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蘇大撕逼——珍寶島衝突詳細戰況,差點引發核戰爭

在萬里雪飄的北疆邊境,有一個江心之州,名叫珍寶島,在這個小島上,中蘇雙方的邊防戰士他們不畏嚴寒,甚至時不時進行一些團體活動。曾經的紅色雙大陣營之間有越多激情的事可以大書特書。

珍寶島,位於中國黑龍江省虎林縣境內,烏蘇里江中游,主航道中心線中方一側,明顯是屬於中方領土,該島兩頭尖,中間寬,形似元寶,故成為珍寶島。珍寶島西側與中方領土相鄰,東側與蘇方隔江相望。

隨著兩國關係的不斷惡化,蘇聯開始頻繁在邊境地區挑起爭端。路統計,從1964年10月到1968年3月,在綿延7000餘公里的中蘇邊境上,由蘇方挑起的邊境事件多達4189起。

珍寶島

中國在珍寶島並沒有駐軍,僅有約30餘人駐紮在距離珍寶島不遠的邊防站上。1968年起,蘇邊防武裝人員多次越過烏蘇里江航道中心線進行挑釁。為應對蘇聯的挑釁,中國派遣了約500名士兵加強的邊防力量。

3月2日上午8時,中國邊防部隊派出30人,分成兩個組巡邏,

11時10分,蘇軍士兵20人分乘坐一輛BTR-60裝甲車及一輛卡車兵分兩路企圖阻攔解放軍的正常巡邏。

左邊為中方領土 右邊為蘇聯領土

解放軍被迫還擊,擊斃蘇軍特列尼科夫上尉等7人,蘇軍在得到增援後,與解放軍在島南展開激戰。11點30分,蘇軍援兵由東方上島,

並派遣一輛裝甲車威脅解放軍後方,但是被擊退,歷經2小時的戰鬥後,雙方都撤出了戰鬥,此次衝突蘇軍陣亡32人,負傷約30人,無失蹤人員。中方陣亡17人,負傷35人,1人失蹤。

這次衝突成為了珍寶島戰役升級的導火索。

在1969年3月初的摩擦發生後,中蘇雙方對峙了半個月,經過互不相讓的醞釀,最終要變成了出動裝甲部隊級別的武裝衝突,蘇軍向珍寶島方向派遣包括坦克在內的約200人的援兵,

解放軍亦向珍寶島方向派遣了300人的部隊,預先埋伏于島南側。

按照中方的說法,僅有30人在島上埋伏,在激戰中得到了後方兵員及反坦克兵力的補充。加上後方支援兵力,總數大約在300人上下,但島上的人數始終保持在30但40人之間。

並在縱深陣地佈置了火炮,還在珍寶島西側江面佈置了反坦克地雷。3月15日上午11點30分,蘇軍60但70人在7輛裝甲車的掩護下,由北側上島與解放軍設伏部隊展開激戰,

在戰鬥中,蘇軍3輛裝甲車被擊毀,下午3點半,蘇軍故技重施,派出4輛先進的T-62坦克企圖從珍寶島西南側迂回到解放軍陣地。

紅色點表示中國步兵埋伏點

按照蘇軍編制,每個坦克營下轄三個坦克連,每個連又配備了10輛坦克。但在上午的戰鬥中,蘇聯僅投入了一個排的三輛坦克和一輛指揮坦克的兵力。蘇軍坦克指揮官列昂諾夫上校率領545號坦克打頭陣,遭到埋伏在此地的解放軍攻擊。

炮塔左下方被解放軍75毫米無後坐力炮擊中,為躲避炮火,545號坦克慌忙轉移,卻恰好駛入解放軍所設的雷場。在離珍寶島400米的冰面上觸雷,其左側履帶被炸斷,坦克指揮官列昂諾夫上校及駕駛員被擊斃,炮手佛拉索夫成功撤回。

