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港交所拓寬現行上市制度,允許“同股不同權”公司在港上市

芥末堆 田園 1月11日訊

2018年1月8日,香港浙商聯合會成立儀式上,

香港特首林鄭月對馬雲說,香港在金融制度上有所創新(指2017年12月15日香港交易所發佈的《有關建議設立創新板的框架諮詢文件》的市場《諮詢總結》),歡迎阿裡巴巴再來港上市。這是在錯失阿裡巴巴四年之後,港交所在上市機制改革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2017年12月15日,港交所發佈《有關建議設立創新板的框架諮詢文件》的市場《諮詢總結》。《諮詢總結》指出,港交所將正式拓寬現行上市制度,

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公司在主機板上市。同時,允許尚未盈利或者沒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來香港上市。

接受同股不同權企業來港上市,這是港交所改革中最引人關注的地方。其具體要求有兩點:

新上市的同股不同權企業,有關企業必須是“新經濟股”。上市市值最低為100億元,而且有10億元收入;若市值達400億元,則不設收入要求。

放寬已在美英上市的同股不同權企業,

來港作第二上市。市值要求是100億元,同樣只限新經濟企業,今日或以前已在美、英上市的同股不同權企業,可沿用當地的同股不同權架構,不需遵行香港針對同股不同權所設的投資者保障。這意味著阿裡及京東等可不作架構重組,可以直接在港作第二上市。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稱,此次改革將為投資者帶來更多選擇,讓香港這個金融中心更有全球競爭力。市場人士表示,

允許同股不同權可以吸引更多“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明年香港市場IPO集資額有望達400億港元,創2009年以來第二高。

以下是《諮詢總結》全文: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及其附屬公司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今天(星期五)就2017年6月16日所刊發的《有關建議設立創新板的框架諮詢文件》(框架諮詢文件)發表諮詢總結。根據市場人士的回饋,聯交所決定落實計畫,

按步拓寬香港上市制度,便利新興產業及創新型公司來港上市。

另外,聯交所今天亦刊發了《有關檢討創業板及修訂〈創業板規則〉及〈主機板規則〉的諮詢檔》(《創業板諮詢文件》)的諮詢總結。

聯交所早前對香港上市制度進行了全面檢討,發現當中存在若干不足之處,尤其在吸引新興產業及創新型公司方面,削弱了香港相對於全球其他主要上市地的整體競爭力。為此,聯交所發表框架諮詢檔諮詢市場意見,

是否需要拓寬上市條件以更配合創新型公司的需求,以及探索最合適可行的做法。

聯交所接獲360份來自廣泛界別,代表著香港不同市場人士對框架諮詢檔的回應意見。

這些回應意見包括甚具建設性的意見,並反映市場已有明確共識,認為聯交所需要採取措施,拓寬香港資本市場上市管道、提高香港作為環球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市場諮詢的主要調查結果包括:

91%回應人士支持香港市場多元化發展,尤其是吸引更多新興產業及創新型公司發行人來港上市的措施。

市場大力支持容許尚未有盈利的公司在香港上市,但不太贊成讓該等發行人享有較為「寬鬆」的首次上市條件。

絕大部分回應意見都視不同投票權架構為關乎競爭力的議題,故大多支持容許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在香港上市,前提是須對該等公司施加規定,為股東提供適當的保障。

對於已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及納斯達克證券市場上市、合規紀錄良好而擬在香港第二上市的公司,回應意見普遍支持該等公司可豁免嚴格遵守香港提供相等水準保障的要求,包括以大中華為業務重心或 / 及採用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大部分回應人士甚至表示,對於在美國以外的其他司法權區上市的公司,我們亦應研究給予類似豁免。

大部分回應人士均支持設立創新板以拓寬香港上市管道,但多數人更傾向一個較簡單的上市架構,即接納創新型公司發行人在主機板上市。

建議發展方向

基於框架諮詢檔所收集到的的回應,及其後與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就監管方面的討論,聯交所決定落實計畫拓寬現行的上市制度,並於《主機板規則》新增兩個章節,容許(i)尚未盈利 / 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發行人;及(ii)不同投票權架構的新興及創新產業發行人,在作出額外披露及制定保障措施後在主機板上市。

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的預期最低市值須達100億元,若市值低於400億元,須通過於上市前的完整財政年度錄得10億元收入的較高收入測試。未有收入公司若根據《主機板規則》新增的生物科技公司適用章節申請上市,預期最低市值須達15億元。

