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權威發佈」政府工作報告全文來了!2018年,馬鞍山要這麼幹!

1月6日,市長左俊代表市人民政府在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

記者王文生攝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的工作

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馬鞍山發展進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克難攻堅、銳意進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綜合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預計地區生產總值由2012年的1233.9億元增至2017年的1720億元,年均增長9.6%,總量有望進入全省前三。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由27142元、11838元增至41380元、19310元,年均分別增長8.8%、10.3%,總量均居全省第一。

——產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

智慧裝備(機器人)、軌道交通裝備、高端數控機床產業基地先後獲批為國家級、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新能源、電子資訊、生物醫藥等戰新產業快速成長。戰新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由14.5%增至18.2%。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2%。三次產業結構由5.9:66.4:27.7調整為5.3:57.4:37.3。

——重大基礎設施相繼建成。馬鞍山長江大橋、甯安城際鐵路和常合、滁馬、巢無高速建成通車,馬濮旅遊大道、314省道與南京成功貫通;鄭蒲港開埠運營;商合杭高鐵含山段、鄭蒲港鐵路加快建設。

新三館、市體育會展中心、高鐵馬鞍山東站建成運營。有序推進合巢馬城際鐵路、軌道交通1號線等專案前期工作。

——對外開放水準不斷提升。馬鞍山綜合保稅區獲得國務院批復,並順利通過省級預驗收;口岸擴大開放通過國家驗收,肉類指定口岸啟動運營,糧食指定口岸獲批籌建;安徽江海聯運樞紐中心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海峽兩岸產業轉型轉移示範基地和節能環保產業合作園獲批設立;開闢對歐合作新通道,中歐產業合作園啟動建設。

——民生工程實事成果豐碩。脫貧攻堅深入推進,29648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28個貧困村成功出列;56項民生工程、30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267個棚戶區、94個老舊社區完成改造;5016名困難職工脫困解困;農村環境“三大革命”在全省率先實施;主要河湖水質良好,PM10平均濃度下降39%,

馬鞍山天更藍、水更綠、空氣更清新。

——城市綜合品質持續改善。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八連冠”、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三連冠”、國家衛生城市再度蟬聯。榮獲全國健康城市試點市、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示範市、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市等十多項國字型大小榮譽。國家創新型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品質強市示範城市創建加快推進。

五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穩增長促轉型。促進投資和項目建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261億元,年均增長13.2%。大力招商引資,累計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95.6億美元、省外億元以上專案到位資金3296億元。促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新增規上工業企業827戶、總量達1228戶,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8%。鋼鐵、化工、食品等傳統產業加快技術改造,累計實施技改項目983個、完成投資1555.7億元。馬鋼成為全市轉型升級排頭兵,多元化發展取得重要進展。促進服務業提速發展。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60億元、年均增長15%,萬達、金鷹等商貿綜合體建成運營。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採石磯5A級景區加快創建,6家景區晉升4A級,啟迪喬波室內滑雪場等40個項目建成運營,旅遊業總收入年均增長20.1%。促進農業提質增效。糧食總產穩步提升,農產品加工產值達到470億元,年均增長13.7%,土地流轉率達到60.2%;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分別達到407個、265個,新增“三品一標”產品130個,和縣獲批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市經開區、慈湖高新區在全國位列81位、56位,鄭蒲港新區港產城一體化加快推進,示範園區加快建設。當塗縣位列全國百強縣72位、提升4個位次,含山縣、和縣經濟總量占全市比重提升2.5個百分點。花山區、雨山區、博望區加快發展,占全市經濟比重達37.1%。

(二)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全面落實“三去一降一補”。2016年以來馬鋼壓減鋼鐵產能265萬噸,“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有序推進。2017年末商品房銷售面積、金額同比增長32.6%、37.1%,去化週期10.1個月,兩年減少17.2個月,土地出讓金收入105.7億元、同比增長73%。上市掛牌企業從9家增加到93家,直接融資年均增長67.47%。降低企業制度性☆禁☆交易成本和稅費負擔,規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降低3.3元。“放管服”、商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多證合一”全面實施,“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視窗無否決權”“微笑服務”創新推進,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國有林場改革任務全面完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達

2.61%,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由2.32件增加到16件,創新能力居全省前列。累計培育認定科技“小巨人”企業200家,高新技術企業達348家、淨增191家。人才集聚“313行動計畫”有效推進,引進各類人才13780人、高層次人才團隊88個。新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市級以上研發平臺240個,組建各類眾創空間24家。大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堅持東向發展,成功加入長三角城市群。定期舉辦海峽兩岸電子資訊博覽會、節能環保產業論壇,台商服務中心建成啟用;全市台資企業216戶、歐資企業40戶。馬鋼、十七冶等骨幹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全市累計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62.2億美元、外經營業額19.2億美元。

(三)持續提升城市品質。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獲國務院批准,中心城區控制性詳規全覆蓋。成為全國城市設計試點市。城市路網管網不斷完善,新增城市道路超60公里,污水管網改造364公里,綜合管廊開工建設;改造提升國省幹線8條、212.7公里。海綿城市試點穩步推進。進一步加強城市治理,“三線三邊”“兩治三改”“四整治四提升”等專項行動壓茬實施,當塗縣首獲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推進,數位化城管建成運營,智慧交通綜合資訊中心、公交電子站牌全部建成,智慧社區建設率先啟動。持續建設美麗鄉村。16個鄉鎮政府駐地、96個省級中心村、40個市級中心村全面建成,當塗縣、和縣被評為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農村暢通工程加快推進,改造縣鄉公路1836公里,新建、改造農村橋樑116座。改造農村危房20064戶。

(四)狠抓生態環境保護。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4.9%,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省下達指標內。土地利用集約高效,新增工業用地畝均投資超200萬元。推進資源迴圈利用,慈湖高新區獲批國家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示範基地,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光大生物質能發電項目建成投產。推進生態強市建設。創建省級以上生態縣區3個、生態鄉鎮29個、生態村63個、綠色社區16個。河長制、林長制等長效機制全面推行。制定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實施意見,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全面完成,接續實施林業增綠增效增美行動。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力度。全面啟動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畫,長江沿岸化工、造紙等企業即時監控、達標排放;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得到加強,農藥、化肥使用量分別下降5.7%和12.5%。中心城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加快推進,25條黑臭水體完成整治。

(五)聚力聚焦民生保障。就業保險持續加力。城鎮新增就業2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下。“全民參保登記計畫”全國試點順利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保險實現全覆蓋,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應保盡保,紅十字和慈善公益事業穩步發展。教育衛生事業快速發展。教育綜合改革不斷深化,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順利完成,普惠制幼稚園比例超85%;市二中鄭蒲港分校、文天學院鄭蒲港校區、安工大工商學院當塗校區建成招生。衛生計生服務均等化水準不斷提升,“全面兩孩”政策平穩實施;與豐盛集團、三胞集團深入合作,智慧養老服務體系加快構建。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基本建成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連續舉辦中國李白詩歌節、成功舉辦第四屆中國文化館年會。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社會科學、檔案和地方誌工作水準不斷提升;全民健身運動大力開展,我市運動員孟蘇平在裡約奧運會上勇奪金牌。氣象、地震、防災減災工作取得新進展。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事業扎實推進。

