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未來可期 氫燃料電池產業的春天要到了嗎?

新源動力推出的一款燃料電池電堆模組

相較于擁有悠久應用史的鉛蓄電池和現如今如日中天的鋰電池,

備受矚目的氫燃料電池在中國市場頗有“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局面。那麼,行業真實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電池中國網日前從“2017中國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及加氫站設備展覽會暨產業發展大會”上挖掘到我國氫燃料電池產業的大量一手消息。

一見鐘“氫”,想說愛你不容易

氫能源的清潔特性已不必贅述,燃料電池更是因為其極高的能量轉換效率而受到市場的青睞,

這也給氫燃料電池帶來廣闊的市場前景。

但其實氫燃料電池已不是什麼新技術,20世紀60年代它就已經成功被應用於航太領域。往返於太空和地球之間的“阿波羅”飛船就安裝了這種體積小、能量大的裝置。進入上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人們不斷掌握多種更為先進的制氫技術,很快,氫燃料電池就被應用於發電和汽車。

和普通電池一樣,

氫燃料電池由陽極、陰極和電解質組成。大部分燃料電池汽車如豐田的Mirai 或本田的 FCX Clarity 使用聚合物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在這一系統中,氫氣受壓通過鉑催化劑,分解成兩個氫離子和兩個電子。這些電子會驅動汽車的電動機,而氫離子會和氧氣結合成水,以蒸汽“廢氣”的形式排出。通過將這些電池堆疊在一起,就能為汽車提供足夠電力。

從市場來看,近幾年,歐美日等國家和地區受當地政策扶持,

在氫燃料汽車研發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就,包括賓士、通用、豐田等巨頭企業更是紛紛佈局。其中,日本在燃料電池及車用燃料電池領域技術實力雄厚,一枝獨秀。然而“看上去很美”的氫燃料電池在國內仍未被大範圍應用於汽車領域,真的是“想說愛你不容易”。

高運營成本、低技術儲備掣肘產業發展

眾所周知,氫燃料電池具備清潔、加氫快等優勢,

但是其劣勢也同樣明顯。北京中電豐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銷售總監王鵬認為,目前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氫的制取、儲運及加氫站的建設等基礎設施和核心技術方面儲備的缺乏,制約了氫燃料電池在市場中的應用。他同時認為,加氫站等高成本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更多社會資本的進入。

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源動力”)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電池中國網採訪時也發表了同樣的看法:目前國內燃料電池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於設備的研發技術較國外差距大,

這也直接導致下游的氫燃料電池車在續航、穩定性等方面與國際領先水準“脫軌”。除此之外,鉑催化劑的高成本、碳紙等關鍵材料還不能量產、加氫站建設缺乏國家標準等實際問題都決定了氫燃料電池產業目前較低的商業化程度。

事實上,燃料電池的技術難度遠高於鋰電池,我國在質子交換膜組、儲氫罐等核心設備的技術儲備上還比較薄弱,目前還不具備規模化生產的能力,因此氫燃料電池產業何時能夠在國內真正起步很難判斷。

與其等風來,不如摸著石頭過河

企業發展都是趨利避害。燃料電池研發比鋰電池成本更高,氫燃料電池車必然比現在的電動汽車售價更高,各大汽車製造企業都必須要考慮的是,誰將為昂貴的氫燃料電池汽車買單?

青年氫燃料卡車

在本次展會上,青年汽車推出的一款氫燃料動力重卡成功吸引了眾多參展觀眾的目光。電池中國網瞭解到,儘管存在加氫站的推廣受限、材料成本高及現階段產業發展難度較大等問題,但青年汽車相關負責人卻認為氫燃料電池產業未來前景非常廣闊。“青年汽車的這款7.6噸重卡售價在一百萬元人民幣左右,國家補貼50萬,再加上地方補貼等,還是很有市場競爭力的。而且整車擁有氫燃料電池和鋰電池兩套系統,運行成本2公里僅消耗1度電。另外,公司也在尋求合作模式的多元化。比如,整車企業往上游的延伸,這樣也有利於降低氫燃料電池在整車成本中的比例。”

從重卡實現“破局”,這可能也是青年汽車針對我國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現狀做出的無奈之舉。當加氫站還不能像加油站那麼普及時,選擇客車、專用車或軌道交通車發展也是一種比較實際的做法:對加氫站依賴度越低,越容易減少用戶的“加氫焦慮”,越可以率先實現燃料電池車產業化。

淳華氫能副總經理錢偉接受電池中國網採訪

除了加氫站,氫燃料電池製造的成本偏高,也制約著其產業化的步伐。展會現場,來自廣東東莞的淳華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淳華氫能”)則展示了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另一種可能——氫能小鎮。淳華氫能副總經理錢偉向電池中國網詳細介紹了氫能小鎮的發展思路,“我們整個模式是產業加平臺的模式,從上游治氫、儲運,到下游燃料電池用氫,打通整個產業鏈,最終解決氫燃料電池產業降成本難題,讓用戶能夠享受氫能帶來的福利。”據悉,淳華氫能作為氫能小鎮的開發主體,已整合國內外相關領域優勢資源,聯合100多家同行企業成立氫能產業聯盟,共同開發建設氫能小鎮專案。

這個風口不太疾

《中國製造2025》對燃料電池汽車給出的定位是,“到2020年,生產1000輛燃料電池汽車並進行示範運行;到2025年,制氫、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區域小規模運行。”從政策定位上也可以看出,短期內政府並未打算對燃料電池汽車進行大規模推廣應用。