由於坦克被毀,蘇軍遂開始撤退。下午4點,蘇軍兩輛坦克及兩輛裝甲車由東側登島掩護島上的蘇軍撤退。在付出兩輛裝甲車的代價後,蘇軍在炮火的掩護下撤離了珍寶島。

17時10分,蘇軍在5輛坦克,12輛裝甲車掩護下,再次爭奪珍寶島。雙方激戰了約50分鐘,均稱擊退了對方,奪取了該島的控制權。但無論結果如何,雙方都沒在島上駐軍,據統計,蘇軍共陣亡58人,中國軍隊傷亡約159人,然而傷亡比率並不能決定勝負,重要的是蘇軍登島的企圖被徹底粉碎。

T-62坦克

更重要的是蘇聯剛剛服役的最先進坦克T-62就這樣拋屍荒野,一旦落入敵手,那就不好辦了。回想一下二戰時的虎式坦克的技術洩密吧。15日夜裡蘇軍小分隊試圖拖回545號坦克,到遭到中方的火力封鎖,並未成功。

3月17日,為爭奪545號坦克,蘇軍用包括火箭佈雷車在內的特種裝備在冰面上佈雷,並派出兩輛牽引車試圖回收545號坦克,雙方隨即展開炮戰,之前成功逃脫的炮手佛拉索夫不幸陣亡。

3月28日起,解放軍開始排雷,蘇軍無奈之下只得動用炮火及火箭軍轟擊冰面,終於在4月2日將冰面炸開,坦克沉入江底。

從4月2日到5月2日,解放軍從旅順派遣工程人員趁蘇聯炮火的間隙多次打撈坦克,有4名海軍潛水人員進行拖曳鋼索的栓掛工作,最終545號T-62坦克的炮塔和車體被分兩次從水中拖了出來。

珍寶島衝突爆發以後,蘇聯最高層最初的震驚變為震怒,以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科元帥,部長助理崔可夫元帥等人為首的軍方強硬派甚至主張“一勞永逸的消除中國威脅”,所謂的“一勞永逸”也就是準備動用在遠東地區的中程彈道導彈攜帶百萬噸級當量的核彈頭對中國的軍事,政治等重要目標實施“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

格列奇科

蘇聯在報紙上也發佈了準備對中國核設施進行打擊的威脅,在中蘇邊境上更是陳兵百萬,蓄勢待發。為了應對蘇聯的威脅,中國開展“深挖洞 廣積糧”的全國性備戰運動。

1969年10月中旬,全軍各級部隊進入了一級戰備,從中央到地方都處於臨戰狀態。1969年10月14日,根據毛澤東的提議,中共中央發出通知,要求在京的中央黨政軍主要領導人及一些老同志于10月20日以前全部備戰疏散,以應付蘇聯的突然襲擊。

經中央討論決定,中央機關集中到北京郊區備戰地下指揮部,由周恩來總理留在北京主持工作,毛澤東主席到武漢主持全國大政方針,林彪副主席到蘇州負責戰備,其他領導幹部也相繼奔赴各地佈置工作。

美國則反對蘇聯對華採取敵對的戰爭行為,尼克森總統召集緊急國防會議,一旦蘇聯有一枚遠端導彈離開發射架,美國便會對蘇聯本土183個城市,軍事要點,交通樞紐,工業基地進行核打擊。隨後各方冷靜下來,中蘇採取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領土爭端。

雖然雙方分歧嚴重,一直沒有達成共識,不過再未發生大規模的武裝衝突,直到蘇聯解體,珍寶島的相關領土問題才陸續得到解決。

發生在1969年的那次邊境衝突,險些演變成中蘇全面戰爭,也客觀促成了之後的中美建交,對中國的命運與國際局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545號坦克正是中蘇友誼小船傾覆的見證。

但在上午的戰鬥中,蘇聯僅投入了一個排的三輛坦克和一輛指揮坦克的兵力。蘇軍坦克指揮官列昂諾夫上校率領545號坦克打頭陣,遭到埋伏在此地的解放軍攻擊。

炮塔左下方被解放軍75毫米無後坐力炮擊中,為躲避炮火,545號坦克慌忙轉移,卻恰好駛入解放軍所設的雷場。在離珍寶島400米的冰面上觸雷,其左側履帶被炸斷,坦克指揮官列昂諾夫上校及駕駛員被擊斃,炮手佛拉索夫成功撤回。