(六)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村居“大管家”全覆蓋,創建“精品”“四優”社區64個。“平安馬鞍山”建設不斷深入,安全生產“鑄安”行動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含山縣榮獲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馬鞍山經驗”在全國推廣,信訪秩序持續好轉,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完善。眾志成城戰勝了60年一遇洪澇災害。民族和宗教工作得到加強。人民武裝、國防動員、擁軍優屬和軍民融合工作深入推進。

五年來,我們立足於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政府自身建設取得新進展。加強政治能力建設,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群眾路線、“三嚴三實”“兩學一做”“講看齊見行動”“講重作”等專題教育活動扎實開展。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全面落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加強權力監督和風險防控,加大正風肅紀力度,政府系統問責處理661人。加強政府作風建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有關規定,嚴格控制機構編制、預算追加、一般性出國訪問以及政府債務。加強政府法治建設,建立政府學法、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制度,重大事項民主公開科學決策;主動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高品質辦理人大議案建議616件、政協提案1381件;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以及人民團體參政議政作用。

剛剛過去的2017年,是本屆政府的收官之年。經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較好完成了市十五屆人大七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一年來,我們著力強化經濟運行調度,圍繞穩增長、調結構、補短板、強弱項,及時制定政策措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在全省綜合考核中位居第二。我們著力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財政收入增長10.1%,稅收收入增長20%、占財政收入比重提高7個百分點;金融存貸款分別增長8.5%、12.6%。我們著力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深入實施“四送一服”雙千工程,馬鋼、華菱星馬、山鷹紙業、蒙牛、達利、金星鈦白以及十七冶、中冶華天等重點骨幹企業增勢強勁、產銷兩旺,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2倍。我們著力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大力招商引資,成功引進摩利納軌道交通、奧克斯空調、瀋陽機床、泰能新能源、創久積體電路、歡顏機器人、豪森藥業、順豐產業園等一批重大專案。我們著力推進創新發展,深化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清華大學、南京大學等十餘家大院大所戰略合作,順利完成“8533”科技創新目標任務。我們著力深化改革,出臺改革方案87項,14項形成初步成果,其中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公立醫院改革、國資國企改革等在全省領先。我們著力推動開放聯動發展,出臺等高對接蘇浙滬全面融入長三角、對台對歐經貿合作意見,推進對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雙十”工程。我們著力打好環保攻堅戰,整改問題777項,拆除長江沿岸非法碼頭82家,關停船舶修造企業22家,關閉搬遷禁養區養殖場戶497家,關閉整頓非煤礦山52座,關停取締化工企業3家,淘汰小散亂汙企業326家,全面完成石臼湖圍網拆除。我們著力抓穩定、護安全,全年沒有發生一起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面對經濟下行以及資源型城市轉型雙重壓力,能夠取得上述重大改革發展成就,根本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在於新發展理念在馬鞍山的生動實踐。回顧五年來的發展歷程,我們深切體會到:牢記宗旨、人民至上是發展的根本點;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是發展的主旋律;創新驅動、開放聯動是發展的主戰略;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是發展的主抓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發展的生命線;爭先進位、開拓進取是發展的精氣神。這些寶貴的經驗,必須長期堅持、大力弘揚。

五年來取得的改革發展成就,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大力支持依法監督的結果;是歷屆領導班子一任接著一任幹的結果;是全市人民齊心協力、共同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同志,向市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駐馬單位,向駐馬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政法公安幹警,向所有關心、支援、參與馬鞍山建設發展的境內外投資者、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同時,必須清醒看到,當前我市發展中還存在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政府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不足和弱項: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度不高,產業鏈不完整;城市功能有待進一步提升,重點專案建設需要提速提效;環境整治需要持續用力,生態修復任務繁重;財政平衡壓力較大,政府債務負擔較重;少數部門“四風”問題不同程度存在,部分領域腐敗問題時有發生。對這些問題,我們將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還需要向各位代表報告的是,去年經濟形勢雖然較好,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未能達到預期計畫。這裡既有我們積極淘汰落後產能、有序消化歷史遺留的問題,更有發展不夠充分的問題。今年,我們將在這些方面狠下功夫,努力補上短板。

二、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目標任務

未來五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關鍵期;也是我市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的攻堅期。我們面臨著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走在全省前列,全面開啟基本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等重大歷史任務。新時代、新征程、新目標,在前進的道路上,肯定會遇到許多風險和挑戰,需要我們付出更為艱苦的努力。同時,也必須看到,當前馬鞍山發展的基礎、勢頭、條件、氛圍都更好,我們發展的前景是光明的。從外部環境看,世界經濟企穩向好,有望跨越新平庸、開啟新增長;黨的十九大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戰略部署,省委、省政府對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作出系統安排,全國全省宏觀經濟將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從自身條件看,經過多年努力,我市已經站上了新的發展起點,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經濟發展已從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經濟發展的動能正在加速轉換。更為重要的是,新時代全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必將凝聚起團結奮進的磅礴力量。我們要進一步認清形勢、順應大勢,立足新起點、搶抓新機遇,推動新時代馬鞍山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勝利。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十屆六次全會、市委九屆六次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品質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五大發展行動計畫為總抓手,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大力推進創新驅動,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確保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推動“三個走在前列”,建設經濟強市、文化強市、生態強市、科教強市和人才強市,全面開創新時代馬鞍山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今後五年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以上,經濟發展品質效益全省領先,順利完成“十三五”規劃和市第九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到2022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繼續前進,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伐,總量居全省前三,人均主要指標居全省前列,努力達到或接近長三角城市群平均水準。

實現上述目標,今後五年要聚力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畫”:

(一)聚力實施創新發展行動計畫。將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打造國家創新型城市。統籌推進“三重一創”,培育壯大新動能,集聚發展智慧裝備(機器人)、軌道交通裝備、高端數控機床三大戰新產業基地,大力發展新能源、電子資訊、生物醫藥等市級戰新產業。突出高端、智慧、綠色、精品、服務型製造,大規模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進鋼城融合和馬鋼多元化發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推動產業結構邁向價值鏈中高端,力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50%,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40%。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彙聚高端人才,造就企業人才,培養技能人才,促進各領域人才競相湧現。與更多的大院大所加強戰略合作,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達3%以上。全要素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加快構建以創新為戰略支撐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二)聚力實施協調發展行動計畫。將協調作為內生特點,推進城鄉協調、區域聯動,打造全省均衡發展先行區。堅持“組團式、網格化、田園城市”建設思路,推動主城區東擴南進跨江發展,促進秀山新區加快發展,加快老城區改造、老工業區搬遷和獨立工礦區綜合治理,推進鄭蒲港新區港產城一體化發展,提升縣城、小城鎮承載力,建成智慧城市。發揮縣區、園區經濟建設主戰場作用,推動含山、和縣、博望加快發展,支持當塗、花山、雨山優化發展;推動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堅持做大體量、做強特色、做優結構,鼓勵市經開區、慈湖高新區在全國爭先進位,支持當塗經開區邁入國家級,努力打造1-2個千億級園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進一步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三)聚力實施綠色發展行動計畫。將綠色作為普遍形態,扎實推進生態強市建設,打造生態文明建設馬鞍山樣板。推進經濟綠色轉型,健全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經濟體系,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能源資源利用率穩步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碧水攻堅戰、淨土持久戰,深入實施城鄉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建成國家森林城市,顯著改善全市生態環境品質。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完善生態文明建設法規規章,健全生態補償與市場化機制,深化生態環境監管體制改革,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