在可預見的未來,無論燃料電池也好,還是純電動技術也好,沒有哪項技術能夠獨佔市場。純電動汽車巡航里程短的痛點在一點點被攻克,此時對於燃料電池來說並不是一個完美的入市時機。

然而,風口之下,電池中國網也看到許多的資本、技術正在產業內聚集。一方面,有優秀的企業深耕氫燃料電池領域,如新源動力、武漢喜瑪拉雅等,成績斐然;另一方面,國內一些能源公司、工業副產氫公司及地方政府對加氫站建設表現了極大的興趣,紛紛制定規劃投入開發,開始從事加氫站等的基礎建設,從數量上逐漸滿足區域性加氫(如公交運營線、物流區等)需求。

電池中國網認為,目前中國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有四個方面:首先是要實現複合膜、碳紙等關鍵材料的批量生產;第二是產業鏈上下游協作,科研院所與企業界要聯合攻關,提高電堆與系統的可靠性和耐用性;第三是推進加氫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最後也是重要的一點,加強民眾對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安全性方面的知識普及。

此外,由於氫燃料電池產業涉及到制氫、加氫以及系統集成和材料等各個細分領域,因此氫燃料電池產業的發展也將會給廣大投資者帶來一系列的市場機會。依靠自主研發降低氫燃料電池的成本,並借鑒國外的經驗,我國在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方面,前景將會越來越清晰。

我國在質子交換膜組、儲氫罐等核心設備的技術儲備上還比較薄弱,目前還不具備規模化生產的能力,因此氫燃料電池產業何時能夠在國內真正起步很難判斷。

與其等風來,不如摸著石頭過河

企業發展都是趨利避害。燃料電池研發比鋰電池成本更高,氫燃料電池車必然比現在的電動汽車售價更高,各大汽車製造企業都必須要考慮的是,誰將為昂貴的氫燃料電池汽車買單?

青年氫燃料卡車

在本次展會上,青年汽車推出的一款氫燃料動力重卡成功吸引了眾多參展觀眾的目光。電池中國網瞭解到,儘管存在加氫站的推廣受限、材料成本高及現階段產業發展難度較大等問題,但青年汽車相關負責人卻認為氫燃料電池產業未來前景非常廣闊。“青年汽車的這款7.6噸重卡售價在一百萬元人民幣左右,國家補貼50萬,再加上地方補貼等,還是很有市場競爭力的。而且整車擁有氫燃料電池和鋰電池兩套系統,運行成本2公里僅消耗1度電。另外,公司也在尋求合作模式的多元化。比如,整車企業往上游的延伸,這樣也有利於降低氫燃料電池在整車成本中的比例。”

從重卡實現“破局”,這可能也是青年汽車針對我國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現狀做出的無奈之舉。當加氫站還不能像加油站那麼普及時,選擇客車、專用車或軌道交通車發展也是一種比較實際的做法:對加氫站依賴度越低,越容易減少用戶的“加氫焦慮”,越可以率先實現燃料電池車產業化。

淳華氫能副總經理錢偉接受電池中國網採訪

除了加氫站,氫燃料電池製造的成本偏高,也制約著其產業化的步伐。展會現場,來自廣東東莞的淳華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淳華氫能”)則展示了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另一種可能——氫能小鎮。淳華氫能副總經理錢偉向電池中國網詳細介紹了氫能小鎮的發展思路,“我們整個模式是產業加平臺的模式,從上游治氫、儲運,到下游燃料電池用氫,打通整個產業鏈,最終解決氫燃料電池產業降成本難題,讓用戶能夠享受氫能帶來的福利。”據悉,淳華氫能作為氫能小鎮的開發主體,已整合國內外相關領域優勢資源,聯合100多家同行企業成立氫能產業聯盟,共同開發建設氫能小鎮專案。

這個風口不太疾

《中國製造2025》對燃料電池汽車給出的定位是,“到2020年,生產1000輛燃料電池汽車並進行示範運行;到2025年,制氫、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區域小規模運行。”從政策定位上也可以看出,短期內政府並未打算對燃料電池汽車進行大規模推廣應用。

在可預見的未來,無論燃料電池也好,還是純電動技術也好,沒有哪項技術能夠獨佔市場。純電動汽車巡航里程短的痛點在一點點被攻克,此時對於燃料電池來說並不是一個完美的入市時機。

然而,風口之下,電池中國網也看到許多的資本、技術正在產業內聚集。一方面,有優秀的企業深耕氫燃料電池領域,如新源動力、武漢喜瑪拉雅等,成績斐然;另一方面,國內一些能源公司、工業副產氫公司及地方政府對加氫站建設表現了極大的興趣,紛紛制定規劃投入開發,開始從事加氫站等的基礎建設,從數量上逐漸滿足區域性加氫(如公交運營線、物流區等)需求。

電池中國網認為,目前中國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有四個方面:首先是要實現複合膜、碳紙等關鍵材料的批量生產;第二是產業鏈上下游協作,科研院所與企業界要聯合攻關,提高電堆與系統的可靠性和耐用性;第三是推進加氫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最後也是重要的一點,加強民眾對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安全性方面的知識普及。

此外,由於氫燃料電池產業涉及到制氫、加氫以及系統集成和材料等各個細分領域,因此氫燃料電池產業的發展也將會給廣大投資者帶來一系列的市場機會。依靠自主研發降低氫燃料電池的成本,並借鑒國外的經驗,我國在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方面,前景將會越來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