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妖貓傳》最美不過少年風流,這前朝榮景,敗也華章

作者:子由

這部電影從德唐宗年代一起匪夷所思的“皇帝駕崩案”入手,借大詩人白居易的筆、和《長恨歌》的故事,以倒敘手法展開敘述。

西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不久,潼關失守,玄宗在陳玄禮的禁軍保護下,

攜皇室宗親及部分大臣出逃。行至馬嵬,六軍兵變,貴妃身死,玄宗被迫退位,尊太上皇。而故事從彼時還是六品起居郎的白居易入手,追溯三十年(實為五十年)前的貴妃死因真相。

故事裡白居易的形象和大唐的風流光景,都極符合華人審美——一間木屋、一牆稿紙、一個隨王伴駕,恃才桀驁的士子;滿城金粉、半個盛唐、一位江山美人皆失的君王。那一年的花萼相會樓還在眼前,

那一年的詩人還相信著愛情。

奈何芳草只活一冬夏,詩詞寫不盡秋春。

白居易是三十年後唯一還關心著貴妃死因的人,他關心此事的原因,是他想要完成自己的大作《長恨歌》,他在這首詩裡,將貴妃和玄宗的愛情描寫成古典樸素的中華文化所傾向的浪漫悲劇:君王和美人原本比翼雙飛、相宿相棲,

但亂臣賊子起兵謀反,君王為了國家大計不得不令貴妃死去,戰亂結束後,因思念貴妃而心痛不已,時隔多年,終於等來貴妃的消息,她還在海外某座仙山上活著,也思念著她的君王。

電影開篇的白居易,就像一個才華橫溢但涉世未深的青年,他的創作,停留在年輕的文人對浪漫、自由和理想的渴望,他願意相信皇家的愛情是堅貞不渝的,

但也同時不停地想找出證據來證明自己詩作的真實性。

他拒絕隱瞞皇帝死亡的真相,因而被罷官,卻隨後與日本僧人空海一起捲入了妖貓案裡。而那只妖異黑貓的身體裡,則住著一條俊朗白龍的靈魂。白龍懷著為貴妃復仇的心理,

一步步引領著仍然心系貴妃,並執著於真實的白居易尋找事件的真相。在曲折複雜的破案過程中,白居易經歷的是三觀上的蛻變。

電影裡整個故事,都充滿了令人眼花倆亂的幻術,妖貓用幻術殺人復仇、花萼相會樓中用幻術支撐起的整場大宴,美酒注池、簷下風雲,那空海口中令人心動的“大唐風流”,這些都像是電影開篇白居易費盡心血寫成的《長恨歌》一樣,

是虛幻的,是人們心中對美好的想像。

當白居易憤怒地朝空海大喊:“我知道我寫不出’雲想衣裳花想容’!我可以一輩子活在李白的陰影裡,但你不能說我的《長恨歌》是假的!”時,他的內心就已經開始懷疑《長恨歌》的真實性,直到真相大白,美夢破滅。

貴妃並非是高力士私自殺死,而是玄宗默許的。如果玄宗答應陳玄禮的條件殺死貴妃,則皇帝的權威掃地,陳玄禮下一個要的就是玄宗的命;而如果玄宗不答應,並讓人悄悄送走貴妃,陳玄禮就有了起兵謀反的理由,玄宗仍然不得不死。玄宗並非為了貴妃打算,而是在為自己尋找活路,於是讓高力士私自殺死貴妃,不僅保留了玄宗的顏面,又滿足了陳玄禮的要求,這是玄宗唯一能夠活命的方法。

這是馬嵬坡事件的第一層假像。

而白龍,好像是作者刻意虛構出來的白居易的靈魂,他自幼被父親遺棄,賣給了師父,但卻不喜歡師兄為了全他的面子而撒謊,他既渴望被愛,又渴望尊嚴。貴妃的話,讓他感到那樣一個尊貴的人,卻能與自己產生同理心,那麼滿懷善意和真誠的對待,使他在最純真年少的時候,將自己一片真心託付了出去。

這時貴妃的美,在一個少年心裡,就成了真的美。不僅美在霓裳羽衣,還美在精神世界。白龍是那些男人中唯一一個被貴妃的內在所吸引的人。

但現實如此泥濘不堪,以至於將飛龍化妖、吹亂紅飛散。

玄宗同意黃鶴給貴妃使用屍解大法,能使貴妃假死,這樣就存留了事後還能接貴妃出來的希望,使貴妃不僅能懷著對生和對皇帝的愛去死,又能使身邊的高力士等人,看到玄宗是一個深情仁慈的皇帝。