(四)聚力實施開放發展行動計畫。將開放作為必由之路,推動開放聯動走在全省前列,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全面建成“一區一港多口岸”開放平臺,積極參與創建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主動跟進融入自由貿易港建設。高水準建設海峽兩岸產業轉型轉移示範基地和節能環保產業合作園,建成中歐產業合作園。深化與長三角區域合作,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推動重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成鄭蒲港鐵路,開工建設合巢馬城際鐵路,深化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和建設規劃。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培育對外貿易新優勢,拓展對外投資新領域,創新招商引資新模式,打造更高品質外向型產業新體系。

(五)聚力實施共用發展行動計畫。將共用作為根本目的,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打造宜居宜業幸福城市。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面建成健康城市,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統籌推進就業、養老、住房以及社會救助等各項社會事業,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更大進展。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大力推進文化強市建設,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將文旅產業打造成全市支柱產業。深化“平安馬鞍山”建設,深入推進依法治市,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三、2018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各項工作意義十分重大。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以上,財政收入同步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下,單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省下達指標以內,有力有效防控金融債務風險。這一預期目標的設定,體現了品質第一、效益優先的鮮明導向,同時也兼顧了“十三五”規劃的有序實施。

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十個方面工作:

(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進品質變革。在努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的同時,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提高供給體系品質。

優化存量資源配置。堅持用市場化手段化解過剩產能,完成鋼鐵行業去生鐵產能100萬噸、粗鋼產能128萬噸。引導企業兼併重組20戶。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實施億元以上技改項目100個,完成投資200億元。繼續開展“四送一服”雙千工程,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力爭工業專案供地8000畝;促進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新增上市掛牌企業30家,完成直接融資220億元、社會融資408億元。

擴大優質增量供給。深入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推進760個重點專案建設,完成投資950億元,其中市級調度的100個重點專案完成投資300億元。推動泰爾智慧產業園等224個項目開工建設,埃斯科特鋼等135個項目竣工投產,特別是摩利納軌道交通、奧克斯空調、瀋陽機床、泰能新能源、永途汽車等重大高端製造業專案,是轉型升級的排頭兵、加快發展的增長點、區域發展的競爭力,必須全力精准服務,推動快開工、快建設、快投產。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放寬市場准入、優化營商環境,力爭民間投資增長9%。堅持去庫存與穩市場並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政府性投資要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統籌項目建設時序。狠抓專案調度,及時解決專案實施過程中的資金、征遷、用地等難題。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強化招商引資“一號工程”理念,堅持全市招商政策一盤棋,集中精力財力,在招大引強上再聚焦、再發力、再突破。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圍繞重點產業、重點區域和重點專案,推進基金招商、產業鏈招商、協力廠商招商。開闢“綠色通道”,全方位服務好專案和企業,促進招商項目早簽約、早落地。力爭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7%,省外億元以上項目實際到位資金增長8%。

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構建“一江兩岸”快速交通體系,力爭S367馬鞍山段、G347和縣段改建工程儘快完工,加快S442博望段、S210和城段改建工程建設,積極推進S446澄湖路等前期工作,完成農村公路暢通工程310公里。加快推進長江馬鞍山段二期整治、裕溪河綜合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大力推進秀山醫院、綜合客運樞紐中心、市婦幼保健院計劃生育服務綜合樓加快建設,市殘疾人康復中心投入使用。完善城市內部路網,打通斷頭路,實施湖西路等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加快銀杏大道東延,開工江東大道五期。完善供水、燃氣、通信、電力、消防等管網設施;實施甯蕪鐵路道口“平改立”工程,建設公共停車場6個。

(二)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加快推進動力變革。把創新擺在發展重要位置,堅持以創新引領經濟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大力支持企業自主創新。繼續實施科技創新券、所得稅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後補助等激勵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培養研發人員、購置研發設備、建設研發平臺。加大創新型 企業培育力度,新培育科技“小巨人”企業80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保持在15%以上。全市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達2.65%。

加快創新平臺建設。深化與知名企業、大院大所、高等院校合作,新組建研發機構20家以上;強化招才引智政策舉措,吸引大學畢業生來馬就業創業,引進培養高端領軍人才和高技能人才6000人,培育招引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20個。健全科技創新平臺體系,重點推進1家以上院士工作站、3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平臺建設。推動政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完成技術合同交易額12億元以上。推動軍民融合發展,促進軍轉民、民參軍。

推進創新要素集聚。優化全市創新資源配置,引導創新創業平臺差異化發展。堅持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資金鏈“四鏈合一”,加快建設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努力把成長型、種子型企業引進來、培育好。推動科技金融融合,繼續開展專利權質押貸款和科技保險工作,實施好首擔、首投、首貸、首補。繼續辦好全球創客(馬鞍山)大賽。創建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市,強化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

(三)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轉型發展,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努力實現產業層次中高端。

發展先進製造業。繼續實施製造業升級行動計畫,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10家,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工程,堅持基地建設專案化、專案工作責任化,狠抓基地重點專案建設,實現戰新產業產值增長18%。繼續實施品質品牌升級工程,成功創建全國品質強市示範城市。

發展現代服務業。研究出臺支持服務業集聚區發展政策,加快14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以上。積極開發適應消費升級新產品,重點培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新型消費熱點;大力發展互聯網、物聯網、大資料、雲計算、現代物流、工業設計、人力資源開發等生產性服務業。推進商貿業提檔升級,新增限上商貿企業30家。物流標準化建設全面完成,開工建設順豐產業園;做大做強馬鞍山軟體園、青年電子商務產業園。

發展現代農業。實施農業產業化行動計畫,農產品加工產值增長8%。高品質建設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加強“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擴大含山大米、和縣蔬菜、當塗水產等特色農業品牌影響力。積極發展鄉村旅遊,推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拓展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新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50個。

(四)加快開放聯動發展,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充分發揮馬鞍山區位優勢,堅持東向發展,擴大對外開放。

加強對外合作。深化對台合作,密切人員往來,鞏固與臺灣知名工商協會經貿合作關係,高水準建好重大招商平臺;服務好茂迪、正崴等一批台資企業,力爭對台合作再上新臺階。深化認識、營造氛圍,構建管道、建立平臺,擴大對歐合作成果。支援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境外設立生產基地、開展海外並購,加大對中小進出口企業的扶持力度,完成進出口總額33億美元、外經營業額3.2億美元。

全面融入長三角。把握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機遇,工程化、專案化推進與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深度融合。協調推進商合杭高鐵含山段加快建設,加快推進合巢馬城際鐵路、甯馬高速公路改擴建、G329鄭巢路等工作步伐。推動蕪馬宣城市組群發展,支援宿馬產業園加快建設。

推進以港興市。綜合保稅區正式封關運行;建設糧食指定口岸,申建進境水果、冰鮮水產品等指定口岸,構建“口岸+產業+市場”一體化的口岸經濟區。加強港口基礎設施和長江沿岸砂石集散中心等集疏運體系建設,完成鄭蒲港二期工程申報;深入推進大通關建設,全面開展“單一視窗”工作。持續推進與上海、合肥、舟山、太倉等港口的緊密合作,積極支持配合全省港口管理體制改革。

