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雙流區委書記專訪視頻刷爆朋友圈!未來雙流要“超級變變變”!

昨天

雙流區委書記周先毅的專訪曝光後

刷爆了朋友圈

大家自行感受下

今天朋友圈的畫風

網友們的留言

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文章發出不到24個小時

閱讀量已經突破2萬+

不僅是朋友圈

雙流大街小巷都在討論這件事兒

大家都太激動了

市民 廖時明

居民的生活品質有了很大提高,交通方面也一樣,現在是很便利的。從教育方面、衛生方面、住房方面,都是很好的。

市民 敬開明

修了幾個大公園,周圍的環境都不錯,內心講確實有幸福感。

怡心湖建設指揮部規建部工作人員 黃玲玲

昨天晚上看了周書記天府會客廳的講話,對我們這邊怡心湖來說建設來說,是一個很振奮的消息。怡心湖未來規劃的是一個科學孵化創業、宜居宜商生態的一個環境。這個地方本來也是進入成都市的一個門戶,

我們也爭取打造來跟成都市做到無縫對接,把這個地方做成一個名片一個亮點。

成都中建材黨委書記、常務副總經理 殷新建

今年準備逐步提高產品的轉化效率,讓它能夠迅速完成國家“十三五”重點的戰略新興產業專案的驗收,

同時今年的營業額準備在去年的基礎上,我們準備再翻兩倍到三倍今年,能夠爭取突破一個億。

電子科大科技園(天府園)總經理 王萍

對我們電子資訊科技園來說,目前主要的招商方向也主要是在積體電路,然後光通訊和軍民融合。我們緊緊跟著雙流的這個產業佈局,

來做我們的這個產業招商的規劃。今年更多的是加快我們二期和三期建設,可以吸引到更多更好的電子資訊企業進入到我們園區。

書記到底說了啥

請看專訪視頻

視頻載入中...

看完視頻

是不是不禁想感慨

生活在雙流真幸福

帶著激動的心情

一起走進未來的雙流

“三步走”目標任務

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

到2035年,建成產城一體、宜業宜居的國際空港城市。

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現代化、可持續發展的國際一流空港城市。

發展定位

臨空經濟示範區、國際一流空港城。

作為成都國家中心城市中心城區,雙流承擔著“中優”“南拓”雙重使命,是中西部唯一同時擁有樞紐機場、綜合保稅區、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的城區。2017年通過空港口岸進出口貨值超過2600億元、占全省的60%以上。因此,確立雙流城市定位,關鍵要緊扣增強成都“五中心一樞紐”支撐功能,著力在發揮“空港”優勢上謀篇佈局。

城市空間佈局 一核一軸兩翼

一核

“一核”是指在機場周邊,依託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和自由貿易區,建設臨空經濟核心區,重點集聚高端臨空產業功能,有效發揮雙流在臨空經濟和內陸開放發展方面的先行示範作用。

一軸

“一軸”是指以五環路為載體,構築城市發展主軸,串聯雙流的三大產業新城和兩大城市中心,這條主軸是城市核心產業與功能的重要空間載體,也是實現機場東西兩翼聯動發展的功能紐帶。

兩翼

“兩翼”是指要引導機場東西兩翼的城區,在基本城市功能體系和支撐系統方面各自構建、相對完善,在城市高端功能方面各有側重,形成發展合力。西翼重點培育高端生活服務和總部商務功能,建設生態科技新城。東翼側重培育創新研發和高科技產業功能,建設現代產業新城

在“一核一軸兩翼”城市空間佈局整體框架下,雙流還規劃了以環空港城市中心、怡心湖城市中心、楊柳湖城市中心、永安湖城市中心為主體功能區的“一港三湖”城市中心體系,著力形成“多中心帶動、差異化協同發展”的城市格局。

四大千億級 主導產業生態圈

未來雙流將重點打造“航空、電子資訊、新能源、生物醫藥“四大千億級主導產業生態圈”,力爭到2020年產業總產值突破3500億元。

航空產業

以空港樞紐為核心,依託成都航宇、加德納航空、國航保稅維修等重大專案,大力發展臨空總部、跨境電商、保稅貿易以及飛機改裝與維修、發動機及零部件組裝、無人機整機製造等產業。