但白龍不忍心看貴妃下葬,出言阻止,卻被師父一棍打斷了左腿。他沒想到,貴妃一旦真的不死,她的存在對玄宗來講是一個永遠的隱患,所以貴妃必須死。於是玄宗和黃鶴商議出了先讓貴妃服下毒酒的方法,這樣,等貴妃下葬、毒酒發作,貴妃就能神不知鬼不覺的死在墓裡。

玄宗一個人也不想放過,他要所有知情人士死,包括阿部、黃鶴、白龍和丹龍,這樣他的面子裡子才能完完整整的保存下來。

這是馬嵬坡事件的二層假像。

白龍阻止不了貴妃被權勢、戰爭、虛偽的愛情和殘酷的現實所殺死,開館收屍,連最親的師兄都對他隱瞞了真相——原來師兄從不曾和自己一般保護著那份美。

玄宗以為只要使用了屍解大法,不拔針,人就永遠不會醒來。可他沒有料到,貴妃在下葬後自行醒來,並且醒來後毒酒才發作,這樣,貴妃就生生地承受著黑暗、孤獨和絕望,承受著蠱毒侵蝕的痛苦,死在了墓裡。她死得既不平靜,也不幸福。

這是馬嵬坡事件的第三層假像。

所以在白龍以肉身替貴妃引出蠱毒、落水而亡後,魂魄進入黑貓的身體,又日日夜夜被記憶裡貴妃死前的慘叫折磨。他目睹了這一連串令人作嘔的假像,終於說:“玄宗,才是最厲害的幻術師。”

他變得殘暴無常,不相信任何人,一心要為貴妃復仇。

個人認為,電影中關於“白龍是如何愛上貴妃”的這一過程鋪墊不足,雖然,年少時期的信念有時建立地快速而堅固,他們可以為了一些在世故中人看來“微不足道”的理由付出全部。而白龍的入世之日,即是付出了自己的全部成為妖貓,對他來講他復仇的理由足夠充分,因為他的心中只有一個真假,愛恨也無暇。

待一切終於水落石出,是白龍的精、魂,渡化了白居易,使他入世又出世,最終超越了李白。白龍的存在最終促成《長恨歌》的“一字不改”,因為白居易領悟了《長恨歌》的故事雖然是假的,但情是真的,他的詩從敘事,真正上升到了表意和抒情。而寫出“雲想衣裳花想容”的李白,仍是描繪著自己心目中那個傾國傾城的虛幻的美人,這就是白居易的蛻變。

而白龍,渡化他的,是最後成為惠果大師的他的師兄——丹龍。白龍本以為世上唯一至真至美的人已經離他遠去了,於是信念崩塌、走入妖道,像個誤入歧途的殺人惡魔,即使惡魔,卻仍是個孩子。丹龍的出現向白龍證明了,在他孤苦守護貴妃的三十年裡,也有人像他一樣,用一片赤誠之心在守護著他——在這世間破敗枯黃的現實上,仍然從假像裡開出花來;丹龍即使虛偽過,也能找回本心來,並用這份領悟來普渡眾生。

青龍寺上,我佛慈悲。

於是,當白龍終於辨清這真真假假、如夢似幻的現實,當他的執念終於消散,他就死了。

一個少年,最終化鶴飛升。

稿紙中,貴妃的畫像飄然落地。

白衣紅袖皆遠去,徒增詞筆問當年。

最後想說,雖然日本人對白居易喜愛非常,但電影裡說白居易超越了李白,也確有導演陳凱歌的私心。白居易寫詩的心路歷程就和陳凱歌的電影如出一轍——單純描繪美的追求自然是導演們心中喜愛的,但陳凱歌後來不僅一直試圖將商業化和立意之美相結合,而且描寫的東西越來越貼近現實,但仍然從那所有的不堪中守護著一個東西。所謂“歷盡千帆,知世故而不世故”,這就是《妖貓傳》的內核。

這,就是凡人的前世、詩人的一生。

並讓人悄悄送走貴妃,陳玄禮就有了起兵謀反的理由,玄宗仍然不得不死。玄宗並非為了貴妃打算,而是在為自己尋找活路,於是讓高力士私自殺死貴妃,不僅保留了玄宗的顏面,又滿足了陳玄禮的要求,這是玄宗唯一能夠活命的方法。

這是馬嵬坡事件的第一層假像。

而白龍,好像是作者刻意虛構出來的白居易的靈魂,他自幼被父親遺棄,賣給了師父,但卻不喜歡師兄為了全他的面子而撒謊,他既渴望被愛,又渴望尊嚴。貴妃的話,讓他感到那樣一個尊貴的人,卻能與自己產生同理心,那麼滿懷善意和真誠的對待,使他在最純真年少的時候,將自己一片真心託付了出去。

