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海陽人你還記得“三寸金蓮”嗎?

大小新聞-今日海陽記者 修莉

引子

說到“小腳”,首先應該一說的是“纏足”這一習俗。相傳南唐後主李煜的宮嬪窅娘用布帛纏腳,在金蓮上跳舞,李煜稱其有淩雲之態,後來此法被很多嬪妃效仿。

這種風氣興起于宮帷之中,宋代側重於仕宦之家,元明以後逐漸遍及全國,在社會上形成了男子娶妻以小腳為榮的風尚。

新中國成立之後,“纏足”這一陋習才被拋棄,被纏裹了上千年的“小腳”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李樹卿就是纏足習俗的見證者。

小腳老太的幸福晚年

李樹卿,海陽市辛安鎮東田埠頭人,1927年出生,5歲時纏足,育有三子一女。

見到李樹卿時,她正在陽臺上擺弄花草,從頭到腳乾淨利索,身著對襟小襖,左手戴一隻孩子們給的手錶,右手戴一隻銀鐲子,腳上的繡花小鞋很是精緻。老人氣色很好,要不是看到那雙小腳,很難相信她已走過了近百年的人生路———從纏足風氣盛行的封建社會到崇尚科學文明的現代社會,

經受了滄桑坎坷的李樹卿走過了一個世紀,見證了中國新舊社會的動盪變遷。

看到我對“小腳”很感興趣,李樹卿抿了抿嘴巴說:“ 我5歲時就纏了腳。剛懂事的時候,母親就給我們姐妹幾個上‘思想課’,腳裹得越小,嫁的男人越好,裹不小,就只能找個瘸子。纏腳這個習俗不好……”

“小腳一雙,眼淚一缸”。直到今天,李樹卿記起幼時纏腳的痛苦依然不勝感慨。用一條狹長的粗布將拇趾以外的四個腳趾折斷彎向腳心後緊緊勒住,

使腳形纖小屈曲。從四五歲開始纏腳一直到成年後,才能將粗布帶解開,也有的終身纏裹。解放後,李樹卿把腳放開了,“要是不放的話,我的腳是真正的‘三寸金蓮’,比現在還要小很多。”

如今市面上很少有適合“三寸金蓮”的鞋子了,李樹卿現在穿的小鞋子都是自己一針一線縫製的。聽說我要拍,老人開始招呼:“老頭子,我的鞋都放哪了?你幫我找幾雙出來。

”這些精緻的小鞋有緞面的,有絨面的,也有粗布的,李樹卿說:“這幾雙都是前些年做的,就怕眼神越來越不好,沒法再做,就沒有新鞋穿了。”

李樹卿稱呼的“老頭子”就是丈夫邵明勳。她3歲定下娃娃親,20歲時結婚,嫁給了南邵家村和自己同齡的邵明勳。

結婚第二年,邵明勳就離家當了兵,當時村子裡共去了五個人,三年後,只有邵明勳斷了條胳膊回到了家。

對於定娃娃親這件事,老人笑著說:“那個年代哪懂什麼愛情,都是父母、媒人做主,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到了結婚年齡必須要成家。定下了娃娃親,就算對方是個傻子、殘疾也要嫁過去的。不像現在的年輕人,相不中就不跟了……好在這個老頭子對我還不糙,這不也稀裡糊塗地過了一輩子。”

年輕的時候日子艱苦,但李樹卿和丈夫恩恩愛愛,從不拌嘴吵架。有時候,邵明勳的強脾氣上來,李樹卿便躲出去,吵架不了了之。李樹卿75歲的時候和丈夫從南邵家搬到了東村居住,三兒一女都很孝順,爭著要照顧老人,但他們堅持不給子女添麻煩,還是願意單獨生活,重溫年輕時的“二人世界”。

李樹卿是個閒不住的人,“都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我和老頭子早上五六點鐘就起床晨練了。”兩位老人每天都堅持到樓下的小廣場晨練半小時,晚飯後也遛彎,甩甩胳膊伸伸腿,自得其樂。倆人每天爬樓梯上下數趟,看上去毫不費力。

李樹卿還有一個愛好———養花。家裡陽臺上的花草正開得豔麗,生機勃勃,“心情不好的時候,看看這些花,擺弄擺弄,就覺著開朗好多。”邵明勳知道老伴愛花,遛街時候常會買幾盆開得好的搬回家,哄老伴開心。

