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美新疆親情遊(五)

作者:坐看雲起
第五站 北絲綢路(唐朝路)梧桐溝沙漠公園 月牙湖二二二團八連毗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南端,
北絲綢路(唐朝路)紀念碑鐫刻著一段斷裂的歷史,無聲的演繹著古絲路的傳說。梧桐溝沙漠公園的旅遊開發已見端倪,八連配套的唐輪台小鎮也初具規模。在原址1:1比例建造的烽火臺,矗立於茫茫戈壁漫漫黃沙,也曾危如累卵狼煙四起……如今則更像一位立馬橫刀巋然不動的遠古將軍,凝視著金戈鐵馬千里奔襲的支支軍隊,
聆聽著行商坐賈萬里載貨的陣陣駝鈴,風塵僕僕穿古越今而來……北絲綢路(唐朝路)團場八連開發的梧桐溝沙漠公園在沙漠邊緣,一側立有北絲綢路(唐朝路)紀念碑,鐫刻著一段斷裂的歷史,這橫亙新疆的北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如今時移勢遷後失去了往日輝煌,也許只有想起那悠長的駝鈴聲,方才能撥動旅客的心弦。讓我們一起遐想著走進歷史,穿越時空,
那麼,北絲綢路(唐朝路)上,該發生過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吧。金戈鐵馬開疆拓土的戰士們馬蹄特特,風雪兼程風餐露宿的商賈們的駝鈴陣陣,千里迢迢取經問道的高僧們信念巍魏……他們可曾看到過變幻莫測的海市蜃樓?他們可曾領略過波詭雲譎的浮光掠影?北絲綢路(唐朝路)紀念碑的一側是烽火臺,在原址1:1比例建造的烽火臺,如今仍然披星戴月不動如山地守望著家園。
他曾滋潤著絲路上往來的商隊,也曾護衛著絲路的平安和暢通,更見證了絲路的興衰,他是撫慰先民的精神家園。
​梧桐溝沙漠公園 梧桐溝沙漠公園是222團沿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開發的旅遊區,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蒙古語,意思是“野豬出沒的地方”,
可以想像這個地方古來就是樹木水草豐盛的地方)是中國第二大沙漠,是第一大固定、半固定沙漠,面積約4.88萬平方公里。和塔克拉瑪幹沙漠不同,他雖有沙漠之名,卻非寸草不生死氣沉沉,而是廣袤叢林生機勃勃。生存的植物多達300種以上,擁有中國唯一以保護荒漠植被而建立的自然保護區面積上千公頃,沙漠下還蘊含著豐富的石油資源。生命與死亡競爭,綠浪與黃沙交織,
現代與原始並存。驅車而入(遺憾的是無馬可騎,可以想像策馬揚鞭的感覺更拉風),只見梭梭成林,紅柳盛開,野生植被豐茂生長著,紅柳、白柳、梭梭、沙棗路旁作伴,還有珍貴的“肉蓯蓉”,地老鼠的鼠洞隨處可見,聽說也有黃羊野驢等野生動物群落,改良的沙漠原生態慢慢呈現,一切都生機盎然。繼續深入,則會遇見寸草不生,一望無際的沙海黃浪,蒼涼感油然而生。聽說沙漠探險者橫穿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便可以直抵阿勒泰福海地區。新疆之大,可見一斑。我們在梧桐溝沙漠公園體驗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僅僅是管中窺豹而已。
​​​戈壁紅柳 :“豈於花圃爭奇豔,樂在荒原奉異香。”“沙塵皆不懼,風雨換新裝。”又名檉柳,是一種灌木。紅柳樹生長在貧瘠土壤(如鹽鹼地),具有固水土作用,耐旱耐熱,它的莖稈很有韌性,嫩葉飼羊駝,細枝條編筐,粗枝條做耙子,枝葉還可治療風濕病,被當地人稱為“觀音柳”“菩薩樹”,可以說渾身都是寶。時值9月紅柳花事正旺,如煙如霞,一團團一簇簇粉紅色的花朵搖曳生姿。值得一提的是,用紅柳枝串羊肉來燒烤是當地人的最愛,肉串中因沁入紅柳的香氣格外好吃,是烤肉中的上品。我們在團場市場中簡單品嘗了下,大家折服于新疆肉串之大,一串就相當於內地一把十幾串的肉量,豪放!新疆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風俗由來已久且延續至今,想來是因為苦寒之地必須依靠這些來補充熱量的需要吧。
​沙棗:“梁棟無緣君莫笑,一身鐵骨戰風沙。”初見就傾心於她散發的濃郁香氣,團場上班途中,忽有異香撲鼻,順著香味找到後發現是一顆不認識的樹種--後經人指點才知道是當地特有的沙棗樹,葉片瘦小色澤灰綠,如果不是香氣會被完全忽視。好像有一首歌曲《沙棗花》:我說一種花,你猜什麼花呀?小小如梅花,白白如雪花呀,白雲是媽媽,爸爸是黃沙,什麼花兒,什麼花,請你告訴我們吧。那是美麗的沙棗花,沙棗花……是啊,小小如梅,白白如雪,可以再加一句香氣如蘭,就是沙棗花的十二字寫照。沙棗並不好吃,卻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在貧瘠的土地上生長並散發出馥鬱的芳香,足以激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奇跡。