這時貴妃的美,在一個少年心裡,就成了真的美。不僅美在霓裳羽衣,還美在精神世界。白龍是那些男人中唯一一個被貴妃的內在所吸引的人。

但現實如此泥濘不堪,以至於將飛龍化妖、吹亂紅飛散。

玄宗同意黃鶴給貴妃使用屍解大法,能使貴妃假死,這樣就存留了事後還能接貴妃出來的希望,使貴妃不僅能懷著對生和對皇帝的愛去死,又能使身邊的高力士等人,看到玄宗是一個深情仁慈的皇帝。

但白龍不忍心看貴妃下葬,出言阻止,卻被師父一棍打斷了左腿。他沒想到,貴妃一旦真的不死,她的存在對玄宗來講是一個永遠的隱患,所以貴妃必須死。於是玄宗和黃鶴商議出了先讓貴妃服下毒酒的方法,這樣,等貴妃下葬、毒酒發作,貴妃就能神不知鬼不覺的死在墓裡。

玄宗一個人也不想放過,他要所有知情人士死,包括阿部、黃鶴、白龍和丹龍,這樣他的面子裡子才能完完整整的保存下來。

這是馬嵬坡事件的二層假像。

白龍阻止不了貴妃被權勢、戰爭、虛偽的愛情和殘酷的現實所殺死,開館收屍,連最親的師兄都對他隱瞞了真相——原來師兄從不曾和自己一般保護著那份美。

玄宗以為只要使用了屍解大法,不拔針,人就永遠不會醒來。可他沒有料到,貴妃在下葬後自行醒來,並且醒來後毒酒才發作,這樣,貴妃就生生地承受著黑暗、孤獨和絕望,承受著蠱毒侵蝕的痛苦,死在了墓裡。她死得既不平靜,也不幸福。

這是馬嵬坡事件的第三層假像。

所以在白龍以肉身替貴妃引出蠱毒、落水而亡後,魂魄進入黑貓的身體,又日日夜夜被記憶裡貴妃死前的慘叫折磨。他目睹了這一連串令人作嘔的假像,終於說:“玄宗,才是最厲害的幻術師。”

他變得殘暴無常,不相信任何人,一心要為貴妃復仇。

個人認為,電影中關於“白龍是如何愛上貴妃”的這一過程鋪墊不足,雖然,年少時期的信念有時建立地快速而堅固,他們可以為了一些在世故中人看來“微不足道”的理由付出全部。而白龍的入世之日,即是付出了自己的全部成為妖貓,對他來講他復仇的理由足夠充分,因為他的心中只有一個真假,愛恨也無暇。

待一切終於水落石出,是白龍的精、魂,渡化了白居易,使他入世又出世,最終超越了李白。白龍的存在最終促成《長恨歌》的“一字不改”,因為白居易領悟了《長恨歌》的故事雖然是假的,但情是真的,他的詩從敘事,真正上升到了表意和抒情。而寫出“雲想衣裳花想容”的李白,仍是描繪著自己心目中那個傾國傾城的虛幻的美人,這就是白居易的蛻變。

而白龍,渡化他的,是最後成為惠果大師的他的師兄——丹龍。白龍本以為世上唯一至真至美的人已經離他遠去了,於是信念崩塌、走入妖道,像個誤入歧途的殺人惡魔,即使惡魔,卻仍是個孩子。丹龍的出現向白龍證明了,在他孤苦守護貴妃的三十年裡,也有人像他一樣,用一片赤誠之心在守護著他——在這世間破敗枯黃的現實上,仍然從假像裡開出花來;丹龍即使虛偽過,也能找回本心來,並用這份領悟來普渡眾生。

青龍寺上,我佛慈悲。

於是,當白龍終於辨清這真真假假、如夢似幻的現實,當他的執念終於消散,他就死了。

一個少年,最終化鶴飛升。

稿紙中,貴妃的畫像飄然落地。

白衣紅袖皆遠去,徒增詞筆問當年。

最後想說,雖然日本人對白居易喜愛非常,但電影裡說白居易超越了李白,也確有導演陳凱歌的私心。白居易寫詩的心路歷程就和陳凱歌的電影如出一轍——單純描繪美的追求自然是導演們心中喜愛的,但陳凱歌後來不僅一直試圖將商業化和立意之美相結合,而且描寫的東西越來越貼近現實,但仍然從那所有的不堪中守護著一個東西。所謂“歷盡千帆,知世故而不世故”,這就是《妖貓傳》的內核。

這,就是凡人的前世、詩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