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何將蘋果iPhone X的Face ID應用至國產手機? [劉延]

本文為Soomal讀者投稿,轉載請獲得作者至少口頭同意。本文約2500字,結算稿酬600元,感謝劉延網友投稿支持,擁有這樣的高素質讀者是我們非常自豪的事情,因為你們牛,所以我們才硬氣。

希望文章內容能夠帶給大家説明,也歡迎更多網友踴躍投稿。

Apple 蘋果 iPhone X 智能手機 - 聽筒iPhone X如期而至,螢幕從TFT-LCD變為異形切割AMOLED,,增加了一道“劉海”。“劉海”內,除了傳統的前置攝像頭、聽筒、距離感測器以外,加入了紅外泛光發射器、點陣投射器、以及一個140萬圖元的紅外攝像頭。

過去幾年的市場證明了,iPhone的中國品牌替代品,往往都會銷量不錯。國產手機具備很多iPhone不具備的當地語系化特色,例如,號碼黑名單,攔截等功能。所以國產安卓陣營也早早就上了人臉識別,但大部分人臉識別集中於虹膜或是基於前置攝像頭的人臉識別。這次的“劉海”功能,似乎沒那麼容易模仿。 什麼時候國產手機能用上這項技術呢?這項技術涉及到兩個方面:螢幕、3D sensing。
先來說說最簡單也最基礎的,螢幕。“劉海”涉及到螢幕的異形切割。通常來說,螢幕面板切割都是方方正正的。

Apple 蘋果 iPhone X 智能手機 - 對比iPhone 8 Plus當然,螢幕上的問題已經解決了。根據供應鏈消息,iPhone X的螢幕異形切割面板來自于三星,然而三星並沒有把最好的螢幕提供給蘋果,

三星給自家的高端AMOLED是On-Cell觸控集成,而蘋果只能退而求次,用了來自日本的Nissha的GF2外掛式觸控屏。

夏普 Aquos S2手機官方渲染效果圖

Essential Phone手機官方渲染效果圖 那麼國內誰能切呢?夏普S2、Essential Phone均採用異形切割技術,它倆的螢幕模組,都是國內上市公司長信科技旗下的德普特提供,這家公司技術來自于當年iPhone 螢幕模組技術團隊,全世界做的無邊框模組產品,幾乎都是在德普特做的。規劃產能是一個月1200萬片模組,目前產能達到了800萬,目前華為的P、M系列90%都是德普特做的。

iPhone X的3D Sensor成本預估再來看難點,3D Sensing。 3D Sensing貴不貴?算不上貴。根據國外機構拆解結果,算上前置攝像頭,蘋果的“劉海”部分模組BOM成本大約只需要16.5美元,扣除攝像頭,只需要約10.5美元。但國產廠商買不買得到?買不到。下圖中所有廠商的產品相關產品,幾乎都和蘋果簽訂了獨家供應,根據產業鏈消息,如果他們想要賣給其他廠商,必須降低規格。 簡單點說,蘋果3D Sensing人臉識別步驟大致:

1:當有物體接近手機時,距離感測器(ToF)會先被啟動。

2:距離感測器(ToF)的啟動會激發泛光感應元件和紅外攝像頭,泛光感應元件裡的VCSEL晶片會發出若干個紅外光,紅外光反射回後由紅外攝像頭捕捉,判斷是否是人臉資訊。

3:如果經由判斷是人臉資訊,則會啟動點陣投影器,點陣投影器會發射約三萬多個紅外結構光點,並由紅外攝像頭捕捉3D人臉資訊,進行人臉的圖像資訊提取,經由A11仿生處理器的比對,得出人臉識別資訊。

泛光發射器可以理解為一個低功耗的紅外線燈,紅外攝像頭也問題不大,根據各路拆解,這是一個140萬圖元的紅外攝像頭。難就難在點陣投射器上。那麼,點陣投射器是什麼?