由於坦克被毀,蘇軍遂開始撤退。下午4點,蘇軍兩輛坦克及兩輛裝甲車由東側登島掩護島上的蘇軍撤退。在付出兩輛裝甲車的代價後,蘇軍在炮火的掩護下撤離了珍寶島。

17時10分,蘇軍在5輛坦克,12輛裝甲車掩護下,再次爭奪珍寶島。雙方激戰了約50分鐘,均稱擊退了對方,奪取了該島的控制權。但無論結果如何,雙方都沒在島上駐軍,據統計,蘇軍共陣亡58人,中國軍隊傷亡約159人,然而傷亡比率並不能決定勝負,重要的是蘇軍登島的企圖被徹底粉碎。

T-62坦克

更重要的是蘇聯剛剛服役的最先進坦克T-62就這樣拋屍荒野,一旦落入敵手,那就不好辦了。回想一下二戰時的虎式坦克的技術洩密吧。15日夜裡蘇軍小分隊試圖拖回545號坦克,到遭到中方的火力封鎖,並未成功。

3月17日,為爭奪545號坦克,蘇軍用包括火箭佈雷車在內的特種裝備在冰面上佈雷,並派出兩輛牽引車試圖回收545號坦克,雙方隨即展開炮戰,之前成功逃脫的炮手佛拉索夫不幸陣亡。

3月28日起,解放軍開始排雷,蘇軍無奈之下只得動用炮火及火箭軍轟擊冰面,終於在4月2日將冰面炸開,坦克沉入江底。

從4月2日到5月2日,解放軍從旅順派遣工程人員趁蘇聯炮火的間隙多次打撈坦克,有4名海軍潛水人員進行拖曳鋼索的栓掛工作,最終545號T-62坦克的炮塔和車體被分兩次從水中拖了出來。

珍寶島衝突爆發以後,蘇聯最高層最初的震驚變為震怒,以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科元帥,部長助理崔可夫元帥等人為首的軍方強硬派甚至主張“一勞永逸的消除中國威脅”,所謂的“一勞永逸”也就是準備動用在遠東地區的中程彈道導彈攜帶百萬噸級當量的核彈頭對中國的軍事,政治等重要目標實施“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

格列奇科

蘇聯在報紙上也發佈了準備對中國核設施進行打擊的威脅,在中蘇邊境上更是陳兵百萬,蓄勢待發。為了應對蘇聯的威脅,中國開展“深挖洞 廣積糧”的全國性備戰運動。

1969年10月中旬,全軍各級部隊進入了一級戰備,從中央到地方都處於臨戰狀態。1969年10月14日,根據毛澤東的提議,中共中央發出通知,要求在京的中央黨政軍主要領導人及一些老同志于10月20日以前全部備戰疏散,以應付蘇聯的突然襲擊。

經中央討論決定,中央機關集中到北京郊區備戰地下指揮部,由周恩來總理留在北京主持工作,毛澤東主席到武漢主持全國大政方針,林彪副主席到蘇州負責戰備,其他領導幹部也相繼奔赴各地佈置工作。

美國則反對蘇聯對華採取敵對的戰爭行為,尼克森總統召集緊急國防會議,一旦蘇聯有一枚遠端導彈離開發射架,美國便會對蘇聯本土183個城市,軍事要點,交通樞紐,工業基地進行核打擊。隨後各方冷靜下來,中蘇採取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領土爭端。

雖然雙方分歧嚴重,一直沒有達成共識,不過再未發生大規模的武裝衝突,直到蘇聯解體,珍寶島的相關領土問題才陸續得到解決。

發生在1969年的那次邊境衝突,險些演變成中蘇全面戰爭,也客觀促成了之後的中美建交,對中國的命運與國際局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545號坦克正是中蘇友誼小船傾覆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