(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把鄉村振興、縣域振興作為解決發展不平衡的關鍵,研究出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意見,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提升協調發展水準。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落實承包地“三權”分置政策,探索土地確權成果利用有效模式,健全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網路,大力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全面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清產核資,實施“抓股改、促三變”改革,推進35個村改革試點。實施農村金融改革創新,推動農業保險、“勸耕貸”農村全覆蓋。推進水利管護體制、供銷社和國有糧食企業改革。

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推進13個美麗鄉鎮、77個中心村整治建設。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四好”農村道路、電網改造、義務教育、電商全覆蓋鞏固提升五大工程。繼續推進全域環境整治、農村環境“三大革命”,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0%以上,推行農村垃圾分類和資源利用試點,確保所有鄉鎮汙水處理設施投入運營、發揮效用。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按照市縣一體、城鄉一體發展理念,加強規劃、基礎設施、產業、公共服務的無縫對接,進一步提升全域馬鞍山融合發展水準。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探索各具特色縣域經濟發展之路,加快培育特色產業集群,做強主導產業和首位產業。按照“一縣一區”原則,穩妥推進開發園區整合。按照新型城鎮化要求,提高人口集聚度。大力支持黃池、香泉、烏江等國家和省級特色小鎮建設,加快中心鎮建設。

(六)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積極穩妥深化改革,周密制定改革計畫,抓好已出臺重大改革方案的落地。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和電子營業執照發放工作。開展“減證便民”專項行動,大力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建成覆蓋市縣鄉村四級政務服務“一張網”,讓資料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加強村居“大管家”和基層為民辦事場所標準化建設。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開展縣屬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深化城市執法管理體制改革,推動“智慧城管”建設,推進基層城管執法隊伍正規化、標準化。穩妥推進生態、文化、審計、統計等管理體制改革。

深化財稅金融改革。加強國有資本管理,規範投資和經營行為。嚴格政府債務管理,開展“四清四實”專項整治,有效防範和化解債務風險,堅決嚴控隱形債務。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重點整治亂辦金融、非法集資、亂加杠杆等嚴重干擾金融市場秩序行為。依法理財治稅,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落實環境保護稅等稅制改革任務。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按照“政事分開、管辦分離”要求,改革公立醫院領導體制;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推進市級醫聯體建設,建成3個綜合性醫聯體、3個專科聯盟。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開展縣級牽頭醫院託管鄉鎮衛生院、中心衛生院“管理圈”等體制機制創新試點。理順醫保管理體制,改革醫保支付方式。

(七)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生態強市建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鞏固生態環保長效機制,積極創造更多優美公共生態產品。

推進重點領域污染防治。不懈怠、不放鬆,持續抓好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回饋問題整改,強化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突出問題整治,PM10平均濃度持續下降,重點河流和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全面達標;加強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推動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覆蓋。開展城鄉黑臭水體治理、集中養殖糞汙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提升專項行動。

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完成全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推動森林生態網路、森林生態屏障、綠色長廊建設,完成各類造林綠化1.8萬畝,建成城市綠道11公里。嚴格落實河長制、林長制。抓好採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石臼湖自然保護區依法保護工作。

推動綠色低碳迴圈發展。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產業,創建省級綠色食品生產基地5個,新增省級以上綠色工廠3家;推進冶金行業污染防控與資源綜合利用重大新興產業工程。加強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處置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及低效用地8000畝;做好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啟動全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積極創建省級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示範城市。

(八)推動文化持續繁榮,著力建設文化強市。挖掘文化資源,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進一步提升文明建設水準。

拓展文明創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國夢宣傳。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加強革命遺址保護,強化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鞏固提升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成果。實施“美麗馬鞍山·文明再升級”專項行動,辦好第四屆好人節和鄰里節,弘揚志願服務文化。

發展文化事業。打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升級版,構建城市“20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和城鄉公共文化互聯互通網路體系。辦好第30屆中國李白詩歌節,新建100個村居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打造100個公共數位文化社區,實現農家書屋數位化全域覆蓋。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培育50個市級文化名村、5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積極承辦區域性和全國性重大體育賽事。做好社會科學、文學藝術、地方誌工作,加快市檔案資源服務中心建設。

加快旅遊業發展。推進採石磯創建5A級旅遊景區、褒禪山香泉旅遊度假區創建國家級、淩家灘創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支持含山縣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加快“創客+”文化創意產業園、中影影視基地等重點專案建設。

(九)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提高民生保障水準。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盡心盡力改善民生,努力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推進民生工程建設。在繼續實施好省民生工程的基礎上,辦好長江大橋市內通行費減免、社區“兒童之家”達標、高層住宅二次供水改造、電梯應急處置服務平臺、城市悅書房建設、心理健康惠民工程6件民生實事。新增城鎮就業4.3萬人。實施棚戶區、危舊房、老舊社區改造項目51個。

打贏脫貧攻堅戰。進一步精准脫貧攻堅基礎資訊,落實落細各項扶貧政策,高品質推進產業扶貧,加強小額擔保貸款、財政扶貧資金管理。突出幫扶“三無”特困群體,完善防範返貧機制,解決好非貧困戶、非貧困村實際困難。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繼續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幼托機構,擴大普惠制幼稚園數量和比例,解決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推進集團化辦學,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著力解決“擇校熱”“大班額”等突出問題。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支持博望高中建設,實施紅星中學搬遷,做好中考改革試點和新高考改革工作。推進“醫教結合”國家特殊教育改革試驗區建設。大力支持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提升社會保障水準。深入推進健康馬鞍山建設。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畫,城鎮職工社保參保率達98%以上,城鄉居民綜合參保率達92%以上。健全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完善大病保險政策,提高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效率。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失地農民生活保障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和城鄉居民臨時救助制度。加強對婦女、兒童、青少年的權益保護,健全農村留守兒童、老人關愛服務體系;發展紅十字、慈善等公益事業。堅持醫養結合,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畫。

(十)加強社會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用體系。推動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提升社會治理水準。

加強城市綜合治理。充實大資料平臺,整合優化全市熱線服務,推動城市管理精細化、智慧化。健全社會矛盾糾紛排查預警機制,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覆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推動信訪工作重心下移、關口前移。做好國家衛生城市複審迎檢工作。

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完善社會服務功能,加大社區投入,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培育各類社會組織,提升承接公共服務和社會公共事務能力。健全基層治理體系,推進城鄉社區協商制度建設。深入實施“七五”普法規劃。做好法律援助、社區矯正等工作。加強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務管理。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睦。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改革發展。深化雙擁共建,強化國防動員、國防教育和人民防空建設。

