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兩會聲音」市北區政協召開提案辦理協商會,聽聽委員們都說了啥?

歡迎關注“微市北”

【新朋友】 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微市北”關注。

【老朋友】 點擊右上角,分享內容到朋友。興

政協第二屆青島市市北區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期間,區政協召開提案辦理協商會議,

就林曉燕、呂旭青等委員提出的《關於大力推廣在各級學校建設虛擬實境實驗室的建議》、《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合唱團的幾點建議》等6件教育類提案進行辦理協商。區政協副主席袁麗新同志,相關提案人以及區政府辦、教育局有關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區政府副區長曹鎮同志出席會議。

會上,委員們圍繞提案辦理,與區教育局“面對面協商”,進行了答詢互動。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委員們踴躍發言,承辦單位積極回應,坦誠解答,現場氛圍活躍、熱烈,真正達到了坦誠溝通、增進交流、凝聚共識、促進工作的效果。區教育局表示,將以這次提案辦理協商會議為契機,進一步明確責任,加快推進提案辦理落實及成果轉化。

袁麗新同志主持了會議並強調,區政協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區委區政府重點工作和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獻計獻策,創新提案工作方式,更加注重提案品質,加大督辦力度,增強提案辦理實效。

曹鎮同志就進一步抓好提案辦理工作提出要求,

指出教育是全社會關心的熱點,委員的提案很有針對性和時代性,承辦單位要充分認識委員提案的價值,加大辦理力度,切實提高落實率和辦理品質。同時,希望政協委員們一如既往關心、支援政府工作,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共同為全面提升城市生長力、加快建設更有溫度和厚度的主城核心區作出新的貢獻。

聽聽看,

還有哪些委員的“好聲音”說到您心坎裡了?

↓↓↓

01

打造一個更為精緻的島城新裡院

郝勇委員

百年裡院是一片擁有近一個世紀歷史的老城街區。青島裡院形成於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是島城特有的傳統民居,兼具西方規劃模式與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的裡院,不但具有建築藝術價值,更是城市記憶的承載者,

蘊含著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市北區即墨路街道現存100餘處裡院建築,占地總面積達86000餘平方米。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昔日風光顯赫的裡院早已不能滿足居住需求,漸漸淡出歷史舞臺。建議改變原先的居住功能,賦予它新的商業經營價值,把百年的舊城區,改造成一片充滿生命力的新天地。

可以在保留原有建築風格、體量及空間佈局的前提下,對建築進行修繕、加固與提升,在呈現原有建築的肌理與空間形態的同時,植入現代商業元素,滿足“記錄並留存歷史”與“賦予現代生活功能”兩重訴求。同時,堅持“修舊如舊”的總方針,建設裡院博物館,讓老裡院成為青島本地居民週末休閒、外來遊客抵青必逛的大熱景點。

開展黑臭水體線上監測和長效預警機制

02

高心崗委員

城市黑臭水體不僅給群眾帶來了極差的感官體驗,也是直接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突出水環境問題。隨著河長制等制度的建立,近年來市北區大力開展黑臭水體治理,推出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政策與方案,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017年5月份以來,市北區全面實行河長制,建立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河長體系,把解決河道行洪不暢和河湖生態脆弱、水體污染等突出問題作為河湖治理的重要內容,並設置了各級河長,同時組織了民間河長,實現轄區內河道全覆蓋。 建議繼續加大黑臭水體的治理力度,保持良好狀態的延續。同時,加大監管力度,實行河流水質網路化管理,敷設監測點位,將日常監測納入監管範圍,多管道多維度監測。利用大資料,搭建地表水水質線上監控系統軟體,夯實水質監測平臺,為進一步開展水質治理工作奠定基礎。

03

揮臨灣優勢,打造景觀亮點

王霞委員

市北區位於膠州灣東岸,處於膠州灣東岸的“腰部”,在城市發展變遷中地位突出,謀劃好臨灣岸線、沿岸水域及鄰灣區域發展定位、策略,對於市北區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從未來需求看,隨著市區北部逐漸由工業區轉型為人居功能為主的的主城區,臨水岸線價值將日益凸顯,公眾對城市人居岸線的公共服務功能將提出更高要求,對景觀、文化設施、水上運動、海上觀光、海上交通的需求將不斷增加。

所以,我認為對於岸線景觀、文化設施、海上旅遊交通、水上運動娛樂等建設可以未雨綢繆、前瞻謀劃、統籌規劃,以體現率先發展理念,為美麗青島建設添彩。

建立長期生活護理保險的探索方向

04

任偉委員

作為人社部公佈的首批長護試點城市,我市自2015年起已將長期醫療護理保險正式納入社會醫療保險的框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但是因種種原因,政策未能將失能、失智人群的生活照護負擔納入到保障範圍,部分家庭的贍養壓力極大。中共十九大提出,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因此,建議市北區率先探索建立生活護理保險制度,為失能、失智人群提供更高標準的保障,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長期生活護理保險制度建立後,將從提高照護品質、減輕家庭負擔、助推行業發展、高效保障民生等4個方面發揮作用。

05

提升青島國際人力資源產業園管理服務水準

張榮真委員

11月17日,由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和市北區人民政府聯合打造的青島市首家人才產業集聚平臺——青島國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正式開園。在我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和我區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園區從成立至今,已有萬寶盛華、銳仕方達等國際知名機構入駐。

