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民日報點贊湖南衛視:用電視節目承擔起社會責任

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節目有一個“天天向善”的公益環節,每期講述一個平凡人物的溫暖故事。

第一期的主人公是山東青州的石福軍,他在兩年多時間內免費為環衛工送出2萬多個愛心包子。導演組以寒冬裡的食物為切入點,先後拍攝了恩施高寒山區國道養路工人張祚瓊、太原步班郵遞員王收秋、湖南鄉村教師王玉吾、衢州早餐奶奶等暖胃又暖心的感人故事。

隨後,節目組以“希望的田野”為主題,拍攝了5個紮根鄉村的80後90後青年,

有返鄉創業者、支教老師、海島醫生等,他們都在田野耕耘理想、揮灑汗水,為鄉村帶來了新鮮的觀念和發展的希望。

勿以善小而不為。不僅我們拍攝的這些平凡的人是這麼做的,節目的設立本身、節目的攝製過程,也在踐行這一點。

作為周播節目,

“天天向善”雖然只有五六分鐘,但幾乎都是前往全國各地實地外拍,工作量很大。負責這個環節的幾位80後導演,每次都是深入基層,貼近群眾身邊採訪拍攝。在恩施跟拍養路工時,在冰雪的路面上摔了多次之後乾脆爬著走;在貴州的原始森林拍攝護林員時,沿著陡直的山坡滑到坎下,機器摔壞了,主人公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為了拉近距離,跟主人公喝了半斤多包穀酒;拍攝湘西的支教老師,
寄住在村民空閒的倉房裡,導演組每個人都被跳蚤咬得一身疤……

條件艱苦,但大家樂此不疲。因為這些故事真實而有力量,每個導演都有一種衝動,迫切地想把這些故事分享給更多的人。我們相信,在當下的電視環境,特別需要這些真實又觸動心靈的故事。

作為老百姓最普遍的娛樂方式,電視節目應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引導人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天天向善”公益環節,正是以此為目標,尋找平凡百姓的不凡人物,激發人們心中的真善美。面對日漸乏力且審美疲勞的電視綜藝現狀,欄目一直定位於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不遺餘力地為電視土壤注入積極向上的能量。