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物流商用車十大事件:環保升級勢不可擋 智慧卡車人氣高漲

2017年已成過去,辭舊迎新之際,你是否還記得物流商用車行業在這一年中所經歷的種種?

總結過去,方知得失。

今天,小編就來為你盤點2017年物流商用車行業“十宗最”,共同回顧這一年來行業大事。

最高“漲”吸睛事件:市場高走,氣價連升

這七年重卡銷量可謂起伏跌宕

2017年1-11月,國內各類貨車產銷量出現不同幅度上漲。其中重型貨車銷量達到104.82萬輛,全年有望突破113萬輛,超過2010年高峰101.74萬輛,而天然氣重卡在1-8月間產量累計5.53萬輛,同比增長547%。同時,

以純電動物流車為主體的純電動專用車漲勢更為驚人:7月同比增長1536%,8月同比增長863%,9月同比增長1003%。

另一方面,進入10月,伴隨供暖季到來出現“氣荒”,天然氣價格經歷多番上漲,部分地區較7月上漲3-4倍,直逼8-10元/公斤--甚至12元/公斤。對此,國家發改委表示,將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切實維護正常市場價格秩序。

天然氣卡車銷量經歷“過山車”

上榜理由:車市銷量往往受政策法規的影響最為明顯,2017年貨車--特別重型貨車銷量,與新GB1589、黃標車淘汰、排放標準升級以及新能源推廣力度密切有關。當然,就天然氣重卡來講,其市場表現直接與氣價掛鉤,這一點從10月天然氣重卡環比下降34%就很容易看出。

最意外吸睛事件:燃油車或將停產停銷

燃油車若當真被禁市場勢必將經歷一番動盪,物流行業則首當其衝

2017年9月9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2017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透露:工信部已啟動燃油車停止產銷的研究,引發業內廣泛議論。

上榜理由:從近年針對車輛排放從嚴要求及大力發展清潔能源車輛來看,

這一資訊的指向性或大於執行性,等同于又一次向我們釋放出信號:對物流商用車而言,綠色節能已是永恆主題。

最來電吸睛事件:特斯拉電動重卡發佈

2017年11月,特斯拉首款純電動半掛卡車Semi發佈,並計畫於2019年量產,目前預訂量或已超過1230輛。Semi最大載重約36.29噸,包含300英里(約482公里)、500英里(約804公里)兩款續航,售價分別約98萬元和118萬元人民幣。

頗具未來感的電動卡車,能不能接地氣地跑起來?

上榜理由:賈躍亭的造車夢破滅,不要緊,特斯拉的電動卡車夢要成真了,物流商用車的網聯化、電動化時代並未夢醒,反而離我們更近一步。

最難行吸睛事件:柴油車禁行限行

汽運煤被禁,數萬輛重卡何去何從

2017年,天津港、河北各港口、山東各港口先後禁收柴油車集疏港煤炭。未來,港口集疏港煤炭將主要經鐵路運輸,另有部分由天然氣卡車完成。粗略估算下,此番調整會有數萬輛柴油重卡受到影響。

而與之相對的是,多地發佈禁行、限行規定,北京明確國三外埠貨車全天禁止在六環以內道路行駛;北京牌照貨車6時至23時禁止在五環(不含)以內道路行駛,8噸及以上貨車禁止在五環主路行駛。成都更表示,在未來三年內逐步取消燃油貨車入城證發放(除認定的特種貨車外)。

上榜理由:近年,國家對燃油貨車的環保整治力度可謂空前,今後燃油貨車--特別是國三貨車或許會失去更多路權,說“寸步難行”略顯誇張,不過司機和車主的確需要做足心裡準備。以燃氣車型、純電車型、氫燃料為主的清潔能源車勢必將成為物流運輸--特別是城市物流的主要用車。此外,港口等地運力將進一步向鐵路過渡。

最及時吸睛事件:北京出臺無人駕駛路測規則

2017年12月18日,《北京市關於加快推進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和《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發佈。無人駕駛路測自此告別無法可依。

