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回歸安徽“科學島”的哈佛8位博士後 榮登“2017全球華僑華人新聞人物”榜首

作別哈佛,他們回歸故土,

從新開始;依託科學島“強磁場”,

他們用個人所學,詮釋出家國擔當。

他們歸來,既是中國發展的印證,更為中國發展注入新動能。

日前,“2017全球華僑華人年度評選”頒獎典禮落下帷幕,

“2017全球華僑華人十大新聞”、“2017全球華僑華人新聞人物”評選結果同步揭曉。集體歸國”的8位哈佛大學博士後王俊峰、劉青松、劉靜、王文超、張欣、張鈉、林文楚、任濤入選“2017全球華僑華人新聞人物”。

頒獎典禮現場

在他們8位中,王俊峰是第一個“敢於吃螃蟹”的人。

2009年8月,王俊峰離開哈佛,攜家人來到合肥蜀山湖畔的“科學島”,從此開始了他的“島民生活”。

合肥“科學島”是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在地。王俊峰說,之所以選擇“科學島”,不僅因為那裡三面環水、環境優美,更重要的因素是那裡科研氛圍濃厚,“中科院的研究機構有自己獨特的科研氛圍,踏踏實實做科研、注重團結合作,這是一種傳承。尤其是做科學裝置專案,

更需如此。”

王文超、張欣、張鈉、王俊峰、劉青松、劉靜、林文楚、任濤(從左至右)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

在他們的默契合作下,“科學島”強磁場科學中心的“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於2017年9月通過國家驗收,使中國成為繼美國、法國、荷蘭、日本之後第五個擁有穩態強磁場的國家。

王俊峰感慨,“這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

下一步,他們想打造下一代強磁場研究平臺:強磁光。王俊峰說,“目前,世界範圍內還沒有強磁光,它要比‘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的應用範圍更廣。”

科研要造福人類,科研成果的轉化就至關重要。目前,團隊已經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腫瘤細胞庫、研製出治療糖尿病的新型藥物,“我們也希望通過科研成果轉化,

幫助更多人,同時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