如今,兩位老人已攜手走過了70餘年,邵明勳也離休在家多年,日子越來越好,家裡人丁興旺,四世同堂,李樹卿說:“我們這輩人,都是從苦日子過來的,現在的幸福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我現在什麼事都能看得開,容得下。”鄰居們都羡慕李樹卿夫婦,說他們有福、有個好心態。

我的奶奶生於1930年,卻是一雙“天足” (未纏裹之天然足為天足)。其實,奶奶5歲時有過纏足經歷,因受不了痛楚就偷偷解開了纏腳布,後來奶奶的母親就用針把纏腳布縫了起來。纏了有三天時間,在城裡幹活的奶奶的父親回到了家,他看到城市的女孩子都不纏腳,也堅持不給自己的女兒纏,奶奶的母親拗不過丈夫,便沒再讓奶奶纏足。奶奶年輕時掙工分常常超過男人,一家老小生活還算充裕。在那個年代,即使是小腳也不能改變女人們勞動的一生,步履蹣跚還要負重勞作,你或許很難想像她們就這樣生活了一代又代。

最初想採訪小腳故事純粹出於好奇,翻閱了馮驥才的《三寸金蓮》、張若華的《三寸金蓮一千年》後發現這裡面真的“藏著一部中國歷史”,從一個小腳女人身上我們看到了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哪裡有束縛哪裡就有掙扎,這種綿延了上千年的習俗正隨著它的最後一代實踐者的減少而煙消雲散,只希望後來者能以歷史的眼光正視之。

責編:王虹翔

這不也稀裡糊塗地過了一輩子。”

年輕的時候日子艱苦,但李樹卿和丈夫恩恩愛愛,從不拌嘴吵架。有時候,邵明勳的強脾氣上來,李樹卿便躲出去,吵架不了了之。李樹卿75歲的時候和丈夫從南邵家搬到了東村居住,三兒一女都很孝順,爭著要照顧老人,但他們堅持不給子女添麻煩,還是願意單獨生活,重溫年輕時的“二人世界”。

李樹卿是個閒不住的人,“都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我和老頭子早上五六點鐘就起床晨練了。”兩位老人每天都堅持到樓下的小廣場晨練半小時,晚飯後也遛彎,甩甩胳膊伸伸腿,自得其樂。倆人每天爬樓梯上下數趟,看上去毫不費力。

李樹卿還有一個愛好———養花。家裡陽臺上的花草正開得豔麗,生機勃勃,“心情不好的時候,看看這些花,擺弄擺弄,就覺著開朗好多。”邵明勳知道老伴愛花,遛街時候常會買幾盆開得好的搬回家,哄老伴開心。

如今,兩位老人已攜手走過了70餘年,邵明勳也離休在家多年,日子越來越好,家裡人丁興旺,四世同堂,李樹卿說:“我們這輩人,都是從苦日子過來的,現在的幸福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我現在什麼事都能看得開,容得下。”鄰居們都羡慕李樹卿夫婦,說他們有福、有個好心態。

我的奶奶生於1930年,卻是一雙“天足” (未纏裹之天然足為天足)。其實,奶奶5歲時有過纏足經歷,因受不了痛楚就偷偷解開了纏腳布,後來奶奶的母親就用針把纏腳布縫了起來。纏了有三天時間,在城裡幹活的奶奶的父親回到了家,他看到城市的女孩子都不纏腳,也堅持不給自己的女兒纏,奶奶的母親拗不過丈夫,便沒再讓奶奶纏足。奶奶年輕時掙工分常常超過男人,一家老小生活還算充裕。在那個年代,即使是小腳也不能改變女人們勞動的一生,步履蹣跚還要負重勞作,你或許很難想像她們就這樣生活了一代又代。

最初想採訪小腳故事純粹出於好奇,翻閱了馮驥才的《三寸金蓮》、張若華的《三寸金蓮一千年》後發現這裡面真的“藏著一部中國歷史”,從一個小腳女人身上我們看到了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哪裡有束縛哪裡就有掙扎,這種綿延了上千年的習俗正隨著它的最後一代實踐者的減少而煙消雲散,只希望後來者能以歷史的眼光正視之。

責編:王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