推進“平安馬鞍山”建設。推動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實施安全保障監測體系建設行動,有效遏制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健全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實施地質災害防禦行動。加強應急管理和隱患排查。實施“雪亮工程”,健全立體化、資訊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各位代表!新時代的號角已經吹響、藍圖已經繪就。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抓落實,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幹好工作,以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善抓的巧勁、常抓的韌勁,努力打造人民滿意的實幹型政府。要強化政治抓落實。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科學的理論轉化為強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重大決策部署。要強化法治抓落實。堅持將政府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自覺接受黨內監督、人大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等各界意見,不斷提高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準。要強化責任抓落實。以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爭創一流的工作業績、勤勉務實的工作作風,把該擔的責任擔起來,該抓的工作抓到位,做好政府每一項工作,抓好政府每一項建設,確保政府每一項任務落到實處。要強化效能抓落實。大力弘揚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跟上新時代,搶抓新機遇,對全年工作任務進行細化、硬化、量化,制定時間表、路線圖,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強化調度、考核、監督和問責,抓緊每一天,幹好每件事。要強化服務抓落實。優質的服務是吸引力、凝聚力、競爭力,我們必須強化服務意識,營造“四最”發展環境,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吸納八方客商,激發創業活力,在“零障礙”上求突破,在低成本上下功夫,在高效率上出實招。要強化本領抓落實。既要政治過硬、又要本領高強,全面增強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認真開展以“查問題、出硬招、改徹底”為重點的作風建設大排查,切實改進政府工作作風。

各位代表!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未來馬鞍山的發展,使命艱巨而光榮。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務實苦幹、開拓進取,為全力推動“三個走在前列”,全面開創新時代馬鞍山現代化建設新局面而努力奮鬥!

五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穩增長促轉型。促進投資和項目建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261億元,年均增長13.2%。大力招商引資,累計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95.6億美元、省外億元以上專案到位資金3296億元。促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新增規上工業企業827戶、總量達1228戶,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8%。鋼鐵、化工、食品等傳統產業加快技術改造,累計實施技改項目983個、完成投資1555.7億元。馬鋼成為全市轉型升級排頭兵,多元化發展取得重要進展。促進服務業提速發展。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60億元、年均增長15%,萬達、金鷹等商貿綜合體建成運營。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採石磯5A級景區加快創建,6家景區晉升4A級,啟迪喬波室內滑雪場等40個項目建成運營,旅遊業總收入年均增長20.1%。促進農業提質增效。糧食總產穩步提升,農產品加工產值達到470億元,年均增長13.7%,土地流轉率達到60.2%;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分別達到407個、265個,新增“三品一標”產品130個,和縣獲批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市經開區、慈湖高新區在全國位列81位、56位,鄭蒲港新區港產城一體化加快推進,示範園區加快建設。當塗縣位列全國百強縣72位、提升4個位次,含山縣、和縣經濟總量占全市比重提升2.5個百分點。花山區、雨山區、博望區加快發展,占全市經濟比重達37.1%。

(二)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全面落實“三去一降一補”。2016年以來馬鋼壓減鋼鐵產能265萬噸,“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有序推進。2017年末商品房銷售面積、金額同比增長32.6%、37.1%,去化週期10.1個月,兩年減少17.2個月,土地出讓金收入105.7億元、同比增長73%。上市掛牌企業從9家增加到93家,直接融資年均增長67.47%。降低企業制度性☆禁☆交易成本和稅費負擔,規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降低3.3元。“放管服”、商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多證合一”全面實施,“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視窗無否決權”“微笑服務”創新推進,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國有林場改革任務全面完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達

2.61%,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由2.32件增加到16件,創新能力居全省前列。累計培育認定科技“小巨人”企業200家,高新技術企業達348家、淨增191家。人才集聚“313行動計畫”有效推進,引進各類人才13780人、高層次人才團隊88個。新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市級以上研發平臺240個,組建各類眾創空間24家。大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堅持東向發展,成功加入長三角城市群。定期舉辦海峽兩岸電子資訊博覽會、節能環保產業論壇,台商服務中心建成啟用;全市台資企業216戶、歐資企業40戶。馬鋼、十七冶等骨幹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全市累計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62.2億美元、外經營業額19.2億美元。

(三)持續提升城市品質。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獲國務院批准,中心城區控制性詳規全覆蓋。成為全國城市設計試點市。城市路網管網不斷完善,新增城市道路超60公里,污水管網改造364公里,綜合管廊開工建設;改造提升國省幹線8條、212.7公里。海綿城市試點穩步推進。進一步加強城市治理,“三線三邊”“兩治三改”“四整治四提升”等專項行動壓茬實施,當塗縣首獲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推進,數位化城管建成運營,智慧交通綜合資訊中心、公交電子站牌全部建成,智慧社區建設率先啟動。持續建設美麗鄉村。16個鄉鎮政府駐地、96個省級中心村、40個市級中心村全面建成,當塗縣、和縣被評為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農村暢通工程加快推進,改造縣鄉公路1836公里,新建、改造農村橋樑116座。改造農村危房20064戶。

(四)狠抓生態環境保護。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4.9%,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省下達指標內。土地利用集約高效,新增工業用地畝均投資超200萬元。推進資源迴圈利用,慈湖高新區獲批國家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示範基地,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光大生物質能發電項目建成投產。推進生態強市建設。創建省級以上生態縣區3個、生態鄉鎮29個、生態村63個、綠色社區16個。河長制、林長制等長效機制全面推行。制定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實施意見,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全面完成,接續實施林業增綠增效增美行動。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力度。全面啟動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畫,長江沿岸化工、造紙等企業即時監控、達標排放;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得到加強,農藥、化肥使用量分別下降5.7%和12.5%。中心城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加快推進,25條黑臭水體完成整治。

(五)聚力聚焦民生保障。就業保險持續加力。城鎮新增就業2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下。“全民參保登記計畫”全國試點順利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保險實現全覆蓋,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應保盡保,紅十字和慈善公益事業穩步發展。教育衛生事業快速發展。教育綜合改革不斷深化,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順利完成,普惠制幼稚園比例超85%;市二中鄭蒲港分校、文天學院鄭蒲港校區、安工大工商學院當塗校區建成招生。衛生計生服務均等化水準不斷提升,“全面兩孩”政策平穩實施;與豐盛集團、三胞集團深入合作,智慧養老服務體系加快構建。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基本建成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連續舉辦中國李白詩歌節、成功舉辦第四屆中國文化館年會。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社會科學、檔案和地方誌工作水準不斷提升;全民健身運動大力開展,我市運動員孟蘇平在裡約奧運會上勇奪金牌。氣象、地震、防災減災工作取得新進展。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事業扎實推進。

(六)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村居“大管家”全覆蓋,創建“精品”“四優”社區64個。“平安馬鞍山”建設不斷深入,安全生產“鑄安”行動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含山縣榮獲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馬鞍山經驗”在全國推廣,信訪秩序持續好轉,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完善。眾志成城戰勝了60年一遇洪澇災害。民族和宗教工作得到加強。人民武裝、國防動員、擁軍優屬和軍民融合工作深入推進。

五年來,我們立足於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政府自身建設取得新進展。加強政治能力建設,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群眾路線、“三嚴三實”“兩學一做”“講看齊見行動”“講重作”等專題教育活動扎實開展。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全面落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加強權力監督和風險防控,加大正風肅紀力度,政府系統問責處理661人。加強政府作風建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有關規定,嚴格控制機構編制、預算追加、一般性出國訪問以及政府債務。加強政府法治建設,建立政府學法、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制度,重大事項民主公開科學決策;主動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高品質辦理人大議案建議616件、政協提案1381件;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以及人民團體參政議政作用。