能為推進立法貢獻力量,被開罰單也值了

上榜理由:無人駕駛作為新興技術,研發和推進既需要法律法規約束又需要法律法規保護,聯想到此前李彥巨集在未申報情況下將百度無人駕駛汽車駛上北京五環,有關部門知其違規卻無法可依的情況,儘快對無人駕駛技術和車輛立法尤為重要。北京作為國內首個出臺相關規則的城市,此舉無疑為其他省市樹立了標杆。此前,無人駕駛公交在深圳路測完成,為無人駕駛技術在物流商用車領域應用樹立信心,而法規頒佈對無人駕駛物流商用車發展可謂及時雨。

最公正吸睛事件:治超執法“十不准”糾正亂象

2017年11月24日,交通部聯合公安部印發《關於治理車輛超限超載聯合執法常態化制度化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其中明確治超執法“十不准”,每一條都直指治超執法亂象。

治超執法“十不准”

上榜理由:新GB1589正式實施後,針對貨車載重、限值等要求都做了重新規定,特別對貨車超載的治理也更為嚴格,但在執法過程中卻出現了標準不一、亂收費、收黑錢等亂象。“十不准”的發佈,在規範各地治超執法過程、執法標準的同時,更為貨運行業營造了公正的發展環境,利於行業健康發展。

最緊迫吸睛事件:環保升級勢不可擋

2017年,新能源車行駛累積3萬公里才能領取補貼的規定受到引起很大爭議;另一方面,有消息表示,2018年起新能源貨車、專用車補貼將全面下調,最低至10萬元,電池最低能量密度則上調為115Wh/kg。

此外,2017年8-11月,山東、天津先後出臺政策,要求國三中重型柴油車必須安裝DPF,否則不予環檢或禁止上路。而多數觀點認為,DPF本身特性並不適用國三車輛,最高1.5萬元補貼也並不能為司機規避後續種種故障風險。

北方六省率先進入國六時代

還有,10月1日起,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河南六省市禁止銷售低於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柴油價格方面,國六油較國四、國三油每升售價高出0.17元左右。

上榜理由:一方面開售國六油、加緊整治排放不達標車輛,另一方面,以補貼倒逼新能源企業提升技術,加快行業整合,早日實現新能源物流車大規模應用。雙管之下,物流用車成為車輛減排、電動化發展的一大突破口,由此儘早提高物流用車的環保標準就顯得格外緊迫。

最火熱吸睛事件:智慧卡車頻傳喜訊

智慧卡車成為物流商用車企業下一逐鹿場

2017年12月,物流商用車頻傳捷報:上汽紅岩互聯網夢想卡車發佈、中國重汽智慧卡車首次批量交車、福田超級卡車2.0階段啟動,並計畫到2020年投資100億元用於各項研發和製造。而更早之前一汽解放智慧卡車更是完成了實際路測。

上榜理由:依託互聯網技術打造的智慧卡車,在如今的物流商用車圈可謂人氣高漲。通過互聯網技術、無人駕駛技術與物流商用車的結合,車輛的主動安全性、經濟性、舒適性均有明顯提升。相比較為遙遠的無人駕駛重卡、純電動重卡,智慧型重卡顯然才是如今商用車大勢。

最合拍吸睛事件:多品牌敲定合作框架

2017年11月27日,江淮宣佈與大眾汽車股份公司、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初步達成在多用途汽車(包括但不限於皮卡、MPV、電動商用車等)產品研發、銷售、市場領域合作意向,並有望成立合資企業。

三強聯手,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12月1日,中國一汽、東風汽車與長安汽車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三方將在前瞻共性技術創新、汽車全價值鏈運營、聯合出海“走出去”、新商業模式等四大領域開展全方位的合作。