淘寶上的鐳射投影鍵盤沒錯,點陣投射器的原理,和上面這些“淘寶爆款”是一毛一樣的。點陣投射器的核心元件為VSCEL[垂直腔面鐳射發射器,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和WLO[光學陣列元件,Wafer-Level Optics]。VSCEL是一個低功耗紅外鐳射發射器,WLO則是一塊刻有特定圖案的特殊的鏡片,鐳射通過鏡片便可投射出三萬個點。

紅外攝像頭下FaceID的紅外光投射效果目前全球能給蘋果這種出貨量級別供應VSCEL的公司主要僅有三家:Lumentum、Finisar、IIVI,國內也有公司在工業領域應用。在傳統應用中,鐳射設備對功耗並不敏感,而LED相對亮度不足。這項技術擁有接近傳統雷射器的亮度和接近LED的功耗,但成本並不便宜,因此,蘋果開始採用VSCEL之前,這種技術應用的並不多。這三大家也是接到蘋果大規模訂單後,重新開始生產消費級VSCEL產品。 蘋果很早就開始使用VSCEL產品了,早在iPhone 7系列上,蘋果就使用了VSCEL+ToF作為距離感測器使用,在AirPod上也使用了VSCEL。為了更進一步控制VSCEL的產能,蘋果宣佈他們的 “先進製造基金”(Advanced Manufacturing Fund)向鐳射晶片供應商 Finisar 投資了 3.9 億美元。Finisar 將利用這筆投資把德克薩斯州謝爾曼市的一個 70 萬平方英尺的工廠改造成一個用於開發 VCSEL 晶片的研發中心。預計這個研發中心會在明年下半年開放。

DOE工作基本原理圖這片鏡片的製造難度也不小。鏡片的學名叫做衍射光學元件(DOE,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是一塊3D表面結構複雜的光學鏡片,其通過光源發射出的光束整形和分束形成特定光學效果,如均勻化、准直、聚焦、形成特定圖案等。其原材料為目前主流光學材料,如玻璃、樹脂等。 製造方面與半導體製造類似,需要光刻機、光刻膠等。因此有能力生產WLO元件的廠商,並不多,蘋果的WLO元件來自SUSS MicroOptics。另一家有能力大規模生產消費級WLO的,則是台積電。

WLO製作流程另一個難點則是模組小型化與組裝。 由於光學與結構限制,大家看到的“劉海”部分,結構並不小。如下圖所示,點陣投射器厚度已經達到了5.11mm厚度,再多就真的塞不下去了。蘋果選擇雙層PCB堆疊的原因之一也在於此,太厚,PCB空間又被壓縮了。

Apple 蘋果 iPhone X 智慧手機 - “劉海”的內部結構組裝方面,良率也是非常大的問題。蘋果對光軸指標要求非常高,需要IR-RGB、投影,光軸控制在0.5°以內,導致前期組裝非常慢,良率非常低,據供應鏈消息,前期最好的時候也就是60%的良品率。

Apple 蘋果 iPhone X 智慧手機 - 鐳射陣列元件的微距圖

Apple 蘋果 iPhone X 智慧手機 - 鐳射陣列元件的微距圖 說了這麼多,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看見國產手機用上基於結構光的人臉識別呢? 告訴泥萌,華為已經用上啦!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和榮耀V10一起發佈的,來自舜宇光學的解決方案。然而從發佈會的視頻上就能看出,華為為了趕時髦,居然採用類似微軟Kinect的外置的附件方式,自然就沒有可用性。

榮耀V10的外置人臉識別攝像頭

榮耀V10的外置人臉識別攝像頭

榮耀V10的外置人臉識別攝像頭

榮耀V10的外置人臉識別攝像頭 好了,言歸正傳,我們回來說說國產手機什麼時候能用上內置的。 在臺灣有一家公司叫做奇景光電,這家公司也參與了iPhone X“劉海”的供應鏈,但量太小,他們不堪寂寞,於是展開了合作:高通提供演算法,奇景光電提供大部分硬體,信利提供組裝。

