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朱元璋下旨,誰敢傷害這個農民,朕就殺誰全家

明太祖朱元璋應該是歷代帝王中出身最平庸的一個了,幾百年來,從來沒有哪位文人墨客編造過關於他的緋聞軼事,在那些帝王的風流故事中從來都沒有朱元璋的影子,

他的身影大多出現在正統的史書中,給人們留下了一個愛民如子、嫉惡如仇的君主形象。朱元璋之所以會以這樣的面貌流傳於世,都要從他的出身說起。

朱元璋生於安徽鳳陽的小農家庭,對貧苦農民有著一種天然的好感。縱觀朱元璋的治國之道,

建立一個由農民組成的靜態社會始終是其一生都在追求的目標。元末明初的天下大亂幾乎讓朱元璋失去了所有家人,他深刻的知道,普通百姓最厭惡的事就是社會的不穩定,所以朱元璋一直都在致力於提高百姓的地位,與此對應的就是不遺餘力的打擊貪官污吏。

朱元璋對待貪官,只有一個字,那就是狠,砍頭發配,剝皮實草,無所不用其極。在朱元璋的時代,只要貪污超過八十貫,即可判處絞刑。在明初的幾件大案中,每次砍頭的官員動輒萬人以上,有大臣實在看不下去,勸說朱元璋手下留情,否則將無人為你管理大明的江山。沒想到朱元璋只是輕蔑的說了一句:“還怕官員沒人做嗎?”

除了嚴刑峻法之外,朱元璋還賦予了天下百姓一項特別的權力,

只要誰發現了貪官,即可將其綁縛京城,沿途關隘一律都要放行。朱元璋的旨意下達之後,本以為每天都會有百姓進京,他甚至指示刑部做好了審理各地貪官的準備,結果一個月、兩個月、幾個月過去了,居然沒有一個百姓進京。

難道是老百姓不買帳,朱元璋想來想去都覺得不可思議,經過一番調查之後,朱元璋發現,原來並不是老百姓不願意來,而是百姓們質疑旨意的真假,不敢貿然前往。怎麼辦呢?朱元璋計畫,必須要主動找一個表率,給天下人看看。正在這時,小太監飛奔來報,一個農民押著貪官進京了!

此人名叫陳壽六,來自江蘇常熟,平日裡飽受當地縣吏欺壓,在看到朱元璋的聖旨後,

同樣不敢貿然行動。但怎奈此官吏欺壓百姓日甚,而且受害者不止陳壽六一人。在忍無可忍之後,陳壽六聯合其他幾人,冒著掉腦袋的危險,將此官吏押到了南京。

聽聞事件的來龍去脈,朱元璋大喜過望。在查清了案件的原委後,不僅嚴辦了此縣吏,還賞賜了陳壽六二十塊元寶,並免除了他三年的徭役。為了防止陳壽六回鄉後受到加害,朱元璋下旨:假如誰敢捏造罪名加害陳壽六,朕就將其族誅(殺全家之意),但如果陳壽六憑藉著朕的信任為非作歹,朕同樣不會放過他!旨意末尾,朱元璋還不忘加了一句“此人,豈不偉歟?”意思就是此人真是太偉大了啊!

還賞賜了陳壽六二十塊元寶,並免除了他三年的徭役。為了防止陳壽六回鄉後受到加害,朱元璋下旨:假如誰敢捏造罪名加害陳壽六,朕就將其族誅(殺全家之意),但如果陳壽六憑藉著朕的信任為非作歹,朕同樣不會放過他!旨意末尾,朱元璋還不忘加了一句“此人,豈不偉歟?”意思就是此人真是太偉大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