上榜理由:這兩組合作將在新能源、智慧化、網聯化、輕量化等多個方向展開,一汽、東風、長安更有意探索物流領域合作。強強聯合的成果自然是為市場輸出更多優質的物流商用車產品,而如今企業聯手的方式又不僅僅局限于造車,更多是在汽車產業鏈內全面展開。物流商用車未來又將在“大佬”們的聯手下,出現哪些新成果、新契機,的確令人期待。

最期待吸睛事件:多家車企換帥

左:徐平 右:徐留平

2017年8月,一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徐平改任長安汽車集團董事長,同時接任兵裝集團董事長,其原職位由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徐留平接替;

左:宣穎 右:覃柳明

12月4日,東風柳汽常務副總經理宣穎升任為總經理,覃柳明不再兼任總經理但繼續任黨委書記一職。

左:張夕勇 右:徐和誼

11月,張夕勇接棒徐和誼擔任北汽福田第七屆董事會董事長,鞏月瓊接棒王金玉任北汽福田董事、總經理職務,陳青山、武錫斌則被聘為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左:馬純濟 右:王伯芝

12月12日,馬純濟因年齡卸任中國重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新帥王伯芝接棒。

上榜理由:車企經歷換帥,不管是為合作鋪路還是為自身發展佈局,新領導班子能否在如今風雲變幻的物流商用車領域,及時把握新能源、互聯網所帶來的機遇,為市場輸出更多滿足需求的產品才更令人期待。

(更多2017大事盤點將陸續刊出,敬請關注)

現代物流報記者吳斯

汽運煤被禁,數萬輛重卡何去何從

2017年,天津港、河北各港口、山東各港口先後禁收柴油車集疏港煤炭。未來,港口集疏港煤炭將主要經鐵路運輸,另有部分由天然氣卡車完成。粗略估算下,此番調整會有數萬輛柴油重卡受到影響。

而與之相對的是,多地發佈禁行、限行規定,北京明確國三外埠貨車全天禁止在六環以內道路行駛;北京牌照貨車6時至23時禁止在五環(不含)以內道路行駛,8噸及以上貨車禁止在五環主路行駛。成都更表示,在未來三年內逐步取消燃油貨車入城證發放(除認定的特種貨車外)。

上榜理由:近年,國家對燃油貨車的環保整治力度可謂空前,今後燃油貨車--特別是國三貨車或許會失去更多路權,說“寸步難行”略顯誇張,不過司機和車主的確需要做足心裡準備。以燃氣車型、純電車型、氫燃料為主的清潔能源車勢必將成為物流運輸--特別是城市物流的主要用車。此外,港口等地運力將進一步向鐵路過渡。

最及時吸睛事件:北京出臺無人駕駛路測規則

2017年12月18日,《北京市關於加快推進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和《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發佈。無人駕駛路測自此告別無法可依。

能為推進立法貢獻力量,被開罰單也值了

上榜理由:無人駕駛作為新興技術,研發和推進既需要法律法規約束又需要法律法規保護,聯想到此前李彥巨集在未申報情況下將百度無人駕駛汽車駛上北京五環,有關部門知其違規卻無法可依的情況,儘快對無人駕駛技術和車輛立法尤為重要。北京作為國內首個出臺相關規則的城市,此舉無疑為其他省市樹立了標杆。此前,無人駕駛公交在深圳路測完成,為無人駕駛技術在物流商用車領域應用樹立信心,而法規頒佈對無人駕駛物流商用車發展可謂及時雨。

最公正吸睛事件:治超執法“十不准”糾正亂象

2017年11月24日,交通部聯合公安部印發《關於治理車輛超限超載聯合執法常態化制度化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其中明確治超執法“十不准”,每一條都直指治超執法亂象。

治超執法“十不准”

上榜理由:新GB1589正式實施後,針對貨車載重、限值等要求都做了重新規定,特別對貨車超載的治理也更為嚴格,但在執法過程中卻出現了標準不一、亂收費、收黑錢等亂象。“十不准”的發佈,在規範各地治超執法過程、執法標準的同時,更為貨運行業營造了公正的發展環境,利於行業健康發展。