剛剛過去的2017年,是本屆政府的收官之年。經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較好完成了市十五屆人大七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一年來,我們著力強化經濟運行調度,圍繞穩增長、調結構、補短板、強弱項,及時制定政策措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在全省綜合考核中位居第二。我們著力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財政收入增長10.1%,稅收收入增長20%、占財政收入比重提高7個百分點;金融存貸款分別增長8.5%、12.6%。我們著力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深入實施“四送一服”雙千工程,馬鋼、華菱星馬、山鷹紙業、蒙牛、達利、金星鈦白以及十七冶、中冶華天等重點骨幹企業增勢強勁、產銷兩旺,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2倍。我們著力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大力招商引資,成功引進摩利納軌道交通、奧克斯空調、瀋陽機床、泰能新能源、創久積體電路、歡顏機器人、豪森藥業、順豐產業園等一批重大專案。我們著力推進創新發展,深化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清華大學、南京大學等十餘家大院大所戰略合作,順利完成“8533”科技創新目標任務。我們著力深化改革,出臺改革方案87項,14項形成初步成果,其中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公立醫院改革、國資國企改革等在全省領先。我們著力推動開放聯動發展,出臺等高對接蘇浙滬全面融入長三角、對台對歐經貿合作意見,推進對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雙十”工程。我們著力打好環保攻堅戰,整改問題777項,拆除長江沿岸非法碼頭82家,關停船舶修造企業22家,關閉搬遷禁養區養殖場戶497家,關閉整頓非煤礦山52座,關停取締化工企業3家,淘汰小散亂汙企業326家,全面完成石臼湖圍網拆除。我們著力抓穩定、護安全,全年沒有發生一起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面對經濟下行以及資源型城市轉型雙重壓力,能夠取得上述重大改革發展成就,根本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在於新發展理念在馬鞍山的生動實踐。回顧五年來的發展歷程,我們深切體會到:牢記宗旨、人民至上是發展的根本點;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是發展的主旋律;創新驅動、開放聯動是發展的主戰略;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是發展的主抓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發展的生命線;爭先進位、開拓進取是發展的精氣神。這些寶貴的經驗,必須長期堅持、大力弘揚。

五年來取得的改革發展成就,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大力支持依法監督的結果;是歷屆領導班子一任接著一任幹的結果;是全市人民齊心協力、共同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同志,向市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駐馬單位,向駐馬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政法公安幹警,向所有關心、支援、參與馬鞍山建設發展的境內外投資者、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同時,必須清醒看到,當前我市發展中還存在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政府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不足和弱項: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度不高,產業鏈不完整;城市功能有待進一步提升,重點專案建設需要提速提效;環境整治需要持續用力,生態修復任務繁重;財政平衡壓力較大,政府債務負擔較重;少數部門“四風”問題不同程度存在,部分領域腐敗問題時有發生。對這些問題,我們將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還需要向各位代表報告的是,去年經濟形勢雖然較好,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未能達到預期計畫。這裡既有我們積極淘汰落後產能、有序消化歷史遺留的問題,更有發展不夠充分的問題。今年,我們將在這些方面狠下功夫,努力補上短板。

二、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目標任務

未來五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關鍵期;也是我市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的攻堅期。我們面臨著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走在全省前列,全面開啟基本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等重大歷史任務。新時代、新征程、新目標,在前進的道路上,肯定會遇到許多風險和挑戰,需要我們付出更為艱苦的努力。同時,也必須看到,當前馬鞍山發展的基礎、勢頭、條件、氛圍都更好,我們發展的前景是光明的。從外部環境看,世界經濟企穩向好,有望跨越新平庸、開啟新增長;黨的十九大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戰略部署,省委、省政府對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作出系統安排,全國全省宏觀經濟將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從自身條件看,經過多年努力,我市已經站上了新的發展起點,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經濟發展已從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經濟發展的動能正在加速轉換。更為重要的是,新時代全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必將凝聚起團結奮進的磅礴力量。我們要進一步認清形勢、順應大勢,立足新起點、搶抓新機遇,推動新時代馬鞍山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勝利。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十屆六次全會、市委九屆六次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品質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五大發展行動計畫為總抓手,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大力推進創新驅動,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確保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推動“三個走在前列”,建設經濟強市、文化強市、生態強市、科教強市和人才強市,全面開創新時代馬鞍山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今後五年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以上,經濟發展品質效益全省領先,順利完成“十三五”規劃和市第九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到2022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繼續前進,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伐,總量居全省前三,人均主要指標居全省前列,努力達到或接近長三角城市群平均水準。

實現上述目標,今後五年要聚力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畫”:

(一)聚力實施創新發展行動計畫。將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打造國家創新型城市。統籌推進“三重一創”,培育壯大新動能,集聚發展智慧裝備(機器人)、軌道交通裝備、高端數控機床三大戰新產業基地,大力發展新能源、電子資訊、生物醫藥等市級戰新產業。突出高端、智慧、綠色、精品、服務型製造,大規模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進鋼城融合和馬鋼多元化發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推動產業結構邁向價值鏈中高端,力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50%,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40%。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彙聚高端人才,造就企業人才,培養技能人才,促進各領域人才競相湧現。與更多的大院大所加強戰略合作,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達3%以上。全要素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加快構建以創新為戰略支撐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二)聚力實施協調發展行動計畫。將協調作為內生特點,推進城鄉協調、區域聯動,打造全省均衡發展先行區。堅持“組團式、網格化、田園城市”建設思路,推動主城區東擴南進跨江發展,促進秀山新區加快發展,加快老城區改造、老工業區搬遷和獨立工礦區綜合治理,推進鄭蒲港新區港產城一體化發展,提升縣城、小城鎮承載力,建成智慧城市。發揮縣區、園區經濟建設主戰場作用,推動含山、和縣、博望加快發展,支持當塗、花山、雨山優化發展;推動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堅持做大體量、做強特色、做優結構,鼓勵市經開區、慈湖高新區在全國爭先進位,支持當塗經開區邁入國家級,努力打造1-2個千億級園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進一步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三)聚力實施綠色發展行動計畫。將綠色作為普遍形態,扎實推進生態強市建設,打造生態文明建設馬鞍山樣板。推進經濟綠色轉型,健全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經濟體系,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能源資源利用率穩步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碧水攻堅戰、淨土持久戰,深入實施城鄉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建成國家森林城市,顯著改善全市生態環境品質。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完善生態文明建設法規規章,健全生態補償與市場化機制,深化生態環境監管體制改革,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

(四)聚力實施開放發展行動計畫。將開放作為必由之路,推動開放聯動走在全省前列,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全面建成“一區一港多口岸”開放平臺,積極參與創建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主動跟進融入自由貿易港建設。高水準建設海峽兩岸產業轉型轉移示範基地和節能環保產業合作園,建成中歐產業合作園。深化與長三角區域合作,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推動重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成鄭蒲港鐵路,開工建設合巢馬城際鐵路,深化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和建設規劃。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培育對外貿易新優勢,拓展對外投資新領域,創新招商引資新模式,打造更高品質外向型產業新體系。

(五)聚力實施共用發展行動計畫。將共用作為根本目的,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打造宜居宜業幸福城市。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面建成健康城市,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統籌推進就業、養老、住房以及社會救助等各項社會事業,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更大進展。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大力推進文化強市建設,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將文旅產業打造成全市支柱產業。深化“平安馬鞍山”建設,深入推進依法治市,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三、2018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各項工作意義十分重大。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以上,財政收入同步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下,單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省下達指標以內,有力有效防控金融債務風險。這一預期目標的設定,體現了品質第一、效益優先的鮮明導向,同時也兼顧了“十三五”規劃的有序實施。

