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琴者,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文質彬彬,儒雅翩翩,或者是滿腹經綸的學者,

或者是逍遙自在的隱者,或者是看破紅塵的僧道,但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卻有一位琴學集大成者,他自幼習武,頗得神通,一身好武藝,數十人近不得身,由於一個偶然的機緣,結識古琴,終究成為一代宗師,他就是虞山琴派的代表人物——徐上瀛。

那時候嚴澄提倡的“清、微、淡、遠”成為琴界的一種風向,世人撫琴,皆舒緩雅靜,並認為這就是琴的全部,而徐上瀛認為這是一種誤區,

琴學包羅萬象,不僅僅是清、微、淡、遠所能概括的,像古時候的名曲《酒狂》、《廣陵散》、《伐檀》等名曲就不是這種風格,古琴應該有更多的元素,經過多年的潛心鑽研,提出了琴的二十四特點:和、靜、清、遠、方、膻、恬、逸、雅、麗、亮、來、潔、潤、圓、堅、宏、細、溜、健、輕、重、遲、速。同時著有《大還閣琴譜》、《溪山琴況》、《萬峰閣指法閟箋》等琴學典籍,成為後世學琴人士的瑰寶,是琴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關於徐上瀛進入琴界,

完全是一個偶然,然而就是這個偶然,讓琴界多了一位大師。話說,有一天,徐上瀛很是沮喪地走在街上,因為這是他第二次考武舉,結果很明顯,自然是沒中,不然也不會耷拉著個頭。想一想自己這麼多年來的努力,竟然一點用途也沒有,徐上瀛悲從中來,難道自己的本事不夠,可總是感覺良好,沒幾個人能打得過自己,為什麼考試就不行了呢?是考試的項目設置不合胃口,
還是錄取者收了賄賂?這都是搞不清的內幕,反正,再一次的落選了,事實擺在了面前,想想自己已經成年,然而一事無成,真是沒臉見爹娘了,不如自我了斷算了。

想是這樣想,可真做起來又沒有這個勇氣,於是進了一個酒館,大醉一番,出來的時候剛好碰上一個朋友,正好一腔的怨氣沒處訴說,這個朋友就遭了殃,聽著徐上瀛的嘮叨、抱怨、感歎……

“大丈夫在世,為何要唉聲歎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為什麼要在一棵樹上吊死呢?武的不行,就來文的好了,你不是考不上武舉嗎?那就隨我學學琴好了,我的老師陳星源可是一位大師,他的父親可是琴界很有名的陳愛桐陳大師,他已經得了他父親的真傳,如果你實在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的話,

那就跟我學琴吧,看在我們從小一起長大的份上,學費就免了,你不要再在我的耳邊碎碎個沒完!”朋友可能是受不了,脫口而出。

徐上瀛一想,似乎自己除了舞槍弄棒以外,也不會別的,既然朋友這樣說,那就試一試吧!自己不相信那一塊不能動的木頭配上幾根弦能比刀槍來得更難,於是乎就聽從了朋友的建議。哪裡知道這一從就出了一位奇才,徐上瀛雖然武學上造詣一般,至少按照世人的標準來看,可在琴學上卻是一位千里挑一的人才,不多久就超過了他的朋友,於是也拜陳星源為師,學習更為高深的琴曲,並深入思考,歸納總結,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最終成為一代宗師。

一句無心之語,促成了琴界的一段佳話,所謂“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這都是冥冥之中早已註定的。如果你在一個行業過得不順,不妨換一個看看,說不準和徐上瀛一樣,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徐上瀛雖然武學上造詣一般,至少按照世人的標準來看,可在琴學上卻是一位千里挑一的人才,不多久就超過了他的朋友,於是也拜陳星源為師,學習更為高深的琴曲,並深入思考,歸納總結,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最終成為一代宗師。

一句無心之語,促成了琴界的一段佳話,所謂“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這都是冥冥之中早已註定的。如果你在一個行業過得不順,不妨換一個看看,說不準和徐上瀛一樣,有意想不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