最緊迫吸睛事件:環保升級勢不可擋

2017年,新能源車行駛累積3萬公里才能領取補貼的規定受到引起很大爭議;另一方面,有消息表示,2018年起新能源貨車、專用車補貼將全面下調,最低至10萬元,電池最低能量密度則上調為115Wh/kg。

此外,2017年8-11月,山東、天津先後出臺政策,要求國三中重型柴油車必須安裝DPF,否則不予環檢或禁止上路。而多數觀點認為,DPF本身特性並不適用國三車輛,最高1.5萬元補貼也並不能為司機規避後續種種故障風險。

北方六省率先進入國六時代

還有,10月1日起,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河南六省市禁止銷售低於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柴油價格方面,國六油較國四、國三油每升售價高出0.17元左右。

上榜理由:一方面開售國六油、加緊整治排放不達標車輛,另一方面,以補貼倒逼新能源企業提升技術,加快行業整合,早日實現新能源物流車大規模應用。雙管之下,物流用車成為車輛減排、電動化發展的一大突破口,由此儘早提高物流用車的環保標準就顯得格外緊迫。

最火熱吸睛事件:智慧卡車頻傳喜訊

智慧卡車成為物流商用車企業下一逐鹿場

2017年12月,物流商用車頻傳捷報:上汽紅岩互聯網夢想卡車發佈、中國重汽智慧卡車首次批量交車、福田超級卡車2.0階段啟動,並計畫到2020年投資100億元用於各項研發和製造。而更早之前一汽解放智慧卡車更是完成了實際路測。

上榜理由:依託互聯網技術打造的智慧卡車,在如今的物流商用車圈可謂人氣高漲。通過互聯網技術、無人駕駛技術與物流商用車的結合,車輛的主動安全性、經濟性、舒適性均有明顯提升。相比較為遙遠的無人駕駛重卡、純電動重卡,智慧型重卡顯然才是如今商用車大勢。

最合拍吸睛事件:多品牌敲定合作框架

2017年11月27日,江淮宣佈與大眾汽車股份公司、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初步達成在多用途汽車(包括但不限於皮卡、MPV、電動商用車等)產品研發、銷售、市場領域合作意向,並有望成立合資企業。

三強聯手,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12月1日,中國一汽、東風汽車與長安汽車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三方將在前瞻共性技術創新、汽車全價值鏈運營、聯合出海“走出去”、新商業模式等四大領域開展全方位的合作。

上榜理由:這兩組合作將在新能源、智慧化、網聯化、輕量化等多個方向展開,一汽、東風、長安更有意探索物流領域合作。強強聯合的成果自然是為市場輸出更多優質的物流商用車產品,而如今企業聯手的方式又不僅僅局限于造車,更多是在汽車產業鏈內全面展開。物流商用車未來又將在“大佬”們的聯手下,出現哪些新成果、新契機,的確令人期待。

最期待吸睛事件:多家車企換帥

左:徐平 右:徐留平

2017年8月,一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徐平改任長安汽車集團董事長,同時接任兵裝集團董事長,其原職位由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徐留平接替;

左:宣穎 右:覃柳明

12月4日,東風柳汽常務副總經理宣穎升任為總經理,覃柳明不再兼任總經理但繼續任黨委書記一職。

左:張夕勇 右:徐和誼

11月,張夕勇接棒徐和誼擔任北汽福田第七屆董事會董事長,鞏月瓊接棒王金玉任北汽福田董事、總經理職務,陳青山、武錫斌則被聘為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左:馬純濟 右:王伯芝

12月12日,馬純濟因年齡卸任中國重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新帥王伯芝接棒。

上榜理由:車企經歷換帥,不管是為合作鋪路還是為自身發展佈局,新領導班子能否在如今風雲變幻的物流商用車領域,及時把握新能源、互聯網所帶來的機遇,為市場輸出更多滿足需求的產品才更令人期待。

(更多2017大事盤點將陸續刊出,敬請關注)

現代物流報記者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