園區堅持從品牌效應、業務的體量,區域拓展的影響力等高端化方面入手,目前引入了業內排名50強之內的高端企業8家,提升了園區高端化水準,也帶動了我區人力資源產業的發展。市北區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創新,行業規模不斷擴大,服務內容日益豐富,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為進一步促進我區人力資源企業發展及產業聚集,我建議應充分利用我區創新型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高校資源較多的優勢,提升青島國際人力資源產業園管理服務水準,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特色的一流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和全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創新示範基地,在提升青島“城市人才吸引力”,實現高端人才倍增和區域服務中心建設上發揮更大作用。

建設美麗市北,作有文化的新型裡院

06

張海濱委員

市北區老舊樓院改造已經取得一定成果,乾淨整潔的目的已經達到。美中不足的是在老舊樓院改造過程中,裡院文化有所缺失。我建議建設主管部門牽頭,實施全區文化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畫,有效挖掘、聚集和利用市北文化資源。應會同文史專家和街道社區文化工作人員,在接下來的美麗市北建設、老舊樓院改造、城中村拆遷改造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搜集整理各個街道的文史資料、歷史傳承、名人軼事等,通過文化加綠化雙驅動,重塑新裡院品質,讓新型裡院見證城市、文化、市民的互動與成長,展現新時代市北區的文化和魅力。

(市北區政協)

在呈現原有建築的肌理與空間形態的同時,植入現代商業元素,滿足“記錄並留存歷史”與“賦予現代生活功能”兩重訴求。同時,堅持“修舊如舊”的總方針,建設裡院博物館,讓老裡院成為青島本地居民週末休閒、外來遊客抵青必逛的大熱景點。

開展黑臭水體線上監測和長效預警機制

02

高心崗委員

城市黑臭水體不僅給群眾帶來了極差的感官體驗,也是直接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突出水環境問題。隨著河長制等制度的建立,近年來市北區大力開展黑臭水體治理,推出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政策與方案,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017年5月份以來,市北區全面實行河長制,建立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河長體系,把解決河道行洪不暢和河湖生態脆弱、水體污染等突出問題作為河湖治理的重要內容,並設置了各級河長,同時組織了民間河長,實現轄區內河道全覆蓋。 建議繼續加大黑臭水體的治理力度,保持良好狀態的延續。同時,加大監管力度,實行河流水質網路化管理,敷設監測點位,將日常監測納入監管範圍,多管道多維度監測。利用大資料,搭建地表水水質線上監控系統軟體,夯實水質監測平臺,為進一步開展水質治理工作奠定基礎。

03

揮臨灣優勢,打造景觀亮點

王霞委員

市北區位於膠州灣東岸,處於膠州灣東岸的“腰部”,在城市發展變遷中地位突出,謀劃好臨灣岸線、沿岸水域及鄰灣區域發展定位、策略,對於市北區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從未來需求看,隨著市區北部逐漸由工業區轉型為人居功能為主的的主城區,臨水岸線價值將日益凸顯,公眾對城市人居岸線的公共服務功能將提出更高要求,對景觀、文化設施、水上運動、海上觀光、海上交通的需求將不斷增加。

所以,我認為對於岸線景觀、文化設施、海上旅遊交通、水上運動娛樂等建設可以未雨綢繆、前瞻謀劃、統籌規劃,以體現率先發展理念,為美麗青島建設添彩。

建立長期生活護理保險的探索方向

04

任偉委員

作為人社部公佈的首批長護試點城市,我市自2015年起已將長期醫療護理保險正式納入社會醫療保險的框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但是因種種原因,政策未能將失能、失智人群的生活照護負擔納入到保障範圍,部分家庭的贍養壓力極大。中共十九大提出,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因此,建議市北區率先探索建立生活護理保險制度,為失能、失智人群提供更高標準的保障,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長期生活護理保險制度建立後,將從提高照護品質、減輕家庭負擔、助推行業發展、高效保障民生等4個方面發揮作用。

05

提升青島國際人力資源產業園管理服務水準

張榮真委員

11月17日,由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和市北區人民政府聯合打造的青島市首家人才產業集聚平臺——青島國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正式開園。在我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和我區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園區從成立至今,已有萬寶盛華、銳仕方達等國際知名機構入駐。

園區堅持從品牌效應、業務的體量,區域拓展的影響力等高端化方面入手,目前引入了業內排名50強之內的高端企業8家,提升了園區高端化水準,也帶動了我區人力資源產業的發展。市北區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創新,行業規模不斷擴大,服務內容日益豐富,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為進一步促進我區人力資源企業發展及產業聚集,我建議應充分利用我區創新型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高校資源較多的優勢,提升青島國際人力資源產業園管理服務水準,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特色的一流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和全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創新示範基地,在提升青島“城市人才吸引力”,實現高端人才倍增和區域服務中心建設上發揮更大作用。

建設美麗市北,作有文化的新型裡院

06

張海濱委員

市北區老舊樓院改造已經取得一定成果,乾淨整潔的目的已經達到。美中不足的是在老舊樓院改造過程中,裡院文化有所缺失。我建議建設主管部門牽頭,實施全區文化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畫,有效挖掘、聚集和利用市北文化資源。應會同文史專家和街道社區文化工作人員,在接下來的美麗市北建設、老舊樓院改造、城中村拆遷改造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搜集整理各個街道的文史資料、歷史傳承、名人軼事等,通過文化加綠化雙驅動,重塑新裡院品質,讓新型裡院見證城市、文化、市民的互動與成長,展現新時代市北區的文化和魅力。

(市北區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