電子資訊

依託中國電子8.6代線、成都芯穀等專案,大力發展積體電路、網路資訊安全、智慧終端機整機以及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等產業。

新能源

以通威太陽能為核心,依託核動力研究院、瑞迪機械、特銳德等項目,大力發展光伏、風能、核能關鍵零部件製造和動力電池、智慧電網等關聯產業。

生物醫藥

重點依託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大力發展藥品生產、醫療器械製造、醫藥研發服務、智慧健康等產業。

圍繞四大主導產業生態圈,雙流規劃了四大功能片區,分別是航空服務功能片區、軍民融合功能片區、空港高技術功能片區和生物醫藥功能片區。未來,這4個功能片區將是雙流主導產業的核心空間載體,適度植入居住、教育、醫療、體育、文化等生活空間,以及公園綠地、水系等生態開敞空間,從而提升這4個功能片區的生活服務水準和環境宜居度,以此來吸引大家在工作地點就近居住生活,真正實現產城融合,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生態安全格局

在本次規劃中,雙流嚴守生態底線,落實成都總體規劃的剛性保護要求,並根據雙流的生態本底特徵,確定雙流的生態安全格局為:“一山一園、兩楔多廊”。

“一山”是要強調牧馬山的生態保育和生態修復。

“一園”是要突出空港中央公園的生態服務和休閒遊憩功能。

“兩楔和多廊”是重要的生態控制區、生態廊道,實現引綠入城的重要載體。基於這樣的生態格局,規劃構建“生態區、綠道、公園、小遊園、微綠地”五級綠化體系。

規劃至2035年,城市綠化覆蓋率超過45%,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10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大於18㎡/人,在城市內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民生清單”就是 群眾的“幸福帳單”

基本公共服務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今年雙流將新改擴建中小學和幼稚園35所、新增學位3900個,有效緩解“擇校熱”“大班額”問題;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優質醫療資源缺乏問題,雙流把投資15億元、1500張床位的新建區一醫院整體交由華西醫院運營管理,同時在西航港片區啟動華西國際醫院建設,努力讓廣大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更多優質公共服務。

交通出行

重點圍繞機場交通“零換乘”,規劃建設怡心湖、楊柳湖、九江片區直達機場快速路,打造“環機場10分鐘通勤圈”;加速軌道交通成網,雙流規劃地鐵線路16條、總里程238km,去年10號線一期已建成通車,3號線二期將於今年底調試運行,到2020年通車線路7條。

文化生活

雙流還將依託城市有機更新,精心打造一批歷史文化街區、建築群落、文化景觀,重現山寺聖燈、湧泉山瀑等“雙流古八景”,今年將啟動打造“古蜀廣都”特色風貌街區3~5條。還將依託現代五項賽事中心、國家羽毛球訓練基地等一流體育場館,辦好雙流馬拉松、國際網球大師賽等知名賽事活動,啟動2019世界員警運動會籌備工作,打造空港文創賽事名城。

雙雙現在只想問,未來的雙流,你期待嗎?

到2035年,建成產城一體、宜業宜居的國際空港城市。

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現代化、可持續發展的國際一流空港城市。

發展定位

臨空經濟示範區、國際一流空港城。

作為成都國家中心城市中心城區,雙流承擔著“中優”“南拓”雙重使命,是中西部唯一同時擁有樞紐機場、綜合保稅區、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的城區。2017年通過空港口岸進出口貨值超過2600億元、占全省的60%以上。因此,確立雙流城市定位,關鍵要緊扣增強成都“五中心一樞紐”支撐功能,著力在發揮“空港”優勢上謀篇佈局。

城市空間佈局 一核一軸兩翼

一核

“一核”是指在機場周邊,依託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和自由貿易區,建設臨空經濟核心區,重點集聚高端臨空產業功能,有效發揮雙流在臨空經濟和內陸開放發展方面的先行示範作用。

一軸

“一軸”是指以五環路為載體,構築城市發展主軸,串聯雙流的三大產業新城和兩大城市中心,這條主軸是城市核心產業與功能的重要空間載體,也是實現機場東西兩翼聯動發展的功能紐帶。

