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京海澱區空氣品質居城六區首位 今年新增6800個幼稚園學位

2018年1月16日訊,記者昨天從海澱區“兩會”獲悉,海澱區2017年PM2.5年均濃度為56微克/立方米,位居城六區首位;較2016年同比下降22.2%,排名全市第五位。

海澱區環保局副局長王宏介紹,資料顯示,去年海澱區優良天數226天,占比全年62.3%,較2016年增加30天;重污染天數20天,較2016年減少13天。空氣品質的改善,離不開大氣污染的綜合治理。在“無煤化”方面,海澱區去年完成了21個街鎮26000餘戶“無煤化”改造工作,在2017年底已實現轄區基本無煤化;在治理高排放機動車方面,海澱區加大道路機動車排放監管力度,

建設移動式和固定式遙感檢測裝置篩查超標排放車輛,形成機動車污染排放點線相結合監管模式;在治汙減排方面,海澱區去年淘汰16家不符合產業定位的企業,完成234家“散亂汙”企業清理整治工作;在清潔降塵上,海澱區在全區29個街鎮設置降塵監測點,實施了西沙瑞和園代征地、農大南路北側綠地、雙泉堡楔形綠地等10處共35.87公頃綠地建設。

王宏表示,

今年,海澱區環保局將強化科技手段,通過一系列大資料分析來提升精細化管理水準。王宏舉例說,海澱在火器營橋附近設置了固定式遙感檢測裝置,用以監控機動車的排放情況。“我們通過這些裝置能獲取貨車、小汽車、外地車、公車等的排放量,目前正在深度挖掘和分析這些大資料,以便日後進行有的放矢的管理。”

此外,為了加強執法監管能力,海澱區去年完成了300餘處PM2.5小微子站的檢測網路建設。

王宏表示,海澱區從2016年開展這項工作,區內每隔1平方公里就有一個PM2.5小微子站,目前佈局的300餘處PM2.5小微子站已覆蓋全區,接下來還會在重點的街鎮區域增設網站。“我們已經積累了一定量的網站資料,下一步會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讓資料來為我們提供環保督察整改方向。”

今年新增6800個幼稚園學位

預計增加中小學學位3000個

昨天下午,海澱區“兩會”召開教育主題新聞發佈會。

記者在會上獲悉,海澱區今年繼續推進學齡前教育行動計畫,今年將新增6800個幼稚園學位,三年內預計增加3萬個學位。

海澱區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海澱區今年將啟動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新增幼稚園學位6800個。海澱區教工委副書記、區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喬鍵表示,為了彌補學前教育的缺口,海澱區今年將繼續擴大班額招生、挖掘潛力,

有針對性地解決學位缺失的問題。除了報告中提出的新增6800個學位之外,海澱區計畫在未來三年內增加3萬個幼稚園學位。

在教育結構佈局方面,喬鍵表示,海澱區今年將繼續優化教育資源規劃佈局,加快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分區域逐步完善中小學規劃佈局和建設。“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海澱區中小學規劃佈局已經基本完成,現在進入了掃尾階段。”喬鍵舉例,今年,海澱區教委除了要推進首師大二附中曙光校區、八一學校小學部等新建、改擴建工程,首師大附中位於山后地區的西北旺校區今年將力爭啟動招生,屆時將實現30個班的中學教育規模;人大附中航太城學校的建設也將在今年完成,預計開辦72個班,爭取在2018年啟動初中招生。總之,通過多措並舉,海澱今年預計增加中小學學位3000個。

喬鍵介紹,目前,海澱區在全市率先全面啟動了幼稚園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出臺《海澱區幼稚園責任督學聘任與管理辦法》,成立17個幼稚園督學責任區,選配了59名責任督學,在全市率先實現幼稚園安全專項督導全覆蓋。在校園安全管理上,海澱區將探索建立一支專業化執法隊伍,加大教育行政執法力度,高效治理培訓機構和未經審核的自辦園,探索建立多層次的安全保障體系。

首師大附中位於山后地區的西北旺校區今年將力爭啟動招生,屆時將實現30個班的中學教育規模;人大附中航太城學校的建設也將在今年完成,預計開辦72個班,爭取在2018年啟動初中招生。總之,通過多措並舉,海澱今年預計增加中小學學位3000個。

喬鍵介紹,目前,海澱區在全市率先全面啟動了幼稚園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出臺《海澱區幼稚園責任督學聘任與管理辦法》,成立17個幼稚園督學責任區,選配了59名責任督學,在全市率先實現幼稚園安全專項督導全覆蓋。在校園安全管理上,海澱區將探索建立一支專業化執法隊伍,加大教育行政執法力度,高效治理培訓機構和未經審核的自辦園,探索建立多層次的安全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