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十個方面工作:

(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進品質變革。在努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的同時,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提高供給體系品質。

優化存量資源配置。堅持用市場化手段化解過剩產能,完成鋼鐵行業去生鐵產能100萬噸、粗鋼產能128萬噸。引導企業兼併重組20戶。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實施億元以上技改項目100個,完成投資200億元。繼續開展“四送一服”雙千工程,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力爭工業專案供地8000畝;促進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新增上市掛牌企業30家,完成直接融資220億元、社會融資408億元。

擴大優質增量供給。深入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推進760個重點專案建設,完成投資950億元,其中市級調度的100個重點專案完成投資300億元。推動泰爾智慧產業園等224個項目開工建設,埃斯科特鋼等135個項目竣工投產,特別是摩利納軌道交通、奧克斯空調、瀋陽機床、泰能新能源、永途汽車等重大高端製造業專案,是轉型升級的排頭兵、加快發展的增長點、區域發展的競爭力,必須全力精准服務,推動快開工、快建設、快投產。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放寬市場准入、優化營商環境,力爭民間投資增長9%。堅持去庫存與穩市場並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政府性投資要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統籌項目建設時序。狠抓專案調度,及時解決專案實施過程中的資金、征遷、用地等難題。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強化招商引資“一號工程”理念,堅持全市招商政策一盤棋,集中精力財力,在招大引強上再聚焦、再發力、再突破。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圍繞重點產業、重點區域和重點專案,推進基金招商、產業鏈招商、協力廠商招商。開闢“綠色通道”,全方位服務好專案和企業,促進招商項目早簽約、早落地。力爭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7%,省外億元以上項目實際到位資金增長8%。

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構建“一江兩岸”快速交通體系,力爭S367馬鞍山段、G347和縣段改建工程儘快完工,加快S442博望段、S210和城段改建工程建設,積極推進S446澄湖路等前期工作,完成農村公路暢通工程310公里。加快推進長江馬鞍山段二期整治、裕溪河綜合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大力推進秀山醫院、綜合客運樞紐中心、市婦幼保健院計劃生育服務綜合樓加快建設,市殘疾人康復中心投入使用。完善城市內部路網,打通斷頭路,實施湖西路等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加快銀杏大道東延,開工江東大道五期。完善供水、燃氣、通信、電力、消防等管網設施;實施甯蕪鐵路道口“平改立”工程,建設公共停車場6個。

(二)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加快推進動力變革。把創新擺在發展重要位置,堅持以創新引領經濟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大力支持企業自主創新。繼續實施科技創新券、所得稅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後補助等激勵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培養研發人員、購置研發設備、建設研發平臺。加大創新型 企業培育力度,新培育科技“小巨人”企業80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保持在15%以上。全市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達2.65%。

加快創新平臺建設。深化與知名企業、大院大所、高等院校合作,新組建研發機構20家以上;強化招才引智政策舉措,吸引大學畢業生來馬就業創業,引進培養高端領軍人才和高技能人才6000人,培育招引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20個。健全科技創新平臺體系,重點推進1家以上院士工作站、3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平臺建設。推動政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完成技術合同交易額12億元以上。推動軍民融合發展,促進軍轉民、民參軍。

推進創新要素集聚。優化全市創新資源配置,引導創新創業平臺差異化發展。堅持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資金鏈“四鏈合一”,加快建設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努力把成長型、種子型企業引進來、培育好。推動科技金融融合,繼續開展專利權質押貸款和科技保險工作,實施好首擔、首投、首貸、首補。繼續辦好全球創客(馬鞍山)大賽。創建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市,強化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

(三)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轉型發展,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努力實現產業層次中高端。

發展先進製造業。繼續實施製造業升級行動計畫,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10家,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工程,堅持基地建設專案化、專案工作責任化,狠抓基地重點專案建設,實現戰新產業產值增長18%。繼續實施品質品牌升級工程,成功創建全國品質強市示範城市。

發展現代服務業。研究出臺支持服務業集聚區發展政策,加快14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以上。積極開發適應消費升級新產品,重點培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新型消費熱點;大力發展互聯網、物聯網、大資料、雲計算、現代物流、工業設計、人力資源開發等生產性服務業。推進商貿業提檔升級,新增限上商貿企業30家。物流標準化建設全面完成,開工建設順豐產業園;做大做強馬鞍山軟體園、青年電子商務產業園。

發展現代農業。實施農業產業化行動計畫,農產品加工產值增長8%。高品質建設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加強“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擴大含山大米、和縣蔬菜、當塗水產等特色農業品牌影響力。積極發展鄉村旅遊,推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拓展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新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50個。

(四)加快開放聯動發展,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充分發揮馬鞍山區位優勢,堅持東向發展,擴大對外開放。

加強對外合作。深化對台合作,密切人員往來,鞏固與臺灣知名工商協會經貿合作關係,高水準建好重大招商平臺;服務好茂迪、正崴等一批台資企業,力爭對台合作再上新臺階。深化認識、營造氛圍,構建管道、建立平臺,擴大對歐合作成果。支援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境外設立生產基地、開展海外並購,加大對中小進出口企業的扶持力度,完成進出口總額33億美元、外經營業額3.2億美元。

全面融入長三角。把握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機遇,工程化、專案化推進與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深度融合。協調推進商合杭高鐵含山段加快建設,加快推進合巢馬城際鐵路、甯馬高速公路改擴建、G329鄭巢路等工作步伐。推動蕪馬宣城市組群發展,支援宿馬產業園加快建設。

推進以港興市。綜合保稅區正式封關運行;建設糧食指定口岸,申建進境水果、冰鮮水產品等指定口岸,構建“口岸+產業+市場”一體化的口岸經濟區。加強港口基礎設施和長江沿岸砂石集散中心等集疏運體系建設,完成鄭蒲港二期工程申報;深入推進大通關建設,全面開展“單一視窗”工作。持續推進與上海、合肥、舟山、太倉等港口的緊密合作,積極支持配合全省港口管理體制改革。

(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把鄉村振興、縣域振興作為解決發展不平衡的關鍵,研究出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意見,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提升協調發展水準。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落實承包地“三權”分置政策,探索土地確權成果利用有效模式,健全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網路,大力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全面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清產核資,實施“抓股改、促三變”改革,推進35個村改革試點。實施農村金融改革創新,推動農業保險、“勸耕貸”農村全覆蓋。推進水利管護體制、供銷社和國有糧食企業改革。

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推進13個美麗鄉鎮、77個中心村整治建設。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四好”農村道路、電網改造、義務教育、電商全覆蓋鞏固提升五大工程。繼續推進全域環境整治、農村環境“三大革命”,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0%以上,推行農村垃圾分類和資源利用試點,確保所有鄉鎮汙水處理設施投入運營、發揮效用。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按照市縣一體、城鄉一體發展理念,加強規劃、基礎設施、產業、公共服務的無縫對接,進一步提升全域馬鞍山融合發展水準。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探索各具特色縣域經濟發展之路,加快培育特色產業集群,做強主導產業和首位產業。按照“一縣一區”原則,穩妥推進開發園區整合。按照新型城鎮化要求,提高人口集聚度。大力支持黃池、香泉、烏江等國家和省級特色小鎮建設,加快中心鎮建設。

