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勒布朗vs杜蘭特+庫裡:老熟人架不住花樣多

聖誕大戰,勇士99比92勝騎士。勒布朗與杜蘭特加起來45分,

37投15中。

那天寫的:

按說不該如此。去年總決賽,他倆可是一個場均35+8+5,一個場均34+12+10的呀?

因為這比賽被他們,或者說,騎士,磨成了絞殺戰。

因為少了庫裡。

雖然騎士輸了,但聖誕大戰這個絞殺戰節奏,其實是騎士喜歡的套路,懸念也確實被控到了最後:裁判如果幫點忙,比賽生死未可知。

能讓騎士跟勇士卯這種小技巧時,就已經是騎士的勝利了——畢竟,騎士是儘量卡住勇士的車位,然後跟他們玩彎道小技巧,

而勇士是指望一踩油門,直接讓騎士吃尾氣的。

庫裡就是那腳油門。

今天,庫裡回來了。勇士118比108騎士。

勒布朗和杜蘭特各自32分。

節奏起來了,大家又回到去年總決賽狀態了。

庫裡就是那腳油門。

都是老冤家,誰也別蒙誰。

勇士全場對外施壓,掐死騎士的三分球。騎士全場抄後門襲筐,砸勇士的內線。騎士三分球28投7中,但內線62分。空中接力無數。

而且像是算准了勇士的換防似的:JR史密斯、小湯瑪斯、勒布朗開場就不停主動逼勇士的換防來單挑。

相比而言,勇士第一節基本靠格林糊口:防守端,換防後還能順便補位的是格林;進攻端,格林領球推速度,打機遇戰。配合弱側切出過日子。

騎士對勇士要打快是有準備的,鑽內線、逼單挑,都是針對性。小湯瑪斯給勒布朗的空接尤其精彩:勒布朗+勒夫給小湯瑪斯做高位擋拆,逼出換防,小湯瑪斯橫走帶出傳球角度,

勒布朗擺脫庫裡後門切,空接得分。

一句話:騎士簡直在歡迎勇士換防。

加上二陣的前場籃板衝刺——韋德、傑夫·格林和特裡斯坦加起來10個前場籃板——騎士一直把握著主動。勇士只能靠格林領球,杜蘭特做反擊箭頭刷分。

然後庫裡出動。

庫裡第一次展示他的真價值,是貝爾本場第一次上籃:貝爾高位跟庫裡一個遞手假動作,勒夫和小湯瑪斯四隻眼睛都被庫裡帶走,

貝爾轉身,讓過勒夫,上籃。

第二節後半段,庫裡看到騎士對他的夾擊,不叫掩護了:單挑勒布朗,單挑格林,然後在黏住科沃爾的同時,來了個庫裡-克雷-杜蘭特連線。再抄後門接伊戈達拉傳球上籃。

而這個時間段,騎士的內切抄後門路線逐漸被堵死,開始依賴韋德的個人靈感打球了。

騎士半場64分,還領先著,然後一切都變了。

第三節,杜蘭特的第一個三分球是這樣的:

——杜蘭特+庫裡擋拆,

杜蘭特突分給庫裡,庫裡突破再還給左翼杜蘭特,三分球。

同時,勇士換防守策略。除了對科沃爾外,無限強側施壓夾擊,放空弱側底角——前提是,騎士能傳得到弱側底角。

勇士第一次反超,是格林找翼側庫裡+杜蘭特交叉掩護,杜蘭特輕鬆接球後一個內切得分。

再一次反超,是庫裡+杜蘭特高位假擋拆,庫裡輕鬆遠射。

之後進入杜蘭特單挑階段:因為格林與庫裡的不斷移動,騎士不敢局部夾擊了。

庫裡等於給杜蘭特松了綁。放空單挑的話,杜蘭特就無所謂了:第三節16分。

然後是第四節。騎士一共得了17分,有長達5分半裡只得2分。

勇士拉開分差,基本是靠利文斯頓、韋斯特們的二陣,套路則基本是一招:因為騎士已經放棄了延阻保護(怕失位丟三分球),無球追逐也改成各防各,所以勇士翼側格林和利文斯頓不停找交叉內切後門。

到杜蘭特與庫裡回來,就只剩掃尾了。勇士最後兩個球,還是:

——庫裡+杜蘭特擋拆切出三分球。

——庫裡被夾擊,庫裡-格林-伊戈達拉連線。

解決。

勇士打得並不算多出色。他們只是體現了:哪怕開局不利,但他們還是有天下獨步的閱讀與應變。

——靠格林領球提速打追身。

——發現騎士要靠換防單挑刷分,開始對球施壓。

——開始控制傳球線路。

——用庫裡+杜蘭特交叉掩護來釋放彼此。

——下半場果斷地採取“死追科沃爾,控制強側禁區”的套路,就此掐死了騎士的進攻。勒布朗賽後的說法,“籃筐越變越小了”。

——庫裡+杜蘭特的各色交叉掩護逼迫騎士用單追防無球後,杜蘭特單挑,外加連續無球內切擊碎騎士內線。

——庫裡吸引夾擊後轉移球收工。

——決定性的差距是:勇士81%的進球來自助攻;騎士61%。

看比賽的都明白,差距就在無球跑動上了。

騎士那邊可以有的應變,是在勇士防守變陣後,多用湯瑪斯+韋德搭檔的突刺(JR史密斯下半場沒派上用場),以及用弗萊代替特裡斯坦。當然,沒使出來。

當然不奇怪:跟勇士琳琅滿目的套路一比,誰都會顯得少那麼幾招。

這才是騎士不適合與勇士鬥快的真正秘密:

論對比賽的影響能力,勒布朗不下庫裡與杜蘭特。但勇士全隊的攻防可以瞬息萬變,騎士——以及聯盟大多數球隊——其實只能選擇在一場裡,打一個節奏的籃球。

持球、無球、速攻、單挑、突分、搶投,沒有勇士打不了的節奏。庫裡+杜蘭特交叉掩護,甚至比他倆真打持球擋拆還可怕:畢竟他倆一交叉一跑,就是一個機會;接球後放空單打,又是一個機會。

——耶誕節那天我提到勇士缺了庫裡,倒不是看不起小湯瑪斯,看看今天比賽便知道了。小湯瑪斯是杆單挑的好槍,但庫裡卻是戰略型武器,決定比賽節奏的怪物。

縱然騎士可以在前三節跟勇士打個不分軒輊,但勇士節奏套路一變,騎士已有的班子就沒人扛得住了。

就類似於:

滅絕師太右膝跪地,舉劍削他手腕,張無忌變拍為拿,反手勾處,已將倚天劍輕輕巧巧的奪了過來。這般於一刹那間化剛為柔的急劇轉折,已屬乾坤大挪移心法的第七層神功,滅絕師太武功雖高,但于對方剛猛掌力襲體之際,再也難以拆解他轉折輕柔的擒拿手法。

唯快不破,只是勇士的一個方面。

架不住他們快慢隨意花樣多,隨時能給你新套路的驚喜啊!

比如,庫裡還給你扣了個籃呢!

騎士不敢局部夾擊了。

庫裡等於給杜蘭特松了綁。放空單挑的話,杜蘭特就無所謂了:第三節16分。

然後是第四節。騎士一共得了17分,有長達5分半裡只得2分。

勇士拉開分差,基本是靠利文斯頓、韋斯特們的二陣,套路則基本是一招:因為騎士已經放棄了延阻保護(怕失位丟三分球),無球追逐也改成各防各,所以勇士翼側格林和利文斯頓不停找交叉內切後門。

到杜蘭特與庫裡回來,就只剩掃尾了。勇士最後兩個球,還是:

——庫裡+杜蘭特擋拆切出三分球。

——庫裡被夾擊,庫裡-格林-伊戈達拉連線。

解決。

勇士打得並不算多出色。他們只是體現了:哪怕開局不利,但他們還是有天下獨步的閱讀與應變。

——靠格林領球提速打追身。

——發現騎士要靠換防單挑刷分,開始對球施壓。

——開始控制傳球線路。

——用庫裡+杜蘭特交叉掩護來釋放彼此。

——下半場果斷地採取“死追科沃爾,控制強側禁區”的套路,就此掐死了騎士的進攻。勒布朗賽後的說法,“籃筐越變越小了”。

——庫裡+杜蘭特的各色交叉掩護逼迫騎士用單追防無球後,杜蘭特單挑,外加連續無球內切擊碎騎士內線。

——庫裡吸引夾擊後轉移球收工。

——決定性的差距是:勇士81%的進球來自助攻;騎士61%。

看比賽的都明白,差距就在無球跑動上了。

騎士那邊可以有的應變,是在勇士防守變陣後,多用湯瑪斯+韋德搭檔的突刺(JR史密斯下半場沒派上用場),以及用弗萊代替特裡斯坦。當然,沒使出來。

當然不奇怪:跟勇士琳琅滿目的套路一比,誰都會顯得少那麼幾招。

這才是騎士不適合與勇士鬥快的真正秘密:

論對比賽的影響能力,勒布朗不下庫裡與杜蘭特。但勇士全隊的攻防可以瞬息萬變,騎士——以及聯盟大多數球隊——其實只能選擇在一場裡,打一個節奏的籃球。

持球、無球、速攻、單挑、突分、搶投,沒有勇士打不了的節奏。庫裡+杜蘭特交叉掩護,甚至比他倆真打持球擋拆還可怕:畢竟他倆一交叉一跑,就是一個機會;接球後放空單打,又是一個機會。

——耶誕節那天我提到勇士缺了庫裡,倒不是看不起小湯瑪斯,看看今天比賽便知道了。小湯瑪斯是杆單挑的好槍,但庫裡卻是戰略型武器,決定比賽節奏的怪物。

縱然騎士可以在前三節跟勇士打個不分軒輊,但勇士節奏套路一變,騎士已有的班子就沒人扛得住了。

就類似於:

滅絕師太右膝跪地,舉劍削他手腕,張無忌變拍為拿,反手勾處,已將倚天劍輕輕巧巧的奪了過來。這般於一刹那間化剛為柔的急劇轉折,已屬乾坤大挪移心法的第七層神功,滅絕師太武功雖高,但于對方剛猛掌力襲體之際,再也難以拆解他轉折輕柔的擒拿手法。

唯快不破,只是勇士的一個方面。

架不住他們快慢隨意花樣多,隨時能給你新套路的驚喜啊!

比如,庫裡還給你扣了個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