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原來經常在電視劇裡聽到的一句口頭禪,竟是朱元璋發明的嗎?

自古以來,名人名事舉不勝數。說到史上最著名的皇帝,除了一統六國的秦始皇和結束封建皇朝的溥儀之外,還有一位開國皇帝。他的一生更是傳奇,既是死鹹魚翻身還是白手起家,

實實在在的真命天子,命中註定他就是皇帝的料。朱元璋自從開創了明朝之後,其治理貪污手段史上有名。實話說人一出名,就有人效仿,一言一行都可以作為模仿。這不,在朱元璋開創了明朝之後,他還創了一個口頭禪,而這個口頭禪一直沿用幾百年,而這句我們在宮廷劇中還是可以經常聽到這句話。

眾所周知,朱元璋祖上幾代都是農民,家庭非常貧苦,,一世為溫飽而勞苦奔波,因此從來沒有讀過書,朱元璋從小就給村裡的地主放牛。對於朱元璋而言,出身無法改變,但讓他鬧心的名字卻可以換掉。因為在元朝時,漢族老百姓的名字只能按照輩分排行或父母年紀相加來取名,所有朱元璋的父母就給他取了個名字叫朱重八,

其父則名為朱五四。

假若朱重八一直是底層人民也就算了,可是他卻是一個要帶著手下一幫小弟幹大事,這名字就有些掉價,於是就有了我們所熟知的“朱元璋”。為了不讓這樣的笑話在子孫後代中上演,朱元璋絞盡腦汁發明了一套起名規則,

比如名字裡第三個字必須以“金、木、水、火、土”為偏旁迴圈使用。元璋雖然文化水準沒有歷代皇帝的水準高,但是他的治國能力還是杆杆的,特別是在治理貪官的方面,更是專門開創了錦衣衛,可謂是殺一儆百,手段驚人。

而後來,朱元璋為了體現自己的特殊性,

一個農民變身成的皇帝,他自己在擬聖旨的時候,獨具一別。顛覆歷代封建皇朝的擬聖旨風格,在宣讀聖旨的時候,開場白“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就是朱元璋發明的,而這發明一直別後來帝王所模仿,一直叫了幾百年,直到最後的一位皇帝溥儀退位才結束了這句口頭禪。

有人會問“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不是在很久以前就有皇帝用了嗎?其實在春秋時期,諸侯發佈的詔書一般被稱作“命”“令”;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凸顯自己的至高無上,使用的是“皇帝詔曰”,還在玉璽上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核心思想還是意圖證明君權神授;隨後漢朝也繼續沿用了秦朝慣例,同樣使用“皇帝詔曰”。

後來在南北朝時期,聖旨開頭演變為“應天順時,受茲明命”;唐朝時由於聖旨多由門下省審核頒佈,聖旨開頭一般為“門下,天下之本......”,偶爾有以“朕膺昊天之春命”開頭的;元朝聖旨分為兩種,元朝漢文詔書以“上天眷命皇帝聖旨”起頭,蒙文詔書則使用“長生天的氣力裡,大福蔭的祐助裡皇帝聖旨”,而不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呦~

定都南京後,太祖朱元璋為了彰顯自己是天定的君王,他還撰寫了《禦制記夢》一文,文章裡面講述的是他夢遊天宮見到三清、紫衣道人授以道服法劍的故事。此文傳開後,朱元璋也就順水推舟般稱自己為“奉天承運皇帝”,頒佈的詔書自然就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開頭了。不論是給後代起名字的規則,還是詔書開頭語,都能看出朱元璋極其注重自己統治的合法性與必然性,為此費盡心思。不過朱元璋一定沒有想到,自己所創造的這句口頭禪最後竟然會演變成了歷代皇帝擬甚至必須有的一句話,這句口頭禪也成為史上最據權利的口頭禪,而這個口頭禪也被沿用至今,成為婦孺皆知的一句話。

後來在南北朝時期,聖旨開頭演變為“應天順時,受茲明命”;唐朝時由於聖旨多由門下省審核頒佈,聖旨開頭一般為“門下,天下之本......”,偶爾有以“朕膺昊天之春命”開頭的;元朝聖旨分為兩種,元朝漢文詔書以“上天眷命皇帝聖旨”起頭,蒙文詔書則使用“長生天的氣力裡,大福蔭的祐助裡皇帝聖旨”,而不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呦~

定都南京後,太祖朱元璋為了彰顯自己是天定的君王,他還撰寫了《禦制記夢》一文,文章裡面講述的是他夢遊天宮見到三清、紫衣道人授以道服法劍的故事。此文傳開後,朱元璋也就順水推舟般稱自己為“奉天承運皇帝”,頒佈的詔書自然就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開頭了。不論是給後代起名字的規則,還是詔書開頭語,都能看出朱元璋極其注重自己統治的合法性與必然性,為此費盡心思。不過朱元璋一定沒有想到,自己所創造的這句口頭禪最後竟然會演變成了歷代皇帝擬甚至必須有的一句話,這句口頭禪也成為史上最據權利的口頭禪,而這個口頭禪也被沿用至今,成為婦孺皆知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