廠商產品或服務 奇景光電WLO光學元件,Laser驅動IC、模組組裝高精度主動對準技術、

高效能近紅外CIS(1MP和5.5MP)、3D深度地圖ASIC

3D深度地圖演算法

協力廠商laser、近紅外鏡頭、紅外濾光片、半導體工廠、模組封裝SLiM方案能提供Turn-key solution,奇景光電和高通雙方共同提供3D Sensing模組。奇景光電的近紅外光感測器是智慧手機結構光3D Sensing整體解決方案的關鍵,其支援極低功耗機器視覺,在近紅外光譜中具有較高量子效率。奇景光電的WLO技術具備豐富設計、量產經驗,能提供先進的DOE和准直投影技術,今年第三季度產能開始擴充。奇景光電WLO客戶包括Google、富士康、索尼、華為、夏普、酷派等廠商。 奇景光電預計2018年第一季度末SLiM方案將實現量產,預計產能為200萬/月。由於下游需求強勁,奇景光電將開展8英寸級WLO項目二期量產,二期專案投資規模將高於一期專案的8000萬美元,設備將在2018年內搬入,並貢獻產能。 提供方核心技術備註 奇景光電+高通奇景光電提供包括WLO、近紅外CIS等關鍵部件,高通提供演算法已與國內一線手機廠商達成合作,搭載手機產品有望18年中出貨

歐菲光排他性合作,舜宇、三星均有入股

奧比中光提供紅外鐳射發射、接收裝置,核心演算法晶片體感模組已實現量產出貨,客戶包括樂視、酷開、海信、TCL、創維等;與支付寶合作支持“刷臉”支付 華捷艾米紅外鐳射發射、核心演算法晶片

奧比中光的3D識別組件

奧比中光的3D識別組件 綜上所述,最快的國產手機方案將來自於奇景光電+高通+信利,傳聞中小米和OPPO便採用的是這個方案,而首發產能僅有200萬/月,誰能搶到產能,誰就能佔據先機。鹿死誰手?未曾可知。

必須降低規格。 簡單點說,蘋果3D Sensing人臉識別步驟大致:

1:當有物體接近手機時,距離感測器(ToF)會先被啟動。

2:距離感測器(ToF)的啟動會激發泛光感應元件和紅外攝像頭,泛光感應元件裡的VCSEL晶片會發出若干個紅外光,紅外光反射回後由紅外攝像頭捕捉,判斷是否是人臉資訊。

3:如果經由判斷是人臉資訊,則會啟動點陣投影器,點陣投影器會發射約三萬多個紅外結構光點,並由紅外攝像頭捕捉3D人臉資訊,進行人臉的圖像資訊提取,經由A11仿生處理器的比對,得出人臉識別資訊。

泛光發射器可以理解為一個低功耗的紅外線燈,紅外攝像頭也問題不大,根據各路拆解,這是一個140萬圖元的紅外攝像頭。難就難在點陣投射器上。那麼,點陣投射器是什麼?

淘寶上的鐳射投影鍵盤沒錯,點陣投射器的原理,和上面這些“淘寶爆款”是一毛一樣的。點陣投射器的核心元件為VSCEL[垂直腔面鐳射發射器,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和WLO[光學陣列元件,Wafer-Level Optics]。VSCEL是一個低功耗紅外鐳射發射器,WLO則是一塊刻有特定圖案的特殊的鏡片,鐳射通過鏡片便可投射出三萬個點。

紅外攝像頭下FaceID的紅外光投射效果目前全球能給蘋果這種出貨量級別供應VSCEL的公司主要僅有三家:Lumentum、Finisar、IIVI,國內也有公司在工業領域應用。在傳統應用中,鐳射設備對功耗並不敏感,而LED相對亮度不足。這項技術擁有接近傳統雷射器的亮度和接近LED的功耗,但成本並不便宜,因此,蘋果開始採用VSCEL之前,這種技術應用的並不多。這三大家也是接到蘋果大規模訂單後,重新開始生產消費級VSCEL產品。 蘋果很早就開始使用VSCEL產品了,早在iPhone 7系列上,蘋果就使用了VSCEL+ToF作為距離感測器使用,在AirPod上也使用了VSCEL。為了更進一步控制VSCEL的產能,蘋果宣佈他們的 “先進製造基金”(Advanced Manufacturing Fund)向鐳射晶片供應商 Finisar 投資了 3.9 億美元。Finisar 將利用這筆投資把德克薩斯州謝爾曼市的一個 70 萬平方英尺的工廠改造成一個用於開發 VCSEL 晶片的研發中心。預計這個研發中心會在明年下半年開放。