選取生物科技公司作為拓寬市場准入予初創階段公司的第一步,是由於生物科技公司的業務活動多受嚴格規管,亦須遵循監管機制所定的發展進度目標,即使仍未收入及盈利等傳統指標,仍可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對公司進行估值的參考框架。此外,處於未有收入的發展階段而又尋求上市的公司中,大部分都是生物科技公司。該等發行人須遵循除財務記錄要求以外與其它主機板申請人一樣的監管要求。

聯交所亦建議修訂現行有關海外公司的《上市規則》條文(及相應修訂2013年《聯合政策聲明》),設立新的第二上市管道,吸引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或納斯達克、又或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主市場的「高級上市」分類上市的新興及創新產業發行人來港。

聯交所正在落實建議方案的細節,並已開始草擬推行建議方案時,《上市規則》須作修訂的條文。聯交所擬先與權益人進行討論、聽取各方意見後,才再就詳細建議方案及建議修訂《上市規則》進行正式諮詢。聯交所預期本諮詢總結刊發後不久便可展開討論,希望可於2018年第一季就《上市規則》的建議修訂進行正式諮詢。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說:“我們感謝市場各界的廣泛參與,為我們探明了上市機制改革的新方向。希望大家繼續支持我們,積極參與下一輪關於規則細節的諮詢,和我們一起把香港市場建設成為區內創新型公司的融資中心。我們期待明年下半年可以看到越來越多創新型公司選擇來港上市,不斷提升香港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91%回應人士支持香港市場多元化發展,尤其是吸引更多新興產業及創新型公司發行人來港上市的措施。

市場大力支持容許尚未有盈利的公司在香港上市,但不太贊成讓該等發行人享有較為「寬鬆」的首次上市條件。

絕大部分回應意見都視不同投票權架構為關乎競爭力的議題,故大多支持容許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在香港上市,前提是須對該等公司施加規定,為股東提供適當的保障。

對於已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及納斯達克證券市場上市、合規紀錄良好而擬在香港第二上市的公司,回應意見普遍支持該等公司可豁免嚴格遵守香港提供相等水準保障的要求,包括以大中華為業務重心或 / 及採用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大部分回應人士甚至表示,對於在美國以外的其他司法權區上市的公司,我們亦應研究給予類似豁免。

大部分回應人士均支持設立創新板以拓寬香港上市管道,但多數人更傾向一個較簡單的上市架構,即接納創新型公司發行人在主機板上市。

建議發展方向

基於框架諮詢檔所收集到的的回應,及其後與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就監管方面的討論,聯交所決定落實計畫拓寬現行的上市制度,並於《主機板規則》新增兩個章節,容許(i)尚未盈利 / 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發行人;及(ii)不同投票權架構的新興及創新產業發行人,在作出額外披露及制定保障措施後在主機板上市。

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的預期最低市值須達100億元,若市值低於400億元,須通過於上市前的完整財政年度錄得10億元收入的較高收入測試。未有收入公司若根據《主機板規則》新增的生物科技公司適用章節申請上市,預期最低市值須達15億元。

選取生物科技公司作為拓寬市場准入予初創階段公司的第一步,是由於生物科技公司的業務活動多受嚴格規管,亦須遵循監管機制所定的發展進度目標,即使仍未收入及盈利等傳統指標,仍可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對公司進行估值的參考框架。此外,處於未有收入的發展階段而又尋求上市的公司中,大部分都是生物科技公司。該等發行人須遵循除財務記錄要求以外與其它主機板申請人一樣的監管要求。

聯交所亦建議修訂現行有關海外公司的《上市規則》條文(及相應修訂2013年《聯合政策聲明》),設立新的第二上市管道,吸引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或納斯達克、又或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主市場的「高級上市」分類上市的新興及創新產業發行人來港。

聯交所正在落實建議方案的細節,並已開始草擬推行建議方案時,《上市規則》須作修訂的條文。聯交所擬先與權益人進行討論、聽取各方意見後,才再就詳細建議方案及建議修訂《上市規則》進行正式諮詢。聯交所預期本諮詢總結刊發後不久便可展開討論,希望可於2018年第一季就《上市規則》的建議修訂進行正式諮詢。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說:“我們感謝市場各界的廣泛參與,為我們探明了上市機制改革的新方向。希望大家繼續支持我們,積極參與下一輪關於規則細節的諮詢,和我們一起把香港市場建設成為區內創新型公司的融資中心。我們期待明年下半年可以看到越來越多創新型公司選擇來港上市,不斷提升香港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