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惠州醫院兒科常爆棚,代表委員建議建一家兒童醫院

最近氣候變化大醫院兒科患者明顯增多,兒科醫生接診壓力大。

《東江時報》資料圖片

二孩政策放開後,兒科醫生成了“搶手貨”,供不應求。尤其近段時間流感高發,醫院門診量增大,家長急醫生忙,這種狀況如何改善?在市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為此提出建議。

門診兒科醫生嚴重不足

市人大代表、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主任(市第一婦幼保健院院長)秦曉蘭說,惠州部分重點專科的醫療人才嚴重不足,尤其是兒科醫生。去年12月以來,

流感流行,各醫院流感患兒增加,市第一婦幼保健院門診急診流感患兒每天1500個,這樣患者排隊等候時間也延長,兒科醫生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有的醫院門診採取了限號,但急診不能限號,於是都去急診排隊,但是醫生是有限的啊。人多的時候,急診要排隊7個小時,才能看上病。”秦曉蘭說,門診的兒科醫生,每人每天分攤150個病人,醫務人員長期體力透支嚴重,很多醫生病倒了還在堅持工作。

她呼籲政府重視這個問題,充實醫療資源,改善兒科醫生等醫療緊缺人才的待遇,改善他們的醫療環境,從根本上解決看病難的問題。

加大全科醫生培訓投入

市政協委員胡冰梅也來自市第一婦幼保健院,“這段時間流感嚴重,市第一婦幼保健院兒科門診六七個醫生每天要完成1000到1500的門診量,能解決量就不容易了,質就令人擔憂。”胡冰梅說,近3年來全國的兒科醫生的流失非常大,

存在巨大的缺口。胡冰梅建議政府在人才引進政策上對兒科醫生做傾斜,讓兒科醫生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對此,市人大代表林利育建議,惠州應該建設一間兒童醫院,解決上述問題,解決兒童看病問題。

市人大代表許岸高認為,基層健康是醫療關注的重點,社區全科醫生的不足,需要訓練有素、收入合理、令人尊重的全科醫生。“目前我市已提出了全科醫生倍增計畫,

建議各縣區現在就要開始招人,提高待遇,吸引本地畢業生投入到健康產業中。”許岸高說,加大全科醫生培訓投入,同時要繼續加大投入傳染病防控體系的建設,加大建設孕產婦保護體系、兒童醫療保護體系、創傷與急救體系,優先做好這些體系建設,構建城市健康體系。

記者範文燕 香金群 駱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