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80年代的電影《甜女》原型,就是我的美術老師李桂寶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之“‘甜女’李老師”

李桂寶老師教過我小學時的美術和地理。

人很高挑、白淨,眼睛大大的,頭髮燙得卷卷的,說話帶有輕微的上海口音,軟軟地,很好聽。她總穿一身灰色的西裝,雖然有點舊,卻很整潔筆挺。

聽母親講,李老師是上海知青。下鄉到我們村後和村裡的一個朝鮮族青年李東資戀愛並結婚了,於是便留在了當地。後來兩人育有一女一子,雖然農村生活比較清苦,但他們的感情很好。

有一年電影《甜女》上映,看完電影后,母親告訴我們,這部由洪學敏主演的電影裡的女主人公原型就是李桂寶老師。我很驚訝,覺得洪學敏和李桂寶老師長得不像。更驚訝的是,我們村的人和事居然還能被拍成電影!不過仔細想想,李老師長相其實也挺甜美的。從那以後,

我對李老師充滿了好奇和崇拜。有時為了親近李老師,晚上特意要踩著獨木橋,過一條小河,去李老師家看電視。因為我常去李老師家,還引起了和我年齡相仿的李老師兒子的不滿。那時我常盯著李老師和她的丈夫看,一邊看一邊和電影裡的孟甜女及李華對照。望著眼前人,想像著電影裡的情節,那種感覺真的是很不可思議。我常問母親,為什麼電影裡演的和生活裡的李老師有一點不一樣。
母親告訴我,藝術是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那時候我對這句話似懂非懂,不過,還是覺得很有道理。

通過電影情節,我才知道原來李老師的戀愛過程也是蠻曲折的。一個是大城市的知識女青年,一個是邊遠鄉村的少數民族農民,

兩人相戀,不但雙方的家人反對,連當時的“工作組”也反對。電影中有個情節很有意思,就是上海知青“孟甜女”的腳凍傷了,朝鮮族青年“李華”用黃豆給她搓腳,我想,大概兩人的感情就是從這樣的小事裡開始滋生的吧。片子是好多年前看的,我記得還有一個情節也很有意思,就是李華隨孟甜女回到上海看望岳父母時,家人做了一桌菜,其中有道菜是拔絲地瓜,李華很實在,
把蘸地瓜的一碗涼水抓起來就喝了,引得一家人面面相覷,好不尷尬。

電影中,兩人衝破了世俗觀念的重重阻礙最終相愛相守。實際生活裡,李老師和丈夫感情也一直很好。記得我上中學後不久,二人舉家遷回了上海。他原來住的由牛棚改成的房子也賣給了我家。一直到現在,那座房子都還在,直到去年開始,才不再住人。

很多年過去了,和李桂寶老師早已失去聯繫了,不知道她現在過得好不好。算來,今年她應該也有65歲左右了。

(文字原創,未完待續,圖片來源於互聯網)

一直到現在,那座房子都還在,直到去年開始,才不再住人。

很多年過去了,和李桂寶老師早已失去聯繫了,不知道她現在過得好不好。算來,今年她應該也有65歲左右了。

(文字原創,未完待續,圖片來源於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