(六)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積極穩妥深化改革,周密制定改革計畫,抓好已出臺重大改革方案的落地。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和電子營業執照發放工作。開展“減證便民”專項行動,大力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建成覆蓋市縣鄉村四級政務服務“一張網”,讓資料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加強村居“大管家”和基層為民辦事場所標準化建設。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開展縣屬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深化城市執法管理體制改革,推動“智慧城管”建設,推進基層城管執法隊伍正規化、標準化。穩妥推進生態、文化、審計、統計等管理體制改革。

深化財稅金融改革。加強國有資本管理,規範投資和經營行為。嚴格政府債務管理,開展“四清四實”專項整治,有效防範和化解債務風險,堅決嚴控隱形債務。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重點整治亂辦金融、非法集資、亂加杠杆等嚴重干擾金融市場秩序行為。依法理財治稅,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落實環境保護稅等稅制改革任務。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按照“政事分開、管辦分離”要求,改革公立醫院領導體制;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推進市級醫聯體建設,建成3個綜合性醫聯體、3個專科聯盟。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開展縣級牽頭醫院託管鄉鎮衛生院、中心衛生院“管理圈”等體制機制創新試點。理順醫保管理體制,改革醫保支付方式。

(七)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生態強市建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鞏固生態環保長效機制,積極創造更多優美公共生態產品。

推進重點領域污染防治。不懈怠、不放鬆,持續抓好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回饋問題整改,強化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突出問題整治,PM10平均濃度持續下降,重點河流和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全面達標;加強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推動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覆蓋。開展城鄉黑臭水體治理、集中養殖糞汙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提升專項行動。

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完成全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推動森林生態網路、森林生態屏障、綠色長廊建設,完成各類造林綠化1.8萬畝,建成城市綠道11公里。嚴格落實河長制、林長制。抓好採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石臼湖自然保護區依法保護工作。

推動綠色低碳迴圈發展。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產業,創建省級綠色食品生產基地5個,新增省級以上綠色工廠3家;推進冶金行業污染防控與資源綜合利用重大新興產業工程。加強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處置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及低效用地8000畝;做好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啟動全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積極創建省級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示範城市。

(八)推動文化持續繁榮,著力建設文化強市。挖掘文化資源,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進一步提升文明建設水準。

拓展文明創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國夢宣傳。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加強革命遺址保護,強化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鞏固提升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成果。實施“美麗馬鞍山·文明再升級”專項行動,辦好第四屆好人節和鄰里節,弘揚志願服務文化。

發展文化事業。打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升級版,構建城市“20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和城鄉公共文化互聯互通網路體系。辦好第30屆中國李白詩歌節,新建100個村居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打造100個公共數位文化社區,實現農家書屋數位化全域覆蓋。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培育50個市級文化名村、5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積極承辦區域性和全國性重大體育賽事。做好社會科學、文學藝術、地方誌工作,加快市檔案資源服務中心建設。

加快旅遊業發展。推進採石磯創建5A級旅遊景區、褒禪山香泉旅遊度假區創建國家級、淩家灘創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支持含山縣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加快“創客+”文化創意產業園、中影影視基地等重點專案建設。

(九)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提高民生保障水準。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盡心盡力改善民生,努力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推進民生工程建設。在繼續實施好省民生工程的基礎上,辦好長江大橋市內通行費減免、社區“兒童之家”達標、高層住宅二次供水改造、電梯應急處置服務平臺、城市悅書房建設、心理健康惠民工程6件民生實事。新增城鎮就業4.3萬人。實施棚戶區、危舊房、老舊社區改造項目51個。

打贏脫貧攻堅戰。進一步精准脫貧攻堅基礎資訊,落實落細各項扶貧政策,高品質推進產業扶貧,加強小額擔保貸款、財政扶貧資金管理。突出幫扶“三無”特困群體,完善防範返貧機制,解決好非貧困戶、非貧困村實際困難。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繼續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幼托機構,擴大普惠制幼稚園數量和比例,解決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推進集團化辦學,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著力解決“擇校熱”“大班額”等突出問題。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支持博望高中建設,實施紅星中學搬遷,做好中考改革試點和新高考改革工作。推進“醫教結合”國家特殊教育改革試驗區建設。大力支持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提升社會保障水準。深入推進健康馬鞍山建設。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畫,城鎮職工社保參保率達98%以上,城鄉居民綜合參保率達92%以上。健全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完善大病保險政策,提高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效率。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失地農民生活保障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和城鄉居民臨時救助制度。加強對婦女、兒童、青少年的權益保護,健全農村留守兒童、老人關愛服務體系;發展紅十字、慈善等公益事業。堅持醫養結合,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畫。

(十)加強社會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用體系。推動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提升社會治理水準。

加強城市綜合治理。充實大資料平臺,整合優化全市熱線服務,推動城市管理精細化、智慧化。健全社會矛盾糾紛排查預警機制,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覆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推動信訪工作重心下移、關口前移。做好國家衛生城市複審迎檢工作。

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完善社會服務功能,加大社區投入,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培育各類社會組織,提升承接公共服務和社會公共事務能力。健全基層治理體系,推進城鄉社區協商制度建設。深入實施“七五”普法規劃。做好法律援助、社區矯正等工作。加強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務管理。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睦。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改革發展。深化雙擁共建,強化國防動員、國防教育和人民防空建設。

推進“平安馬鞍山”建設。推動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實施安全保障監測體系建設行動,有效遏制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健全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實施地質災害防禦行動。加強應急管理和隱患排查。實施“雪亮工程”,健全立體化、資訊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各位代表!新時代的號角已經吹響、藍圖已經繪就。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抓落實,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幹好工作,以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善抓的巧勁、常抓的韌勁,努力打造人民滿意的實幹型政府。要強化政治抓落實。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科學的理論轉化為強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重大決策部署。要強化法治抓落實。堅持將政府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自覺接受黨內監督、人大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等各界意見,不斷提高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準。要強化責任抓落實。以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爭創一流的工作業績、勤勉務實的工作作風,把該擔的責任擔起來,該抓的工作抓到位,做好政府每一項工作,抓好政府每一項建設,確保政府每一項任務落到實處。要強化效能抓落實。大力弘揚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跟上新時代,搶抓新機遇,對全年工作任務進行細化、硬化、量化,制定時間表、路線圖,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強化調度、考核、監督和問責,抓緊每一天,幹好每件事。要強化服務抓落實。優質的服務是吸引力、凝聚力、競爭力,我們必須強化服務意識,營造“四最”發展環境,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吸納八方客商,激發創業活力,在“零障礙”上求突破,在低成本上下功夫,在高效率上出實招。要強化本領抓落實。既要政治過硬、又要本領高強,全面增強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認真開展以“查問題、出硬招、改徹底”為重點的作風建設大排查,切實改進政府工作作風。

各位代表!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未來馬鞍山的發展,使命艱巨而光榮。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務實苦幹、開拓進取,為全力推動“三個走在前列”,全面開創新時代馬鞍山現代化建設新局面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