兩翼

“兩翼”是指要引導機場東西兩翼的城區,在基本城市功能體系和支撐系統方面各自構建、相對完善,在城市高端功能方面各有側重,形成發展合力。西翼重點培育高端生活服務和總部商務功能,建設生態科技新城。東翼側重培育創新研發和高科技產業功能,建設現代產業新城

在“一核一軸兩翼”城市空間佈局整體框架下,雙流還規劃了以環空港城市中心、怡心湖城市中心、楊柳湖城市中心、永安湖城市中心為主體功能區的“一港三湖”城市中心體系,著力形成“多中心帶動、差異化協同發展”的城市格局。

四大千億級 主導產業生態圈

未來雙流將重點打造“航空、電子資訊、新能源、生物醫藥“四大千億級主導產業生態圈”,力爭到2020年產業總產值突破3500億元。

航空產業

以空港樞紐為核心,依託成都航宇、加德納航空、國航保稅維修等重大專案,大力發展臨空總部、跨境電商、保稅貿易以及飛機改裝與維修、發動機及零部件組裝、無人機整機製造等產業。

電子資訊

依託中國電子8.6代線、成都芯穀等專案,大力發展積體電路、網路資訊安全、智慧終端機整機以及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等產業。

新能源

以通威太陽能為核心,依託核動力研究院、瑞迪機械、特銳德等項目,大力發展光伏、風能、核能關鍵零部件製造和動力電池、智慧電網等關聯產業。

生物醫藥

重點依託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大力發展藥品生產、醫療器械製造、醫藥研發服務、智慧健康等產業。

圍繞四大主導產業生態圈,雙流規劃了四大功能片區,分別是航空服務功能片區、軍民融合功能片區、空港高技術功能片區和生物醫藥功能片區。未來,這4個功能片區將是雙流主導產業的核心空間載體,適度植入居住、教育、醫療、體育、文化等生活空間,以及公園綠地、水系等生態開敞空間,從而提升這4個功能片區的生活服務水準和環境宜居度,以此來吸引大家在工作地點就近居住生活,真正實現產城融合,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生態安全格局

在本次規劃中,雙流嚴守生態底線,落實成都總體規劃的剛性保護要求,並根據雙流的生態本底特徵,確定雙流的生態安全格局為:“一山一園、兩楔多廊”。

“一山”是要強調牧馬山的生態保育和生態修復。

“一園”是要突出空港中央公園的生態服務和休閒遊憩功能。

“兩楔和多廊”是重要的生態控制區、生態廊道,實現引綠入城的重要載體。基於這樣的生態格局,規劃構建“生態區、綠道、公園、小遊園、微綠地”五級綠化體系。

規劃至2035年,城市綠化覆蓋率超過45%,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10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大於18㎡/人,在城市內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民生清單”就是 群眾的“幸福帳單”

基本公共服務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今年雙流將新改擴建中小學和幼稚園35所、新增學位3900個,有效緩解“擇校熱”“大班額”問題;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優質醫療資源缺乏問題,雙流把投資15億元、1500張床位的新建區一醫院整體交由華西醫院運營管理,同時在西航港片區啟動華西國際醫院建設,努力讓廣大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更多優質公共服務。

交通出行

重點圍繞機場交通“零換乘”,規劃建設怡心湖、楊柳湖、九江片區直達機場快速路,打造“環機場10分鐘通勤圈”;加速軌道交通成網,雙流規劃地鐵線路16條、總里程238km,去年10號線一期已建成通車,3號線二期將於今年底調試運行,到2020年通車線路7條。

文化生活

雙流還將依託城市有機更新,精心打造一批歷史文化街區、建築群落、文化景觀,重現山寺聖燈、湧泉山瀑等“雙流古八景”,今年將啟動打造“古蜀廣都”特色風貌街區3~5條。還將依託現代五項賽事中心、國家羽毛球訓練基地等一流體育場館,辦好雙流馬拉松、國際網球大師賽等知名賽事活動,啟動2019世界員警運動會籌備工作,打造空港文創賽事名城。

雙雙現在只想問,未來的雙流,你期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