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的哥”禹建林14年夜班 熱衷小小善舉溫暖乘客

的哥禹建林17歲從河南老家來到福州打拼,轉眼已經是第28個年頭。

鄒家驊攝

編者按:

歲末寒冬中,每個清晨或夜半,當別人在睡夢中時,有那麼一群人,他們亮著燈工作,為了心心念念的家人,為了肩上扛的責任和使命,默默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堅守。他們是誰?

党的十九大開啟了新征程。人民網記者深入基層,走近了這一群人——清潔工、保安、電臺主播、計程車司機、醫護人員等基層勞動者,記錄他們在寒冬夜半中的執著堅守,

挖掘他們在平凡生活中的閃光點,講述他們在新時代中的夢想新征程,用他們的感人故事溫暖這個城市,溫暖你我。

讓我們,一起來致敬新時代裡的守夢人。

禹建林是一位普通的計程車司機,17歲從河南老家來到福州打拼,轉眼已經是第28個年頭。來福州的這些年,開計程車就有足足16年,其中上了整整14年的夜班。

禹建林的白天經常是從午後開始的。因為要開夜班車,他錯過正常睡眠,

也錯過很多本該跟家人歡聚的時光。靠著自己一步步地打拼,如今的他已經在福州紮下了根。他常說感恩這座城市,給予他美滿的家庭、穩定的工作。

長年累月的夜班,禹建林沒有厭倦,他忙著傳遞溫暖,從未停歇。

多年前,禹建林載了一位要去醫院的老太太。看著老人家步履蹣跚的樣子,禹建林想起了遠在老家的母親。從那天起,他決定以後但凡是老人家來坐車,

他一律不收車費。

常常有乘客把行李或錢包落在車上,禹建林都是第一時間聯絡乘客送回。

每年高考,禹建林都義務接送考生……

在禹建林的計程車生涯裡,尤其是夜班中,被禹建林稱為“小事”的善舉,他做了許許多多。

除此外,他一有閒暇時間還去孤兒院看望孤兒。

“我是普通老百姓,做不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做點力所能及、回饋社會的小事,我還是會一直堅持下去的。

”禹建林說。(鄒家驊)

“十九大精神在基層·寒冬熱心人”系列報導

靠著自己一步步地打拼,如今的他已經在福州紮下了根。他常說感恩這座城市,給予了他幸福的生活。 鄒家驊攝

2001年開始,他轉行當起了計程車司機。從此開始反常態的生活,很多時候要自己解決吃飯問題。 鄒家驊攝

16年的開計程車生涯裡,有14年是晚班。禹建林的一天是從下午開始的。 鄒家驊攝

妻子上班、孩子上學,家裡就剩他一個人。禹建林起床張羅了一頓簡單的晚飯。 鄒家驊攝

多年的打拼,禹建林已經在福州買了房,但為了方便小孩讀書,一家人平時還是租住在市區裡。 鄒家驊攝

禹建林常把做人要踏踏實實,要心存感恩之心掛在嘴邊。他的孩子耳濡目染,受到好教育。 鄒家驊攝

即使同在一個屋簷下,常年的夜班讓禹建林很難有機會與孩子好好交流,令他欣慰的是,孩子常常拿回獎狀。 鄒家驊攝

去年,禹建林買了自己的車,每次出車前他總要細心擦拭。“很多人覺得計程車不乾淨,我這樣能給乘客提供更舒適的環境。他們開心我也開心。”他說。 鄒家驊攝

一次禹建林載了一位要去醫院的老太太,他看著老人家步履蹣跚的樣子,想起了遠在老家的母親。從那天起,禹建林決定以後但凡是老人家來坐車,他一律不收車費。 鄒家驊攝

禹建林現在使用的手機,是他曾經幫助過的一位丟錢包乘客贈送的。十幾年來堅持做好事也讓禹建林結識了不少愛心人士,他們會一起在節假日去孤兒院看完孤兒。 鄒家驊攝

禹建林說,和這麼多愛心人士相互交流,更讓他覺得回報社會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將來他還會帶著自己的孩子一起去做更多力所能及的善舉。 鄒家驊攝

妻子上班、孩子上學,家裡就剩他一個人。禹建林起床張羅了一頓簡單的晚飯。 鄒家驊攝

多年的打拼,禹建林已經在福州買了房,但為了方便小孩讀書,一家人平時還是租住在市區裡。 鄒家驊攝

禹建林常把做人要踏踏實實,要心存感恩之心掛在嘴邊。他的孩子耳濡目染,受到好教育。 鄒家驊攝

即使同在一個屋簷下,常年的夜班讓禹建林很難有機會與孩子好好交流,令他欣慰的是,孩子常常拿回獎狀。 鄒家驊攝

去年,禹建林買了自己的車,每次出車前他總要細心擦拭。“很多人覺得計程車不乾淨,我這樣能給乘客提供更舒適的環境。他們開心我也開心。”他說。 鄒家驊攝

一次禹建林載了一位要去醫院的老太太,他看著老人家步履蹣跚的樣子,想起了遠在老家的母親。從那天起,禹建林決定以後但凡是老人家來坐車,他一律不收車費。 鄒家驊攝

禹建林現在使用的手機,是他曾經幫助過的一位丟錢包乘客贈送的。十幾年來堅持做好事也讓禹建林結識了不少愛心人士,他們會一起在節假日去孤兒院看完孤兒。 鄒家驊攝

禹建林說,和這麼多愛心人士相互交流,更讓他覺得回報社會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將來他還會帶著自己的孩子一起去做更多力所能及的善舉。 鄒家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