​​月牙湖 初聞“月牙湖”,我以為是聞名遐邇的“月牙泉”,再一想新疆甘肅哪裡可能!哈,一字之差,實在是有些混淆視聽,卻能讓人過耳不忘,名字取得不錯,贊一個。深入沙漠公園腹地,下午6、7點的驕陽依然熱烈、明亮而刺眼,沙海極盡鋪陳之能事,狷狂放任的向四面八方蔓延,沙丘延展的曲線或而舒展連綿,或而因固沙紅柳盤根錯節的勾取而纏綿暫停…… 直到遇見“月牙湖”。“月牙湖”是一個年輕而小巧人工湖,說她是湖其實有些誇張,不過在沙漠中有一汪水畢竟讓人興奮。湖邊種植了一排排胡楊,此時因季節原因和其他綠植不分仲伯,但如進入秋季,則會“滿樹盡帶黃金甲”,別有一番景致。如果冬季雪落冰封,湖面上就可以舉行冰刀滑雪遊戲項目了。一年四季,均有遊玩的樂趣。我們拍照時近黃昏,夕陽無限好,景致亦很美。此時,一群群人們趁暑氣消退,帶著燒烤的傢俱來此地野營野炊,祥和而快樂。
返回的路上,塗師傅在一片甜瓜地邊停住車,邀我們一起摘甜瓜,八連團場的地界,我們放心的徜徉瓜田,此時已是豐收尾聲,瓜田黃金季已過,落選一地的的甜瓜有熟透的,也有不成的,我們按照師傅指引,一口氣選摘了十幾二十個,滿載而歸!丈夫抱著瓜誇張做鬼臉的照片讓人忍俊不禁,入選本次影集人文類最佳圖片。回家切瓜品嘗,分外甜美,新疆歸來無水果啊!原因有三:一是日照充足,豐富的熱量;二是晝夜溫差大,光合作用充分;三是氣候乾燥,鎖住糖分。​​便可以直抵阿勒泰福海地區。新疆之大,可見一斑。我們在梧桐溝沙漠公園體驗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僅僅是管中窺豹而已。
​​​戈壁紅柳 :“豈於花圃爭奇豔,樂在荒原奉異香。”“沙塵皆不懼,風雨換新裝。”又名檉柳,是一種灌木。紅柳樹生長在貧瘠土壤(如鹽鹼地),具有固水土作用,耐旱耐熱,它的莖稈很有韌性,嫩葉飼羊駝,細枝條編筐,粗枝條做耙子,枝葉還可治療風濕病,被當地人稱為“觀音柳”“菩薩樹”,可以說渾身都是寶。時值9月紅柳花事正旺,如煙如霞,一團團一簇簇粉紅色的花朵搖曳生姿。值得一提的是,用紅柳枝串羊肉來燒烤是當地人的最愛,肉串中因沁入紅柳的香氣格外好吃,是烤肉中的上品。我們在團場市場中簡單品嘗了下,大家折服于新疆肉串之大,一串就相當於內地一把十幾串的肉量,豪放!新疆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風俗由來已久且延續至今,想來是因為苦寒之地必須依靠這些來補充熱量的需要吧。
​沙棗:“梁棟無緣君莫笑,一身鐵骨戰風沙。”初見就傾心於她散發的濃郁香氣,團場上班途中,忽有異香撲鼻,順著香味找到後發現是一顆不認識的樹種--後經人指點才知道是當地特有的沙棗樹,葉片瘦小色澤灰綠,如果不是香氣會被完全忽視。好像有一首歌曲《沙棗花》:我說一種花,你猜什麼花呀?小小如梅花,白白如雪花呀,白雲是媽媽,爸爸是黃沙,什麼花兒,什麼花,請你告訴我們吧。那是美麗的沙棗花,沙棗花……是啊,小小如梅,白白如雪,可以再加一句香氣如蘭,就是沙棗花的十二字寫照。沙棗並不好吃,卻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在貧瘠的土地上生長並散發出馥鬱的芳香,足以激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奇跡。
​​月牙湖 初聞“月牙湖”,我以為是聞名遐邇的“月牙泉”,再一想新疆甘肅哪裡可能!哈,一字之差,實在是有些混淆視聽,卻能讓人過耳不忘,名字取得不錯,贊一個。深入沙漠公園腹地,下午6、7點的驕陽依然熱烈、明亮而刺眼,沙海極盡鋪陳之能事,狷狂放任的向四面八方蔓延,沙丘延展的曲線或而舒展連綿,或而因固沙紅柳盤根錯節的勾取而纏綿暫停…… 直到遇見“月牙湖”。“月牙湖”是一個年輕而小巧人工湖,說她是湖其實有些誇張,不過在沙漠中有一汪水畢竟讓人興奮。湖邊種植了一排排胡楊,此時因季節原因和其他綠植不分仲伯,但如進入秋季,則會“滿樹盡帶黃金甲”,別有一番景致。如果冬季雪落冰封,湖面上就可以舉行冰刀滑雪遊戲項目了。一年四季,均有遊玩的樂趣。我們拍照時近黃昏,夕陽無限好,景致亦很美。此時,一群群人們趁暑氣消退,帶著燒烤的傢俱來此地野營野炊,祥和而快樂。
返回的路上,塗師傅在一片甜瓜地邊停住車,邀我們一起摘甜瓜,八連團場的地界,我們放心的徜徉瓜田,此時已是豐收尾聲,瓜田黃金季已過,落選一地的的甜瓜有熟透的,也有不成的,我們按照師傅指引,一口氣選摘了十幾二十個,滿載而歸!丈夫抱著瓜誇張做鬼臉的照片讓人忍俊不禁,入選本次影集人文類最佳圖片。回家切瓜品嘗,分外甜美,新疆歸來無水果啊!原因有三:一是日照充足,豐富的熱量;二是晝夜溫差大,光合作用充分;三是氣候乾燥,鎖住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