DOE工作基本原理圖這片鏡片的製造難度也不小。鏡片的學名叫做衍射光學元件(DOE,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是一塊3D表面結構複雜的光學鏡片,其通過光源發射出的光束整形和分束形成特定光學效果,如均勻化、准直、聚焦、形成特定圖案等。其原材料為目前主流光學材料,如玻璃、樹脂等。 製造方面與半導體製造類似,需要光刻機、光刻膠等。因此有能力生產WLO元件的廠商,並不多,蘋果的WLO元件來自SUSS MicroOptics。另一家有能力大規模生產消費級WLO的,則是台積電。

WLO製作流程另一個難點則是模組小型化與組裝。 由於光學與結構限制,大家看到的“劉海”部分,結構並不小。如下圖所示,點陣投射器厚度已經達到了5.11mm厚度,再多就真的塞不下去了。蘋果選擇雙層PCB堆疊的原因之一也在於此,太厚,PCB空間又被壓縮了。

Apple 蘋果 iPhone X 智慧手機 - “劉海”的內部結構組裝方面,良率也是非常大的問題。蘋果對光軸指標要求非常高,需要IR-RGB、投影,光軸控制在0.5°以內,導致前期組裝非常慢,良率非常低,據供應鏈消息,前期最好的時候也就是60%的良品率。

Apple 蘋果 iPhone X 智慧手機 - 鐳射陣列元件的微距圖

Apple 蘋果 iPhone X 智慧手機 - 鐳射陣列元件的微距圖 說了這麼多,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看見國產手機用上基於結構光的人臉識別呢? 告訴泥萌,華為已經用上啦!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和榮耀V10一起發佈的,來自舜宇光學的解決方案。然而從發佈會的視頻上就能看出,華為為了趕時髦,居然採用類似微軟Kinect的外置的附件方式,自然就沒有可用性。

榮耀V10的外置人臉識別攝像頭

榮耀V10的外置人臉識別攝像頭

榮耀V10的外置人臉識別攝像頭

榮耀V10的外置人臉識別攝像頭 好了,言歸正傳,我們回來說說國產手機什麼時候能用上內置的。 在臺灣有一家公司叫做奇景光電,這家公司也參與了iPhone X“劉海”的供應鏈,但量太小,他們不堪寂寞,於是展開了合作:高通提供演算法,奇景光電提供大部分硬體,信利提供組裝。

廠商產品或服務 奇景光電WLO光學元件,Laser驅動IC、模組組裝高精度主動對準技術、

高效能近紅外CIS(1MP和5.5MP)、3D深度地圖ASIC

3D深度地圖演算法

協力廠商laser、近紅外鏡頭、紅外濾光片、半導體工廠、模組封裝SLiM方案能提供Turn-key solution,奇景光電和高通雙方共同提供3D Sensing模組。奇景光電的近紅外光感測器是智慧手機結構光3D Sensing整體解決方案的關鍵,其支援極低功耗機器視覺,在近紅外光譜中具有較高量子效率。奇景光電的WLO技術具備豐富設計、量產經驗,能提供先進的DOE和准直投影技術,今年第三季度產能開始擴充。奇景光電WLO客戶包括Google、富士康、索尼、華為、夏普、酷派等廠商。 奇景光電預計2018年第一季度末SLiM方案將實現量產,預計產能為200萬/月。由於下游需求強勁,奇景光電將開展8英寸級WLO項目二期量產,二期專案投資規模將高於一期專案的8000萬美元,設備將在2018年內搬入,並貢獻產能。 提供方核心技術備註 奇景光電+高通奇景光電提供包括WLO、近紅外CIS等關鍵部件,高通提供演算法已與國內一線手機廠商達成合作,搭載手機產品有望18年中出貨

歐菲光排他性合作,舜宇、三星均有入股

奧比中光提供紅外鐳射發射、接收裝置,核心演算法晶片體感模組已實現量產出貨,客戶包括樂視、酷開、海信、TCL、創維等;與支付寶合作支持“刷臉”支付 華捷艾米紅外鐳射發射、核心演算法晶片

奧比中光的3D識別組件

奧比中光的3D識別組件 綜上所述,最快的國產手機方案將來自於奇景光電+高通+信利,傳聞中小米和OPPO便採用的是這個方案,而首發產能僅有200萬/月,誰能搶到產能,誰就能佔據先機。鹿死誰手?未曾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