年11月12日的《山西日報》上。至此,著名作家馬烽與抗日英雄蔣三一家的故事,終於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2005年,根據馬烽長篇小說改編的電視連續劇《呂梁英雄傳》正式開播,看著那轟轟烈烈的抗日畫面,英雄蔣三和電影《撲不滅的火焰》,再一次成了唐興莊人的焦點話題。

2011年5月,山西廣播電視臺攝製組來到唐興莊,在蔣三烈士陵園進行了實地拍攝,在山西省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活動中,抗日英雄蔣三與賀昌、劉胡蘭、燕居謙等呂梁英雄一起,名列山西省“百名優秀共產黨員”榜單,並入選大型文獻紀錄片《足跡——山西90年》。

於是工作人員就將蔣三的媳婦定名劉玉梅。等到電影公映時,劉玉梅也就陰差陽錯成了蔣三的媳婦。這一下,劉玉梅不高興了,找到上級有關部門要求更換電影中人名,但更換電影中人物的名字談何容易,沒辦法,領導們只好做劉玉梅的工作,讓她息事寧人,後來劉玉梅在蔣媽媽崔銀鳳的勸解下,改名劉玉香。

魏麗惠的男人過世早,孤兒寡婦一起勉強度日,是蔣三對她們的關心和幫助,燃起了她對生活的希望,他們的結合是不被世人認可的結合,“蔣三相好的”幾乎成了她後半生說不清道不明的稱謂。但她一直默默無聞坦然面對現實,蔣三活著時,她為蔣三擔驚受怕受盡日偽軍折磨;蔣三犧牲後,她和蔣三的母親一直生活在一起,一邊撫養女兒代蔣三盡為父母的責任,一邊贍養蔣三的母親代蔣三盡兒女的孝道,也可算得上是一位名符其實的“英雄妻子”。

81歲的劉玉香老人回憶說:就因為俺婆和蔣三的關係,我們家總是搬來搬去、居無定所,傢俱殘缺不全總是遷就著用,沒辦法,只要日偽軍來唐興莊,就一定會來我們家搜查,我們家總不得安然。有一次日偽軍將我婆抓了起來,要她交待蔣三的行蹤,俺婆死活不說,被吊在一棵大樹上,用繩子一下一下往地上蹾,直蹾得俺婆鼻青臉腫的,但她咬緊牙關不漏半點兒口風,要不是有村裡人王萬貴拼死擔保,那一次她就沒命了。

被作家馬烽稱為“蔣媽媽”的崔銀鳳,也是唐興莊人的“好媽媽”,作為英雄的母親、烈士的遺屬,唐興莊人一直在替蔣三盡孝道,每年的六月六,蔣媽媽都要為小學生們專門講蔣三的故事,一直到她老人家逝世。

那一年,馬烽因為電影《撲不滅的火焰》接受審查。

對於這段歷史,村裡人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為劉玉梅的事,蔣三的兒媳婦劉玉梅要求更換電影中蔣三妻子劉玉梅的姓名;另一種說法是因為反面人物蔣二的塑造,電影劇本存在捏造事實的嫌疑。事實上蔣二根本就沒有當過什麼日偽軍,更不是什麼仁岩據點裡的偽軍頭頭,他是一個賭徒,也是一個小偷,學會抽料子後,成了一個臭名昭著的洋煙鬼,因為偷盜財主王毓堂家裡的東西,而被人偷偷處死的。蔣媽媽聽說這件事後,主動找到山西省作協,向作協黨組織說明她的二兒子確實是個不成器孩子,馬烽對蔣二的反面人物塑造是創作的需要,是經過她的同意才進行的。在蔣媽媽的多方奔走下,馬烽的審查總算提早結束。

蔣媽媽深明大義,主動將影片中反面人物蔣二的形象,全部移植在自己二兒子的身上,才使得馬烽避免了一場政治迫害。為了保護馬烽,她還要求家裡人都這麼講,只要有人問起這件事,都是這個答案,從而使得現代不少人都以為:現實生活中的蔣二,就是電影《撲不滅的火焰》中的反面人物蔣二。

蔣媽媽逝世後,作家馬烽再一次來到唐興莊,恭恭敬敬地守在蔣媽媽的靈堂前為老人送行,回去後,他懷著沉痛的心情,寫下了《悼念蔣媽媽》一文,並發表於1981年11月12日的《山西日報》上。至此,著名作家馬烽與抗日英雄蔣三一家的故事,終於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2005年,根據馬烽長篇小說改編的電視連續劇《呂梁英雄傳》正式開播,看著那轟轟烈烈的抗日畫面,英雄蔣三和電影《撲不滅的火焰》,再一次成了唐興莊人的焦點話題。

2011年5月,山西廣播電視臺攝製組來到唐興莊,在蔣三烈士陵園進行了實地拍攝,在山西省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活動中,抗日英雄蔣三與賀昌、劉胡蘭、燕居謙等呂梁英雄一起,名列山西省“百名優秀共產黨員”榜單,並入選大型文獻紀錄片《足跡——山西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