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它是大人小孩過年期間最愛的活動,歷經千年,如今也入選了非遺

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是中國民間宗教及歲時風俗,一般在春節、元宵節、二月會抬頭等節日舉行。也是中國集市貿易形式之一,其形成與發展和地廟的宗教活動有關,在寺廟的節日或規定的日期舉行,

多設在廟內及其附近,進行祭神、娛樂和購物等活動。廟會流行於全國廣大地區。

廟會是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春節俗稱過年。除一般年俗外,廟會則為舊時北京過年的主要習俗。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內各地每逢春節都會有一系列的廟會活動,

除了人們所熟悉的"廠甸"之外,"五顯財神廟"(初二至十六)、"東嶽廟"(初一至十五)、"白雲觀"(初一至十九)、"萬歲山廟會"(農曆初一至十六 )都是國內有名的廟會,最富有過年的特色。

廟會也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民俗是一個國家或民族中被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

廟會就是這種生活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的產生、存在和演變都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廟會文化是我國民族大眾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一種極其複雜、古老而又新鮮的社會文化現象,

它既是宗教的,又是世俗的,充分反映了農民群眾長期積澱形成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心理態勢。它世代延續、傳承和發展,歷久不衰,城鄉各地廟會興起,規模可觀,值得研究。

在大陸地區,廟會主要在春節期間舉行,主要內容是大量的各色小吃,

各種小商品和遊樂專案。廟會在中國北方保留的較為完好。以北京為例,廟會中典型的小吃、商品以及娛樂主要有糖葫蘆、爆肚、風車、兔爺、套圈和射擊等。後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吃也都融入廟會。如羊肉串和牛丸等小吃也十分受歡迎。表演則為旱船、秧歌、舞龍舞獅。部分廟會還有與其相關的表演,如北京地壇廟會上會有皇帝祭地的演出,
北京大觀園廟會會有元春省親的表演。每逢春節,遊園人數極多,乃至一天有數十萬人。至於廟會形式上改不改革、上不上新項目,主辦者似乎並不特別在意。當然,也有一些廟會著手進行改革與創新,多以展示各民族風情為主。

如今,北京市門頭溝區、朝陽區,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上海市徐匯區,浙江省磐安縣,山東省泰安市,湖北省十堰市,湖南省長沙市,廣東省佛山市,陝西省銅川市申報的廟會(妙峰山廟會、東嶽廟廟會、晉祠廟會、上海龍華廟會、趕茶場、泰山東嶽廟會、武當山廟會、火宮殿廟會、佛山祖廟廟會、藥王山廟會)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西山雨文化

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上海市徐匯區,浙江省磐安縣,山東省泰安市,湖北省十堰市,湖南省長沙市,廣東省佛山市,陝西省銅川市申報的廟會(妙峰山廟會、東嶽廟廟會、晉祠廟會、上海龍華廟會、趕茶場、泰山東嶽廟會、武當山廟會、火宮殿廟會、佛山祖廟廟會、藥王山廟會)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西山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