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牡丹晚報」菏澤全力推動工業強市,強工富農,激發轉型發展動力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武 霈

“強工富農”,對目前正處於“後來居上、轉型發展”時期的菏澤而言意義重大。2018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市要全力推動工業強市戰略,著力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

積極培育特色新興產業,同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

力爭每個縣區至少落地1個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

“出臺33條政策支援工業發展”、“469家企業完成規範改制”、“新增掛牌上市企業22家”、“實現我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左右”……過去的一年,

我市工業強市戰略得到深入實施,效果顯明、成績斐然。然而,工業起步比較晚、工業產品的結構不太科學、上市公司數量比發達城市少,依然是我市的劣勢和不足。新的一年,繼續全力推動工業強市戰略仍是我市的首要任務。

經濟騰飛,工業先行,要發展工業,很大程度上就要依靠招商。為擴大有效投資、增強經濟發展後勁,今年我市將發展壯大一批特色產業,

資訊技術、新能源材料、高端裝備製造、冷鏈物流、醫養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都將會成為我市招商引資首選的“座上賓”,通過園區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委託招商等方式,力爭每個縣區至少落地1個投資10億元以上的專案。圍繞新舊動能轉換,我市將聚焦“四新四化”,精心策劃論證專案200個以上,讓專案早實施、早投產、早見效。

在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中,傳統行業將搭上互聯網的東風、觸網升級,

讓我市傳統優勢產業進行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改造,讓四大工業主導產業通過企業上雲、技術革新、流程再造、品牌重塑和管理創新等措施實現“老樹發新芽”。

土地流轉率達到26%,打造一批美麗鄉村新樣本

我市擁有蘆筍、山藥、黃桃等豐富的農產品,但加工轉換率不到50%,低於全省4個百分點。農產品加工業一頭連著農業和農民,一頭連著工業和市民,是支撐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今年我市將重點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特色加工,計畫新增農業龍頭企業15家,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

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不僅在加工技術上,更要在規模農業上下功夫,尤其是土地流轉方面。據瞭解,我市農村居民點面積200萬畝,騰地潛力近80萬畝,蘊藏著巨大的土地資產價值。為加快發展規模農業,今年我市將新增土地流轉面積20萬畝,

流轉率達到26%,尤其是重點發展園區農業,高標準規劃建設各類現代農業產業園20個。

努力做到產業興旺,更要打造生態宜居和鄉風文明,“河清水潤、茂林修竹、綠野平林、美田彌望”的田園是每位村民嚮往的居所。“通過向農村廁所開刀,村民家中的旱廁多數都不見了,如果下一步能對垃圾、污水綜合治理,對村莊綠化、美化、亮化,那真的是生態宜居了。”東明縣開發區江莊村村民王亞偉說。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我市將打造一批美麗鄉村新樣本,重點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在實施垃圾、廁所、污水綜合治理的基礎上,推進村莊綠化亮化美化,打造一批美麗村落、美麗庭院、美麗田園,同時借助“為村”運行管理,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積極打造“智慧鄉村”。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我市將打造一批美麗鄉村新樣本,重點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在實施垃圾、廁所、污水綜合治理的基礎上,推進村莊綠化亮化美化,打造一批美麗村落、美麗庭院、美麗田園,同時借助“為村”運行管理,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積極打造“智慧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